生常山之李氏。童時即篤志離俗。親戚鄉黨皆莫之從。年且弱冠。乃獲為郡之萬壽寺無相大師弟子。既登戒品。方學毗尼。歎曰。此豈足以臻觀脫哉。於是南謁雲居雪峯。抵玄沙。沙問云。三界惟心。汝作麼生會。琛指椅子云。和尚喚這个作什麼。沙曰椅子。琛云。和尚不會。沙曰。我喚作竹木。汝喚作什麼。琛云桂琛亦喚作竹木。沙云盡大地覓一个會佛法底人不可得。自是玄沙每誘迪學者。出諸三昧。皆命琛為助發。於是漳牧王公。建地藏精舍。而請駐錫焉。久之徙居羅漢院。上堂。宗門玄妙為當只恁麼。更別有奇特。若別有奇特。汝且舉看。若無。不可只將三个字。便當卻也。三个字謂宗教乘而已。爾若道著宗乘。便是宗乘。若道著教乘。便是教乘。禪德佛法元來。由爾口裡安立名字。爾向這裏。說圓說頓。說實說常。禪德爾把什麼作圓作頓。作實作常。傍家行脚。理須甄別莫相理沒。珍重。問如何是羅漢家風。答不向爾道。問因甚麼不向學人道。答是我家風。問如何是沙門正命食。答喫得麼。曰欲喫此食。作何方便。答塞却汝口。問如何是十方眼。答時上眉毛。天成三年。戊子秋示疾數日安坐而終。壽六十二。臘四十。茶毗於城西院之東岡。建塔葬舍利於院之西。則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琛無恙時。鼓山神晏尤見重于王氏。以他事脅令捨玄沙嗣雪峯。琛終不變。
唐如敏
閩人也。始得心法於安禪師。及劉氏據番禺。每迎入府供養。有所詢訪。謂之乞願。敏亦無所顧忌。輙隨事占對。後皆奇中。因署號知聖大師所居靈樹院。巗谷尤深。窅丈室燕坐。悉屏絕童僕。獨一淨人侍側。呼之為所由。一日登山。遽麾使去。淨人因蔽草中窺之。見敏沒入地。久之乃復出。淨人竟前問所往。徐曰。吾與山王有故。邀吾閑談耳。且戒之。曰。所由勿泄吾跡於外。
有僧問云。如何是佛法至理。敏展兩手。云如何是和尚家風。敏云千年田八百主。云學人不會。敏云。即當屋舍沒人脩。問云。如何是西來意。敏云。童子莫傜兒。云乞師指示。敏云。汝從虔州來。問云。是什麼得恁麼難會。敏云。火官頭上風車子。
有尼送瓷鉢。敏托起云。者个出在什麼處。尼云。定州敏檏破。尼罔措。
或問和尚年多少。敏云。今日生。明日死。又問和尚生緣何處。敏云。日出東。月落西。廣主將興兵。欲訣臧否於敏。敏知之乃封一圅子。付知事云。王來則出此開之。竟化去。及廣主至。怒知事曰。和尚疾時。何不見報耶。對曰。和尚未甞有疾。於是出其圅。得一帖子。於內書云。人天眼目。堂中上座。主因召第一座文偃。開堂說法。以紹其化。兵亦遂寢。且塔其全身於山中。葬費皆出王府。
唐道怤
姓陳氏。永嘉人。幼惡鯹血。親戚強啖之。輒嘔噦不已。因求出家於郡之開元寺。既受具。即徧參請。入楚抵臨川。尤於曹山寂公。微詰不小挫。入閩遂服膺雪峯。一日峯。問什麼處人。怤答溫州。峯云恁麼是一宿覺鄉人也。怤云只如一宿覺是什麼處人。峯云好喫捧。且放過。
怤問峯云。古德以心傳心。心如何傳。峯良久。怤禮謝。峯云更問我一轉語好。怤云就和尚請取問頭。峯休去。其機鋒峻捷。時叢林稱小怤布納。蓋太原有與同名者。年臘稍高云。
出世居越之鏡清院。上堂如今事不得已。向汝道箇著實親切處。到汝分上。因何特地生疎。只為汝拋家日久。流浪年深。一向緣塵。致見如此。所以喚作背覺合塵。亦名捨父逃逝。今勸兄弟。未歇歇去好。未徹徹去好。大丈夫兒。得恁麼無氣槩。還惆快麼。終日茫茫地。何不且覓取个管帶路好。時有僧問。如何是管帶路。怤噓噓云。要棒喫麼。僧云。恁麼即學人罪過也。怤云幾被汝打破蔡州。尤與皮公光業相往來。公日休子也。辭章宏贍。議論該博。篤志禪學。甞謂人曰。鏡清深造遠詣。莫臻其極。吳越錢氏欽慕之。命居天龍寺。及建龍冊寺。請為第一世。天福元年丁酉八月示滅。壽七十四。茶毗于大慈山。塢塔舍利於龍姥山前。僧主彙征著塔銘。
晉善靜
長安金城王氏子。父朗唐威州刺史。母李氏夢。佛像金色晃耀。因而有娠。及生岐嶷。稍長讀書。能文辭。為神策軍掌書奏。中尉器重之。年纔二十又七。詣終南山豐德寺。禮廣度禪師。去飾受具。而家人莫之知也。天復中。南謁樂普。器之。容入室。仍典園務。有僧辭樂普。普問云。四面是山。闍梨向什麼處去。其僧不能答。苦求靜代答。靜云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那礙野雲飛。且囑其僧曰。如和尚問。慎不可道是某甲語也。後僧既以此語答樂普。普詰之曰。此非汝語。果誰語邪。僧具以靜對。至晚樂普上堂云。園中有五百人善知識。汝等勿輕視也。
尋辭樂普北還故山。結廬而止。復遊峩眉。興元連師王公禮重。旋歸鄉里。住永安禪院。僧問云。知有底人。道不得時如何。答知者个什麼。云不可無也。答恁麼只合道得。云道即不無。爭柰語偏。答水凍魚難躍。山寒花發遲。問云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答異境靈松。覩者皆羨。云見後如何。答葉落已枝摧。風來不得韻。開運丙午。冬鳴虔稚。集僧囑累。歸方丈。東向右脇而化。壽八十九。僧臘六十。明年正月八日。茶毗於城南。得舍利數千粒。漢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塔於長安義陽鄉。靜平居多異。洗沐往往舍利殞墜。必自收閟。不以示人。且戒弟子。勿外傳。甞禪寂。群鶴馴狎庭際。若聽法狀。靜恐有見者。每使人驅去之。
晉師會
姓巨氏。漢荊州刺史武之後。祖北徙。遂為薊門人。考知古。母趙氏會幼從鄉里之溫泉院道丕出家。年滿受具於金臺寶剎寺壇。梁開平中。北遊河朔南走江淮。迄未有所得也。抵漢南遇觀音院巖俊。問會曰。子聞投子山大同禪師否。曰。聞。曰甞往見否。曰未之見也。曰宜亟往。毋緩也。於是會以為然。既見。語果契。乾化二年。特過俊公謝曰。微子吾幾空度此生。時俊公居汴。因亦留會佐法席。四年秋寶積坊羅漢院住持志脩。願舉會自代。會讓不可。且顧其院隘陋莫足容眾。俄檀越尚書左丞吳藹兵部侍郎張[褒-保+公]共疏請額於朝。詔賜額天壽自爾翕然興起。矣天福七年。詔賜紫衣。開運初。賜號法相。如是歷三十五載。飯僧滿二百餘萬。其所得所用無小差互。其操守廉潔槩可見。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囑累門人。泊然而化。壽六十七。臘四十八。闍維收舍利。起塔於東郊汴陽鄉刑部侍郎邊歸讜文其碑。
晉全付
吳之崐山人。父攜以賈於豫章。年幼爾乃悅禪寂之業。懇從父祈出家。父怒不應。已而察父色稍霽。又祈焉。如是至三四不已。父謾諾之。因即辭去。走江夏清平大師所。清平問曰。爾來何求。曰志求法也。清平憐其幼而敏慧。納之。付事清平尤謹。未幾為落[髟/采]登具。間謂人曰。吾聞學無常師。吾非匏瓜。豈繫於此哉。遂抵宜春仰山之南塔涌公。執役左右。且屢載遊廬陵。安福縣宰楊公。建應國禪院。邀之。及楊宰罷任去。徙鴿湖山之清化院。僧有同里者。謂之曰父母之邦。寧無意乎。明日棄鴿湖而東謁吳越錢氏文穆王於錢唐。衣衾盋器。施予有加。既剏院雲峯山。仍名清化而俾居焉。參扣者臻萃。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付曰。華表柱頭飛木鶴。問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未審將什麼對。付云眼裏瞳人吹呌子。問亡僧遷化向什麼處去。答長江無間斷。聚沫任風飄。問還受祭祀也無。答祭祀即不無。問如何祭祀。答漁歌舉櫂谷裏聞聲。
忠獻奏賜紫伽梨。以付累讓改納衣。尋號純一大師。開運四年丁未秋七月示微疾。謂其徒曰。生也法起。沒也法滅。起滅非言論所及也。竟坐逝。隨有大風疾雨。發屋拔木。壽六十六。臘四十五。窆於所居山之北塢。沙門彙征銘。
晉靈照
高麗人。入中國。得心法於雪峯。不憚寒暑。服勤眾務。叢林畏敬之。稱照布納始住婺之齊雲山。次遷越之鏡清院。又遷杭之報慈寺。照在齊雲時。上堂。良久。忽舉手視其眾曰。乞取些子。乞取些子。僧問。靈山會。上法法相傳。未審齊雲將何分付。答不可為汝荒却齊雲也。
在鏡清時。僧問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未審什麼人傳。得。答千聖也疑我。問莫便是傳否。答晉帝斬嵆康。
在報慈時。僧問菩提樹下。度眾生。如何是菩提樹。答大似苦練樹。問為什麼似苦練樹。答素非良馬。何勞鞭影。後吳越忠獻王。迎金華傅翕大士靈骨道具。於元帥府供養。仍造龍華寺。樹塔以寘之。命付住持。終遷塔大慈山。
晉智朗
單州城武黃氏子。母劉甞夢。沙門數人圓坐為說法。及寤聲猶歷然在耳。遂妊。朗生而簡潔淳靜。弗嗜華靡。蚤歲依曹州扈通院行滿鬀染。即習四分淨名經律。粗得其緒。歎曰。謂之出俗。而顧有所滯。豈予志哉。因擁盋南邁。至衡陽閱藏於嶽之般若寺。抵洞山登雪峯。佛乘祖印。與此心合。然後歸開導鄉里。四十餘年。開運之季丁未十一月二十三日卒。春秋七十七。法臘五十三。火葬收舍利起塔。大名府少尹李鉉文其碑。
漢行脩
出泉州陳氏。少依北巖院。課習經律。年十三乃落髮。往受具於長樂府戒壇。年十八。即造雪峯。從存禪師。扣激心法。隨眾請益。未有趨向。方將辭存遊兩浙。存指其耳曰。輪郭幸長。垂璫猶短。吾為汝伸之。異日庶幾使人睹相發心。於是為舉手拽之者三即過肩。後唐天成二年。抵錢唐傾城瞻禮檀。施填委。因卜西關高峯下。考室以居。俄成大院。然脩不事舉唱。但終日危坐如木偶。或問宗門事。但一笑而已。出則士女譁逐。戲牽耳於頤下。交結之。時號長耳相和尚。乾祐三年十一月示疾。明年三月中夜坐終。檀越門人以髹枲為永久計。久之復見夢於刺史陳榮曰。吾牀坐未完。且而視之。則牀坐果不髹枲。趣命工。
周文益
姓魯氏餘杭人。七齡即獲依新定智通院全偉禪師削染。甫弱冠。從希覺律師。登具於越之開元寺。既而覺師。又以毗尼之道。盛化於鄮峯之育王寺。益仍聽稟焉。未幾南遊。止長慶法會。俄偕友出湖湘。過漳浦遇羅漢琛公於地藏寺。琛公問云。上座何往。答行脚去。云行脚事作麼生。答不知。云不知最親切。益有省。遂求咨決於琛焉。
後至臨川。州收請以崇壽院出世。茶筵罷。四眾圍繞陞座。益謂眾云。諸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語。聊為舉古人一則現成公案去也。珍重。便下座。時有僧於座下出禮拜。益云好問著僧方欲伸問。次。益云。長老未開堂。不答話。
有子方上座。自長慶來。益舉稜和尚偈。問云。作麼生是萬象之中獨露身。子方舉起拂子。益云。恁麼會又爭得。進云。和尚尊意如何。益云。喚什麼作萬象。進云。古人不撥萬象。益云萬象之中獨露身。說什麼撥不撥。子方悟。述偈投誠。
江南國主。承益教戒。迎住報恩禪院。署淨慧號。上堂。古人道。我立地待汝構去。山僧今日坐地待汝構去。還有道理也。無。那个親那个疎。試裁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