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84400000044

第44章 救边(1)

圣王之政,普覆兼爱,不私近密,不忽疏远〔二〕,吉凶祸福,与民共之〔三〕,哀乐之情,恕以及人〔四〕,视民如赤子〔五〕,救祸如引手烂〔六〕。是以四海欢悦,俱相得用。

〔一〕铎按:上篇论羌虏坐大,其故在将不知兵。此篇则讥士大夫惟图苟安,欲弃边委寇。盖内外无人,国将不国,此节信所以独排惑议,思救边民于水火者也。

〔二〕盐铁论地广篇云:“王者包含幷覆,普爱无私,不为近重施,不为远遗恩。”

〔三〕“共”意林作“同”。易系辞上传云:“吉凶与民同患。”

〔四〕汉书杜周传杜钦对策云:“克己就义,恕以及人。”

〔五〕汉书路温舒传云:“爱民如赤子。”按传云:“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此节大恉本于彼。

〔六〕盐铁论刑德篇云:“有司治之,若救烂扑焦。”

往者羌虏背叛,始自凉。幷,延及司隶,东祸赵。魏,西钞蜀。汉,五州残破,六郡削迹,周回千里,野无孑遗〔一〕,寇钞祸害,昼夜不止,百姓灭没,日月焦尽〔二〕。而内郡之士〔三〕不被殃者,咸云当且放纵〔四〕,以待天时〔五〕。用意若此,岂人心哉〔六〕!

〔一〕诗云汉云:“靡有孑遗。”

〔二〕淮南子兵略训云:“勇敢轻敌,疾若灭没。”荀子议兵篇云:“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说文云:“囗,火所伤也。或省作囗。囗,火余也。”“尽”与“囗”同。诗桑柔:“具祸以烬”,郑笺云:“灾余曰烬。”释文:'烬,本亦作“尽”。’

〔三〕汉书宣帝纪本始元年诏:“内郡国举文学高第”,韦昭曰:“中国为内郡,缘边有夷狄障塞者为外郡。”

〔四〕后汉书乌桓传班彪上言:“乌桓天性轻黠,好为寇贼,若久放纵而无总领者,必复侵掠居人。”

〔五〕越语:'范蠡曰:“天时不作,弗为人客。”韦昭注:“谓天时利害灾变之应。”汉书赵充国传宣帝敕让充国云:“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将军急装,因天时,诛不义,万下必全。”后汉书王昌传云:“展转中山,来往燕。赵,以须天时。”章怀注:“须,待也。”’

〔六〕汉书宣帝纪地节四年诏曰:“何用心逆人道也?”

前羌始反,公卿师尹咸欲捐弃凉州,却保三辅〔一〕,朝廷不听。后羌遂侵〔二〕,而论者多恨不从惑〔三〕议。余窃笑之,所谓媾亦悔,不媾亦有悔者尔〔四〕,未始识变之理。地〔五〕无边,无边亡国。是故失凉州,则三辅为边;三辅内入,则弘农为边;弘农内入,则洛阳为边。推此以相况,虽尽东海犹有边也〔六〕。今不厉武以诛虏〔七〕,选材以全境〔八〕,而云边不可守,欲先自割,示囗寇敌,不亦惑乎〔九〕!

〔一〕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右扶风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服虔曰:“皆治在长安中。”

〔二〕“侵”下有脱字。

〔三〕“惑”疑“或”。铎按:诸大臣之议甚悖,自知者观之,则为惑议,故窃笑之。“惑”字不误。

〔四〕秦策云:'三国攻秦,秦王欲割河东而讲。公子池曰:“讲亦悔,不讲亦悔。”’高诱注:“讲,成也。”讲。媾古字通。

〔五〕“地”下脱“不可”二字。

〔六〕后汉书庞参传云:'永初元年,凉州先零种羌反叛,遣车骑将军邓骘讨之。参上书曰:“万里运粮,远就羌戎,不若总兵养众,以待其疲。车骑将军骘宜且振旅,留征西校尉任尚使督凉州士民,转居三辅。”四年,羌寇转盛,兵费日广,参奏记于邓骘曰:“参前数言宜弃西域,乃为西州士大夫所笑,果破凉州,祸乱至今。善为国者,务怀其内,不求外利;务富其民,不贪广土。三辅山原旷远,民庶稀疏,故县丘城。可居者多。今宜徙边郡不能自存者入居诸陵,田戍故县,孤城绝郡,以权徙之。”’又虞诩传云:'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幷。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曰:“先帝开拓土宇,劬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节信所言与诩合。参传“西州士大夫”盖即指节信诸人。

〔七〕逸周书酆保解云:“静兆厉武。”大武解云:“武厉以勇。”

〔八〕汉书王嘉传云:“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往者致选贤材。”

〔九〕“示”字旧脱,孙侍御补。按说文:“囗,弱也。”赵策:'虞卿曰:“坐而割地,自弱以强秦。”又云:“割地以和,是不亦大示天下弱乎?”’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亦云:“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昔乐毅以慱慱之小燕〔一〕,破灭强齐,威震天下,真可谓良将矣〔二〕。然即墨大夫以孤城独守,六年不下,竟完其民。田单帅穷卒五千,击走骑劫,复齐七十余城,可谓善用兵矣〔三〕。围聊。莒连年,终不能拔〔四〕。此皆以至强攻至弱,以上智图下愚〔五〕,而犹不能克者何也?曰:攻常不足,而守恒有余也〔六〕。前日诸郡,皆据列城而拥大众。羌虏之智,非乃乐毅。田单也;郡县之阨,未若聊。莒。即墨也。然皆不肯专心坚守〔七〕,而反强驱劫其民,捐弃仓库,背城邑走〔八〕。由此观之,非苦城乏粮也,但苦将不食尔。

〔一〕按齐策貂勃云:“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慱慱”即“惴惴”之误。庄子齐物论云:“小恐惴惴”,是其义已。汉书贾捐之传论珠囗云:“颛颛独居一海之中。”“颛颛”与“惴惴”同。颜师古注:'

“颛”与“专”同。“专专”犹“区区”,一曰圜貌。’其说非也。

〔二〕事见史记乐毅传。

〔三〕事见史记田单传。旧作“田单师穷,率五千骑,击走却”,据单传改。传云:“夷杀骑劫。”自序云:“田单用即墨破走骑劫。”

〔四〕史记鲁仲连传云:“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此文“聊。莒”,当作“聊城”,莒未尝降燕也。

〔五〕论语云:“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六〕汉书赵充国传云:“臣闻兵法,攻不足者守有余。”后汉书冯异传云:“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章怀注:“孙子兵法之文。”按孙子军形篇云:“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七〕昭廿七年左传云:“有坚守之心。”

〔八〕详实边篇注。

折冲安民,要在任贤,不在促境〔一〕。齐。魏却守,国不以安。子婴自削,秦不以在。武皇帝攘夷柝境〔二〕,面数千里,东开乐浪〔三〕,西置炖煌〔四〕,南踰交趾〔五〕,北筑朔方〔六〕,卒定南越〔七〕,诛斩大宛〔八〕,武军所向〔九〕,无不夷灭〔一0〕。今虏近发封畿之内〔一一〕,而不能擒,亦自痛〔一二〕尔,非有边之过也。唇亡齿寒,体伤心痛〔一三〕,必然之事,又何疑焉?〔一四〕君子见机〔一五〕,况已着乎?

〔一〕后汉书西域传,延光二年,敦煌太守张珰上书陈三策,其下计谓“宜弃交河城,收鄯善等悉入塞”。尚书陈忠上疏,以为“蹙国减土,经有明诫。敦煌宜置校尉,按旧增四郡屯兵,以西抚诸国,庶足折冲万里”。意与此同。

〔二〕“柝”旧从手作。按淮南子原道训云:“廓四方,柝八极。”高诱注:“柝,开也。”古亦省作“斥”。汉书武五子传燕王旦上书云:“孝武皇帝,威武洋溢,远方执宝而朝,增郡数十,斥地且倍。”韦贤后玄成传云:“孝武皇帝,斥地远境,起十余郡。”匈奴传云:“孝武世出师征伐,斥夺此地,攘之于幕北。”颜师古注并云:“斥,开也。”地理志云:“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夏侯胜传云:“孝武皇帝廓地斥境,立郡县。”又云:“武帝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斥境”即“柝境”,字亦借“拓”。后汉书傅燮传云:“世宗拓境,列置四郡。”文苑传杜笃论都赋云:“孝武拓地万里,威震八荒,肇置四郡,据守敦煌。”鲜卑传蔡邕议云:“世宗神武,将帅良猛,财赋充实,所拓广远。”

〔三〕汉书武帝纪。在元封三年。铎按:程本讹“洛浪”。

〔四〕元鼎六年。

〔五〕即定南越也。”趾“纪作”址”,地理志作“趾”。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五年章怀注云:'“址”与“趾”同,古字通。应劭汉官仪曰:“始开北方,遂交于南,为子孙基址也。”’

〔六〕元朔二年。

〔七〕元鼎六年。

〔八〕太初四年。

〔九〕宣十二年左传:'潘党曰:“君盍筑武军?”’杜注:“筑军营以章武功。”后汉书隗嚣传讨王莽檄云:“有不从命,武军平之。”

〔一0〕汉书武五子传赞云:“师行三十年,兵所诛屠夷灭,死者不可胜数。”梅福传云:“至于夷灭”,颜师古注:“夷,平也。谓平除之也。”

〔一一〕史记文帝纪后二年诏曰:“封畿之内,勤劳不处。”

〔一二〕“痛”疑“病”。铎按:涉下“痛”字而误。

〔一三〕盐铁论诛秦篇云:“中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也。夫肌肤寒于外,腹肠疾于内,内外之相劳,非相为助也,唇亡则齿寒,支体伤而心憯怛。故无手足则支体废,无边境则内国害。”按“唇亡齿寒”本僖五年左传。

〔一四〕燕策云:“在必然之物,以成所欲,王何疑焉?”

〔一五〕易系辞下传。“机”王弼本作“几”。铎按:几,微也。故下云“况已着乎?”作“机”者,借字。

乃者〔一〕,边害震如雷霆,赫如日月〔二〕,而谈者皆讳之,曰猋幷窃盗〔三〕。浅浅善靖,俾君子怠〔四〕,欲令朝廷以寇为小,而不蚤忧,害乃至此,尚不欲救。谚曰〔五〕:“痛不着身言忍之,钱不出家言与之。”假使公卿子弟有被羌祸,朝夕切急如边民者,则竞言当诛羌矣。

〔一〕汉书曹参传颜师古注云:'“乃者”犹言“曩者”。’

〔二〕诗常武云:“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后汉书范升传升奏记王邑云:“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

〔三〕“猋”旧作“焱”。按说文云:“猋,犬走貌。从三犬。”“猋幷窃盗”,犹史记叔孙通传云“鼠窃狗盗”也。王先生云:'“猋幷”当是“犬羊”之误。汉书王莽传严尤云:“饥寒,群盗犬羊相聚也。”后汉纪安帝永初四年:“虞诩迁朝歌长。时朝歌多盗贼,马棱忧之。”诩曰:“此贼犬羊相聚,以求温饱耳。明府无以为忧。”’

〔四〕书秦誓云:“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文十二年公羊传作“惟諓諓善靖言”。汉书李寻传云:“秦穆公说諓諓之言。”盐铁论国病篇亦云:“諓諓者贼也。”论诽篇又云:“疾小人浅浅面从。”按庄子在宥篇:“而佞人之心翦翦者”,释文引李赜注云:“翦翦,浅短貌。”翦翦。浅浅并与“諓諓”同。“俾君子怠”亦见史记三王世家齐王策文。铎按:此所引与公羊传合,皆用今文尚书。说见陈乔枞今文尚书经说考卷三十一。伪古文“怠”作“辞”者,“辞”字籀文作“”,从“台”,传写遂误为“辞”。说见王鸣盛尚书后案卷二十九。

〔五〕“谚”字旧脱,据御览八百卅六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王爷追妻:庶女四小姐

    王爷追妻:庶女四小姐

    她是四小姐!啥都不能干啥都没有啥都……的四小姐!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穿越到这个世界,但她知道的是,她要好好活下去!
  • 神之剑祖

    神之剑祖

    一个初中生离奇的穿越到一个未知的世界,在那里,他找到了伴侣,找到了朋友!还有那久违的温暖!他历经生死,终登巅峰!最终回归地球!
  • 将军别追我

    将军别追我

    世人谤你、欺你、辱你、笑你、轻你、贱你——”“作死!”唐枝的人生乐趣就是数数钱,养养花,逗逗小妾,气气男人。既然有人作死,欺到她头上来——这是一个把作死的人全都作弄死的故事。
  • 地球唯一修真者

    地球唯一修真者

    千百年来,地球的灵气干枯,天材地宝缺稀,逐渐,修真者开始失去踪迹,直至消亡!从此地球再也没有了修真者,仅仅剩下那些次时代产生的次品,也就是所谓的武者和异能战士。千年后的今天,苏毅成为了地球上唯一一个,也是最后的一个修真者!----------------------------------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收藏~~求推荐票!!会经常爆发的哟~~
  • 大宋英雄传

    大宋英雄传

    赵匡胤斧烛之谜\r吕蒙正宰相肚里能撑船\r宋仁宗生母之谜,狸猫还是太子\r一代名臣范仲淹\r西夏王朝王妃之谜\r惨烈的宋夏之战\r本书主人公叶芝春,实有其人,为北宋名将.其后裔遍及天下,被叶氏尊称为始祖公.\r书中塑造了叶芝春,叶享父子两位英雄人物,他们英勇善战,用兵如神,威武不屈,忠心爱国。本书将我们带到那个久远的年代。书中记述了北宋仁宗年间发生的各种大事,即有保家卫国,也有儿女情长。书中战争场面描写火爆,情节曲折动人,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r战争中主人公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局势,如何处理让人柔肠百结的情丝?请看《大宋英雄传》如何剖析。
  • 魔能新星

    魔能新星

    设定太多,太嘈杂,先放这里了!世界构造转到下一本。
  • 重生之锦瑟初年

    重生之锦瑟初年

    后宅里是女人的天下,一不小心失去的就是生命。穆初锦和穆初瑟是侯府的一对双生子,也是根正苗红的嫡女,从小便是万千宠爱,然而这一切都在都由一个庶妹的改变引起了变化,在一场宫变站队的选择中,更是由于种种原因家破人亡,当家族被灭,灵魂脱离的时候,穆初锦才发现这一切的源头......待姐妹花携手同来,不仅仅要保护族人,更要对异世灵魂进行毁灭性打击。
  • 大唐炼丹师

    大唐炼丹师

    带着游戏中的炼丹炉,林慕白在初唐贞观年间,混的是风生水起。跟着屠炉公主混迹京城,被李世民当成世外高人,以炼丹师的身份装神弄鬼。长孙皇后非要把公主嫁给他,某岛国先人把他当神仙祭拜,还非要送几个圣女过来。林慕白享受着众人崇拜的目光,一脸欠扁的大笑道:“赶紧过来围观啊,看一看,瞧一瞧,大唐炼丹师,祝各位早日发大财啊!”
  • 与你相恋也苦也甜

    与你相恋也苦也甜

    28岁的时候她下定决心要到韩国去看一看,然后为此她不断的努力着 。34岁她实现愿望,没想到韩国之旅使她的整个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与他有了一场浪漫又忧伤的恋爱
  • 黑暗色彩

    黑暗色彩

    十六年前,他被一个大兵从雪地捡起,从此成为这个大兵的唯一希望,他从小梦想要成为一名大兵一样的男人,曾经他以为自己是为正义而生,然而,阴差阳错的经历却让他与梦想背道而驰,天赋异禀的他,慢慢地在所谓的江湖中,练就了独挡一面的本领与深沉缜密的心思,从一个无名小卒,慢慢变成一个叱咤风云的风云人物。林霖告诉他,他注定属于江湖,不属于自己。多年后他才明白,原来一直认为不属于自己的路,才是他走的最正确的路。他是林雪冰,一个从校园走出的儒雅学生,却成就一段不败神话。他,注定是个传奇。在起点,林雪冰说: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共黄昏。在顶点,林雪冰说:有兄弟成就了我,有红颜指引了我。欢迎欣赏--《林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