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號)本業瓔珞
瓔珞有二種菩薩瓔珞二十卷本業瓔珞二卷為華嚴結經。
(十四行)教證二道
此文先示別義今家四教藏通二教教證俱權圓教教證俱實義皆可知獨別教地前為權登地為實於義難明故借地論教證權實以釋明之但地論約行約說兩種俱論權實今家借用約行分權實地前為權登地為實約說則地前登地皆權無實但成三義舊有不知者約說亦論權實故今引示并破之也。
(五號初行)若說十地已證之法彼為實證安可約彼立別說證
籤云若說十地已證之法即證道也地論不分圓別故約說十地之法為真實為證道今既圓別分途則說十地之教自屬教道方便所謂有教無人也豈可仍依地論不分之說明今已分之說亦立說地上之法為證道真實耶故今借用說邊皆屬教道權法只成三義也。
(六號四行)常住三寶
大經戒聖行初明歸依三寶四諦是法寶能證四識是佛寶能修四諦是僧寶別圓詮中道應本不同藏通齊業齊緣故曰常住三寶三寶即三德也。
十信
瓔珞但列其名今依楞嚴圓義以釋別信。
(九號五行)三品塵沙
四念處云十住斷上品塵沙十行斷中品十向斷下品。
(十一號九行末細注)約行教證四字
約義應在十行末此標二字之後葢依體起用下正釋教證同時不定義故也。
(十二號)圖
應與前圖同列。
(十三號一行)正觀中道為慧眼
問慧眼於十住修空時得今何云正觀中道耶葢別人本期在中道但十向中方得正觀今住內云正觀者遠所期耳。
(十四號八行)非如非非相名真實行
華嚴疏鈔十九劵以十度配十行第十以智度配真實行初言行不虗名真實行又稱二諦故彼經云二諦非如非相非非相故名真實行須知如是真諦非如是俗諦今十行滿位但中近顯故雙非空有別彰一真中實耳。
(十五號十一行)各附彼教而為相狀
十行中生滅附藏教以為相狀乃至無作附圓為相狀即云附圓則能附之但中豈可全同所附之圓中耶。
(十六行)不可以實難權以他妨自
既十向實道方修圓中何故十行即能說無作而云附圓非但耶此以實難權也既十行已說無作化他矣何故至十向自行位方修中道耶豈十向自行反不如十行化他耶此為以他妨自。
(十六號末行)以無想心
想字是相字以字作憑准義解釋葢十向初心必依憑無生死涅槃二邊相之心而修行之也若二地初則云以正無相此乃實證中道破無明顯法性也今但憑之而行而已須知今是依憑工夫後是實證受用。
(二十號二行)百界分身作佛
現身之本由得中道法界無礙身雲法性一顯盡法界是一佛全體乃至妙覺亦只完得此徧一切處之法性而已非初見少故只百界分身後見多故萬億界分身教門中且約工夫深淺以明百千萬億耳。
(二十一號三行)捨三界名不動
又云第八地中能捨藏須知藏是能牽三界生死之惑三界是所牽生死之處二捨之義只一也良由四種識中至八地方息生滅藏識轉成異熟識妙覺息異熟識轉成持業識至圓妙覺方息持業識轉成白淨識也。
(二十四號)辯縱橫者
圓別八法只教觀二道為要耳故前引教證以明教今約縱橫以辨觀解行既與圓異八法宛二可知。
(二十七號六行)此釋圓名四字
是玉師集註斷詞不同作細注於儀文之下如十一行此釋圓法四字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