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2900000001

第1章

或问予曰:古人之诗传至今日者,大底属高贵者居多;若平民之作,即工而获传,亦必附于贵人之后。所以今日新学家,谓国诗均属贵族产物,而一般滥迹风雅者,又往往借此为攀援利器,以实其言。由此观之,诗之为值益可见矣。岂古时民间制作传者少乎?抑高贵大人之诗果无足道欤?先生尊诗而重国体,对此宜作何解?予曰:否。诗乃平等法,决由民间创造,不以地位高下论也。顾亦不限富贵者流,不过地位高工诗者少而易传耳;然必真工者始传之远。若孤贫之士,能诗者自较贵之为多;然取之不多,用之不宏,真好者亦不数见。若有鸿篇杰构,亦断不俟贵人而传,而贵人往往争传之。此种原因,实因我国历朝皆右文之世,文字优美者,无不见贵于朝。傥非废弃中途,亦无不见贵于俗。今之新文人得其形似,遂误视为贵族文字,岂不知欧洲十九世前,无论何国,均以文学为唯一生命,往往一编甫出,价夺公卿。而科学之兴,亦基于此。此虽由在位者提倡之力,实亦举国民气所锺。盖上无倡者,下无由兴;民无作者,则上亦无由倡。要之文艺一道,真赏不虚,直接国民之精神,断非权势所得参与。作者未必即欲其传,传者亦不自知其所以传。盖亦作者自作,传者自传之而巳矣。

或曰:近人如胡适之诸君,提倡新体解放,已将前人五七言古律诸体一概置诸不论;而先生仍作五七言,将弁髦其学说耶?抑别有他说以自伸奥衍乎?曰:皆非也。胡之新诗,非胡自创之。当今欧美学者均倡自由诗,解放前人一切束缚。而胡归国后适逢国变,将顺潮流,故亦力倡新说。就诗之本源论,胡君之说是也。诗之本质尚离文字,何况区区五七言。有新体解放之说,学者始知作诗之本能。否则浩如烟海之陈篇烂语,堆砌满纸,以此云诗,诗亡不更速乎!胡君虽主张新体,乃借新体作后来真正国诗之发轫耳,非谓五七言不成诗体也。就胡君之意释之,既可任意发挥情趣,又必专专学步于过去之五七言者,其事倍难,而成功尤不可期,不若一例解放为佳。故其同人中,亦有诋斥白话诗而劝学生攻习旧诗以养才识者,固不尽如胡说。否则陈腐虽去,而乱谈瞽说,又遍塞士林矣。总之作诗不拘何体,皆能见谛,但不可无体,新诗亦诗体也。吾之所以仍作五七言者,殆欲于难中就易。倘令我改作新体者,正是易中求难矣。所谓难中求易者,吾得古人之消息较多于青年,诗体不能加予以束缚。不于易中求难者,予于新诗之体裁构造形式上多费一番工夫,即于吾诗之本能上多一妨碍也。以诗之实质论,予与胡君之志本无不同,但胡狡狯而我诚实耳。

诗之声出于辞,辞发于意,意根于心,故诗者心声也。若词家则依谱填辞,辞出于声,意会于辞,而心声不可见。然声之长短高下宏纤曲折,亦自能随作者心意而曲肖之。善此者亦可到至处,但究竟为声所缚,拘滞形式,方之诗歌,终有一鸿沟不能越过。非关工力,实因拟像多耳。若作者不依旧谱,任意构造,即与诗之长短句无异。顾长短句要有真气盘互,词则不须,结果必成为非词非诗之怪品。傥再不限韵,又不成声,即等于剧本上说白之词,所谓国诗恐不若斯之简易也。须知词之成立,本由长短句而来。天然妙好之辞,所谓诗人偶然得之者,后人就声势立为不变之谱。然长短句排列之格式,至无穷也,则谱亦无穷也。假令作诗者临时造谱,其事固难,而实无当于作诗之旨趣。与其费无用之探索,终不成为诗,又不成为词,莫如严格区分之无谱者诗,有谱者词,犹为当也。诗之有四五七言,元音之节奏也,非谱也。三言促,九言长,四言庄重而不灵,宜于古乐分章奏之;八言即两句四言,尤重滞,六言亦然。然则最适于作诗之用者,孰有善于五七言乎。五言比四言只多一字,虽仍庄重而灵便多矣。七言比六言多一字,比八言少一字,辞气已能畅达。故五七言者声数也,非字数也;节奏也,非律缚也。单音文字之国语固有如斯之结晶体,可以寄诗声,可适诗人絮意修辞之用,不必与自由诗较量短长,亦不必与词家强分优劣矣。

五七言格(谓古体)在国诗上占有优胜卓越之地位,不仅历史上之关系,实由语言文字之性质使然,前已略论之矣。今之学者所最不满意而以为束缚思想者,要不在五七言之句格,而在句句用五言或七言也。此亦未尝无理由,盖句句同样,似无作者自由之余地,而实大谬也。诗未有无形式者,英国诗形式甚多,我国词曲亦然。作诗者既不能离形式,而又生造一形式,则莫如仍以五七言为标准。束缚仅此一项,固所以限制诗人之流情,而又能促成诗之整个精神、整个韵味。无斯二者,终不成诗也。而此两种格式,亦刚到好处,不放亦不拘,作者可以运转词华,回翔情志,此惟我国语中饶此性质,英美诗殆不如也。长短句则七言之变体,仍属七言部分,古人亦多为之。要无妨于诗之整个精神与韵味可矣,非独立体裁也。“英雄欺人”一语,阮亭之言,至今犹可味也。

近人说诗常以主观客观对待立论,未尝不明晰,但亦就诗之品类加以界说耳。实则诗之真际,厥在主观。我国自汉魏以来早经发达,西人才萌蘖耳。客观诗重要者为乐府,后世诗人亦往往因袭旧制,创立新调,顾精采已不及古诗之多。史诗除所谓《焦仲卿》、《木兰诗》外,更是绝无仅有。至于剧诗虽多佳制,而去古愈远,淫哇杂进,固不得与真诗并列。盖所谓主观诗者,必能表示诗人个体,而诗之价值亦因其人。所谓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不可者,已将诗之一艺借重于作诗之人。必如是而后诗道始尊,诗学乃可得而论。魏晋后著名诗家,大都出于学者,其人其学足法,不仅其艺足称也。故有因艺而其人传,亦因人而其艺乃传。我国诗教之转移如是,否则玩物丧志,亦学者所深戒矣。就实际言,所谓诗者,独有主观,此外皆其支流余裔也。当清末时,士夫已有醉心欧制者。黄公度作乐府新曲,学者都传诵之,格调雄伟,颇类军歌。后继者乃无闻焉。此亦属客观诗,而伟丽实非前人所有,亦时世造之。然犹不适于学者研究讽诵之用,况其他乎!今之学者专就形式立论,鲜有潜心于古大家之制作洗涤心神发扬志气者。动必以西人为法,而于单音文字之体势,诗教之源,一慨漠然置之,殊可怪也。

欧洲十九世纪以来,学术思想迥异古昔。我国承其波,驯至今日,尤为奇幻。学者拘于一曲,不见大方,鲜不嗒然若丧者。顾历世千年以上之国语尚在,十七朝之诗统犹存,此种文艺,固已卓绝人寰矣,况其间伟人哲士,学业勋名,炳炳麟麟,昭然史乘。诗之一艺,实能引发国故,鼓舞民风,亦今日我国学者应有之思想也。但又不徒矜持一国之文明,拘拘步武前人,依傍门户。先当置身于世界之广场,放大眼光,抛弃从来诗人恶习,然后探元索隐,择术立言,性情之余,兼通利济,则艺之为用,亦何尝不宏。如必效儿女呻吟,方成绝唱,或则谓雕虫篆刻,壮夫不为,抑又过矣。

自唐宋以至清末,诗人之集多如牛毛,诗人亦等于瓦砾。新学家既难其格而畏之,复惊其多而贱之。无怪也。顾印版之作虽多,而真诗仍是代不数人,人不数篇也。诗教未尝一日熄,时近则作者之名未灭,流通之籍尚存,多无足异也。但诗之本身,自有万劫不磨之高境,始终一贯之真传,初不因烂纸陈篇,稍贬其价值。佳篇偶尔一见,正赖有此万纸之流传,作者如林,乃克造成绝群之伟制。宗支蔓衍,应时迁变,神奇化为腐臭,腐臭复化为神奇,诗之进步,殆如此也。此岂浅见好奇之士所能共语者哉!不俟其徐化,而假手于急就之章,无异绝其根株,而望萌蘖也,焉能绝之哉!

诗在我国学术上是进化者,后胜于前,毫无疑义。前人每教人学古,又教人超俗者,亦未尝误。学古乃多识前言以畜德,非谓今人必不及古人也。诗本是超俗之物,学古人正在此处。至于诗之进步,是专就取材言。其经过之时代斑斑可考。周人以诗为教,诗与诸经并行;至汉始有诗学,而五七言亦同时继经学而大兴,顾所谓诗人者枚、傅、苏、李外,尚属寥寥;建安以后,诗人始盛,诗派益多,然无所谓诗家也;至唐宋乃有大家,专家之诗动至千百篇,汪洋恣肆,包众有而各自成派。此国诗进步之大概也。顾诗之为物,依世法而立,与禅家相似。周诗时代,同时有大家庭礼教制度,而诗亦成为礼教时代之诗。秦汉时,诸子百家大骋辞说,诗亦变而为楚词。汉人辞赋宗之,乃于诗外别成一系,而同时诗亦带楚声。厥后庄老学说盛行,浸至魏晋,清谈遂为诗人之干,至此诗界新辟一涂径矣。嗣后陶公以田舍一派,卓绝后先。所谓“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者,陶公实开其端。而同时佛学已大昌于我国,一得之士,终不能出其范围。故六朝以来之诗人,又开一新涂径矣。当佛老时代,文学界之词赋仍行,分流为骈体,华辞隽旨,俱足以粉饰诗界,诗至此可谓取精用宏矣。唐以后文一变而为八家,儒释道三教并行,诗派之多,前古未有。至宋儒以性理代佛老,影响于诗者益大,自是重主观,言意境,词曲亦于斯时寝盛,割诗人一席,如汉赋然。自是诗声之趋势,大变前人,声病之后,继之以放,而元陆诸家并兴矣。降至明清,诗人均不出唐宋二代范围中。清末西教东渐,科学勃兴,诗之地盘,自当有一番变化,无足异者。要之诗依世法而立,曰诗教也,诗学也,诗家也,庄老也,性理也,辞赋也,骈文也,词也,散文也,皆诗材也。兹后科学之入诗,亦理所当有,英国沙雷早开其端。但我辈须知诗之为物,自有其特性,决非以上各类之所能拘束。独来独往,今古一声。纵复万国不同之语言,万世不知谁何之物质,此物依然潜在,且愈进而愈精,可断言也。

旧诗人所谓诗之分类、诗之作法、诗之功用,均就其一身之经历或一时之风气为言。说虽多方,但适怡悦,要不可据为典要。若新学家所云诗之起原、诗之定义、诗之原则等名词,亦不过集古人成语,借科学方法分析,次第之而已。学说愈多,去诗愈远。至于教人作诗之法,亦自不可少。我国只有根本学术,无良善教本,不独诗为然,而诗尤甚。无已,只得采取欧美学说,加以我国已往陈绩而条理整顿之,庶几便于初学。惟不可将此等书作为诗之命脉,盖诗之真谛在国语,而价值则在其他学术。故山歌野语,不得据诗人之席;徒事藻绩,亦不得进诗人之堂。故凡关于诗之品评、论说及其事迹,不过学术之一端,初学者不妨涉猎证明,工夫所至,视为诗典可也。

校生某,学作诗而苦无善本资探讨。予告之曰:书本之用有限,近人著有《诗经学》,古诗之源流略具矣。《诗学大纲》是新书,而引证旧说最富,可供流览。《诗学指南》虽为初学说,而取材精当,要是善本。美国人所著《诗之研究》,近有译本,关于诗之理想亦新颖可观。惟此等诸书,均属智识问题,非诗之本身问题。若欲作诗,则此等书都无用。作诗第一义要从修养起,次则多读前人佳作,工夫先做,作诗时无工夫可言也。有固定书,有流通书;有经常书,有应用书。今人所著书,大抵流通应用之物,书商也;其文字,书工也。根本固定之书,为古今所不可少者,书中之农也。唯诗亦然,要自能生产,自生之,自鬻之。工虽不良,行虽不远,无伤也,本源立矣。

诗有别才,非开学识,前人既言之矣。然非有学有识者为之,诗虽佳,可兴观者少矣。此学者之诗与诗人之诗之所以分也。但与其分而二之,不如合而一之。曰诗必出于学者而后工,如是则诗有学处矣。虽然,所谓学诗,依然其迹精到处仍无可学,亦无可教。譬如驰马射矢然,发矢者人,所中者鹄,而马行勿顾也。弓也,矢也,皆学也;鹄也,马也,皆识也;驰马者应之以心,瞄之以目,纵之以手,皆才也。马疾行而人中鹄,乃诗也。弓、矢可习,鹄、马可择,而一时之心手目不可得而言传也。马调矣,弓矢良矣,并得之于心,得之于手与目矣,中否尚不可知。而马行之疾徐,发矢之迟速,均在射者一瞬之心目中,自觉之。力到而不中者又往往矣。当此飞腾瞬息之中,万缘毕集而偶一中,射者乐矣;而屡屡中,观者惊矣。于是学矢者来矣。所学唯何?弓也,矢也,鹄也,马也,学识备矣;心也,目也,手也,才全矣。而此一瞬间之独觉,亦终于不可传而已矣。吾故曰:有学处非学中。孟子之言曰:其至,尔力也:学力也,识力也,才力也;其中,非尔力也,诗自中之也。

诗出乎“空”、“有”两界。有情识,非空也;无窒碍,非有也。情以经之,声以纬之,文以出之,作诗之能事毕矣。诗不可说理,故哲学非诗;不可解剖分析,故科学非诗。质言之,既不到形上之道,亦不丽形下之器。可以悦目而非绘画,可以悦耳而非音乐,可以思考而不落言铨,一切形器不足喻也。可以默会而不由了解,可以警惕而非关遏抑,可以讽劝而无俟多辩,道力不足论也。无用之用,亦伟矣哉。

西人亦以音乐绘画喻诗之美感。音乐之美属耳觉,绘画之美属目觉,诗之美不仅属耳目,兼属心意,固也。予谓乐以时间著,画以空间著,诗则兼而有之。诗之时间,节奏也;空间,影像也。而真诗之节奏及影像,均不属物体,而属于作诗之人。诗之影像,即作者之灵魂,其节奏亦即其人之音响。(学者多以五七言古诗为无声律,独律诗有之,不知沈约之发明四声,凡诗皆然,律体特其模形耳。)西儒之说,尚近科学,予则竟以诗人说诗矣。

昔人云:诗者志也,持也。(刘熙《释名》)此音训也,即子夏“在心谓志”之谓。“志”必赖于持,故又可训为“持”。予为补训之曰:“诗,事也,誓也。”诗必有为而作,无事不必有诗,故曰“事”也;诗中之言即其人之言,根于心,发于情,成于声,不啻其人之自誓,故曰“誓”也。世间之誓在信他,诗人之誓在信已,信而有誓,非持志而何?

或曰:诗之为用,可得闻欤?曰:诗无用。曰无用胡必作?曰:宇宙间固有无用而不得不作者。落日照大旗,东风吹野草,作也,用何有焉?雨中果落,镫下虫鸣,谁作之而谁用之?天之远也,作苍苍然;星之高也,白晶晶然,不知其用何在也。如有作之者,用即是作者之用,他何用焉。且诗不可作,而诗人自有诗,不得以无用而咎作者。向来诗界有一种恶习,不但下品诗人假诗为干进之阶,且学诗者及评论家亦往往为藉此标榜之具。故真能作诗及真能读诗者,亦不多见。其胸中横梗一名心、荣誉心,甚至利禄卑污心,如何能作得好诗?又如何能识得好诗?其原因在不知诗之为物,本不是世间物,是比世间高一等之物。但亦不是出世间物,是在世间背后之物,西人所谓背景是也。要言之,是无世间地位者。不明乎此,而但以世间美好之物当之,则种种名利之见,随之生矣。顾此物亦非绝无名利者,名利自名利,作者更无容心,识者亦绝不重视。世间学术上原有此美,随境地而转移,治世有太平雍和之美,乱世有伟大高华之美。富贵之美,寒俭之美,劳苦之美,闲适之美,凄恻之美,沈雄之美,审美者均能一一描出。然无论若何种性,美之分量不殊。既无高下,何分轩轾?不明乎此,则见有优绌、利钝、升沈、得失、哀乐之不同,而行藏、趋就、进退、取舍种种滥说,纷然起矣,说诗、学诗者不能免此因也。最可惜者,作诗者或亦不能澹然忘之。何耶?诗本是退一步说话,惟退至若何程度始说,则各因其时,而决非热烈营生计者所得藉口于风雅,而别有希冀可言也。作诗者但不犯诗人本位,文字并无限制。讽人对物,意所欲言,则言之可也,穷通利害,何足动其毫末哉!诗在环境上是退后一步说话,在学业上是离开一步说话。研究学问时,无诗可做也。非无诗也,无好诗也。今之学者以科学为职志,科学虽是万能,然未必能入诗。而真正精于科学者,亦必可转而为诗人,其诗亦必奇工,可断言者,所谓离开一步说话耳。如精于名数之学者,当其分别名实,考验原代之时,其符号圈点之中,诗无一字可为立足之地。同一玄学也,彼之玄在刻意,而诗之玄在抒情,心理绝殊,诗不寓焉。但一旦脱离习缚,看花走马,吟兴忽生,则前此精刻过人之脑想,必尽量输入于五七字中,而成为细组,其美亦必逾恒美,谁谓名数枯稿之学去诗远耶!又如精于形气物理等学者,当其试验声光之速率,水火之原行,诗不能占其时间之一刹那,空间之一隙罅。盖物理之分量有定限,诗之分量无定限,手法不同,诗亦无与焉。苟使笃好此诸科之学者,暂置严密之心思,陶写片时之愉适,则前此之物情纠绕,试术变化,又必一一穷形尽相,输之于此五七字中,而呈一种灼丽煌之怪物,然则物理学家,一变而为诗人,可也。故在科学界谈诗,即不当以诗为本位,而仍以科学为本位,于是有美术家之诗,政治家之诗,教育家之诗,哲学家诗,物理学家诗,名数学家诗。以此推之,顾论诗之价格,仍在诸科之上,而决非科学所能拟议者也。

人未有肯尽弃世好而为诗者。既不能离世独立,故诗之美,亦必有所制限,否则当有奇情怪美、绝世惊人之伟作出现于世。大抵求智识必须入世,求真美反在旁观。如光之射物,响之应声,反映之声光,必较本体为尤美。诗亦如是,旁观则知之至,言之真,取之近而譬之远。语犹人语也,而平俗之说弗能至也;声犹人声也,而咿扰之响弗能效也。有韵节使人步趋焉,而非韵节;有文字使人摹拟焉,而非文字。同此意理,而过而不存;同此律法,而入而复出。激为音浪,雷霆不能驱之使平;发为光明,星日与之同其照耀。分而剖之,则电子非其原质;纵而放之,则以太即其径途。甚有情也,而非个情之主客;维世教也,而无独断之争持。世主利其柔嘉,劫佛收为弟子。世果有其人乎?吾尸祝之矣。

诗虽不论语体或文体,然雅俗宜辨。善诗者雅亦可,俗亦可,不善诗者反此。何谓雅?曰正也。择语精明,而无词浮于意之病,谓之雅语。何谓俗?曰不经意之话言,或无意而藻饰及貌为奥衍者,均得谓之俗。唯善使用之,则俗亦雅,雅不外俗。不善使用之,则雅亦俗,而俗更俗。故雅要大雅非小雅,俗要通俗非土俗。何谓大雅、小雅?曰:意雅是大雅,词雅是小雅。何谓通俗、土俗?曰:谐则通矣,僻则土矣。浅言之,一乡一邑之语,断不可入诗,诗不独为一乡一邑人诵也。若古之方言见诸载籍者,则不妨入诗,盖同一俗语,而流传较久,一般人仍用之者,可谓通矣。例如“生怕”、“生受”等字,唐以后诗人屡用之,虽俗而无人不晓,故曰通俗。何谓大雅、小雅?曰:大雅如陆游《登民山楼诗》云:“姓名未死终磊磊,要与此江注东海”,虽狂而不失为大雅。刘迎诗有云:“妾身有愿化春草,伴君长亭更短亭”,词采虽佳,终落小雅矣。

无论何种著述,凡成一家之言者,必多古今共由之普通文句。作者以信今传后立言,无事矫揉造作,而其独见独到之处,即在此等普通文句之中。惟诗亦然,凡古人之作,必须潜心玩索,不可因其陈熟而忽视之。

可以政治言诗乎?曰:否。作诗说到政治,但寓远忄旨,假一事而若美若刺,俱无不可。如以政治智识眼光入诗,则反累诗矣。曰:何也?曰:政治无善者,无善可言,则诗不托讽。曰:古人亦多有以诗谏者,曷为不可?曰:古人之行政也以教,政教未分离也。今世之行政也以政,则教义离矣。教必有一贯之正义为之终始,诗志寓之以尽其善善恶恶之义趣。政出于政,则皆一时之策略,本无善足称。且大利所寄,机智凭生,此起彼落,无用施其褒贬。欧美哲学家有言,无论何国,均无良政治。所谓良者,彼善于此而巳。既无是非足生诗人之观感,亦更无成败可资咏叹之诗材。假令作诗者,以纯善之道妙策进当时,何异向釜鱼而说大海!若党同伐异,又非诗人所宜然,故诗不与政治通也。曰:然则政治遂无可言乎?曰:亦非也。政治之最上一步,亦即教之最高一步,但教义可以尽言,政不可以速成。浑沌穷奇,千回万转,尚不知操之者何氏,效之在何年,不言可也。诗属于教,不属于政也。曰:然则先生自作之《商战》、《覆车引》等诗,不关于政治耶?曰:否。《商战》乃恶奢崇俭,《覆车引》悼乱哀时,仍属教化问题,非政治也。曰:先生所谓“教”者,何教也?曰:诗教也。我国非无教者,诗其一耳。

以佛说诗可乎?曰:否,佛非诗。杜甫句云:“问法诗皆妄。”知其妄,而以妄为游戏,可耳。学佛者,不敢以佛为诗也;未学佛者,不说佛也。以儒言诗可乎?曰:亦不可。儒在行,不在诗。韩愈云:“余事作诗人。”诗是余事,非儒者所必为,顾儒优为之。然则以诗言诗可乎?曰:亦非也。陆游云:“所学在诗外。”予前既言之矣,诗依世法而立,无自体之存在,何多说为!然则四五七言非诗欤?曰:四五七言乃文字之堆积,声音之符号,可用为载诗之器,而非即诗。诗终不可言说乎?曰:然。诗不可言说,与禅家同;而可歌可泣,则与禅家异。可泣则近佛矣,可歌与儒为近。曰:歌泣何事?曰:宜问歌者、泣者。诗亦不定可歌可泣,而知其音者能为之歌,且能为之泣。曰:如是则以声音说诗可矣。曰:音可诵而得,可闻而觉,说之未尽也。然知其为声音之学,则思过半矣。曰:诗有色乎?曰:然。文字为色。有味乎?曰:然。意趣成味。色外而味内,而声为主。然三者虽诗所必要,而实非诗之蕴。西人之言诗也,曰:诗之要素有三:活力也,热情也,音韵也。斯言当矣。无情不得谓之诗,情之发于外者为声,音韵是矣。情因连续发动而成为气,气即活力矣。我国文学家谓之气势,(诗文均所必要。)谓之情韵,亦当。逊于西人者,歉明显之界说耳。诗要成于活力,故死字、死句、无生气者非诗。诗要有热情,故槁寂冷淡者不尽诗量。热情是活力之本体,音韵是活情鼓荡之波文。情之活力,可以王阮亭之“神”字当之。力变为气,气之充溢者为神,其实一物而已。王但言“神韵”,而不提出情字。二者皆自情发,不言可喻。故诗之真蕴,可以中西两家之言概之矣。但予尚谓诗之一物,终有其不可说者在,即诗能肖其人是也。一诗人之作,无论若何变更其活力,伸缩其热情,抑扬其音韵,而终非他诗人所得比拟,意志之殊也,格态之异也,人各有其一焉,固不能尽同。即同矣,而诗之各肖其人仍如故也。活力、热情、音韵,可以云诗之蕴,而不可谓诗人之蕴。千途百虑,而终于不可思议,吾乌从而详说之哉!

力、气、神三者,是诗之生命;志、意、情,是诗之质性;声、音、韵,是诗之行为。分言之为九,合之则三,而文字其末也。无力则气不昌,而神则气之精者也。无志则意不立,情者意之动者也。无声则无音,韵者音之著者也。作诗工夫,不仅链文字,链字往往伤气,链句往往伤神。要链意链声。字从声出,则气自调;句从意出,则神完足。诗至于神,则又无工夫可言矣。

所谓诗之退一步说话者,去欲、去俗也;离一步说话者,去著也。但诗之身分,初不嫌高大。故一切豪迈奋进之气,自不妨有,但要有趣味耳。如左太冲《咏史》云:“左顾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四句,何等精壮!陆剑南《山楼诗》云:“禹迹茫茫始江汉,疏凿功当九州半。丈夫生世要如此,持志空死能无叹”四句,何等雄健,固不暇与麻木凡夫较温柔也。

学佛所以治病。人苟无病,似亦无须学佛。吾观世人之无病者少矣。作诗所以移情,人苟属无情之物,则亦无用作诗。吾见万物中金石水火之外,均有情物也。佛虽治人病,而不善学者,亦可以生病,佛不受咎也。诗亦是病,然此等病犹胜于不学,既学而又无病,斯善学者矣。说佛不如学佛,学诗不如作诗。

凡作诗专在文字上涂饰,不从根本上修养,无论学唐,学宋,学汉魏,均落下乘。大抵后世诗人所以不及古人者,正蹈此弊也。古人所谓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所谓意内言外,皆就诗之本源立论,非仅文字已也。后世人诗上文字,确有两种殊胜,一是以浅语说深义,一是以文语饰常辞。有哲理者属前,工词藻者属后。诗而及此,亦可谓难能矣。但终属文义,而于意内言外、足志足言之训,仍隔一层。盖诗者不离文字,亦不尽文字也。果是长歌咏叹,何妨大朴无华,果能风讽动人,亦无妨穷妍极丽。要之,不失诗之真谛,可也。不然者,虽至言妙道,何足动人观感,而绮辞华句,适足令诗人捧腹已耳。

前人说诗有精到处,语虽简浑,不合现代学者之心理,然不可否认,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如王子猷借屈原句释七言曰:“昂昂如千里之驹,泛泛若水中之凫。”此两语何以包括七言无遗蕴?盖七言全要神气贯注,韵味悠长,动荡之处,囗于五言,故以二物为喻,一喻诗之神,一喻诗之韵也。但亦可分为阳刚、阴柔二种,“昂昂”属刚,“泛泛”属柔,论七言之美备矣。又严沧浪云:“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此乃喻诗之妙。而此语尤妙,盖诗到无迹可求境地,方是好诗。诗自有迹,露其一端,慧人自得之矣,求何为焉。如羊之迹不可求,而角则挂矣。因见角而知其为羊。不因见角而求羊,斯慧人矣。虽然,必其人先已识羊,方可挂角以示之,否则角亦何用挂耶!

作诗之法与作文同,不外议、叙、写三事。属学,议属识,写属才,三者具而后可以成章。但文重在叙与议,而诗则重在写。内写意,外写物。不工于写者,未见其能为诗也。

三者均忌单,忌正,忌顺。昔人有逆叙、倒叙、补叙、插叙、及起议、中议、后议等法。议亦有夹叙,有夹写。写亦有议中写,叙中写种种分别。此是普通方法,诗之胜处绝不在此。工力到者,首尾衔接,呼吸相通,捆载而来,包裹而去,更无迹朕可见。叙则亦议亦写,议则亦写亦叙,写亦然。吾无以名之,名之曰“三至”,即叙至、议至、写至也。但此犹工力可能到者,若工力所不能到者,尚有说焉。作诗第一要链字,字不链则诗不工,固也。然为何要链,不可不知。有为题目链字以衬题字者,有为平仄链字以防失律者,有为对仗而链者,作旧时应制诗或律体皆如是。此下层工夫也。若为作意而链字,则高手也。上等工夫则因声链字,因声链字,乃真作诗矣。盖诗中之字均声也,虽不尽如词之倚声,而自然有声,应乎作者临时之驱策。词中之声,乃假他人已成之声,作诗者之声是自声。善诗者能顺一己之声势,于一群可用之字中,慎择而耦合之,则字应声至,自律成矣。吾故曰:链声乃作诗之最上乘工夫也。人皆知意与声皆出于字,而不知声可以召字,意更可以随声造字。死者活之,旧者新之,惟意所使,亦惟声所转。故诗至好处,意到,声到,字亦到,所谓神韵者全赖此耳。此种工夫,非学力所至,而无学力亦不能至。吾故于三至之外,复名之曰“三中”云。

诗有学处,自读书、立志、修身、接世,以至知言、养气、修辞、立诚,皆学处也。诗有作法,自栉句、比字、寻声、考韵,以至讽人对物、写乐抒忧,皆作法也,不可以一端尽。所谓诗外有物,积之富则用之闳,学者养其根而其实可矣。诗是文艺之一部,优劣高下,自有准绳,溯其渊源,实以桐城姚先生论文之八字为嚆矢。所谓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者,立言最为精当,然初学者往往议其遇简。湘乡曾先生乃假姚先生阴阳刚柔之说,演为四象,曰气势,曰情韵,属阳;曰识度,曰趣味,属阴。而每象又分为刚、柔两种。此等分类,虽较姚说为详,然义涉渺茫,不能引发学人之真见。后来武昌张濂亭先生综合前说,广为二十字,分属阴阳,真可作操觚家之宝诀矣。日神,曰气,曰势,曰骨,曰机,曰理,曰意,曰识,曰脉,曰声,十字属阳;曰味,曰韵,曰格,曰态,曰情,曰法,曰词,曰度,曰界,曰色,十字属阴。阴阳界义虽未能尽明,然字类之选择分配,则精当无遗蕴矣。予以评诗之故,亦恃此二十字以为规范。尝以新法分析之:见其首行十字,均属生理学:曰骨,曰机,曰理,曰脉,生理之组织也;曰意,曰识,生理之发动也;曰神,曰气,日势,曰声,生理之著现也。此十字为一类,姑名之曰阳类。次行十字则应属物理学、文学及美学:曰法,曰度,曰界,曰格,物理学之定义也;曰词,曰色,文学之静采也;曰味,曰韵,曰态,曰情,美学之动采也。此十字姑分三类,而名之日阴。阴、阳二字,虽不尽然,但已富品评家及箸作家研究之价值矣。

予名前十字曰文之表著,后十字曰蕴含,如是则阴、阳二字,又未尝不允当也。果能由是而通其旨趣,烛其精微,则游艺之余,兼收格物致知之效,亦足多囗诗文一轨,而于学诗教诗之用尤宏,庶几不负先贤,嘉惠后学。

乐肖人声者,非尽人之声而肖之也,肖其至精至美者传之器而已。诗可以入乐者,亦非尽诗皆乐,其近乐者传诸美文字而已。文字亦器也,精于文字者乃可以文为器,而因以肖其声。故善诗者未有不善于文字者也。学者欲作好诗,安可不研究文字之学乎。

诗之选字、造句、成章,虽不必尽同作文之法,然普通规范,当了解之,否则言不从,词不顺。诗从何处着手?大抵文章之士,诗虽不工而可读;不知文法者,纵有诗才,亦难于表见,往往经心着笔,终至胡乱成篇。作诗者欲得顾盼挥毫之乐,岂可不潜心文章之学乎!诗虽不必用成典故事,而前尘往迹,不可不时时涉猎。盖事理明则智虑通,诗才亦富,执笔时自无拙滞之病,鄙陋之辞矣。作诗者安可不读史乎!

《三百五》篇是经,后世之百家是传,经在则传者自有规模矩之可言。纵狂狷殊途,治乱异世,言文异轨,学行异方,而用情之丰啬,构思之邪正,发音之纯杂,当力辨而遵循之。顾兹事未易猝办,乃存乎平日之修养,而归本于素志之自然。如此则能乐不及淫,哀不及伤,敛而有文,肆而不野,合乎今世,不畔古人。至于召物呼名,属辞比事,时各有当,固无用逼似古人也。作诗者安可不先读经乎!

诵其诗,读其书,不可不知其人。顾人乃因世而著,陶在晋宋易代之交,始成为陶;杜际乱离穷困之时,始成为杜;苏李以武人发高唱,卒成汉产;元陆在宋金变歌调,方是国魂。假使今人为诗,尽作唐音,宁非怪事?由是以言,诗人而不识时务,又岂可哉!

周秦之时,学说竞起,文学亦于斯时放大光明。如屈子之牢愁,庄生之放旷,此两种境界影响于后来文学者甚大,至今不能出其范围。至如孟子集义,荀子劝学,又修辞修身二者所祖述。此四家者,实为百家之经干,百世之文宗也。作诗者安可不读子乎!

郑康成曰:诗者,弦歌讽诵之声。谓《三百篇》也。汉魏去古未远,尚有遗音。后世诗人八音并奏,杜甫独多箫管之音,韩愈多木土音,元遗山多匏音,兴化刘先生谓陆士衡乐府有金石之音,予谓陆剑南有金革之音。虽未尽然,要之为相近。然弦歌实乃最上。

《三百篇》句句事实,句句性情。后人之诗,题目也,意境也,文辞也,格调也,如是而巳。然后世诗固有优于前人者。非优胜也,时代思想由单纯日趋复杂,非古人单辞片义所能表示其接物之情也。所以学古人当学其性情义理,而略其文辞。即做今诗,亦应从性情义理入手。夸多斗靡,非法也。

诗悦等于禅悦,诗境亦无异禅境,均不可着痕迹,禅语尤不宜入诗。然不到禅关,终无碧海掣鲸之妙。昔贤谓苏东坡诗打通后壁说话,故能迷离变幻,触处生姿是也。虽然,亦终落二乘矣。脱去禅家一切束缚,独以民胞物与之志,写喜怒哀乐之情,杜公有焉。

予有谐语一则,可供学诗者之谈助。凡人精神不运用则愚,血气不运动则病,学者宜二者兼到。此明儒语录也,予亦移之说诗。读杜宜拜,读韩宜科头伏案,读太白诗宜轩然独立,读王孟诗宜闭目静坐,读东坡宜曲肱卧,读山谷宜宴宾客,读王半山宜仰思,读陆诗宜起舞,读陶宜携筇漫游。

学者立言不可苟,科学家固当如是,文艺亦何独不然。诗因人而定品格,作者之一言一字,即无异表示其全身。修辞立诚,无诚何足重乎!然艺之本身,又须有实地工夫显出。诗可以观人者,非一二篇什即可为其人之定评也,必历年巳久,作者之性情品格,已能尽载于零篇断幅之中。顾此事绝难证明。文字、格律工夫,先占其大部分。工夫纯熟,亦关乎其人之操持,而性情亦往往因工夫而表见。王阮亭曰:“学力深始能见性情。”此语确不可易。观人者亦观其工力如何耳。先子有言曰:“诗做到百篇以上,始有评论之价值。”虽专就学力言,而知人之术亦在其中矣。

诗有普遍性质,必使人人了解。纵措词微妙,亦当令人明了文义后重重推出,如此方是好诗。一览无余,固非佳构;而百思莫解,亦岂上品?大抵诗之为道,始以声入,亦终以声出。读者必先乐闻其声,进而求其文字,再进而识其义理。三者俱配制适当,可以玩赏,可以咏叹,甚则可以歌,可以泣,可以舞,可以蹈,而诗篇成立矣。若故事堆砌,貌为衍博,按其实际,真气已无,去诗远矣。

今之学者,非一概抹杀以为新,即一味顽守以为旧,诗其一也。其实学术文艺,世界之公物,各以国语扬其波,助其流,无一日之停息。新者不必用拾人之所吐弃,旧者亦须慎图其新。若舍己之所有,而反令他人代有之,代鼓吹之,可耻孰甚焉!

王阮亭拈“神韵”二字说诗,是就诗之成物上说。予加“学养”二字,是从作诗工夫上说,仍阮亭学问性情相辅之论也。

刘融斋先生日诗不外见、间、觉、知四字:“诗云:‘要要草虫’,闻而知也。‘阜虫’,见而知也。‘有车邻邻’,知而闻也。‘有马白颠’,知而见也。”此乃探本之论。予谓作诗不必临时构题作意,平日见闻觉知,积之久,随时借题发挥者,真诗也。

先生曰:“佳章中必有独得之句,佳句中必有独得之字。如‘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上四字共知也,下五字独得也。”此说自先生发明,子幼即闻之。

先生曰:“诗中固须得微妙语,始佳。然语语微妙,便不微妙。须是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予谓“微妙”二字,即是中鹄耳。

先生曰:“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予谓云雷奋发,尤为难能可贵。

先生曰:“诗有富贵气象最好。富者如昔人所谓函盖乾坤语,贵者所谓裁断众流语。可见诗之富贵,非一切世间所能喻也。”

王阮亭曰:“五言要多蕴籍,七言则发扬蹈厉,无所不可。”此以五七言字格言耳。刘先生曰:“五言质,七言文。”此以意格言耳。子谓五言收,七言放,均有发扬、蕴籍二种。要以骨重神凝为极致。

先生曰:“诗质要如铜墙铁壁,气要如天风海涛。”上句五七言俱有,下句在七言为多。

先生曰:“天之福人也,莫过于予以性质之正。人之自福也,亦莫过于正其性情。从事于诗而有得,则乐而不荒,忧而不困,何福如之。”此语为予终身药石。予谓天之生诗人也,将夺其人生一一之美好,而予以美好之全体。全体不可有,而可觉也。一一之美好,世人知之而趋赴之,得之而爱昧之,诗人不屑也。不屑而有诗,则真美好矣。此乐非人与之者,或谓天与之,可;谓先夺之而后予之,亦可,谓无所夺,亦未尝予,亦可。要惟诗人自知之,亦惟知诗者知之,他无与焉。

先生曰:“文所不能言之意,诗或能言之。大抵文善醒,诗善醉,醉中语亦有醒时道不到者。盖其天机之发,不可思议也。故余论文旨曰:惟此圣人,瞻言百里。论诗旨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按先生醒醉之说,前人无此精到。惜予句醉者少,醒者多。

先生曰:“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按诗眼之说,前人已有之。先生之言更精透,敬录之以为诗法。

先生曰:“作诗有伏、应、提、顿、转、接、藏、见、倒、顺、绾、插、浅、深、离、合十六法,篇中、中、句中均有取焉。然必浑然无迹始善。”按此说宜与议、叙、写条合参。

先生曰:“诗涉修饰,便可憎鄙。而修饰多起于貌为有学而不养本体。”予谓不假修饰,而自然修饰,斯为上品。

先生曰:“五言亲,七言尊。(质文之说已见前。)几见田家诗而多作七言者乎?几见骨肉间而多作七言者乎?”按此可以见五七言之大然节奏。

先生曰:“‘心之忧矣,其谁知之?’此诗人之忧过人也。‘独寤寐言,永矢勿告。’此诗人之乐过人也。忧世乐天,固当如是。”按诗未有出于忧乐之外者。

先生曰:“《诗纬》《含神雾》曰:‘诗者,天地之心。’文中子曰:‘诗者,民之性情也。’此可见诗为天人之合。”按天地之心,即予道器之说所本。

先生曰:“诗言志,孟子文辞志之说所本也。思无邪,子夏发乎情、止乎礼义之说所本也。”

先生曰:“《诗》自乐是一种,‘衡门之下’是也。自厉是一种,‘坎坎伐檀’是也。自伤,‘出自北门’是也。自嘲,‘简兮简兮’是也。自警,‘抑抑威仪’是也。”

(《说诗新语》一卷,系民国十二年后,自北平返里,教授南通学院时讲演之稿。略加修饰,成为兹编上卷。专就学诗作诗之根本上立论,大抵今人误解者加以纠正,前人所已言而不甚明了者,重表出之。作诗本无定法,而有一定之教与学。破时人之偶惑,引生徒之趣尚,区区微旨,同志者或有取焉。末引王新城、张武昌、刘兴化三先生之言,以志平生之私淑。丙子季秋范罕书于南昌南州国学院。)

同类推荐
  • 明良论四

    明良论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编诸天传

    重编诸天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Back Home

    Back Ho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弘道录

    弘道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诛天战途

    诛天战途

    一场因情而起的惊天大战,一次正魔对决的百年浩劫,让一对世间双骄天人永隔,却因此让天地运转的变数出现在一位少年人身上......[本书大改,请转坑!]
  • 更惜金缕衣

    更惜金缕衣

    她不过是现代区区普通大学生,一夕真身穿越到了一个三国鼎立的架空时代。为了活下去找到回家之路,只好沦为后三等劳动人民,以贩卖智慧为生存之法。岂料小小的心愿却因入了青楼老板的眼,而被人威胁利诱,身不由己堕入他人谋划三国争战之惊天迷局……他,青楼老板,妖孽为名,众人抛掷千金只为求他倾城一笑,却不知他的一颗心只在当初看到她炽热耀眼的笑容时全然失守;他,生性冰冷,残酷淡漠,满腹心计,背景神秘,眼眸流转间算计他人不得翻身,只为画下天大的一盘棋;他,温润尔雅,正直善良,却又优柔寡断,最终放弃握紧她的手,只愿默默守护她想要的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双面情侣

    双面情侣

    她,是一个坚强又忧郁的女孩;他,是一个搞笑又冷酷的男孩。他们因命运的安排从相遇到相知再到不分离、他们因多种的原因从仇恨到无力再到新的开始。是什么能牵动他们能走在一起的呢?他们的之间...是老天的安排还是命运已注定?请大家关注《双面情侣》,青春正在绽放...殇殇热烈求点击、收藏、推荐...谢谢!!
  • 百花野史

    百花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揽天下

    一揽天下

    诸天碑在手,一揽天下仙!李默的人生遭遇了大起大落,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纨绔天才,流落成倒夜香的小厮。然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 焚天魂主

    焚天魂主

    韩易以焚天之子自居,外人眼里,他就是小人。和韩易比霸道?韩易乃是睚眦必报!他就是吃人!左手《武经》右手《魂诀》,想吃谁就吃谁。和韩易讲道理?韩易说过,道理是我讲给你听的,在我这里,别跟我讲道理!和韩易比自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韩易是佛挡灭佛,天阻焚天!妖魔鬼怪靠边站,美女神兵全归我!人仙魔神佛,任何形体都无法摆脱灵魂束缚,焚天之子韩易,吞噬神兵,霸占美女,以武入道,祭炼《魂诀》,成就万魂之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炽天使的魅惑

    炽天使的魅惑

    《炽天使的魅惑》简介凌晨,骆言和周宇正飚车较量。比赛快结束时,一个人突然出现,被骆言的跑车撞死!第二天,事件被发布到网上。交警队王峰对交通肇事情况展开初步调查,却发现另一起杀人案件。案情扑朔迷离,真相若隐若现。是一场意外还是一次精心策划?
  • 大般涅槃经论

    大般涅槃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王的杀手妃

    神王的杀手妃

    她是一名杀手,再一次执行任务中被人炸死了。再次醒来,已成了朱雀国的废物。他是朱雀国的大祭司,在百花宴上她被人骗进啦圣殿,他带她出来。禁忌圣兽护航,美男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