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8100000006

第6章 雜著(序)(1)

華嚴經疏論纂要序

大方廣佛華嚴經者。乃毗盧遮那世尊於菩提場始成正覺。七處九會稱性頓演如來果海。羣生性源。及因地六位菩薩修證之軌範也。夫說既稱性則是恒常之說。所謂眾生說。國土說。三世一切說。處窮法界。時徹三際。旨趣宏深。言詮無盡。既非海墨所能書。抑豈貝葉而可悉。但隨機見聞。廣略有異耳。按西域記。此經有三本。上本有十箇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一箇四天下微塵數品。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葢摩訶衍藏是文殊師利與阿難海於鐵圍山間結集。此經收入龍宮後。龍樹菩薩入宮見上中二本。非閻浮提人心力能持。遂記下本歸於人間。今傳來此方者。晉義熙十四年北天竺三藏佛度跋陀羅所譯六十卷(即支法領所請之本三十四品八會)。唐證聖元年于闐三藏實叉難陀所譯凡八十卷。皆是十萬偈之略。以譯未盡。故其具本言在遮拘槃國。然經雖未盡。義亦周圓。染指知味。存乎其人。其八十卷經清凉國師有疏鈔。棗栢長者有論。世所盛行。疏鈔則窮源極委。章分句析。不唯是此經標準。實乃如來世尊一代時教之標準也。論則廣論佛意會歸自心。不唯是此經閫奧。實乃宗門之閫奧也。禪者喜讀論而不知疏鈔之廣大精微。講者喜讀疏鈔而不知論之直捷痛快。兩者皆失之也。道霈年二十五始遇華嚴。如貧獲摩尼。饑餐王饍。悲喜踊躍無以云喻。昔人謂亡軀得其死所。竭思有其所歸。斯言不我欺也。遂矢志生生依經修證。自是涵泳經文研窮疏論餘三十年。麤知門戶次第。但疏論異旨。悟者難於和會。文言廣博。讀者憚于浩繁。于是不揣漫於疏論。纂其精要合註本經。竊欲令大地含生凡厥有心者。同入斯門。啟自心文殊決擇玅慧。圓自性普賢恒沙功德。願周法界則毗盧是師。果辦一生則善財為友。於一毛端頓周塵剎參禮知識。于剎那際徧窮劫海津濟羣生。仰報佛恩。少盡卑願。云爾。

法華經集註序

夫玅法蓮華經者。乃一化之根本。五時之極唱。普記眾生究竟成佛。此吾世尊出世之本懷。故曰如來唯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豈徒然哉。陳隋間。天台智者大師證法華三昧。得旋陀羅尼。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南嶽思大禪師見而印之。曰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再來矣。非子莫證。非吾莫識。子所得者名旋陀羅尼。大師於是開闡法華。九旬談玅以釋經題。說文句以解經文。著摩訶止觀以明玅行。至唐荊溪尊者作釋籤。文句記。輔行以申明之。謂之三大部。當時大師縱無礙之辦升座演說。而弟子章安者默識於心。結集成書以傳於世。天下古今皆其遵之曰天台宗。故諺嘗有云。天台之有章安。猶世尊之有阿難。非浪譽也。一經大旨。大師所釋。不出權實本迹。權則九界三乘。實則佛果圓乘。本謂久遠成佛。迹謂果後施化。前十四品是迹門。開權顯實。後十四品是本門。開迹顯本。三周七喻而蓮喻為總。七喻為別。傾無餘蘊矣。三周者。初法說周。為上根人作三乘一乘說。舍利弗一人得悟。即方便品所談是也。二譬喻周。為中根人作三車一車說。迦葉等四大弟子領解。即譬喻品所說是也。三因緣周。為下根人作宿世因緣說。千二百聲聞得記。即化城喻品所明是也。迹門施化。終於三周。周者終也。終必對始。上根始於鹿苑稟小。終於法華得記。中根例知。下根始於大通下種。終於因緣開會。三周之說大約如是。七喻者。一火宅喻。喻三界不安隱。二窮子喻。喻小乘無大乘功德法財。三藥草喻。喻有漏諸善皆能除惡。而無漏之善為最。四化城喻。喻二乘真空涅槃。防見思之非。禦生死之敵。五衣珠喻。喻王子結緣。下一乘了因之種。六髻珠喻。喻中道實相極果所宗。以上六喻皆喻迹門。開權顯實也。七醫子喻。喻大醫王徧療一切眾生之病。唯此一喻喻迹門。開迹顯本也。此乃大師親悟親證親口所說者。大旨總不越是。後代機淺智劣罔測高深。雖久在法門而於三大部有白首而不敢輕一展卷者。此佛法所以日衰而聖師所說竟付之野馬蠧魚。似於己無涉。為可歎也。故近世碩師大德隨順機宜。依文解釋以便初學。凡有數家。若要解。若知音。若擊節。及大[窾-士+上]箋註等。雖門戶淺深有若不同。而其大綱原不背於天台。允稱法壇鉅匠。足翼天台於不窮也。富沙謝晉公居士夙植智種。欣樂玅法。杜門閱經饜飫法味。乃取溫陵環師要解。金庭潤師箋註合釋此經。務期理鬯文順。讀者易於曉悟耳。蠅頭大字躬自秉筆。書成全部寄以相示。且徵序言。余不恤煩瑣之誚。乃舉天台智者大師所證所釋以為一經之大綱格。冠於篇首。俾讀者尋流得源。優入聖域。庶不負居士一片渴法苦心。深植菩提種子。窮極如來出世一大事因緣。同一授記。究竟成佛。云爾。

重刻僧護經序

僧護經者。佛子日用照心之明鏡也。九達靜主募眾刊板用廣流通。其利博哉。昔僧護尊者稟和尚舍利弗及世尊之命。為五百商人作說法師。既而入龍宮為四龍子教授阿含。遊歷地獄見諸罪相。又度五百仙證阿羅漢果。能事既畢。還歸佛所。說如上事。世尊慰安已。一一示其宿因明其現果。如面臨鏡。[娟-月+虫]妍畢露無可隱遁者也。然獄中罪人皆迦葉佛時出家者與眾中當事僧。何也。葢為出家者不修出家法。知眾者無為眾之心故也。經中世尊重告僧護言。地獄中出家者眾白衣尠少。所以者何。出家之人多喜犯戒不順毗尼。互相欺凌。私用僧物。或分飲食不能平等。是故汝今當勤持戒。乃至云。持戒最安樂。身不受諸惱。睡眠得安隱。寤則心歡喜。以此觀之。持戒為出苦之因。欺眾為取墮之本。故佛子不可不慎也。或問地獄實耶虗耶。曰性空故非實。業果不失故非虗。何以知之。曰。以聖教量知之。維摩詰經寶積長者讚佛偈曰。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其意謂世出世間若依若正。因緣所生無有自性。無何等性。無我性。無造業性。無受報性。世尊常依此義說不有法。曰。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又世出世間若依若正。因緣所生業果不失。世尊常依此義說不無法。曰。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雖業果不失而舉體性空。雖舉體性空而業果不失。譬如夢事雖了無真實而受用宛然。雖受用宛然而了無真實。十法界皆爾。不獨地獄界也。然十界起於因緣。因緣現於藏識。藏識之於真如非一非異。以非一故。凡聖岐分因果不爽。以非異故。十界空寂因果無寄。葢藏識心相也。真如心體也。相似起滅而體無變易。故起信云。唯心相滅。非心體滅。行人日用果能洞明此旨。冥合自心。則雖不出世間而不落世間也。若然。則是經重刊為不唐勞。苟若忽而不讀。讀而不信。拋棄冷地封野馬而養蠧魚。不知是何等故紙。更或藉口性空撥置因果。恣心所為了無忌憚。此輩如來名為可憐愍者。雖以宿植微善得於釋迦法中削髮披緇而為沙門。乃反於法中造業自取沉淪。至彌勒佛時恐未有出地獄分。亦如今日僧護所見等無有異。為可歎也。敬於經首綜而序之。以告夫真比丘僧。俾其知病識藥明所趨避。云爾。

重刻月上女經序

謝石公茂才刻月上菩薩經。印施流通。為報母也。其緣起於郡隍請懸明講師誦月上女經五百部。祈母轉女身云。管東溟公以因緣序之於前。而龍山和尚以劫初事跋之於後。謝子一日持經見過而咨以經中大旨。余曰。眾生無始劫來沉淪欲海無由得出。月上菩薩以同體大悲示作端正女人發其欲意。即曉欲之重患而令入離欲真際。所謂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者是也。經云。若有起欲來觀者。乃得清淨無欲心。不其然乎。眾人欲意既息。即引向佛所。而途中遇舍利弗。摩訶迦葉等欲勘驗其得忍與否。月上縱其無礙之辨而直與本分相見。即維摩詰彈叱諸聲聞人令入大乘無以異也。舍利弗問月上言。汝於今者行何乘也。為行聲聞乘。為行辟支佛乘。為行大乘。月上報言。如舍利弗所證法者。為行聲聞乘。為行辟支佛乘。為行大乘。舍利弗報彼女言。非也。月上。所以者何。然彼法者無可分別亦無言說。非別非一亦非眾多。爾時月上報言。舍利弗。是故不應分別諸法一相異相無別異相。於諸法中無有可住。故涅槃者實無可滅迹。斯語也政所謂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深依舊宿蘆花者也。舍利弗輩以女相求之而欲試驗。豈非捕風捉影者乎。月上既見佛而記其往生極樂供養彌陀及賢劫中諸佛。然後成佛。即名月上。以此觀之。今禪者徒執理性而篾視淨土。不肯發願親覲諸佛者。不唯失見佛之縱。恐相似悟頭而於理性實未曾大通也。更有甚者。直詆念佛求生淨土為下根而障人進修者。是月上亦下根人而世尊記其往生極樂。不亦謬乎。自誤誤人其害匪細。故特表出之以告諸同志者。謝子懽忭踊躍再拜。請即次其說以冠諸經首。余不得而辭。

金剛經疏論纂要刊定記略序

金剛般若生佛同具。雖有隱顯而無減增。所以毋論智愚咸樂持誦。亦樂註釋。自古皆爾不特今日。斯葢本覺內熏之力。無師自然智之影響也。但師承未稟臆說空陳。期達佛心反資異見。圭山所云。口諷牛毛心通麟角。此語殆不誣矣。昔西域有無著菩薩。位登初地。因讀是經罔辨涯涘。乃入日光定。上昇兜率。諮請慈氏如來為說偈八十行以釋。無著以偈轉授弟天親菩薩。各造論釋偈。傳譯震旦而青龍。大雲等諸法匠各本之作疏。然而醇疵相半是非弗一。後學無所適從。有唐圭峯宗密禪師乃依據二論以定宗旨。旁採諸疏用補文義。命名纂要。其言簡古。其理精邃。譬諸夫子刪詩定禮。足為萬世法程。一字不可加損。至宋長水子璿法師慮學者難通。乃因石壁師舊記而刊定之。成七卷。援經引論字分句釋。極為詳明。而學者驚怖其言。猶河漢無極不敢展卷。即老師宿衲亦罕一寓目。聖師玅論般若正宗所以寂寥於世。僅封閉龍藏而已。業是經者唯於時註中討義路。鮮於聖文內究真空。以訛傳訛轉滋迷惑。良足悲哉。康熈辛亥秋余謝事鼓山。振錫擕瓶任緣旅泊。至建州為眾所留。插艸聚沙作空華佛事。至乙卯首夏工畢。歸隱秦谿福山蘭若。而禪者孤月曇美等追隨以至。優婆塞謝大材潘道靖黃太廣章道立謝道本等亦復負笈相從。諸君子儒宗柱石斯文主盟而欣慕大法。有若雲水衲子。一日相與請益金剛般若。余不敢別開蹊徑。乃啟寶善大藏請纂要刊定示之。其纂要簡古難通處則於刊定考之。刊定煩冗轇轕處余則僭為揀擇之。去取之下務使言簡理盡雅合佛心巧逗機宜而已。稿成。諸君子僉請曰。是疏記聖聖相傳。祖祖相授印。先佛之心宗。開後學之智眼。宜亟鐫梓流通。廣佈般若種子。余唯唯。而禪人坦然願施鉅梨。啟鑰禪友任募刻貲。起手於丙辰秋九月。畢工於明年春二月。是固仗諸聖師庥廕之恩。於兵戈亂離之際咄嗟成辦。亦見當人金剛智慧炳炳烺烺不容埋沒也。或有問於余者曰。鼓山先師釋金剛經。棄二論而不宗。而子宗之何切切耶。余答曰。先師不宗二論而不悖二論。是善宗二論者也。今人不見二論而妄逞胸臆。其猶舍繩墨而裁曲直。拋權衡而定重輕。非愚即狂矣。余為此懼。故特為拈出。以告夫真心學般若者。余豈是古而非今哉。葢以聖心釋聖言。有終不容棄者耳。問者唯而退。因併紀之。以誌一時緣起云。

金剛演古序

原夫般若功德不可思議者。由其照破世出世間諸相。洞見性源故也。眾生隨順無明。長居此岸流轉生死。菩薩隨順般若。立登彼岸高證涅槃。葢般若者度苦海之慈航。破長夜之明炬。諸佛所師。諸天敬奉。可不信哉。世尊二十年中為諸弟子廣談般若。搜窮二我。直徹三空。微細淘汰。其大般若經凡六百卷四處一十六會。金剛般若當第二處第九會第五百七十七卷。傳至此土凡六譯。時所宗尚皆弘秦本。天竺有無著菩薩位登初地。因讀此經罔辨涯涘。乃入日光定上昇兜率。親從慈氏稟受八十行偈以釋此經。又將此偈轉授弟天親菩薩。各造論解釋。天親約斷疑執以釋。無著約顯行位以釋。唐圭峯宗密禪師撮二論之精要。科經唯約天親。釋義即兼無著。亦傍求餘論。採集諸疏。題云疏論纂要。有宋長水法師子璿又作刊定記七卷釋之。此金剛般若經真源的派列聖相傳。遡流及源。長水宗圭峯。圭峯宗二論。二論宗兜率。兜率親稟靈山。言言有據字字無差。如取家券而治祖業。復何疑哉。後學安於寡聞此古疏記。有畢生未曾寓目者。甚至恣己臆見輒形註釋。毫釐之差天地懸隔。疑誤將來其害匪細。寒輝闍黎禪晏之暇。以是經為印心之明鏡。涵泳古疏記有年。但其文簡古。不便初學。乃刪繁取要。又從而敷演挑剔之。名之曰演古。俾讀者開卷瞭然。發四心而興萬行。破羣疑而徹三空。其有功於學般若者甚大。故樂為序諸卷首。

佛祖三經指南序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有狐青丘至

    有狐青丘至

    曾有人这样问她,“做这些到底值不值得?”“这世间事哪有什么值不值得?”
  • 尤情梅爱

    尤情梅爱

    这里没有白马王子与灰姑娘,没有霸道总裁与穷家女,只是发生在平凡的我们身边的故事。有伤感,有欢笑,有悲愤,有无奈,这就是生活。
  • 饮血狂刀战天下

    饮血狂刀战天下

    穿越到异世。过一回杀戮的异世江湖瘾。对仇人当手起刀落。对朋友兄弟当肝胆相照。混在异世,当混出个堂堂男子汉。
  • 梦道破天

    梦道破天

    大道三千,何以证道。天道无情,人道使然。顺则为人逆则仙,只在此中颠倒颠。顺本非顺逆本无逆。梦无尘一场怪梦来到修仙欲道的世界。如何追寻自己的道,梦道可否破天道。
  • 直播位面求生

    直播位面求生

    直播间版本:欢迎各位客官来到‘求生’直播间!我们这里有非常出色的直播资源,非常真实的求生直播!走过路过,千万不能错过!小说版本:这是描述一个作者,闲着无聊,挖了一个大坑,然后坑了一批求生者,最后必须要想方设法,在一年内弄死他们的‘死神来了’!弄不死?还有二周目噩梦级,以及三周目地狱级!
  • exo之离开我

    exo之离开我

    你们不愿意相信我,好啊,那你们就离我远一点好喽,我不需要你们的同情和怜悯,这些东西,留给你们相信的人吧,以后再见面,我们就是敌人了
  • 医尊天下

    医尊天下

    十八年前,孙付康因为一个“情”字退隐江湖,归于山林,行医济世,救死扶伤;十八年后,孙彦臣因为不治之症下山闯荡,意外地却开启了一条另类修真路。问世间谁为至尊?医者,尊天下!
  • 念何欢

    念何欢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只边大攻盯上另一只顾小受的故事,他年少一遇,他十年执着;他腹黑,狡诈,看见自己在心里想过无数次的人在自己眼前时,就决定想尽一切办法都要圈住那个人;他外冷内呆,一心只把某只披着羊皮的狼当作好友弟弟照顾,却一次次不经意被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心悸,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开始落入了某只狼的圈套里,且一发不可收拾.....
  • 血魂剑

    血魂剑

    一个传说的剑,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一次次的被欺凌,一次次的坚强,最终走到人生巅峰
  • 别闹,小M先生

    别闹,小M先生

    人生到底要多少的巧合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栽在同一个人的手上?这是肖洛洛遇上这个她连名字都叫不全的男人时经常想的一个问题,机场接机,无果,他莫名其妙的赖上了她,工作面试,无果,他再次莫名其妙的成为她的新老板,寻找爱人,无果,他第N次好巧不巧的出现在她和恋人约好的地点,至此,肖洛洛终于忍无可忍,放声咆哮,“别闹!小M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