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3200000067

第67章 伤寒坏证(1)

第一节·伤寒转痉

【因】痉者、强直反张之象。以其筋肉牵引。身体强直也。伤寒有变痉病者。项背强是也。太阳中风。

重感寒湿则变痉。或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余谓痉即脑筋病也。如《金匮》所谓痉病者。身热足寒。

颈项强急。背反张者。乃脊髓之脑筋病。《内经》骨空论。所谓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是也。恶寒时头热面赤。独颈动摇。卒口噤者。乃头巅之脑筋病。《难经》所谓督脉为病。病脊强而厥。《内经》所谓厥成为癫疾是也。徐灵胎云。诸痉项强。皆属于燥。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燥乃太阴燥金之气。风乃厥阴风木之气。大抵气血虚弱。有火有痰。陈无择云。人之筋脉。各随经络退出于身。血气内虚。

筋失所养。则风寒湿热之气乘之则痉。或七情六欲内扰。均必挟痰火而后发痉。吴鞠通曰。痉症必兼风而后成。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邪。皆因风而入。其强直、背反、螈 之状。皆肝风内动为之也。

吴云峰云。痉症体劲直而背反张。头摇戴眼。筋之病也。原其所因。多由亡血。筋无所荣。故邪得以袭之。

所以伤寒汗下过多。与夫病疮人。乃产后致斯疾者。概可见矣。景岳云。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仲景以汗下为言。谓其误治亡阴所致。如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风家下之则成痉。疮家发汗亦成痉。盖发汗必伤血液。误下必伤真阴。阴血伤则筋失所养。

反张强直之病。势所必至也。无择谓气血内虚。邪客为痉。斯言不无有误。若其所云。则仍是风湿为邪。而虚反次之。不知风随汗散。而既汗之后。何复言风湿。

随下行。而既下之后。何反致湿。岂误治之外。必再受邪而后成痉。无邪则无痉哉。喻嘉言云。小儿体脆神怯。外感壮热。多成痉病。后世妄以惊风立名。有四证生八候之说。实则指痉病之头摇手痉者。

为惊风之抽掣。指痉病之口噤脚挛急者。为惊风之搐搦。指痉病之卧不着席者。为惊风之角弓反张。

幼科翕然宗之。病家坦然任之。不治外淫之邪。反投金石冰麝之药。十中九死而不悟也。又如新产妇人。血室空虚。外感袭入而成痉。仲景之所明言。乃辄称产后惊风。妄投汤药。亦千中千死。俗医谓产后宜温之说。最足误人。产后外感。生化汤加荆芥穗之方。亦最足误事。余历年临证。窃见产后病寒者。十中二三。病热者。十中七八。轻年少妇。肝阳盛者。尤易病热。时医罔不误治。轻则烦闷不宁。重则痉厥殒命者。比比然也。张石顽云。痉病有不因误治者。必阴虚血少之人。不能荣养筋脉。

以致筋挛僵仆。如产后之去血过多。冲任竭也。疮家之血随脓出。营气涸也。小儿之有此者。或以风热伤阴。或以汗泻亡阴。遂为慢惊。总属阴虚。盖精血不亏。虽有邪干。断无筋脉拘急之病。而病至坚强。其枯可知。故治此者。必以气血为主。而邪甚者兼治邪。若邪微者。不必治。盖此证所急在元气。元气复。血脉行。则微邪自不能留。何足虑哉。

【证】发热恶寒。搐搦无汗为刚痉。不发热。但恶寒。厥冷汗出为柔痉。产后血虚。腠理不密。

风邪搏之则成痉。病后身软时醒为痫症。身强直反张不醒为痉证。伤寒有变痉病者。项背强直是也。

《经》曰。病身热足寒。头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而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

夫仲景所谓刚痉柔痉者。并属太阳。以太阳行身之后。故头项强急而反张也。《要略》云。痉之为病。

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筋脉屈伸、齿牙作响、是为齿。)此属阳明。盖阳明行身之前。不能为反张之证。与太阳痉。自是两般也。《此事难知》云。

头低视下。手足牵引。肘膝相构。阳明痉也。然欲行大承气。必须察其内实。脉沉有力者可下之。

若经来寒热。或左右一目斜牵。或左右一手搐搦。脉弦数者少阳痉也。又有伤寒结胸证。项亦强为柔痉状。此似痉而非痉也。不可以风药误治之。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太阳病发汗太多者。

因致痉。太阳病发热脉沉细名曰痉。为难治。疮家身虽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太阳病。其证状身体强。 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此张仲景辨痉之证候也。

【脉】痉脉紧急。如经直上下行者。急实为阳痉。沉细为阴痉。浮紧数者属阳。沉细涩者属阴。

浮盛为风热。洪滑为痰火。虚濡为气虚。涩数为阴虚。脉 如蛇者。汗虚致痉也。《活人书》云。

痉病。外证发热恶寒。与伤寒同。但脉沉迟弦细为异耳。若脉沉弦而迟及伏弦。或散于指外者。皆危候也。

【治】阳痉。宜滋阴养血。阴痉、宜扶脾抑肝。至清痉降火。祛风利湿。各随症治。暴起多属邪盛。

久病必是血虚。痉病虚为本。邪为表。太阳证备。身体强。 然。脉反沉迟者。主以栝蒌桂枝汤。

(栝蒌根三钱、桂枝八分、白芍钱半、甘草五分、姜二片、枣三枚。)刚痉发热。无汗恶寒。小便反少。

脉浮紧者。属中风。重感于寒。葛根汤。或加独活防风。脉弦细数者。属风热伤筋。血脉失约束之权。

致搐搦反张者。主以如圣饮(羌活、秦艽、川芎、白芍、当归、白芷、黄芩、人参、半夏、甘草。)风痰多。加竹沥、姜汁。无汗加苍术、麻黄。热痰加贝母、栝蒌。火盛加山栀、花粉。口噤便闭。加大黄。气虚口闭。加参、 。血虚筋急。加归、地。舒筋、加秦艽、川断、钩藤。活血加丹参、红花、牛膝。柔痉则汗出不恶寒。脉沉细者属中风。重感于湿。栝蒌桂枝汤。或桂枝加葛根独活防风汤。

(即桂枝汤、加葛根、独活、防风。)表有风邪未解。为寒所袭者。宜风药解散。风寒为湿所袭者。风药亦能胜湿。阳明痉。胸满口噤。卧不着席。

挛急 齿。宜大承气汤。或防风通圣散。去麻黄下之。必须察脉有力可下。无力切不可不。少阳痉往来寒热。或一目斜牵。或一手搐搦。小柴胡加防风汤。发热头摇。反张口噤脉弦者。防风当归饮。

(生地、防风、当归、川芎。)主之。若汗下太过。亡失血液。致筋脉失养。不柔和而痉。无外邪可解者。惟宜补养气血为主。以八珍汤加减。或十全大补汤加竹沥、姜汁。气虚筋纵。加参 以补之。

血虚筋挛。加归地以润之。脉小虚甚者。加熟附子。或大建中汤加羌活、防风。产后去血过多。筋无血养。

挛急发痉。脉浮软者。加味当归补血汤(炙黄 五钱、当归三钱、炙甘草钱半、炒防风、羌活各钱半、竹沥一杯、姜汁一瓢。)主之。新产亡血。腠理疏豁。风邪乘虚袭伤筋脉。遽尔发痉。脉浮者。

举轻古拜散。(荆芥穗四两、炒黑为末。)每服三钱。酒淋大豆黄卷净汁调下。吴仁斋云。仰面卧。

开目者为阳。合面卧闭目者为阴。口燥渴者为阳。口中和者为阴。属阳易治。属阴难治。口张目瞪。

昏昧无知者治。戴眼反折遗溺者必死。手足螈 。汗出如油如珠者不治。反张离席一掌者死。小儿离席一指者亦死。

【廉勘】吴鞠通谓痉当分寒,热,虚,实四大纲。小儿痉病螈病。复列九大纲。较方中行痉书。

更精且密。实可补仲景之不足。兹节述于后。如六淫致痉。实证也。产妇亡血。病久致痉。风家误下。

温病误汗。疮家发汗者。虚痉也。风寒湿致痉者。寒证也。风温风热暑燥火致痉者。热证也。俗称慢脾风者。虚寒痉也。本论后述本脏自病者。虚热痉。此四大纲也。再将小儿痉病螈病之九大纲论。亦分条列后。以资参考。

(一)寒痉 仲景先师所述方法具在。但须对症细加寻绎。如所云。太阳症项强。 然。

脉沉迟之类。有汗为柔痉。为风多寒少。而用桂枝汤加法。无汗为刚痉。为寒痉。而用葛根汤。汤内有麻黄。乃不以桂枝立名。

亦不以麻黄立名者。以其病已至阳明也。诸如此类。须平时熟读其书。临时再加谨慎。手下自有准的矣。风寒咳嗽致痉者。用杏苏散辛温例。自当附入寒门。

(二)风温痉 此即螈症。少阳之气为之也。乃风之正令。阳气发泄之候。君火主气之时。(廉按其症候。则头身热。面目赤。猝口噤。背反张。自汗出。足反冷。或恶风。或咳嗽。甚则气逆痰涌。风盛者。颈项强急。

头亦动摇。目眶 动。手足抽掣。热盛者。灼热大汗。神昏谵语。口燥渴饮。 唇弄舌。痰盛者。一痉即厥。

喉间痰鸣、语言不出。不省人事。此张仲景所谓风温之为病。剧则状如惊痫。时螈 。而若火薰之候也。亦即徐嗣伯所谓痰气相触而动风。风火相乱则闷瞀也。)宜用辛凉正法。轻者用辛凉轻剂。重者用辛凉重剂。如本论(荣斋按:本论二字,系指《温病条辨》。以下同。)上焦篇银翘散。白虎汤之类。伤津液者加甘凉。如银翘散加鲜生地、麦冬。玉女煎。以白虎合冬、地之类。神昏谵语。兼用芳香以开膻中。如清宫汤、牛黄丸、紫雪丹之类。愈后用六味、三才、复脉辈。以复其丧失之津液。风温咳嗽致痉者。用桑菊饮、银翘散辛凉例。与风寒咳嗽迥别。断不可一概用杏苏辛温也。

(三)温热痉 即六淫之火气。消烁真阴者也。《内经》谓先夏至日为病温者是也。即同上风温论治。但风温之病痉者。轻而少。温热之致痉者。多而重也。药之轻重浅深。视病之轻重浅深而已。(廉按吴氏此言未免笼统。夫吴氏所谓风温者。即叶氏论温二十则。所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胞之证。乃新感风热之为病也。若温热之为病。《素问》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灵枢》所谓冬伤于寒。春生瘅热是也。病之轻重浅深。一因新感。一因伏气。原因既异。证治自不得混同。况在温热痉乎。就廉实验所知。凡伏温化火。刺激神经。而发痉者。则为温痉。伏热化火。冲动神经而发痉者。则为热痉。温痉之中。有因胃肠燥火而发痉者。有因心肝壮火而发痉者。有因劫烁肾阴而发痉者。有因热伏冲督而发痉者。热痉之中。有因胎热而发痉者。有因痫热而发痉者。有因丹毒胎毒而发痉者。且温热二痉之中。以夹积食积热为多。若不查明原因。辨明证候。鲜不误殇人命。鞠通曾谓只治致痉之由。而痉自止。不必沾沾但于痉中求之。若执痉以求痉。吾不知痉为何物。此说诚然。果如其说。未免前后自相矛盾矣。故余特将温热二痉。分作两节论治。庶几分际清晰。以免笼统之弊。)()温痉 因:其因有四。一因胃肠积热。二因心肝壮火。三因热烁肾阴。四因热伏冲督。皆足以刺激神经。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光影戒弑神

    光影戒弑神

    他和她天生一对,却因为一次误会拆散,但在心中还在互相爱着,她是华夏沐家的千金,他是孤儿却有着明星的脸,无意间得到一枚戒指的他为了证明自己不吃软饭,他为了保护她,疯狂修炼,从此,为了她,神挡杀神,魔挡杀魔,但是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 造鬼天书

    造鬼天书

    一幅用油画技法临摹的壁画,引出了一面出自西汉能工巧匠之手的透光铜镜,一群心怀叵测,丧心病狂的寻宝之徒,各自怀有不同的目的,却都走向了同一个终点,他们要的到底是油画,是壁画,是壁画之后隐藏的铜镜,还是铜镜里隐晦的秘密?主人公本无欲无求,却被卷入了一次惊险之旅,从伊犁河畔的察布查尔,到天山脚下的小国遗址,从喇嘛庙地下的古代壁刻,到匈奴王背后的黄金之国。其间,有锡伯勇士的西迁史诗,有西汉工匠的巧夺天工,有乌孙大王的难言之隐,有撑犁小国的昌胜之迷,也有匈奴单于的亡族之痛。路上险象丛生,迷题环环相扣,挑战你的猜想欲。
  • 霸爱小青梅,傲娇竹马欺上瘾

    霸爱小青梅,傲娇竹马欺上瘾

    (新书《首席心尖宠:甜心,哪里逃》已发,已签约,不弃坑,不断更)不就是在百日抓阉会上,一不小心抓到了他吗?有必要一直追着她,管着她不放吗?小采薇:“长哥哥,我要吃蛋糕!”叶长歌:“不行,长胖抱不动!”小采薇:“长哥哥,我要吃榴莲!”叶长歌:“不行,亲得不舒服!”小采薇:“长哥哥,我要喝可乐!”叶长歌:“不行,碳酸太多,骨骼疏松,动起来容易碎!”小采薇:“我要……”叶长歌邪魅一笑:“你要多少我都满足你……”(本文甜宠霸爱1v1,男女主身心干净,亲们快快入坑吧!)
  • 万物创造者

    万物创造者

    一个从小被捡回来的野孩子。一个不能修炼的废物。一个因意外得到万物创造者称号的幸运儿。从此逆天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有一天我能够修炼,我要成为武道巅峰,让这世间再也没人能够欺我辱我!!!!
  • 邪王枭宠:神医杀手妃

    邪王枭宠:神医杀手妃

    她,前世是z国最大组织的得力手下,要医术有医术,要暗杀能暗杀,少有敌手。今生,她是人人唾弃的废物,没人疼没人爱,既然重活一世,老娘一定连本带利的活。废物,老娘的七色灵力是看的么;魔宠,老娘的神兽军团是玩的么;丹药,老娘炼的神丹是送的么;老娘收的灵珠是吃的么!!!半路却遇上这病歪歪又自恋的男人,一时好心还人情解了他的毒,"娶我嫁你二选一,你是不是被驴踢了"‘娘子,吃了人家可要负责的”一脚踢开。“走开,老娘我只负责吃,不负责擦!”
  • 十二狼神的月光公主

    十二狼神的月光公主

    一场误会,却让狼族面临灭族之灾。虽然十二狼神和月光公主逃出来了,但是月光公主却没有和十二狼神降落在一个地方。好不容易相聚,又被风玥阻拦。经历重重阻拦的他们又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危险?终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谁能告诉他们这对突然出现的情侣又是什么情况?暗生情愫什么的简直不要太可恶!看着天天在自己面前虐狗的这两位,他们只想说:能不能收敛点呀!考虑一下单身狗啊喂!
  • 书剑长安

    书剑长安

    两年前,莫听雨横刀赴北地。两年后,苏长安负兵往长安。天地太大,众生如介子。江湖太深,处处伤人心。刀,剑,书,友,又是几许春秋。喜,怒,哀,乐,究竟因何缘由。大道二两三钱半,舞剑吟诗话离愁。人生哪能尽如意,对酒当歌几时休?
  • 无良弃少

    无良弃少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凌风非君子,非小人;卑鄙,也同样高尚!有人说这是一个铁血男儿复仇的故事,但我更想说,这其实是一个孩子回家的故事。
  • 鬼王的无心妖妃

    鬼王的无心妖妃

    师父说:墨痕乘醉洒桃花,石上斑纹灿若霞。以后你就叫墨痕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鬼王你已经被我染指了,做我的男人吧。师父又说:情动之时,便是命殒之日。我墨痕一石头上长出来的妖孽,只不过是缺心,又不是缺心眼,怎么一遇上你小子,就没发生个好事呢?他凰玖,人称“鬼王”。本王从小能看见鬼,还从未见过妖。你这女妖,无才无德,法力又弱,想来肯定也没人要了。本王就吃亏一点,把你收了吧,免得你出去祸害别人。一个缺心,一个缺魄,却注定要相遇,相爱,只是最后能否相守在一起呢?这一切是命中注定?还是别人别人的阴谋算计?情,不知所起,又能否一往而深?欢迎跳坑,看无心妖妃和腹黑鬼王的相爱相杀。本文一对一,绝对身心干净。
  • 破法成圣

    破法成圣

    格斗游戏爱好者穿越魔法世界,如狼入羊群。狼幼小的时候可能会被羊欺负,狼默默隐忍。等狼长大以后,谁敢无视,谁敢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