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87400000024

第24章

四土各有淨穢例(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

論曰。四土淨穢。本無難者。所難在於二三。其說決擇去取耳。何者蓋其文本。出十六觀疏以心觀為宗。乃有四土各論淨穢之義。於是刊正妙宗。各為之說。霅川義編從。而去取之。由是學者。惑於多歧。率以規矩之說。而蔽宗致之旨。此其所以莫能定一也。今直取諸文旨。以斷之。雖不曲辨是非。而是非明矣。然則此經教相。唯屬圓頓。且曰修心妙觀。感四淨土。為經宗致。故此淨穢。雖有四土之別。教門言之。宜槩以偏圓之論。是則凡言穢土。即偏教因果所生。凡云淨土。即圓頓凡聖所感。惟其以圓觀感之。故一教始終。皆屬淨土隨其行位。四土不同。方彰一經宗致。唯圓唯淨也。是豈得復以小衍分極等義為說乎。宜其四明。所定諸義。皆先存通。而後趣別。或先言實證。而後約教道論之。至於復宗。莫不旨歸圓頓意。成行人。初心妙觀。良有以也。夫四明。豈不知務直說。而好迂闊哉。特以宗致之旨。有在故也。況先存諸通義。則規矩之說。抑不失之。雖欲無取得乎。苟如二師所釋。則小衍之義通偏。分極之說乖圓。既迷的旨。縱有一二合於規矩。亦無足言者。雖欲無去之得乎。故曰雖不曲辨是非。而是非自明者。斯言有當矣。

明方便土涉意生身例(十八。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論曰。楞伽明三種意生身。凡兩出其文。初總示意生。次別列三種。文見輔行。(云云)今按宋譯。(四卷行者)亦有總別兩文。文相大同而小異。但初文以三種意生。俱時而說。若與對位文異。又前二種。則次第對地。種類一種。無別對位者。(云云)經旨蘊奧。信矣難明。姑據一家教門。隨文用義。判位進否。得以論之為三。初經旨對位。二用義進否。三法喻所歸。且初經旨者。詳究彼文。始以三種俱時。此似約橫論。至下文。又以三種之初。對三四五地。覺法自性。對第八地。則似約竪說。種類俱生。雖不對地。既云了佛證法。即是入中屬佛種類。今以意求。當是第九十地。但經文略耳。亦可舉隅而知也。所以前文三種云得無生忍。住第八地者。舉中以攝初後義。之如橫若約位。則前不攝後。後必攝前義。之如竪理而言之。三種意生。祇是三觀斷惑為因。方便感報為果。但得前前。未必後後。得後後者。必攝前前。故有橫竪之說也。經文隱略。義稍難見。管窺如此。未必其然。次論引用進否者。然經文本一。而一家用義。進否不同。或唯在偏。或專衍門。或約通教。兼被接者。(云云)蓋經旨多含。教門通變故也。今先示本經之意。次述用與之旨。如向所論。雖通橫辨。文意實以竪義為正。以約三種歷對諸地故也。豈非自三四地去正當破見思位。從趣後說。有生方便土義。故得約之以對也。然則輔行。正從通教。兼被接言者。本經之意。餘文進否者。用與之異也。今詳其旨。又有通有別。通意者。即輔行所謂。以通諸教。釋義是也。所以通者二義。一者部旨。具四教故。二者論生。通諸乘故。(云云)別意者。如玄文。則以順教道。讓圓實故。且判屬偏如輔行云。六根淨位。玄文不云。攝入三者。以觀勝故。且置不論。又意生之名。宜在教道是也。淨名則以示佛國因。約菩薩說。而三藏菩薩。既不斷惑。則非所論。故判屬衍爾。惟其文旨。進否之異。故使名相。亦出沒不同。所以玄文。以前二名。開為三種。而沒種類無作者。意以類種。屬圓故不言也。餘文若存種類。則合前為二。次約衍門釋義故也。是則約義從開。似如有四。從文牙略。還祇三種。天台巧用。雖有存略。克論經文。亦祇三種耳。然則既以種類一種。與自性同位。則不應約教異論判。若以種類屬圓。則又妨輔行之釋。以文中種類俱生。屬別接通。猶是教道故也。曰文各有意。不可槩論。然以經文所對。豈得不作同位釋之。及示玄文出沒之意。安得不以種類屬圓。輔行既釋。止觀文相。何妨三種約通別說。又如淨名疏。亦以約別十地。判三意生。即生報土。是等但可隨文而知變。不應局義而害文。苟知此理。文何以難哉。三論法喻所歸者。舊據經云。憶先所見。又曰。憶本願故。生諸聖中。以謂先曾。生而作難者。殊不知初文從喻。正喻意去之疾。次文合法。乃以本願。以合先見爾。所以本願。即期心欲生之意也。若夫釋名辨相。對位開合。具在諸文。此略論其大例耳。

兼出土教餘義例(一。十一。二十一。三十一。三十二。四十)

論曰。世界以海言。謂其廣而無際也。國土以微塵言。謂其多而非數也。或以帝網言。謂其參而不雜也。只以華藏言。謂其重重而無盡也。至以虗空言。謂其徧性無礙也。況乎聖人之示現。經教之詮量。淨穢差品。優降天殊。浩乎其不可窮也。於是有以土相而論勝劣者。有以說教而辨高下者。有於方便而論利鈍者。有於實報而論華果者。有以寂光對下三土而論徧等同異者。推是以言。其不可一槩。論一途取也亦明矣。如籤論。淨土有無三界。引無量壽經以證。但無須彌非無三界也。自有淨土。亦有男女。須彌者。如無動世界。准例以明。亦有淨土。無三界者。故知同居淨穢。上相優劣。於是見矣。又淨名疏記。論淨土開漸有無云。如香積佛國。本不開漸。亦無願可說。故聞漸驚問。自有因願說三乘。如華光佛國。自有無願而說者。是安養人。開羅漢樹。說苦空既不云願。驗土非高。以是知無願不說者。為上品也。又如輔行等文。論生方便土。有雖破塵沙伏無明者。猶屬空邊。非妙果報。有分破無明者。生彼則利。餘者皆鈍。言分破者。如記。(云云)更有雖破無明生身得忍。猶是華報。未為果報。如曇無竭所居。(云云)至於三賢十聖。皆住果報。乃借別名圓之義。又如淨名疏記。論寂光理。徧與下三土。徧同理別。所以徧同者。三外虗通之有。與太虗無殊。所以理別者。寂光之徧。內外靈知。徧而非徧。然則寂光。不異太虗。以徧同故。不同太虗。以理別故。至於曰法體恒徧。常在性無。但可推之。不可思之等。此尤妙極理致。不可不知。故今略例。此等同異。以開義端。苟得其旨。凡諸文義。皆可觸類長之也。

餘論下

論曰。一家論三千。必涉四土。故今明四土。宜會三千。但三千有事理之殊。而四土亦體用之別。言其依正。彼此該收。然則若為攝會邪。曰此亦多途。不可槩論。應先知異。然可會同。所以異者。四土則十界竪論。舉依攝正。三千乃一念圓具。依正互融。又復四土。偏圓對論。有橫有竪。三千唯約圓。示無增無減。故知法相。異義非一。此不必會也。然而三千。無可剩法。四土豈有餘義。故亦得以會通。如義編。凡數處出之義。不一端。可謂心疑辭枝也。今直以大體論之。且寂光既是。三諦三千。豈不即乎。又寂光無非四德三千。豈不具乎。是則三千。義當寂光矣。又三千有事理之義。舉理必攝於事。而四土則曰。界界轉見。土土互生。豈非事造乎。既不出一念寂光。豈非理造乎。是則理有攝事之功。而寂光亦有容土之理。其若克就下三土說。既約十界竪論。則三千義疎。所以先出異義。良在此也。以此較彼優劣如何。或問。方便用通。信如輔行所揀。其義已明。但自來因此。猶有可疑者二。一疑皆習通門。為顯為密。顯則方於化意。以二乘人。在方等會。止是密得通益。那容顯習通門。二疑在方便土。說通教者。為以何身勝應。則真中感應。義壞劣應。則土無二身。曰其初疑者。前人已釋。習有染習修習之異。以二乘於方等中。聞大覩勝。內愧外耻。有慕大之心。是即染習通門之相。而小執猶在。還不妨密耳。此粗可用不別為釋。其次疑者。若據彼土。唯有勝應。更不須餘身餘法化也。如觀音疏記及妙樂。勝兼兩處。劣唯鹿園之說明矣。(云云)縱為未習通門之機。為知故學。而說通法。其既已斷通惑。則已不同此土通機。亦何妨以尊特身說其真中感應。自是同居機教之相。何關方便邪。然則有餘感。應莫是小衍論否。曰彼既無小乘三藏可對。亦何必然。或問。若云方便用通。何以觀音義疏等文。嗔說次不次法邪。曰此有常說不常說故也。(云云)或問。實報用別。雖記有約教道說。證道必無之。言猶自難見。曰自來有言。方便用通。未為難。實報用別。姑是難。今亦例云。方便用通。猶有說。實報用別。定無說。而言約教道者。但是約此土別教教道。有破無明生實報之義。故擬之云爾。其實實報。既唯圓聖所居。豈復用別邪。或問。寂光既論三品。實報亦得論否。曰若以實報。對寂光。則寂光唯究極。實報乃分證。今於寂光。而論三品。則約事准理。亦得論之。如四明曰。以復本時。名無上報事。以復本時。名常寂光。即其義也。或問。疏約即義。以示寂光。不離三土。記釋之文。凡數徵難。用意頗深。向雖略論。更試詳釋之。記云。答中意者。正帖釋。疏文可知若爾。三尚徧有者。此徵因上。答生意言。三土質礙。寂光尚徧。況三外虗通。何得非寂光邪。文似徵而不答。然意已顯。不復別答。故更領上再徵。後答文曰。若爾虗通之有等。及答中不即便釋乃以反質。顯非同異。然乃結釋。云內外靈知。意言雖非同異。俱徧內外。當處靈知。靈知即寂。故徧而非徧。亦應更推為亦徧亦不徧非徧非不徧。故曰四句推檢如是明之。則可以融通言教。可以究顯真實也。論至於此。理雖顯然。其於上問。猶未決答。故復宗上問。以徧同理別示之。夫言徧同。則不離太虗。夫言理別。則不即太虗。不即不離。常寂之理。於是可知。因復問以為常徧邪。為有在無在邪。而答中曰。常在性無者。亦猶所謂雖一一徧。亦無所在是也。雖然猶恐學者。滯言壅理。故復更以八句。遮遣示之。亦猶義例不思議境智。後說照八句之意。(云云)古人所謂。但可作此。示不可作此會。亦其意也。或問。楞嚴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此於今四土。屬何土耶。曰經意正明。從真起妄。祇應以大覺一性。對同居剎土言之。特云有漏。良有以也。若方便實報。及反妄歸真者。所趣故經無及焉。或問。西方淨土。與唯心淨土。同異云何。謂同。則求不求。生無生別。謂異。則理復不可曰此二一致。方曰圓談。何者盖西方淨土者。事也。唯心淨土者。理也。苟以一家圓旨言之。則全理立事。舉法界。以示西方。由事達理。即西方。而統法界。此所以唯心淨土。不礙求生同居。西方不異法性也。而或者。纔說西方便須求生。一聞唯心。便謂即是。是皆偏僻之見。非所以達道者也。今謂苟得其道。無可不可。苟失其道。無一而可。難以言辨。要須自得(云云)。

同类推荐
  • 古杭杂记

    古杭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斯未信斋杂录

    斯未信斋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平两同书

    太平两同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你可知我从未放弃

    王俊凯你可知我从未放弃

    年少的单恋,长大的追求,这似乎是林孟颖整个青春唯一的追求。即使,在那段青葱岁月里,他的世界从来没有她的一丝一毫的影子,但她真的爱过了,深爱了,直至永远。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林孟颖那么渴望霸爱从心底说出来,让他听听,从事世间种种变化。纵使你身边的人离开了多少,我永远会在你的身后,只要你回一回头,就可以抓住的地方。
  • 九转杀神

    九转杀神

    一个拥有变异属性灵根的少年刚进入修仙门派,就被人抓到了邪道,拜一邪道老祖为师,仙魔同修只为杀上仙界给父母报仇......
  • 最强契约者

    最强契约者

    契约!契约!这是一个穿越者在异世界契约各种实力强大的魔兽以及异位面生物然后成为最强者的故事!
  • 幸福依然:惹上恶魔CEO

    幸福依然:惹上恶魔CEO

    时光流逝,以为永远不能释怀的那些年华,渐渐淡出记忆。感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曾经布满伤痛的心,是否能重新拥有幸福?惹上恶魔CEO,仅仅是偶然吗?如果你爱我,请让我幸福~~~
  • 叛逆千金

    叛逆千金

    一场车祸使她变得不再爱笑,她开始变得叛逆起来,从最开始的好好学生变成了街头小混混,无论是谁说他他都不会去听,直到…………
  • 重生之最强仙帝

    重生之最强仙帝

    李青莲重生到了天方国,成为了手握重兵的镇国将军独子。原本他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官二代加富二代,却不曾想身带修仙摇奖系统,装装逼可以摇奖,打打脸也可以摇奖。从此他便走上了装逼打脸的不归路……
  • 神的学府

    神的学府

    “我一个无趣之人,一个不幸的可怜之人,一个把现实完全否定之人,一个对人间事物感到无所谓的所谓之人。而这从走上试炼之路后也都成原本了吧。从认识他们之后,进入所谓学园却是成就人们实现成神梦想之后,打倒第一个地狱鬼怪和排位战上的敌人之后,拥有特殊神权成为权力者受人瞩目之后,变了~,变的不像原本了,变得可以如同常人受到人们瞩目,随意交谈,没有所谓的无所谓了,也慢慢的捡起了掉下的现实。开始了关心别人这个多余的动作,开始了所谓的温柔.....也拥有了一个目标一个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目标,我要成为走在神的殿堂上的至高之权。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萌妻养成:三岁宠到老

    萌妻养成:三岁宠到老

    “你是想离开我吗?”男人迷离着一双眼,骨节分明的大手轻轻抚摸着女孩的脸。呼吸间能闻到他身上的酒气。十三岁那年父母被歹人杀害,就在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时候,那个男人像天神一样的出现了,把她带回了家里,从此给了她一个新的身份!
  • 异界白生游记

    异界白生游记

    白生=白森=瘦弱书生=废柴=战斗力18.6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