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64900000050

第50章

【按】『图经』云:督脉大椎穴,在第一椎上陷中,可刺五分,留三呼,泄五吸。肺俞二穴,在第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可刺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泄,肥人可刺五分。肝俞二穴,在第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可刺三分,留六呼。仲景太阳少阳并病,乃合邪也,故刺大椎、肺俞、肝俞,亦合泄之法也。

(图)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按】当灸之,仲景未言灸何穴。常器之云:当是足太阳鬲关二穴,专灸背恶寒。其穴在第七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可灸五壮。盖以太阳为少阴之表,故外灸鬲关以温其表,内用附子以温其里也。

(图)少阴病吐利,手足不厥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灸少阴七壮。

【按】灸少阴七壮,仲景未言灸何穴。常器之云:当灸少阴太溪二穴。经曰:肾之原出于太溪,其穴在内踝后跟骨,动脉陷中。

(图)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按】可刺,仲景未言可刺何穴。常器之云:可刺足少阴幽门、交信。郭壅曰:可灸。考幽门二穴,在鸠尾下一寸,巨阙两傍各五分陷者中,治泻利脓血,刺五分灸五壮。交信二穴,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廉筋骨间,治泻利赤白,刺四分留五呼,灸三壮。两说皆是。

(图)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按】灸之,仲景未言当灸何穴。常器之云:灸太冲。郭雍云:灸太溪。此穴皆不治呕而汗出,里急下利,惟幽门主治干哕,呕吐,里急,下利,亦当灸幽门为是。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按】灸厥阴,仲景未言当灸可穴。常器之云:可灸太冲。以太冲二穴,为足厥阴之所注,凡病诊太冲脉,可决人之生死。其穴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跗间陷者中,动脉应手,是其穴也,灸三壮。

(图)伤寒脉促,手足厥者 ,可灸之。

【按】可灸之,仲景未言当灸何穴,常器之云:太冲穴。前条手足厥逆,灸太冲;此条亦手足厥逆,亦当灸太冲。

清·吴谦等编··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伤寒论』论伤寒,『金匮要略』论杂病,乃仲景全书。『伤寒论』得成无已创注,续者五十余家,故得昌明宇内;『金匮要略』人罕言之,虽有赵良、徐彬等注释,但其文义古奥,系千载残编错简,颇多疑义,阙文亦复不少,承囗袭谬,随文蔓衍,宜后人视为迂远,束诸高阁。今于其失次者序之,残缺者补之,博采群书,详加注释,俾二书并行于世,庶后之业医者,不为俗说所误,知仲景能治伤寒,未尝不能治杂证也。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府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文理也。

【按】此篇乃一书之纲领,前人误编为次篇,先后失序,今冠于首,以统大意。

【注】五常者,五行也。五行之气——风、暑、湿、燥、寒、也;五行之味——酸、苦、甘、辛、咸也。夫人禀此而有其形,则藏府日与气味相通,不曰五气,而曰风气者,该他气而言也。盖风贯四气,犹仁贯四德,故曰:因风气而生长也。然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者,盖主气正风,从其所居之乡而来,主长养万物者也,客气邪风,从其冲后而来,主杀害万物者也。人在气交之中,其生其害,犹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也。

天之五气,人得之则为五藏真元之气,若通畅相生,虽有客气邪风,勿之能害,人自安和;如不通畅,则客气邪风,乘隙而入,中人多死。然人致死之由,虽有千般疢难,大要不外三因:一者中虚,经络受邪,即入藏府,此为内所因也;二者中实,虽感于邪,藏府不受,惟外病躯体,四肢九窍,血脉壅塞,此为外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非由中外虚实,感召其邪,是为不内外因也。以此三者详之,千般疢难,病由悉尽矣。若人能慎养形气,不令客气邪风干忤经络,即适中经络,未传藏府,送医治之,自可愈也。四肢九窍,才觉重滞,尚未闭塞,即导引、吐纳、针灸、按摩,亦可愈也。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五味各得其宜,不使形气有衰,万病疢难无由而入其腠理矣。腠者,一身空隙,血气往来之处,三焦通会真元之道路也。理者,皮肤藏府,内外井然,不乱之条理也。

【按】正风者,从八方应时而来,相生和缓之主气也;邪风者,从其冲后而来,相囗冲烈之客气也。如时当东风而来西风也,所谓后者以已过之时言也。

【集注】赵良曰:人在气交中,秉地之刚柔,以成五藏百骸之形,秉天之阴阳,以成六经之气,形气合一,神机发用,驾行谷气,出入内外,同乎天度,升降浮沉,应夫四时,主宰于身形之中,谓之元真。外感者,客气也。『灵枢』曰:虚邪不能独伤,必因身形之虚而后客之。盖天人之气,各有正、不正,人气正则不受邪,不正则邪乘之;天气正则助其生长,不正则害之。人气不正者,由七情动中,服食不节,房欲过度,金刃虫兽,伤其气血,尽足以受病也。天气不正者,由四时不和,八风不常,尽足以伤万物也。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人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再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注】此承上条受病三因,以明其治。上工,良医也。中工,常医也。已病,已然之病也。

未病,未然之病也。假如现在肝病,此已然之病也;肝病将来传脾,此未然之病也。

良医知肝病传脾,见人病肝,先审天时衰旺,次审脾土虚实,时旺脾实则知不受肝邪,不须补脾,直治已病之肝,若时衰脾虚,则知肝必传脾,先补未病之脾,兼治已病之肝。彼常医不晓四时所胜,五藏相传之理,见肝之病,惟泻已病之肝,不知补未病之脾也。上工不但知肝实必传,脾虚之病,而且知肝虚不传,脾虚反受肺邪之病,故治肝虚,脾虚之病,则用酸入肝,以补已病之肝,用焦苦入心,以助不病之心,用甘入脾,以益不实之脾。使火生土,使土制水,水弱则火旺,火旺则制金,金被制则木不受邪,而肝病自愈矣,此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化生不病之理,隔二、隔三之治,故曰: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然肝虚则用此法,若肝实则不用此法也。中工不晓虚实,虚者泻之,是为虚虚;实者补之,是为实实,非其义也。上工知其虚实,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是其义也。其余四藏,皆准此法。伤字,作制字看。

【集注】徐彬曰:假如肝经之病,肝木胜脾土,知邪必传脾经,治宜实脾为先,此脾未病而先实之,所谓治未病也。不忧本藏之虚,而忧相传不已,其病益深,故先以实脾为急务也。

程林曰:经云: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所谓因者,乘其机也。治未病者,谓治未病之藏府,非治未病之人也。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使土旺则能胜水,水不行则火盛而制金,金不能干木,肝自愈矣。此治肝补脾,治未病之法也。

高世栻曰:实脾专为制水,使火盛金衰,肝不受制,则肝自愈,其理甚精微,故曰: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注】气色见于面部,而知病之死生者,以五气入鼻,藏以五藏,其精外荣于面也。色者,青、赤、黄、白、黑也。气者,五色之光华也。气色相得者,有气有色,平人之色也,即经云: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黄,白如豚膏,黑如乌羽者,生也。气色相失者,色或浅深,气或显晦,病人之色也。即经云:浮泽为外,沉浊为内,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夭泽,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新故,视色上下,以知病处,色粗以明,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也。有色无气者,色枯不泽,死人之色也。即经云:青如蓝叶,黄如黄土,赤如衃血,白如枯骨,黑如炱者,死也。鼻者,明堂也,明堂光泽,则无病矣。而曰见青色为腹中痛,鼻苦冷甚者死;黑色为水为劳,黄色为上寒下热,小便难,面目鲜明,内有留饮;色白为亡血,色赤为热为风,若见于冬,为非其时者死。目直视,正圆不合,如鱼眼者,痉,不治。此气色主病之大略,其详皆载『内经』。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一作痛)。

【按】头中病之「头」字,当是「腹」字。经中从无头中病之文,且文义不属,必是传写之囗。

【注】病人语声寂然,谓寂然不语也,若恶人语是心病也。喜惊呼者,谓不恶人语,且喜惊呼,是知其病不在心而在外也,故曰:骨节间病也。病人语声喑喑然不彻者,谓声不响亮而不了彻也,此有碍于息气,故知为心膈间病也。病人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谓唧唧哝哝小而悠长也,因不敢使气急促动中,故知腹中病也。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注】息者,一呼一吸也。摇肩,谓抬肩也。心中坚,谓胸中壅满也。呼吸之息,动形抬肩,胸中壅气上逆者,喘病也。呼吸引胸中之气上逆,喉中作痒梗气者,咳病也。呼吸张口,不能续息,似喘而不抬肩者,短气病也。盖肺气壅满,邪有余之喘也,肺气不续息,正不足之短气也。然不足之喘,亦有不续息者,有余之短气,亦有胸中壅满者,肺气上逆者,必咳也。咳时唾痰,嗽也,若咳唾涎沫不已者,非咳病也,乃肺痿也。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按】吸促之「促」字,当是「远」字;吸远之「远」字,当是「促」字,方合病义,必传写之囗。

【注】此承上文,言喘分三焦,有可治、不可治之辨也。喘,肺病也,肺主气,司呼吸,故以呼吸气促,谓之諯也。若呼吸气均促,是病在呼吸,阻升降之气也,故知喘在中焦也;呼之气促,吸之气长,病在呼,呼出心与肺,故知喘在上焦也;呼之气长,吸之气短,病在吸,吸入肾与肝,故知喘在下焦也。喘之实者,谓邪气盛,则实也,中实,则必腹满便囗,当下之,可治也。喘之虚者,谓正气夺则虚也,中虚,则必腹软便滋,不堪下,难治也。若喘而呼吸动摇,振振不能擎身者,则为形气不相保,勿论虚实不治也。曰吸而微数,数即促也,促即短也,远即长也。吸不言呼,略辞也,犹言呼吸均短,呼短吸长,吸短呼长也。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注】寸口者,统言左右三部脉也。脉动法乎四时,命乎五藏,然必因其王时而动,则为平脉也。假令肝旺于春,随其时,色当青,脉当弦,此不病之色脉也。若色反白,脉反浮,此非其时,乃病之色脉也。四时准此。

【集注】尤怡曰:王时,当时至而气王,乃脉乘之而动,其色亦应之。如肝王于春,脉弦而色青,此其常也,推之四时,无不皆然。若色当青而反白,为非其时,而有是色,不特肝病为然,即肺亦当病矣。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爱入膏肓恋成殇

    爱入膏肓恋成殇

    一次相遇,翻开的是谁过往记忆。一次交锋,谁将身影刻在了眼底。一次亲吻,作乱了谁心跳的节奏。他直言不讳,漆黑的眸子紧紧地盯着面前的女人,“我喜欢你。”她头疼,“拜托,我们才见了几面啊。”“一见钟情算不算?”“算,算你妹。”她讽刺地笑了一声,便打算转身离开。“别走。”他眸色一暗,迅疾地伸出手拉住了她,“小时候就认识,算吗?”“抱歉哎,本姑娘记性不好。而且也不喜欢当别人的替身。”她用另一只手揉了揉眉心,没心没肺地道,“而且你找我这么个不能白头偕老的女人,有意思吗?”“我喜欢。你的命,我来管。”若说病是上天的惩罚,你就是我的救赎。若说相遇是一场意外,爱就是命中注定。若说喜欢是日久生情,爱你是一见钟情。
  • 倾世废材:邪王冷冰冰

    倾世废材:邪王冷冰冰

    她,是满怀复仇之心的倔强少女,以不屈的意志,踏上伤痕累累的强者之路。自从遇见了他之后,陡然变成了千娇百媚的小女人,“夫君,人家摔倒了,你快来扶人家一把啦!”
  • 天仙道程宝则

    天仙道程宝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在丧尸遍地的日常生活

    在丧尸遍地的日常生活

    假如丧尸真的来到了我们的世界,我们一定会像电影中那样惊慌失措吗?既然看了那么多的丧失电影后,如果发生了,我们是不是也该早有准备了呢?
  • 狂医盖世

    狂医盖世

    杨小星,一代圣手,无病不治,专治不治之病,且看杨小星是如何征服班花,校花,警花,一切花的。精彩无极限,一切尽在《狂医盖世》
  • 重立乾坤

    重立乾坤

    一枚古朴的镜子,照天地,鉴自身!一个平凡的乞丐,夺造化,成至尊!
  • 归夏之大汉西疆

    归夏之大汉西疆

    人类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个谎言。真相,只保存在汲冢周书中一本叫《归夏》的古卷残篇中。西域,中原,战场,古墓,朝廷,江湖,所有险恶之地,都可能是古卷藏身之处。失去情感、失去名字、失去身世的杀手,为拯救自己于遗忘的轮回,孤身穿越一千七百年,回到魏晋乱世,意欲解开自己缠绕的命运。没想到,自己渐渐陷入洪荒时代最古远的阴谋。
  • 重生之小人

    重生之小人

    既不能流芳千古,就让我遗臭万年,正在大狱中幻想着出狱后大把票子的,大把美女的万飞重生了,要改写历史么?可是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去改?
  • 素娥篇

    素娥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战帝

    绝世战帝

    年少贫贱被人欺,心若顽石不屈膝,偶得诸天玄妙法,势要九天踏云梯!世家落魄子弟,遭人百般折辱,隐忍苦练,偶得诸天妙法,从此青云直上,入武道,杀仇敌,修战灵,炼神通。从凡尘一隅,直到诸天万界。登天路,踏歌行,逍遥自在,帝霸诸天。阻我者,尽皆轰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