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55300000004

第4章 黄河边的西部旋律(3)

出于慎重,当年宁夏考古工作队迅速组织人马开赴陵区,对其进行首次考古性发掘。在战士们曾挖出残碑的周围,他们很快就寻找到1775块刻有西夏文字的残碑片。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精心拼对,一个由16个字组成的残碑,最终成为揭开这片陵墓群神秘面纱的物证。通过分析、考证,最终确认这片陵墓群,就是早已消失在中国历史中西夏王朝的陵园。

这是1972年的8月,此时距西夏王朝的灭亡已过去了整整743年。

据《宁夏嘉靖新志》记载:贺兰山下西夏王陵的建造形制,是仿河南巩县宋陵而做……

但在这之后,却揭示出了与宋陵越来越不相同的内容,这就如西夏文字,初看像汉字,细看一个不认识。

西夏,一个神秘的王朝。

西夏的主体民族党项,原是我国古羌族的一支,祖先原居住在今天的四川、西藏等省区的黄河九曲之地。他们世代逐水草而居,属游牧民族。公元629年以后,党项族所属的8个部落先后接受招安,归顺了大唐王朝,受封于今天四川西部的松潘一带。

唐初年,西藏吐蕃王朝进入强盛的松赞干布时代,松赞干布完成了青藏高原各部落的统一后,开始了强有力的军事扩张。党项人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不得不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最后,经唐王朝恩准,落脚于陕北横山一带的无定河流域定居。

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的改变,使他们由游牧文化逐渐过渡到了农牧并重的文化。

唐末年,随着大唐帝国国运的山河日下,雄踞在横山以北夏州党项族中的拓跋氏,日益强大,发展为在陕北拥有地方武装的党项羌酋。

这里曾是党项人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根据地,也是西夏初创时期的中心地带。

公元881年,在配合李唐王朝镇压黄巢农民起义中,党项首领拓跋思恭作战有功,被赐李姓,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

从此,党项人形成了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

公元982年,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唐“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着手削藩。时任夏州第九任定难军节度使的党项人李继捧审时度势,被迫入“宋”,献出五州,并被宋朝赐“赵”姓。

就在李继捧入“宋”献地之时,他19岁的堂弟李继迁却逃出已归顺北宋的银州城,叛宋自立,拉开了与北宋王朝的战争序幕。

李继迁,迅速将战略眼光投向了夏州以北近200公里的灵州,也就是今天的宁夏灵武市。历史上的灵州,是古丝绸路上的重镇,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地带。对李继迁来讲,占据灵州,就可以西打吐蕃,北牵回鹘,然后向南发展,图谋中原。更重要的是,能以这里为跳板,向河西发展,达到占据河西走廊的目的。

公元1000年2月,李继迁在距灵州以东不远的浦洛河,截获宋军运往灵州粮草40万担,切断了灵州的生命线,随即重兵包围了灵州。

当年灵州之战,宋朝的6万援军还在行军途中,灵州就早已失陷在党项人的久困之下。

占据灵州后,李继迁很快建都于此,号西平府,而后发兵河西走廊,凉州失陷。

公元1004年,李继迁在凉州之战中,身受箭伤。为保住血本之地,李继迁临终前曾叮嘱其子李德明:卧薪尝胆,上表宋朝,请求归附。

这一年,李德明送走了父亲李继迁,却迎来了儿子——李元昊的出世。

公元1020年,有着战略眼光的李德明,又以一个美丽的传说为由,将都城由灵州迁往新建的兴庆府,也就是今天的宁夏银川市。

在李德明迁都之时,李元昊将整个河西走廊纳入了党项人的版图,西夏王朝初具规模。

遗憾的是,就在李德明大业将成的时候,却于公元1032年病死于兴庆府,西夏的帝王宝座与他失之交臂,28岁的李元昊继承了父位。

应当说,李元昊在建国前推行的所有措施,留给今天的,恐怕也只有他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法律形式创制和推行的西夏文字。这对中国历史文化,至今都是一个贡献。

这里曾是党项人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根据地,也是西夏初创时期的中心地带。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圆了几代党项人的梦想,在兴庆府登上国王宝座,立国号为:大夏;并去掉了唐宋王朝的赐姓,恢复了党项姓氏,自号嵬名氏。

李元昊建立的大夏国,在中原以西,西夏的名称,也由此而得。

此时,它的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面积达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西夏王朝迎来了它的第一个辉煌。

西夏的建国过程,也就是其势力范围不断向西扩张的过程。建都兴庆府,正是西夏政治、军事实力向西扩张的重要标志。

建国后的李元昊,为得到北宋王朝的认可,依然采取了战争的手段。

公元1041年,在距天都山不远的好水川,李元昊摆兵布阵,和宋军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史称:好水之战。

这场战争又是以西夏军队大获全胜画上了句号。

西夏王朝在近200年的历史中,历经十世,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第五代帝王李仁孝,西夏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中国中古时期唯一原本保存完好的国家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国第一本双解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都是在这一时期修订完成的。

西夏后期,随着王朝内部出现分裂,随着党项人原有尚武精神的退化。这个统治了中国西北部近两个世纪的少数民族王朝,开始走向了它的衰败。不过,最终仍然是战争,将它深深地埋入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西夏王陵,就像整个西夏历史一样,仅仅是个残卷。

史料记载,六征西夏的蒙古铁骑,曾三次到达贺兰山下,而西夏王陵是途经西夏国都兴庆府的必经之地。

还有,成吉思汗死于征讨西夏期间,这也可能是给西夏王陵带来毁灭性灾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党项人连同那独特的民族文化,一起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不过,走出宁夏的历史烟尘,我们却发现一种奇怪的景观:历史上最能让宁夏引起自豪的,仿佛就是这里独特的西夏文化。

奇怪的是,西夏文明在这片土地上始终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有一种不解的现象。

在西夏王陵周围,有一股充满着神奇的力量,庇护者这方陵园。

在这里,最早的王陵距今有900多年历史,如此漫长的岁月,许多附属建筑早已被风雨侵蚀而毁坏坍塌。

但在阳光的映照下,为什么以夯土筑成的九座王陵主体却依然挺拔独存?为什么会显得金光富丽?

这神秘的王陵背后,又隐含着多少关于西夏王朝的神秘踪迹,西夏王朝的坚守又预示着什么?

生活在贺兰山麓的党项民族,是以原始部落游牧方式为主的民族,西夏王陵周围自然是放牧的好地方,可是为什么唯独这王陵寸草不生呢?

有人说,陵墓是夯土筑成,没有草籽驻留生根的缝隙,在其坚硬且光滑的表面,没有草籽生存的条件。可是,泥土能比石头坚硬吗?

在人烟稀疏的西北地区,鸟兽在此聚集较多,尤其是鸦雀遍地都是。乌鸦可以肆无忌惮地落在牛羊背上,麻雀更是集群在一棵枯树上密密麻麻。可是,鸦雀为什么不落在王陵上?

有人说,光秃的王陵没有鸦雀可以觅食的草籽。可是,光秃秃的石头和虬枝也不见得会有许多食物。那为什么鸦雀总是把石头和树枝作为“集散地”,而从不在王陵上造次?

文化的凝结,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西夏文,看着这些似懂非懂、似曾相识又难以解读的文字,不禁让人生出对少数民族的大智慧而感慨万分,更何况西夏文字比汉字更繁复、更有意趣呢?

猛吸一口北方的冷空气,想到西夏王国前期与北宋辽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宋金鼎足相持,雄踞西北近两个世纪,无不使人顿生敬佩之情:

感慨这个“原不知稼穑,土无五谷”的民族,竟然在荒芜的大西北开创王朝,写下辉煌的篇章;

感慨这个“逐水草畜牧,无定居”的民族,竟然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改变了生活方式,三分天下,盘踞一方。

……

徘徊在西夏王陵的每个角落里,抚摸着王朝遗迹,哪怕是一粒尘土,似乎都可感受世间的变化。

那么屏住呼吸,是否可以寻觅一条穿越时光的隧道?是否可以飞行于西夏王朝的时空?是否去探幽党项帝国传奇般的辉煌?

一望无垠的孤烟大漠,托起一座座高大宏伟的“金字塔”,在广袤的西部天空下,显得格外雄壮。

逝去的岁月,埋藏着帝国多少的恢宏与辛酸;失落的文明,涵盖了党项民族多少的永恒和更变。

岁月是把无形的雕刻刀,过往的历史烟云,留给人类的仅仅是文明的遗迹。

梦幻的西夏,西夏的梦幻,让我们领悟到了什么?

宁夏,曾经是一片辉煌的疆土!是一片值得留念的悠久文明之地!

然而,历史的富足,文明的悠久,毕竟都是昨天的故事。

西部大开发的春风,能够让这片土地燃烧起澎湃的激情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佐证吗?

黄土叹息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

我的歌。

……

歌舞厅中的轻歌曼舞者很轻松地唱着,跳着。黄土高原上的贫苦,生活在东部的人,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是无法想象得到的,也不屑于知道的。

同样,吼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人,虽赶着“西北风”的时髦,却远没有西部人那样的直率、粗犷和豪放。

对他们来说,西部就像美国“西部片”中的“西部”差不多,浪漫的传奇,瑰丽壮美的风光……

不错,西部的大中型城市,与沿海城市相比,不会太逊色,甚至更富特色。那里的许多工业企业,也能在国家排上名次。

但是,广阔的乡村山野,与内地就大不一样了。

西部的乡村山川究竟是什么样?西部的宁夏到底有多穷?宁夏人到底咋样?

对于许多国人,特别是东部沿海的人,似乎不甚了了,甚至是个谜。

宁夏,拥有一身傲然独立的雄浑西北汉子骨质,拥有一种深沉与神秘相映的西北汉子的精神气质。

眺望历史,宁夏江河上跃动着的,是一个民族悲欢离合的光波;巍峨贺兰旁耸立的,是一个王朝盛亡兴衰的春秋佐证。

辉煌的历史背影,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曾让宁夏风光独占。

然而,俯瞰现实,宁夏却背驮着自然与历史的沉重包袱。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誉。

可是,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当你来到宁夏时,对这片西北土地的概念,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概括:“落后”“荒凉”“贫穷”“风沙”。

宁夏,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全区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650多万。

这里,有着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长廊。然而,世人却不知这里的葡萄究竟是甜还是酸。

春,珍藏着梦幻,孕育着生命,承载着希望。

西部大开发的热流,冲刷着宁夏人多年沉闷的思想,点燃了宁夏奋发拼搏的激情。

现实的境况是,宁夏太小,知名度太低。

在外界人们的印象中,宁夏似乎是隶属于哪个省的一个地州,乃至常常有人写下这样的邮件地址:“甘肃省宁夏市。”

贫困,是宁夏的实际区情;

贫困,是宁夏的最大困惑;

宁夏太穷,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欠发达,仅国家级贫困县就有9个。

那时,一说到贫困,即使是宁夏人自己都缺少应有的自信。如今已是银川市交通局局长的陈志文告诉我:当年,他到发达的苏南常州学习培训时,每当有人夸耀自己家乡,说自己是某省某地人时,作为宁夏人的他,却吓得不敢吱声。

为何?原因非常简单,一次,他说自己是宁夏人时,外地的朋友惊讶地问他:“你咋来自宁夏的?宁夏在哪?属哪个省的?”

如此窘境,常常搞得他哭笑不得。

宁夏到底有多穷?西海固地区似乎最具代表性。

西海固,位于宁夏中南部地区,土地面积4.3万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256万,占全区总人口的41%。其中,回族人口133万,占全区回族人口的59%,占整个宁夏的“半壁江山”。

然而,这里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世人难以想象的。晚清以来,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全国农村贫困地区中的特困地区,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列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即1980年的8月9日,新华社记者胡国华、傅上伦、冯东书和戴国强四人,来到六盘山下的固原采访,他们走村串户,目睹了一幕幕贫困的镜头,亦用良知的笔墨真实记录了这里的赤贫场景:

我们立即赶去调查,走了七八个村,看了几十户人家,没想到这里的情况比延安、比榆林还要惨得多。我们粗粗一算,有一半农家的全部财产还不到100元!许多农家,不仅炕上没被子,孩子没衣穿,就连吃饭的碗都没有,只在睡觉的炕边挖几个小坑,就算是饭碗了,更不提所谓的饭了。

四位记者立即向总社做了汇报。于是,新华社500多字的内参消息立即传到了中南海。

就在新华社内参发出的第三天,即1980年的8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视察延安后专程来到固原。他一下飞机,就手举那篇内参说:“是几位新华社记者把我调来的,我到你们这个贫困的尖端地区来看看!”

西海固,宁夏的痛。1982年,西海固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26元,人均占有粮食仅88公斤,许多家庭人无隔日之粮,畜无过夜之草。

同类推荐
  • 感悟智慧:拈花一笑间的96个灵感

    感悟智慧:拈花一笑间的96个灵感

    成功主要是因为态度。你有怎样的信念,就会有怎样的成功。感悟智慧,成功人生。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在每个人的一生里,中学时期是最重要的积累时期,蓄势待发。在这个阶段不能拘囿在课本之内,要把目光与心胸投射到课本之外,多读好书,读让自己成长的文字,尽可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
  • 尘事

    尘事

    作者通过两个农民家庭冉家和李家的发展变化,讲述了在改革开放以后,宁夏南部山区的农民,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落后的生活状态,实现经济富裕,走向小康之路的发展历程。同时也道出了中国最广大的群体渴望知识,渴望进步,渴望改变的普遍心情。
  • 枯荣家园梦

    枯荣家园梦

    本书内容包括:沉沦的国土、世纪末的忧思、倾听大地、温柔亡国、污染包围中国、谁在谋害大地母亲等报告文学及散文作品。
热门推荐
  • 致命游戏之上古世纪

    致命游戏之上古世纪

    “这次的任务是什么?”“进入盖娅新建立的世界。”“那又要一场纷争了哦,说不定要。。。。”“我们不就是拿的这份钱啊,带够点数,准备下,三天后进入。”“好吧,谁让你是雷蛇的头,这次几个人去?”“全部!”“这次莫非可以找到哪个?”“不好说,早做准备吧,我还要通知他们。”“对了,这次新世界叫什么?”“上古世纪!"
  • 永劫大道

    永劫大道

    一个备受欺侮的孤儿,竟然被一把神器带入一个小世界传承神功,这只是奇遇么?叶小乐以为这仅仅是个奇遇。然而,随着事情的不断发生,一个个阴谋开始浮现。原来,一切都是算计?原来,如果说原来,谁都是无奈。
  • 白色史诗

    白色史诗

    圣域历第三纪元神族时代末期,一场由魔界发动的入侵南自由界联邦共和国的战争奏响了圣域第三纪元末期神裔时代到来的序曲,兰德尔人与中洲人,人类与精灵、神族和魔界的正邪转化与对立,跨越种族的友谊和爱情,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还有人类为统一自由界而不断进行的数十次南北战争,这是一部规模浩大的史诗,而这段故事从洛尔开始。
  • 傲娇男神36计:爱住不放

    傲娇男神36计:爱住不放

    爱你,是我这辈子唯一能做的事。他是叱咤风云,黑白两道让人闻风丧胆的人物。他冷漠无情,禁欲系男强,却偏偏对她疼爱入骨,有一天朋友问他:“她到底哪里好,值得你放弃一切?”时先生回答:“没有她,我会忘了怎么活下去。”
  • 璃城琐事

    璃城琐事

    璃城,与离谐音,位于皇城下的小镇那里就聚集了不少有钱世家居住,气候夏凉冬暖。它既美丽又充满离别气息。来的人想走,走的人要回。缠缠绵绵,最后这个城市还是充满留恋。
  • 爱情,请别将我遗忘

    爱情,请别将我遗忘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正在爱情路上徘徊的人,什么样的爱情该坚守,什么样的爱情该放手。
  • 金庸群侠传

    金庸群侠传

    小说是一种虚拟的游历,它就想一个固顶支节的游戏历程,而写小说就似自己有着游戏修改器一般,章章节节自己随心所欲。等待你,他的参与。
  • 玄圃山灵秘录

    玄圃山灵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不该这样忘记

    我们不该这样忘记

    青春看似荒唐,却铭心刻骨。青春总有那么几个人,让你哭让你笑让你痛侧心扉却还重蹈覆辙。林末栀一直以为她们四个很近,至少心近,可后来发现,一直以为心近的人只有她一个,仅此而已。她们约定好,一起看樱花,一起拍婚纱照,一起白头偕老。纵使有一个顾念对她如同生命珍惜,但当她死的那一刻,她放心不下的还是她们。纵使有一个许天允爱她失去自我,但当她面临选择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顾桐。她爱她们,不同于顾桐的爱情。她爱顾桐,不同于轰轰烈烈的爱情。守护,是最好的祝福。
  • 天芒记

    天芒记

    天降天芒,懵懂少年,漫长修炼,逐步解开天芒的奥秘。亘古时期,大燕王朝,多少英雄岁月,铁骨铮铮。群王世家,几辈大业。潜伏数年。古云,正统血脉。修仙之路路漫漫。在权位与长生,在享受与寂寥,看他如何行遍漫漫人生路。修仙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一步步成长,在休闲与勤奋中修仙,那才是一种情怀....修仙世界危机重重。人心不可测。苦难的锻炼。挫折的考验。折戟沉沙,又获奇遇。传统仙侠,风云再起,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触摸我们望向那长生大门。上古遗族,海外真的遍地宝藏吗?老屋还你一个原始原本的仙侠世界,百态尽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