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松弛的弹簧突然间绷紧了当时的神情,好像永别‘我一定把兄弟姐妹们都平安地带回来,行进在陡峭的悬崖边。
王姝在三〇二医院的主要职责是编辑一本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名叫《传染病信息》的杂志。在当编辑之前,她的本科专业是英语,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解放军军医学院当英语老师。后来单位整编,她被分流到三〇二医院,先是在图书馆工作了几年,然后就被调去主编这本杂志。
这天是中秋节后的第一个周末。
晚上一回到家,王姝就跟爱人和女儿说起了医院要组建医疗队的事,这是医院里的大事,也是重要新闻。爱人听了就跟王姝开玩笑说,不会叫你去吧?王姝说,怎么可能,我去能干吗?爰人继续跟女儿说,真让你妈妈去了你舍得吗?女儿说,妈妈都说了,根本不可能去!
是的,王姝压根儿就没有想到会让她去医疗队,能去医疗队的一定都是一线的医护人员,一个杂志编辑在医疗队能干吗?这时候她差不多是整个医院里最事不关己的一个人。
42岁的王姝皮肤白皙,身形纤长,一头没有烫过的柔顺短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我采访她的时候,她穿着一件宽松的浅灰色厚毛衫和一条颜色略浅的紧身打底裤,素色的薄绒围巾上恰到好处地跳跃着内敛的果绿色块,就那样轻盈地挂在脖子上,又为整个人平添了几分书卷气。这样的女人似乎天生就适合坐在办公室里编杂志。
但是,她的事不关己很快就被科主任的一通电话给颠覆了。塞拉利昂是个英语国家,为了便于工作,上级要求医疗队带一名英语翻译,而全院上下学英语出身的人寥寥无几,综合考虑她是最佳人选。科主任说,我就是通知你一下,有这个可能性,你做好准备吧。
科主任的语气是毋庸置疑的,可话又说的不那么确定。王姝马上追了一句:那您再给我问一下,到底是不是让我去呀!
科主任的电话很快又打回来,他说院领导是这么说的,即使只有李进副院长一个人去,你也得跟着去,因为去塞拉利昂英语翻译是必不可少的。李进是三〇二医院分管业务的副院长,也是首批援塞医疗队的队长。科主任在学领导话的时候,多少有点玩笑的语气,但事实却是明白无误的,她真的要跟医疗队去塞拉利昂了。
放下电话,王姝好一会儿回不过神来。
就像一根松弛的弹簧突然间绷紧了,王姝开始各种忙。她觉得有好多事情要办,要准备这个,又要准备那个。实际上她根本不可能专心准备自己的行装。医疗队需要用中英文提前制作一些标志性的横幅和旌旗,英文的部分需要她翻译。国家卫计委有一些需要由医疗队递给塞国政府的文件,也需要她翻译。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就会接到院里打来的电话,让她几点几分赶到什么地方去参加传染病防护培训。
其实这时候王姝最担心的还有一件事。自从到了三〇二医院,她就没有多少机会再用英语了,这一生疏就是十个年头,这个翻译的工作她能胜任吗?
出发时的情景,王姝终生难忘。
医院里给每个队员配发了一个野战手提箱和一个野战背囊,里面装满了各种在塞国可能用到的应急防护和生活用品,什么应急灯、手电、防蚊喷剂等等,王姝自己准备的东西,倒有些装不进去了。
背囊很长,有半人多高,而且很沉。送王姝走的时候是爱人替她拿的背囊,爱人说这背囊很沉,王姝也没在意。等到了机场登机的时候,王姝自己背上了背蘧,才知道那背囊原来那么沉,沉得超出了她的想象,沉得她几乎背不动。她有生以来从没背过那么沉的东西。但她还是背起来了,因为她看见那些身材比她瘦小的女队员都一声不响地背起来了,她没有理由背不动。那时候她并不知道,将会有很多个生命中的第一次正在前面的路途中等着她。
操场上聚集了很多的人。后来才知道那天除了留在岗位上值班的人,差不多全院的人都来送行了。或许是因为大家的精力都放在了物资筹备上,最后的出征仪式倒显得仓促而简单,很快队员们就开始登车了。
有人开始哭了,然后很多人都跟着哭起来,王姝没有哭,这时她心里没有要哭的感觉。可是突然间,她看见医院综合门诊的李琳主任就站在离车窗很近的地方满眼热泪地仰望着他们,李琳主任离她太近了,那满眼的热泪格外醒目,王姝的泪水一下子就出来了。
王姝说,李琳主任当时的神情,好像永别。
飞机起飞了,很快就攀上了万米高空,攀上了云端。接下来的行程将近18个小时。当机舱开始暗下来的时候,她却始终无法人睡,她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黑洞,一个无边的黑洞,那黑洞深不见底……
和王姝一样无法人睡的,还有很多人,尤其是医疗队队长李进。
“我们一定会不辱使命,把任务完成好,为祖国增光,为军旗添彩;我一定把兄弟姐妹们都平安地带回来,如果有一个回不来,我就留在非洲和他做伴!”这是出征前夜,李进在医院举行的壮行宴上当着全体医院领导的面,当着全体医疗队员和家属的面,许下的诺言。
这是诺言,无疑也是军令状!
当我几个月之后在采访中听到这句话时,依然觉得感动。
可是,在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组织)公告中说,埃博拉疫情在造成大量普通民众死亡的同时,并有大量医护人员感染和死亡的时候,他许下这样的诺言是否有些冲动呢?
从简历看,李进很优秀。
李进1968年生于四川巴中。中学毕业后,他报考了中专卫校。上了卫校就有非农业户口了。在当时,一个山村的孩子只要能不当农民,就很了不起。这一点他很轻松就做到了。
卫校毕业后工作了两年,他又考大学,不是考成人高校,是跟普通高中生一起参加全国统考,考的时候还要通过预选考试。高考之前,当他脱产两个月到学校复习时,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能考上大学。但是他考上了,而且成绩优异。除了协和医大以外,他考过了全国所有医科大学的分数线。
李进上了华西医科大学六年制本科。那是1987年,医科大学最后一届六年制本科,和五年制的88级同一年毕业。毕业时,两个年级保送三个研究生,他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是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四川省21世纪后备干部。
然而李进放弃了保送,选择报考了自己心仪的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从此穿上了军装。他的硕士专业是流行病学,博士专业是传染病学。他1996年调入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一干就是18年,曾获得过2003年“首都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和“总后勤部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很显然,让李进担任首批援塞医疗队队长,上级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李进也是医疗队中唯个去过塞拉利昂的人。
就在这个月1日到8日,李进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国家卫计委)调遣,去塞拉利昂考察。考察的任务来得很仓促,直到上了飞机他才被告知考察的内容。
这次考察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一位主任带队,主要是为在塞拉利昂建立针对埃博拉的国家生物检测队选址,当时国家还没有最终确定是否要向塞拉利昂派遣医疗队,很显然,让他参加考察也是临时动意,是出于有备无患的考虑。
回国时赶上中秋节放假两天,9月11日考察组成员集体向国家卫计委做汇报,仍然没有定医疗队去还是不去。
可是仅仅过了一天,第二天下午命令突然就到了。
上面说,31名医疗队员,要随行携带半年的医疗和生活物资。这下全院几百号人全忙起来了。各部门各司其责,战备库房里有的,直接封装打包,战备库房里没有的,就出去采购。31个人半年的物资是多少?没有人能做出准确的预算,或者说没有人愿意做出准确的预算,他们是要去非洲啊,他们是要去抗击埃博拉!再多的物资也不够!
他们采购的量太大了,据说那时候三〇二医院的人不分昼夜、分批分组地奔赴各大商场和超市,经常会把超市里的某一种商品一扫而光。
三天,只有三天的时间,三〇二医院总共筹备了150吨物资!从医疗设备、防护消毒用品、药品到后勤的吃喝拉撒睡,甚至连一块肥皂、一条牙膏都想到了。
看着堆积成山的物资,李进心里感动。他明白,那是医院的战友们对医疗队的一片心。
其实对于应对突发情况,李进并不担心。
作为全国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三〇二医院平时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同时又是我军野战传染病医疗所,常年担负着总部的战备任务。抗震救灾、抗击“非典”、援非抗疟、亚丁湾护航,赴海地、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执行人道主义救援等历次军事任务,都有三〇二医院参加。
医院每年都有大型的战备拉动和演练。就在当年3月他们参加了首都联合防空演习;7月,总部对野战医疗所野战拉动能力进行了考核验收。医院里常年配备着装满全套医学防护和后勤用品的野战背囊,以供野战医疗所的队员随时取用。让王姝几乎背不动的就是那种野战背囊。
这批医疗队的31名队员大都是野战传染病医疗所的成员,命令如山,紧急响应,随时出动,在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队员王冶42岁,是三〇二医院综合门诊部副主任,曾经参与过包括“非典”在内的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接到任务的时候,他只回答了八个字: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队员秦玉玲38岁,三〇二医院门诊部急诊科护士长。几天前母亲因为突发肺栓塞被〖20送进医院抢救,本来她已经买好了回家探望母亲的火车票,命令来了,她只能给在母亲身边的姐姐打电话:姐,我有任务了,回不去了。
队员王新华42岁,医院妇产中心护士长,是女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王新华是家里唯一一个学护理的人,而且她把护理工作做到了峰巅,已被三〇二医院和总后勤部推荐为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的候选人。三〇二医院参与过的历次军事任务,都有她的参加,经她亲手照顾过的病人遍及世界多个国家。此刻,她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母亲正躺在医院病床上等待手术的最佳时机,随时会上手术台。可命令来了,她这个家中唯一能给母亲最好的专业护理的人,却开始打点行装,准备随医疗队远征非洲……在31名队员中,医护人员分别来自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科、临床检验科和感染护理科等学科专业,其中有5名博士、6名硕士,5个科室主任、副主任。他们不仅是三〇二医院的顶梁柱,也是国家和军队的宝贵人才。现在,他李进就要带着这样的战友到万里之遥的西非洲去抗击埃博拉,当着他们满怀期待、忧心忡忡的亲人的面,他能说什么呢?“我一定把兄弟姐妹们都平安地带回来!”这是此刻唯一能让他自己心安,让所有人心安的话。
但是,他真的能把所有的兄弟姐妹一个不少地都带回来吗?他李进一誓言铮铮的医疗队长,还能问心无愧地再回到祖国吗?
国家为医疗队安排了宽大舒适的民航包机,女队员甚至可以一人占据四个座椅躺下休息。机舱里一片静默。不是祖国午夜时分常有的那种静默,是无言的静默,是沉默中的静默。
出发前夕,总部首长亲自交付给医疗队的四项任务不时地在李进的脑海里回荡:第一,用行动贯彻习主席“军队要走出去”的指示;第二,要向世界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第三,为国家防治埃博拉积累经验;第四,要深化中非友谊。
静默之中,他恍惚间有一种幻觉,在茫茫的黑夜里他正带着一队人马,行进在陡峭的悬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