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14200000005

第5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2)

今本《老子》有些地方夹入俚谚,有些是引用它书底文句。如“曲则全”(二十二章)之后,便说“古之所谓‘曲则全”’,是用古谚底证据。八十章底“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也见于《庄子·胠箧篇》。十三章底“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与《庄子·在宥篇》相同。恐怕是辑《老子》底人改窜《庄子》而来底。又如“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八十一章),是战国末年流行底辩者所说,在老子时代恐怕也不能有。又三十六章“将欲翕之,必固张之”等句明是一种方略,与主张虚静无为底老子思想全然不同。这文句在《战国策》与《韩非子》中同说为引《周书》之文。所谓《周书》即《周书阴符》,或《太公阴符》,为阴谋家与纵横家所尊崇底经典。这些文句是阴谋家言羼行入《老子》里头。又,十八、十九两章底仁义等句,明是反对高唱仁义底儒家。孔子虽常说仁与义,却未尝把仁义连起来成为一个名辞。[14]仁义是孔子以后底儒家术语。孟子力说仁义,然而《孟子》全书,并没提到这排斥仁义最力底老子。如果《老子》之说为当时所流行底,孟子不能不攻击他。这章恐怕是孟子以后之文。在道家系统中,与这章最相近底主张是法家慎到底说法,恐怕也是慎子一派之言窜入《老子》里头底。这样看来,今本《老子》直像一部从多方面选录底道家教科书,思想与文体都呈混杂的状态。最低限度,也可以说是原本《老子》底增改本。在《论语》及《孟子》里,我们可以看见孔、孟底人格活跃在纸上;在《道德经》中却不能找出老子底真性格,所以怀疑老子不是历史人物也未尝不可。

然则《道德经》原本底作者及其时代是否相传底老子又是另一问题,津田先生以为从《苟子·天论》对于老子底批评“老于有见于诎,无见于信”看来,这书当成于《孟子》以后,《苟子》以前,作者大约是西历纪元前三百年左右底人物。武内先生以为老聃是西历纪元前四百年前后底人物,而《道德经》当成于纪元前二百四十年顷。老子以后百数十年间,其思想传授底历程不得而知。现存《老子》里底有韵部分大概比其余散文部分较古。《苟子·解蔽篇》中有“《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底引文。《道经》这名字,暗示着在苟子时代道家底书不止《老子》一部。再者,当时道家不但有像儒家底经,并且也有传。《苟子·修身篇》引“《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一句,与《庄子·山木篇》“物物而不物于物”底见解相同,可知这所谓“传”,是道传。《解蔽篇》有“虚一而静”、“至人”、“无为”,《礼论》中有“太一”等辞,都是出于道书底。在《老子》里没有“太一”、“至人”。《庄子·天下篇》叙关尹、老聃之道,说:“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这名辞后来屡见于《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审分览》诸篇)。“至人”这辞见于《庄子·逍遥游》:“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老于》中只有“圣人”,故《解蔽》所用底“至人”是从以前的道书得来底。《庄子》中底“故曰”底下底文句多是引用早期的道书。可知在现存的《老子》未被修辑以前当有许多别行底道家经籍。《列子·天瑞篇》“谷神不死”一段是今本《老子》所载,而书却冠以“黄帝书”底名称。同篇别段也有这名字。又《力命篇》及《庄子·知北游》底黄帝之言亦见于《老子》。当时的道书多半是佚了,只剩下些被采入《老》、《庄》等书底引句。打开《老子》底时候,读者当注意到这一层。

丙老子底思想

从现存《老子》看来,通篇首尾,除掉十篇左右以外,都是说明治天下与处世底法术。其中所谓“道”、“德”、“虚静”、“得一”、“无为”、“无欲”、“不争”、“自然”、“柔”、“损”等都不外是政治底方术,成功和保全身命底道理。它含有很浓厚的法家思想,恐怕是法家底学者将道家底《老子》原本改订底。《庄子·天下篇》评论周末诸子之学:一论墨翟、禽滑釐,二论宋钘、尹文,三论彭蒙、田骈、慎到,四论老聃、关尹,五论庄周。《天下篇》可以看为《庄子》底跋,作者把庄子放在五派底末了,可知为庄周底后学所作。作者评老、关底学说说: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说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关尹曰:在已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尝后人。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已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已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巧笑。人皆求福,已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

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这里所引老聃之言和现今的《老子》不甚一致,作者大概是师承庄周所传底老聃底话;至于今本《老子》或者是师承法家学者所传底老子底话。从这两派底异传,我们可以推测老子思想底原型。《天下篇》所传可以说是正统道家底思想。正统道家思想底出发点在辨别存在现象底精粗。存在底本体是精的,现象是粗的。凡是体积底事物都不足以当道底本体,所以独要淡然向着超体积底神明去求。这神明便是本。本即是常恒不易而超乎现象底无。从产生万物底功能说,便名为有。有万物底实体本是虚空无有,所以存于万物中间而不毁万物。因为万物底本性不毁,人生不能有何等造就或改革、或毁坏。所以处世贵乎顺从、无为、濡弱、谦下。这些话,归纳起来,不过两端,一是玄学方面底太一论,一是实用方面底谦弱论。

老聃、关尹以现象底本体为太一,“常无有”来说明。“太一”不见于今本老子。在今本中只有“大”(第二十五章)与“一”(第十四、三十九、四十九章)。太一底最早的解释,当以《吕氏春秋·大乐篇》“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这一句为最近于老聃底意思。太一便是道底别名。今本《老子》第二十五章,俗名这先天地生底物曰道、曰大,和《大乐篇》强名之为太一底说法很相同。又,今本《老子》第三十九章所要得底“一”与第十章所要抱底“一”,都是指道而言。老聃、关尹举出“常,无,有”三个字来说明太一,今本《老子》第一章解不可道之道为常,天地之始为无,万物之母为有,可以参照。

老聃、关尹底谦弱论在《天下篇》所引比较地详明。关尹说:“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尝随人。”老聃说要守雌、守辱、取后、取虚、无藏、无为等。这些是他底处世金针,和今本《庄子》底意思相同。谦弱论底大意是以为道底运行,在感觉中只见相对的现象,如今本《老子》第二十九章说,物是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又如第二章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又如第五十八章所说底祸福相倚伏。大道在运行底历程上必有这种相对的现象,世人若偏执一面,如执有舍无,就易避难,舍短取长,乃至恶卑好高,趋福避祸。都能使人生陷于不安,竞争从此而起,灾难从此而生,直至把道失掉。谦弱论便是对这些有对的和积极的见解所下底方药。

以上是对于老、关学说底本来面目底推测,若依今本《老子》,我们便能够了解得详细一点。但要注意它是法家的道学。今本《老子》也偏重处世一方面底方术,对于道底本质也谈得不详尽。现在将其中底道论与人生论分析在下面。

丁道论

《老子》底道论是全部思想底根据。道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宇宙生成底解析,二是万物本性底说明。第十四章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是感觉器官不能完全理解底实体,所以名之为恍惚。宇宙底生成是从道而来。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依上头底意思是道底别名,不过今本《老子》已将有、无、一、万物,排成次序了。所以四十二章说:‘随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底混沌或恍惚状态。一是成了形质底最初元。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开展底最初状态,从此以后,便成为繁复的物。书中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十四章),“有物”、“有象”(二十一章)都是说明从浑沌生出万物以前所含底生成底能。《老子》只说明生底现象,却没说明怎样生法。大概作者只认定有一个内在的道为宇宙本体,一切不能离开它,它是一切事物底理法和准则。所以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六十章)。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人生当以这自然存在底道为准则,然后能得安宁。在这里,不能不把道底本性指示出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十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十六章)看来,万物底本性是不有、不恃、不宰、致虚、守静。总而言之,它是有生底进程,却没有生底欲望;有养育底德,却不居其功。第三十四章说:“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底本性既然如此,从它产生底万物也不能不同。因此人也当随着这个准则去过日子。

同类推荐
  •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是收录了《了凡四训》的原文并进行了译解,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
  • 零点星光

    零点星光

    本书内容包括夏季的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草原明珠理塘、天地巴塘、巴塘弦子、英雄格萨尔等,展现了青藏线的旖旎风光,追溯了佛教源流,介绍了藏民的神秘习俗。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本书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清朝我来啦

    穿越之清朝我来啦

    她,一个21世纪的新新人类,一次意外竟然穿越时空,来到了300年前的清朝。他,是康熙的第21个儿子,序齿为皇十二子。就因为这次意外的穿越,使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竟然是这么的离奇。原来她竟然就是他命定的爱人!
  • 枭王宠妻:绝色小尼姑

    枭王宠妻:绝色小尼姑

    帝业颠覆,谁让明珠蒙尘;乱世飘摇,且看谁主沉浮。她说:“这天下不尽是男人的天下!”
  • 妖怪精神病院

    妖怪精神病院

    精神病专业的学生王小明,在一次面试中意外成为了一家很特殊的精神病院的院长。而他作为精神病院唯一的医生兼院长,服务的也不是普通人,而是曾经记载于《西游记》里面的,如今却轮回为人的各种各样的妖怪。比如那:上路初难熊山君,三昧神风黄风怪,尸魔三戏白骨精,灵感大王阻通天。各种各样的妖怪的转世身齐聚这家以精神病院命名的地方。不过好在咱专业也对口,管理这些分不清人与妖的家伙也乐得轻松。但是后来王小明发现了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原来他也曾经是《西游记》中的一员……
  • 网游之魔力心计

    网游之魔力心计

    谁把青春当做赌注用世界策划了一个局神秘的追杀、亲友的众叛顿时成为女王陛下熟悉的风骚操作,认众人迷惑背后的真相,让无数人心伤。ps【这是一个少女因为无聊进入游戏,从而引出一段风华绝色。此文绝不是魔力风华的第二部,请不要大意的乱想!】
  • 我的幸福学院生活

    我的幸福学院生活

    啊,一个普通学生的幸福生活,只有单纯的人际关系,充满了青春的味道
  • 明星在左,天才在右

    明星在左,天才在右

    一对从小被分开抛弃的双胞胎姐妹,姐姐陈紫洛幸运地被有钱人家领养,并在十七年后成了歌坛的大明星苏黎,妹妹陈紫悠一路自力更生,十七年后在一所贵族高中苦苦挣扎;意外发现自己和大明星苏黎长得一模一样的陈紫悠该怎么做才能和姐姐相认,苏黎得知有个双胞胎妹妹后又有怎样的反应;贵族高校里困苦的孤儿同时得到了两大校园风云人物的青睐,面对那些天之骄女的攻击又该如何应对;这对双胞胎被遗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 初孕妈妈好伴侣:月子怎么坐 婴儿怎么养

    初孕妈妈好伴侣:月子怎么坐 婴儿怎么养

    《月子怎么坐婴儿怎么养》为妇产专家戚娟芳女士集合自己多年经验而成的又一孕产力作,收纳了月子期间新妈妈自身的养护与婴儿护理的各个细节,内容全面,科学可信。分娩消耗了新妈妈大量的体力,所以产后要对消耗的体力进行补充。而且接下来的哺乳对新生儿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营养补给站,因此,在坐月子期间,为了满足母子二人的营养需求,对于新妈妈的产后营养、调理需要特别注意。
  • 快穿女主:女配你要上天

    快穿女主:女配你要上天

    总有一些女配抢女主光环,借机上位,而女主部门是为了帮这些女主逆袭人生,当然也不是免费的,这些原女主得给相应的寿命作为报酬。女主的愿望是吃吃吃!系统表示:宿主你这脑洞6到起飞!
  • 残梦千年

    残梦千年

    修仙本逆天而行,凶险万分,同时修士众多,人心险恶,修仙之路又添三分艰难,且看锋哥怎样排除万难,脱颖而出,带你翱翔带你飞,带你澎湃到天黑。
  • 豪门总裁的青梅娇妻

    豪门总裁的青梅娇妻

    母亲的去世,男友的背叛,让她不得不走到了父亲身边。到了父亲家里却受到更多的排挤,除了父亲之外,每个人都想让她看不到第二天早上的太阳。然而误打误撞的情况下,却认识了在酒吧买醉的他。谁料第二次见面,身为姐姐未婚夫的他却决定娶她这个在家里不受宠的女儿,这让很多人敢怒不敢言,而她则要面对一个陌生人来做老公的情景。刚开始的阴差阳错,到后来措手不及的婚姻,会不会让他们的爱情最终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