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800000007

第7章

伤寒两感者,阴阳双传也,虽为必死之证,犹有可救之理。盖用药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

《活人书》先救里以四逆汤,后攻表以桂枝汤。殊不知仲景云:太阳与少阴病,头疼恶寒,邪在表;口干而渴,邪在里。阳明与太阴病,身热目痛,邪在表;不欲食,腹满,邪在里。少阳与厥阴病,耳聋胁痛,寒热而呕,邪在表;烦满囊缩,邪在里。三阳之头痛,身热,耳聋胁痛,恶寒而呕,在表者,已自不可下之。其三阴之腹满,口渴,囊缩谵语,在里者,可不下乎?《活人书》引下利身疼痛,虚寒救里之例,而欲施治于烦满囊缩,实热之证,可乎?盖仲景所谓发表者,葛根、麻黄是也。攻里者,调胃承气是也。《活人书》却谓救里则是四逆,攻表则是桂枝。

今以救为攻,岂不相悖?若用四逆,是火济火,而腹满,囊缩等证何由而除?脏腑何由而通?荣卫何由而行?故死者,可立而待也。学人岂可执一定之法于胸中乎?

伤寒合病并病论

合病并病,世所难明,若非得其精专,焉能识此证哉!合病者,两经或三经齐病不传者,为合病。并病者,一经先病未尽,又过一经之传者,为并病。若并而未尽,是传未过,尚有表证,法当汗之。若并之已尽,是为传过,法当下之。是知传则入腑,不传不入腑,言其有传受如此也。三阳互相合病,皆自下利,太阳阳明合病,主葛根汤;太阳少阳合病,主黄芩汤;少阳阳明合病,主承气汤。三阳合病无表证者,俱可下。但三阳经合病,仲景无背恶寒语句。虽则有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乃属太阳证而非三阳合病也。三阳若与三阴合病,即是两感,所以三阴无合并例也。

伤寒少阴证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为反用药不同论

盖太阳病脉似少阴,少阴病证似太阳,所以谓之反,而治当异也。今深究其旨,均自脉沉发热,以其有头疼,故为太阳病,脉当浮,今反脉不浮而沉者,以里虚久寒,正气衰微所致。今身体疼痛,故宜救里,使正气内强,逼邪外出,而干姜、生附亦能出汗而解。假使里不虚寒,则见脉浮,而正属太阳麻黄证也。均自脉沉发热,以其无头疼,故名少阴病,当无热,今反寒邪在表,但皮肤郁闭而为热,而在里无热,故用麻黄、细辛以发表间之热,附子以温少阴之经。假使寒邪在里,则外必无热,当见吐利厥逆等证,而属正少阴四逆汤证也。以此观之,表邪浮浅,发热之反尤轻,正气衰微,脉沉之反为重。此四逆为剂,不为不重于麻黄附子细辛汤也。可见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所谓太阳少阴,脉沉发热虽同,而受病有无头疼与用药自别,故并言之耳。

若误治之,其死必矣。

伤寒阴阳寒热二厥辩

阴阳二厥,治之一差,死证立判。夫阳厥者,先自三阳经气分,因感寒邪,起于头疼发热,恶寒,已后传进三阳血分,变出四肢厥冷,乍温,大便燥实,谵语发渴,扬手掷足,不恶寒反怕热,脉沉有力,此见传经热证,谓之阳厥。阳极发厥者,即阳证似阴,外虽有厥冷,内有热邪耳。盖因大便结实,失下,使血气不通,故手足乍冷乍温也。如火炼金,热极金反化水。水寒极而成冰,反能载物。厥微热亦微,四逆散;厥深热亦深,大承气。正谓亢则害其物,承乃制其极也。若医人不识,疑是阴厥,复进热药,如抱薪救火矣。夫阴厥者,因三阴经血分自受寒邪,初病无身热,无头疼,就便恶寒,四肢厥冷,直至臂胫以上,过乎肘膝不温,引衣蜷卧,不渴,兼或腹痛吐泻,或战栗,面如刀刮,口吐涎沫,脉沉迟无力。此为阴经直中真阴寒证,不从阳经传入,谓之阴厥也,轻则理中汤,重则四逆汤温之,勿令误也。

伤寒结胸痞满辩(详见琐言中)

伤寒结胸者,今人不分曾下与未下,便呼为结胸,便与枳桔汤,反成真结胸者有之。殊不知乃因下早而成,未经下者,非结胸也,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于腑者,虽满闷,尚为在表,正属少阳部分,只消小柴胡加枳、桔以治其闷。如未效,则以本方对小陷胸汤,一服豁然,其妙如神。秘之,莫与俗人言之耳。若因下早而成者,方可用陷胸汤,分浅深从缓而治之,不宜太峻,此乃清道至高之分,若过下之,则伤元气也。太阳证,发热恶寒,头疼无汗,此寒伤荣血,当服麻黄汤发散。医者不达而误下之,荣血重伤而成痞满。太阳证,头疼恶寒,发热自汗,此风伤卫气,当服桂枝汤散邪实表。医者不达而误下之,卫气重伤而成结胸。盖言荣卫,阴阳也。

若言寒热阴阳证者,则误之甚矣。治法又录于后条。

伤寒伏阴脉大论用药之误

夫病身不热,头不疼,初起怕寒,四肢厥冷,腹痛呕吐,泄泻,蜷卧,沉默不渴,脉来沉迟无力,人皆共知为阴证必矣。至于发热面赤,烦躁,揭去衣被,脉大,人皆不识,认作阳证,误投寒药,死者多矣。殊不知阴证不分热与不热,须凭脉下药,至为切当。不问脉之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重按全无,便是伏阴,不可与凉药,服之必死,急与五积散一服,通解表里之寒,随手而愈。

若内有沉寒,必须姜、附以温之,切忌发泄。脉虽洪大,按之无力,重按全无者,阴脉也。若将伏阴之证而误作热证,用凉药治之,则渴愈盛而燥愈急,岂得生乎?此取脉不取证也。

伤寒伏脉辩

夫头疼发热,恶寒,或一手无脉,两手全无者,庸俗以为阳证得阴脉,便呼为死证不治。殊不知此因寒邪不得发越,便为阴伏,故脉伏必有邪汗也,当攻之。又有伤寒病至六七日以来,别无刑克证候,或昏沉冒昧,不知人事,六脉俱静,或至无脉,此欲正汗也,勿攻之。此二者,便如久旱将雨,六合阴晦,雨后庶物皆苏,换阳之吉兆。正所谓欲雨则天郁热,晴霁天乃反凉,理可见也。

当攻者,发汗,冬用麻黄汤,三时用羌活冲和汤。勿攻者,止汗,五味子汤。各有治法,当谨记之。

伤寒言证不言病论(详见琐言中)

言证不言病者,深有理哉!夫证之一字,有明证、见证、对证之义存。且如妇证奸而赃证盗,刃证杀而病对证,不得辞而无逃其情矣。人之心、肝、脾、肺、肾,藏而不见,若夫耳、目、口、鼻、舌,则露而共见者也。五脏受病,人焉知之?盖有诸中,必形诸外。

肝病则目不能视,心病舌不能言,脾病口不知味,肺病则鼻不闻香臭,肾病则耳不听声,以此言之,其证最亲切矣。其太阳经受病,证出头疼身热,恶寒。一或伤之,本经之证见矣。将此首经论之,余经不言可知,吾故曰伤寒言证不言病耳。

伤寒传足不传手经论(详见琐言中)

传足不传手者,此庸俗之谬论也,岂有是哉!人之充满一身,无非血气所养,昼夜循环,营运不息,岂有只行足而不行手乎?况风寒之中人,先入荣卫,吾故明其所由。盖伤寒者,乃冬时感寒即病之名。冬乃坎水用事,其气严凝凛冽,水冰地冻,在时则足太阳少阴正司其令,触冒之者,则二经受病。其次则足少阳厥阴继冬而施春令,而亦受伤者,盖风木之令起于大寒节,正当十二月,至春分后方行温令,故风寒亦能伤之。足阳明太阴,中土也,与冬时无预而亦受伤者,土无定位,无成名,无专气,寄旺于四时,终始于万物,则四时寒热温凉之气皆能伤之也。况表邪传里,必归于胃而为燥屎,用承气汤下之,胃气和矣。手之六经,主于夏秋,故不伤也。足之六经,盖受伤之方分境界也。若言伤足不伤手则可,以为传足不传手则不可也。设或不传,气逆作喘,何经而来?如谓不然,仲景设有桂枝、麻黄,乃肺经药也,岂虚言哉?

急下急温论(与琐言互看)

急下,急温者,盖病势危笃,将有变也,非若常病可缓。如少阴口燥舌干而渴,因邪热内消,肾水将绝,固当急下,以救肾家将绝之水。少阴病,自利纯清水,心下硬痛,口燥渴者,急下之。

少阴病,腹胀硬痛,或绕脐痛,不大便,土胜水也,急下之。阳明汗多热盛,恐胃汁干,急下以存津液。阳明病,腹满痛,为土实,急下之。热病目不明,热不止者,多死。目睛不明,肾水已竭,不能照物,则已危矣,急宜下之。五者俱大承气汤。少阴急温有二证:内寒已盛,阳和之气欲绝,急温之;少阴膈上有寒饮,干呕,不可吐,急温之,四逆汤。此急救之功也。

伤寒标本论

夫伤寒标本不明,如瞽者夜行,无路可见也。原标者,病之稍末;本者,病之根本。先受病为本,次受病为标。标本相传,先以治其急者,此良法也。假如先起头痛恶寒,就为本,已后发热,就为标,此受病之标本也。将此一件推之,余皆仿此。又脉之标本者,假如浮沉为本,虚实为标,此脉之标本也。

治伤寒看证法则

凡看伤寒,先观两目,或赤或黄。赤为阳毒,六脉洪大有力,燥渴者,轻则三黄石膏汤,重则大承气。黄为疸证,如小水不利,或赤,兼小腹胀满,不痛,渴而大便实,脉来沉实有力者,为湿热发黄,轻则茵陈五苓散,重则茵陈汤,分利小水,清白为愈,黄自退矣。劫法开在杀车槌方前。

次看口舌有无苔状。如见滑白色者,邪未入里,属半表半里证,宜小柴胡和解。舌上黄苔者,胃腑有邪热也,宜下之,调胃承气汤。大便燥实,脉沉有力而大渴者,方可下。便不实,脉不沉,微渴者,未可下,尤宜小柴胡汤。舌上黑苔生芒刺者,是肾水克于心火,十有九死,急用大承气下之无疑矣,此邪热已极也。劫法开在杀车槌方前。

已后以手按其心胸至小腹,有无痛处。若按之当心下硬痛,手不可近,燥渴谵语,大便实,脉来沉实有力,为结胸证,急用大陷胸汤加枳、桔下之,量元气虚实,宜从缓治。若按心胸虽满闷,不痛,尚为在表,未入乎腑,乃邪气填乎胸中,只消小柴胡加枳、桔以治其闷。如未效,本方对小陷胸一服,如神。若按之当心下胀满而不痛者,宜泻心汤加枳、桔,是痞满也。以手按之小腹若痛,而小水自利,大便黑,兼或身黄,谵妄燥渴,脉沉实者,为蓄血,桃仁承气,下尽黑物则愈。若按之小腹胀满,不硬痛,小水不利,即溺涩也,五苓散加减利之。不可大利,恐耗竭津液也。若按小腹绕脐硬痛,渴而小水短赤,大便实者,有燥屎也,大承气下之。劫法备开杀车槌方前。

再后问其大小便通利若何,有何痛处,及服过何药,方知端的。务使一一明白,证脉相对,庶得下药无差。

凡看伤寒,若见吐蛔者,虽有大热,忌下凉药,犯之必死。盖胃中有寒,则蛔上膈,大凶之兆,人皆未知,急用炮干姜理中汤一服,加乌梅二个,花椒十粒,服后待蛔定,却以小柴胡退热。盖蛔闻酸则静,见苦则安矣。

凡治伤寒,若烦渴欲饮水者,因内水消竭,欲得外水自救,大渴欲饮一升,正可与一碗,常令不足,不可太过。若恣饮过量,使水停心下,则为水结胸等证。射于肺为喘,为咳;留于胃为噎,为哕;溢于皮肤为肿;蓄于下焦为癃;渗于肠间则为利下,皆饮水多之过也。又不可不与,又不可强与。经云:若还不饮非其治,强饮须教别病生。正此谓也。

凡治伤寒,若经十余日以上,尚有表证宜汗者,与羌活冲和汤微汗之。十余日,若有里证宜下者,可与大柴胡汤下之。盖伤寒过经,正气多虚,恐麻黄、承气太峻,误用麻黄令人亡阳,误用承气令人不禁,故有此戒。若表证尚未除,而里证又急,不得不下者,只得以大柴胡通表里而缓治之。

又老弱又血气两虚之人,有下证者,亦用大柴胡下之,不伤元气。如其年壮力盛者,不在禁例,从病制宜。

凡治伤寒,尺脉弱而无力者,切忌汗下;寸脉弱而无力者,切忌发吐,俱宜小柴胡和之。

凡治伤寒,若汗下后不可便用参、 大补,宜小柴胡加减和之。若大补,使邪气得补而热愈盛,复变生他证矣。所谓治伤寒无补法也。如曾经汗下后果是虚弱之甚,脉见无力者,方可用甘温之剂补之,此为良法。其劳力感寒之证,不在禁补之例,看消息用之。

凡治伤暑,与伤寒俱有热,若误治之,害矣。伤寒则外恶寒而脉浮紧,伤暑则不恶寒而脉虚,此为不同治。经云: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治宜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或人参白虎汤。天久淫雨,湿令大行,苍术白虎汤。若元气素弱而伤重者,用清暑益气汤治之。

伤寒表里见证治例活法

凡治伤寒,若见头痛,恶寒发热,腰项脊强,脉浮者,即是表证,不拘日数多少,便用解表药无疑。

凡治伤寒,若见耳聋,胁痛寒热,呕而口苦,脉见弦数者,即是半表半里证,不拘日数多少,便用和解药无疑。

凡治伤寒,若头疼恶寒悉除,及见怕热,燥渴谵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发狂斑黄,或潮热自汗,大便不通,小水短赤,或胸中连脐腹注闷疼痛,脉沉有力,或上气喘促,即是传里热证,不拘日数多少,便用通利下药无疑。

凡治伤寒,若见初病起无头疼,无身热,就便怕寒,四肢厥冷,或腹痛吐泻,或口吐白沫,或流冷涎,或战栗,面如刀刮,引衣蜷卧,不渴,脉来沉迟无力,即是直中阴经真寒证,急用热药温之无疑。要在随所见证表里而治之,切莫乱投汤剂,不可拘于日数。若非深得仲景之意,岂能至此耶?

三阴无传经论

凡伤寒,邪热自三阳传至三阴脏腑,入里为尽,无所复传,故言无传经也。如再传者,足传手经也。

发热

同类推荐
  • Miscellaneous Pieces

    Miscellaneous Piec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善女人传

    善女人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地持义记

    地持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庐山天然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烹葵

    烹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守护学姐

    守护学姐

    很晚的相遇,很漫长的等待,未知的守候
  • 变异的魔兽剑圣

    变异的魔兽剑圣

    主角主角沈庭宇因为惹到了正巧路过的大神而穿越到了一个名为灵界的异世界,但是那位大神十分仁慈只把灵魂同步转换,把主角和他哥哥的灵魂与两名兽族少年的灵魂相对掉了一下,谁知道这两兄弟成年之后哥哥是斗气天才,弟弟却无法修炼斗气反而魔法天赋极高而且还是世界上唯一个全系魔法师还是魔武双修的那种,什么斗气不能修炼!没事不能练斗气就换真气,WHO怕WHO......
  • 子弹之血色荣光

    子弹之血色荣光

    精湛的格斗技术,华丽的魔术技巧,洞悉一切的最强瞳力,神奇的印记之力。主人公一次次的在战斗中累计这些力量。面对爱人香消玉殒,挚友长眠地下,最信任的人的背叛,我们的英雄又该何去何从。
  • 墨总,夫人袭来

    墨总,夫人袭来

    墨逸森在酒会上,忙着应酬,无暇顾及其他……他跟一位熟识的老总交谈甚好时,徐特助小跑过来说:“墨总,夫人袭来”,他看向出入口,她真来了……墨逸森无视掉在场所有人,直奔于她,“玩够了,该回家了。”佟曦可看着他,半响才说出一个字,“我……”墨逸森声线温和,“什么都不用说,跟我回家,好吗?”第二天,头条新闻,标题是:国民男神和国民女神是夫妻。【本文一都来自于作者想象,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有女一男一,就有女二男二和女三男三,绝对1V1,专情。当然也会有些配角,不会虐人,放心入坑】
  • 天师策之盛世狂后

    天师策之盛世狂后

    身为楚国史上最年轻貌美的太后,苏绾光荣地扛起了大旗。明明是一国太后,却缩在角落里任人欺凌,连最下等的奴才都能随时踩一脚。苏绾怒了,一脚踹飞大胆刺客,攀上晋王殿下手握大权,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原想着好聚好散,可是晋王殿下您老缠着我是几个意思?哦,那个天大的秘密啊,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是故意知道的。(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毒妃倾城:惊世九小姐

    毒妃倾城:惊世九小姐

    她是相府江家的嫡出九小姐——天生凤格,惊采绝艳,江家人视其为掌上明珠。七岁之年时却惨遭嫡亲长姊毒手,将她推入荷塘并下入异毒,险些溺毙。侥幸得救却因毒入骨髓落下病根,带着萌芽的仇恨,炼精一手毒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带着江家养女的身份卷土重来“亲爱的姐姐,这毒你可喜欢?姐姐当初赠我的礼物我还没还清呢”女主:“我从七岁开始就是你的童养媳了”男主:“从现在开始就不是了”“是夫人。”
  • 梦归江南

    梦归江南

    美丽的江南是她们多年魂牵梦绕想要回归的故乡。然而,黑暗的旧社会,动荡的老年代,给宫女和她们的亲人造成了决别之痛、回家无望、惨遭杀害、葬于异乡、家破人亡、同胞相残等种种惨痛的悲剧。只有在安定和平的新时代,才能给予宫女回归、团聚的美好梦想和心愿。同时,使人感痛和感慨百年中国的风风雨雨、沧桑巨变,并歌颂我们生活的这个和平、统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 三界碑之神魔

    三界碑之神魔

    天地化,始祖诞。仙魔形,人类衍。三界生,万物归。北渊下,南海尽,有一碑,谓三界,知天命,化于骨。——三界碑碑刻“我恨你。”“我知道,可是我爱你。”如果有一天,你由万人羡慕的神,沦落为魔族囚徒。如果有一天,你最恨的人说永远都不会放过你,哪怕死。如果有一天,你亲手杀了你恨的人,却发现失去了那个人,你什么都没有。爱和恨,哪一个更持久?有人曾对她说,葭箬,我对你别无所求,只求你记得我。有人曾对她说,葭箬,你难道不知道我欢喜之人是谁吗?有人曾对她说,葭箬,只要你愿意,我可以一辈子都只当只不化形的妖。她曾是神界的明珠,可因为一场战役,仙史对她的记载,只留下寥寥几字。她曾是未来的天后,可因为一个人,沦落为不可见光的存在。她曾是神,杀了一个魔,最终变成了魔。可是,神魔有何不同,除了你,我什么都没有。
  • 抢来的王妃不好当

    抢来的王妃不好当

    她只是一个小小的网络写手,一不小心掉到她尚未构思好的小说里,成了一个邪魅王爷的准王妃,而且还是靠强权硬夺过来的那种?丫丫的,她就是再不济也不用霸王硬上弓吧?皇后的面子不好驳,她潇洒的笔一挥,一纸休书递给他,“王爷,你被休了!”咦,她可是给他机会让他和他的爱人双宿双飞啊,他咋就不愿意了?
  • 三小只在咖啡屋的邂逅

    三小只在咖啡屋的邂逅

    一场意外,使三小只邂逅了三位貌美如花的女孩,但是他们最终不能相爱,不能一起白发到老,这就竟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