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800000005

第5章

凡伤寒,阴证难看。凡看伤寒,惟阴证最难识。自然阴证,人皆可晓,及至反常则不能矣。如身不发热,手足厥冷,好静沉默,不渴,泄利腹痛,脉沉细,人共知为阴证矣。至于发热面赤,烦躁不安,揭去衣被,饮冷脉大,人皆不识,认作阳证,误投寒药,死者多矣。必须凭脉下药,至为切当。不问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按至筋骨全无力者,必有伏阴,不可与凉剂,急与五积散一服,通解表里之寒,随手而愈。但更有沉寒之甚,须用姜、附以退之,秘之勿泄。脉虽洪大,按之无力者,重按全无,便是阴证。

凡治伤寒,尺脉弱而无力者,切忌汗下,宜小柴胡汤和解之。阳毒伤寒,服药不效,斑烂皮肤,手足皮俱脱,身如涂朱,眼珠如火,燥渴欲死,脉洪大而有力,昏不知人,宜三黄石膏汤主之。

凡看伤寒,须问病患有何疼痛处,所苦所欲,饮食大便,并服过何药。问有吐蛔者,虽有大热,忌下凉药,犯之必死。盖胃中有寒,则蛔上入膈,大凶之兆,急用炮干姜理中汤加乌梅二个煎服。

蛔安,却以小柴胡汤退热。盖蛔性闻酸则静,见苦则安故也。

凡看伤寒,有口沃白沫,或唾多流冷涎,俱是有寒,吴茱萸汤、理中、真武汤之类,看轻重用,切忌凉药。杂病亦然。或用甘温药补元气,四君子汤加附子一片。血虚,用仲景八味丸。

伤暑

伤暑与伤寒俱有热,若误作伤寒治之则不可。盖寒伤形,热伤气。伤寒则外恶寒而脉浮紧,伤暑则不恶寒而脉虚,此为异耳。经云: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治宜小柴胡汤,渴加知母、石膏,或人参白虎汤;天久淫雨,湿令大行,苍术白虎汤。若元气素弱而伤之重者,清暑益气汤治之。

急下急温

凡言急下,盖病热已迫,将有变也,非若他病,尚可少缓。如少阴属肾水,主口燥咽干而渴,乃热邪内炎,肾水将绝,故当急下以救将绝之水。如腹胀不大便,土胜水也,亦当急下。阳明属土,汗多热盛,急下以存津液。腹满痛以为土实,急当下之。热病目不明,热不已者,死。目睛不明,肾水已竭,不能照物,则已危矣,须急下之。少阴急温有二证,内寒已甚,阳和之气欲绝,宜急温之无疑也。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急下之,大承气汤。

少阴病,自利欲绝,青色,心下必痛,口燥咽干,急下之,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急下之,大承气汤。

阳明病,发热汗多,胃汁干,急下之,大承气汤;汗出不解,腹满痛,急下之,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微,急温之,四逆汤。

诸方

羌活冲和汤 治太阳无汗,发热头痛,恶寒脊强,脉浮紧。又治非冬时天有暴寒中人,亦头痛,恶寒发热,通宜此汤治之。(以代麻黄汤用,太阳经之神药也。)羌活(钱半) 防风(一钱) 苍术(钱半) 黄芩(一钱) 川芎(一钱) 白芷(一钱)甘草(一钱) 生地黄(一钱) 细辛(五分,不可多)上水二钟,煎至八分,热服,温被盖覆取微汗。湿土司天,加苍术一钱半;天久淫雨,亦加。

如渴,加石膏三钱,知母一钱;不渴,不加。

太阳伤风,有汗,脉浮缓。

羌活(一钱) 防风(一钱半) 白术(一钱半) 黄芩(一钱) 白芷(一钱) 甘草(一钱) 生地黄(钱半) 川芎(五分)上如前煎法。若一服汗还未止,加黄 一钱五分,芍药一钱。仍未止,以小柴胡加桂枝、芍药各一钱。

葛根汤 治太阳病,项背强急,无汗恶风,脉带弦浮而发热。又治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利,此汤并主之。

葛根(一钱) 甘草(二钱) 麻黄(二钱,去节,汤泡二次)上水二钟,姜四片,枣二枚,煎服,微覆取汗。

解肌汤 治瘟病天行,头痛壮热,春感青邪,发热而渴,不恶寒。

葛根(二钱) 桂枝(二钱) 黄芩(一钱) 芍药(一钱) 麻黄(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上水二钟,枣二枚,煎服。如不解,再取汗。

独活散 治伤风、温热等病。

羌活 独活 枳壳 防风 黄芩 麻黄(汤泡二次) 人参 甘菊花 甘草(炙) 茯苓 蔓荆子细辛(各一钱) 石膏(二钱)上水二钟,生姜三片,薄荷五叶,同前煎法。

败毒散 治伤风,温疫,风湿,头目昏眩,四肢疼痛,憎寒壮热,项强,目睛疼,寻常风眩拘急。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桔梗 茯苓 人参 甘草上各等分,水二钟,如常煎服。

六神通解散麻黄(二两) 甘草(一两五钱) 黄芩(二两) 石膏(二两) 滑石(二两) 苍术(四两)治时行,三日前,加葱白、香豉,煎服而汗之,立效。中病即止,不可尽剂。

小柴胡汤 治太阳病,十日已去,脉细而嗜卧,外虽已解,设胸满痛,与服之;若脉浮者,麻黄汤。伤寒五六日,中风,来往寒热,胸胁苦痛,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者,此汤主之。血气弱,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胸下,邪正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致使呕也,此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伤寒五六日,身热恶风,头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此汤主之。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此汤主之。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发汗、吐、下后四五日,阳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致使如疟状,此汤主之。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脉沉,亦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仍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表,半在里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也,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服此汤。设不了,得尿而解。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在者,复与小柴胡汤。虽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腹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气,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以上属太阳经。)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不利者,与此汤服之。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服之,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然汗出而解。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身前后肿,刺之少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此汤主之。(以上属阳明经。)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此汤主之。若已吐下后,发汗温针,谵语,小柴胡汤证罢,此为坏证,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以上属少阳经。)呕而发热,宜服此汤。伤寒已后更发热,此汤主之。若脉浮者,以汗解之。(属阳易瘥后劳复脉证。)黄芩(一两半。若腹中痛,去芩,加芍药一两半;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芩,加茯苓一两)人参(一两半。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参,加桂枝一两半,温覆得微汗,愈;若咳嗽者,去参,加五味子一两五分) 大枣(六枚,若胁下痞硬,去枣,加牡蛎二两或一两) 半夏(一两,汤泡。

若胸烦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用四分之一) 柴胡(四两,去芦) 甘草(一两半)上每服七八钱,生姜四片,枣三枚,水一钟,煎服。

升麻汤 治伤寒中风,头痛,憎寒壮热,肢体疼痛,发热恶寒,鼻中干不得卧。兼治寒暄不时,人多疾疫,乍寒脱着,及暴热之顷,忽然变寒,身体疼痛,头重如石。

升麻 甘草 芍药 葛根(各等分)上每服七八钱,煎如常法。若老人,去芍药,加柴胡、茯苓、人参各一钱。

五积散 治阴经伤冷,脾胃不和,感冒寒邪。

茯苓(四两) 肉桂 人参 川芎(各二两) 浓朴 半夏 芍药 当归 麻黄 干姜(各三两)甘草(二两) 枳壳(五两,炒) 桔梗(十二两) 陈皮(八两) 苍术(二十四两) 白芷(四两)上十六味,除枳壳、肉桂、陈皮外,其余并一处,生捣为粗末,用酒拌匀,晒干,分作六分,大锅属性武火炒,令黄色,不得焦,摊冷,入枳壳、肉桂、陈皮一处和匀,每服五钱,水二钟,姜三片,煎一钟服。

三黄石膏汤 有伤寒发热,脉大,如滑数,表里皆实,阳盛怫郁。医者不达,已发其汗,病势不退,又复下之,大便遂频,小便不利,五心烦热,两目如火,鼻干面赤,舌燥齿黄,大渴,过经已成坏证。亦有错治诸温而成此证者。又八九日,已经汗下,脉洪数,身体壮热,拘急沉重,欲治其内,由表未解;欲发其表,则里证又急,趑趄不能措手,待毙而已。殊不知热在三焦,闭涩经络,津液枯涸,荣卫不通,遂成此证耳。

石膏(两半) 黄芩 黄连 黄柏(各七钱) 豉(二合) 麻黄(五分) 栀子(三十个)上每服一两,水二钟,煎服。未中病再服,其效如神。伤寒已经汗、吐、下误治后三焦生热,脉复洪数,谵语不休,昼夜喘息,鼻加衄血,病势不解,身目俱黄,狂叫欲走,三黄石膏汤主之。

阳毒伤寒,皮肤斑烂,身如凝血,两目如火,十指皮俱脱,烦渴,躁急不宁,庸医不识,莫能措手,命在须臾,三黄石膏汤主之。

妇人血风证,因崩漏大脱血,或前后去血,因而涸燥,其热未除,循衣摸床,撮空闭目,不省人事,扬手掷足,摇动不宁,错语失神,脉弦浮而虚,内有燥热之极,气粗鼻干而不润,上下运燥,此为难治。宜服:生地黄黄连汤 治男子去血多者有此证,其妙不可胜言也。

川芎 生地黄 川归(各七钱) 赤芍药 栀子 黄芩 黄连(各三钱) 防风(一两)上每服五钱,水煎,清饮,徐徐呷之。脉实,可再加大黄下之。大承气汤,气药也,自外而之内者用之。生地黄黄连汤,血药也,自内而之外者用之。气血合病,循衣摸空,治同。自气而之血,血而复之气者,大承气汤下之。自血而之气,气而复之血者,生地黄黄连汤主之。二者俱不大便。

此是承气汤对子,又与三黄石膏汤相表里,是皆三焦胞络虚火之用也。病既危急,只得以此汤降血中之火耳。不但妇人用之,男子去血过多而有此证者,皆宜服之,无不效。予故表而出之。

伤寒脉浮,当汗,麻黄汤。若脉在筋骨之间,半表半里,当和解,小柴胡汤;在筋骨之间,当下,承气汤。若又在筋骨之下,谓之阴证矣,其法理中,当用附子之类。

伤寒头略痛,发热,耳聋胁痛,或往来寒热如疟,此方治之,名:和解散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 人参(一钱) 半夏(一钱) 甘草(一钱)上水二钟,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八分,不拘时服。如呕逆,加姜九片,陈皮一钱。如头痛恶寒,加羌活、防风各一钱。寒热间作,加桂枝等药各一钱。夏月中暑,发热头痛,加黄连一钱。春天温病时行,加生地黄、川升麻一钱。疟疾,或先寒后热,先热后寒,加川常山、尖槟榔半钱,各要未发时煎服。伤寒,恶寒,头项强,发热,前方冲和汤内去细辛、苍术,加白术二钱。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疑冢守陵人

    疑冢守陵人

    曹操死后建七十二疑冢,以防后世盗墓贼挖掘自己的帝陵。然后又特设了专门为自己守陵的世代相传守陵人。守陵人传至曹同华一代,在智斗盗墓者刘十九的时候为了救自己的父亲,下入神秘的曹操七十二疑冢之一的影三郎墓群。在古墓中遇到种种危难,九死一生。在千钧一发之际得到了神秘的自称守陵人的帮助才逃过一劫。守陵人帮助他们顺利解开了影三郎墓的神秘面纱,却向曹同华透露了一个关于家族中千百年的魔咒。并且说:“要想解开魔咒,找到父亲,必须寻找到真正的曹操陵墓。”自此之后,曹同华和自称摸金校尉后人的刘十九展开了漫长的寻找曹操真墓之旅。
  • 天武界系统

    天武界系统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在家族中父母双亡,而又因资质低下,从而受尽羞辱的少年。在得到武界系统后,大杀四方,并一步步成为强者之路
  • 陌路黄昏

    陌路黄昏

    一位公主背负亡国之仇,因爱生恨走上了一条复仇的道路。
  • 邪王嗜宠:逆天小狂妃

    邪王嗜宠:逆天小狂妃

    再次睁眼她成了璇玑国的相府废材嫡小姐。废材?好!就让世人看看她这个废材如何灭九州、搅红尘、倾天下、睥睨看这九界朗朗乾坤!世人骂她纨绔嚣张,她眉目轻挑,语气狂妄:“嚣张又如何,纨绔又如何,本小姐就爱这个调调,你奈我何?”……一夜夜黑风高,她心情不爽,跑去渣女家放了把火。那渣女可怜兮兮,像一朵寒风之中摇曳的小白莲:“就是她放的火,殿下,您要相信我呀……”“你信她吗?”她挑眉看着眼前的男人。那人将她一把搂在怀中,一脸宠溺道“本王只信一句话,顺妻者昌,逆妻者亡!”
  • 隐仙传奇

    隐仙传奇

    众仙吟,仙乐起,九天之上诸仙聚;厉鬼啸,怨魂嚎,九幽之下阴魂绕;亿万生灵俯称军,百万神魔甘为将!(本作品开篇不好,但往后看就会欲罢不能!)
  • 狗蛋的世界

    狗蛋的世界

    这世上,一个人不可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如果谁觉得自己完全了解,那他就一定错了,他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
  • 一箭情深

    一箭情深

    哇靠,七岁的霍小仙同学竟然一箭射中了人家的胸口,而且还不知情!算命先生说:“此伤疤是你有缘人留下的。”愤怒的谢氏集团大少愤然:如果让他找到凶手定将凶手碎尸万段!
  • 问仙道I幽剑深渊

    问仙道I幽剑深渊

    乃是妖道猖獗之时,巨兽虫怪之物,占道一方。而人间之士,亦是尔虞我诈,绞尽心机;放眼神州大陆辽阔六域:青域,白域,东域,西域,中域,岛域,领管一方之各诸侯,无不蠢蠢欲动,只待只手遮天,成就霸业之日。也有百家仙院,不问世事纷争,以修仙问道为其主,除妖魔邪道为其任。其中,则当以青域天玄仙院,东域灵山仙院,白域雪隐仙院,中域古木仙院四大仙院为首,其势力之强,即便是一方诸侯,也不敢小觑。方此之时,仙剑横空降世,人间强者云云,纷纷出手争夺。故事便从青域中一座小城“磐石城”开始了。
  • 葬仙祭

    葬仙祭

    一手舞苍穹,一手断天地,我舞尽双手却触及不到你,望断万古却再寻不出你的痕迹我葬下了天,葬下了地,葬下了仙,却无法葬下你当我搅动风云葬下仙魔之时,你却已往轮回,那彼岸之处,三生石旁,落花之地,我却永远无法企及……落叶一生的孤泣,我只能登临绝巅之处待你轮回之时,可是世间轮回,你还是你吗?我唯有坐拥天地,待你而归……
  • 英雄联盟之民间大神

    英雄联盟之民间大神

    秦昊,一名英雄联盟的爱好者,因为一手超凡的英雄联盟技术,与校花同居,创造一代民间大神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