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400000008

第8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27.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328.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329.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330.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331.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一云消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

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334.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为痹。

335.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336.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一。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 附子(炮,去皮,六两) 蜀椒(出汗,四两) 桂枝(去皮,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339.伤寒热少微厥,指(一作稍)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340.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341.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342.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343.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344.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345.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346.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347.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348.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349.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促,一作纵。)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方二。

知母(六两) 石膏(碎,绵裹,一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方三。

当归(三两)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二两)大枣(擘,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5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四。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二两)桂枝(去皮,三两) 细辛(三两) 生姜(切,半斤) 吴茱萸(二升) 大枣(擘,二十五枚)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方五。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若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方六。(用前第五方。)

355.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方七。

瓜蒂 赤小豆上二味,各等分,异捣筛,合内臼中,更治之。

别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一钱匕,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茯苓甘草汤。方八。

茯苓(二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切,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方九。

麻黄(去节,二两半)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葳蕤(一作菖蒲,十八铢) 芍药(六铢) 天门冬(去心,六铢) 桂枝(去皮,六铢) 茯苓(六铢)甘草(炙,六铢) 石膏(碎,绵裹,六铢)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35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方十。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360.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361.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一云设脉浮复紧)

362.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36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364.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36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36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36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368.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369.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370.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方十一。

甘草(炙,二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方十二。

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方十三。

(四逆汤用前第五方。)桂枝汤方: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

373.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方十四。(用前第十二方。)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方十五。

大黄(酒洗,四两) 枳实(炙,三枚) 浓朴(去皮,炙,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二服。初一服谵语止,若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尽服之。

375.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方十六。

肥栀子(擘,十四个) 香豉(绵裹,四合)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内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

376.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377.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方十七。(用前第五方。)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方十八。

吴茱萸(汤洗七遍,一升) 人参(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切,六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方十九。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 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80.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381.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同类推荐
  • 传授经戒仪注诀

    传授经戒仪注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元始说度酆都经

    元始说度酆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n Historical Mystery

    An Historical Myste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十种曲四喜记

    六十种曲四喜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道真传

    大道真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妖短篇合集

    妖短篇合集

    其实不知道该分在哪一类Otz有空才能写不好意思。小品系列文,或许有爱情,也或许无关爱情。(非耽美)---他选择寻觅,他选择沉默,而他......将永存于心。若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若有来生......若有来生......我是妖,没有来生。
  • 庸医小姐升职记

    庸医小姐升职记

    女主告诉你,药不能乱吃,不然,坑死你不偿命啊!别人生孩子她也生孩子,怎么别人平平安安的她就天灾人祸的挂了又挂,憋屈啊!那么问题来了,对于送上门的这颗仙丹,她吃还是不吃呢?新作者一枚,无逻辑,介意勿入哦~
  • 网游之外挂逆天

    网游之外挂逆天

    人家穿越,哥也穿越,人家玩游戏,哥也跟着玩游戏。但为毛人家都是往回穿,是重生,带着经验和技术王者归来;哥这个苦逼却是穿越到了未知年后?你让我一个普通的21世纪宅男穿越到大宇宙时代有毛用?还好,作为一个穿越者,哥虽然没有什么先天优势,但是哥的福利还在;没有经验、没有攻略不要紧,哥有21世纪的外挂啊!什么“攻击加速”、“攻击锁定”、“自动拾取”、“穿人穿怪”、“挂机升级”,该有的,哥的外挂一个都没有落下。全世界的渣渣们,你们做好让哥蹂躏、打击的准备了吗?全世界的美女们,你们已经洗香香的等待哥去临幸了吗?
  • 医毒王妃:嘿!美人你等等!

    医毒王妃:嘿!美人你等等!

    一朝穿越,魅无情遇到了一个比她还无耻的人,哎呀,what?!这人是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阎王?!说好的冷若冰山呢?哪去了?这个动不动就动手动脚爬她床的人是谁?!“小魅儿~快看我!~轻柔软弱易扑倒~快扑倒我吧!~”“好啊!给你两个选择,一,我在上你在下,二,你在下我在上,选一个吧~”“……不可能!”(略有小虐,表介意啊~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六年级一班里那些事

    六年级一班里那些事

    大红门一小6年级1班里有八卦的故事你想听吗?
  • 做人做事好心态

    做人做事好心态

    《做人做事好心态》是写关于心态的哲理故事。做人做事的好心态体现在为人处事的一件件小事上,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需要指出的是,好心态需要去学习,更需要去实践,只有学练结合,才能铸就好心态。
  • 寰尘武尊

    寰尘武尊

    浑武界,万种尚武,豪强纵横,皆欲登山巅而求独尊、求永生。正可谓:世间万物本同源,是非善恶唯本心;修炼一道无坦途,长生路上斩妖娆;三尺青锋一壶酒,万丈红尘千里路;高山流水纵豪情,一腔热血燃苍穹。猎户之子古尘心怀赤子之心,毅然踏上征途,向山巅进发!【本书书友群223784014,欢迎进群讨论;书内大量角色名字未定,欢迎推荐】
  • 如溦如岚

    如溦如岚

    她,是楚氏集团的强硬女总裁,一朝穿越,变身大周朝宰相嫡女,小萌娃十岁暖暖很有爱。他,是大周朝破例晋封的摄政王,腹黑冷漠,却对她情有独钟。百炼钢终成绕指柔。……
  • 邪尊追妻:莲倾天下

    邪尊追妻:莲倾天下

    她是堂堂二十六世纪的医药世家未来继承人,却在继承家业前几天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单单穿越到了一个小白痴的身上,刚来到这片异世大陆就要面临太子退婚,表姐的刁难,不过没关系,谁让她是莲氏一族的继承人呢,机遇可遇不可求啊,虐渣渣势在必行。这是小白虎萌宠在手,天下我有的节奏啊。不过这个小娃娃是怎么回事?什么?是化为人形的银雪莲?嘿嘿嘿,有了这小娃娃这不是如虎添翼吗……以后行走大陆有保障了。且看他们如何在这片世界掀起狂潮,手挽手一统星月大陆,踏遍世界找到传承之地,解开多年的秘密。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