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16300000009

第9章

深心求菩提品第二十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亲近善知识。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善知识。佛告须菩提。诸佛世尊是菩萨善知识。何以故。能教菩萨。令入般若波罗蜜故。须菩提。是名菩萨善知识。复次须菩提。六波罗蜜是菩萨善知识。六波罗蜜是菩萨大师。六波罗蜜是菩萨道。六波罗蜜是菩萨光明。六波罗蜜是菩萨炬。须菩提。过去诸佛皆从六波罗蜜生。未来诸佛皆从六波罗蜜生。现在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诸佛。皆从六波罗蜜生。又三世诸佛萨婆若。皆从六波罗蜜生。何以故。诸佛行六波罗蜜。以四摄法摄取众生。所谓布施爱语利益同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故当知。六波罗蜜是大师。是父是母是舍是归。是洲是救是究竟道。六波罗蜜利益一切众生。是故菩萨欲自深智明了。不随他语不信他法。若欲断一切众生疑。应当学是般若波罗蜜。世尊。又何等相是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无碍相是般若波罗蜜。世尊。颇有因缘。如般若波罗蜜无碍相。一切法亦无碍相耶。有须菩提。如般若波罗蜜无碍相。一切法亦无碍相。何以故。须菩提。一切法离相。一切法空相。是故须菩提。当知般若波罗蜜亦离相空相。一切法亦离相空相。世尊。若一切法离相空相。云何众生有垢有净。何以故。离相法无垢无净。空相法无垢无净。离相法空相法。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离离相离空相。更无有法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今云何当知是义。须菩提。我还问汝。随意答我。须菩提。于意云何。众生长夜着我我所不。如是如是。世尊。众生长夜着我我所。须菩提于意云何。我我所空不。世尊。我我所空。须菩提。于意云何。众生以我我所往来生死不。如是如是。世尊。众生以我我所故往来生死。须菩提。如是众生名为有垢。随众生所受所著故。是中实无有垢亦无受垢者。须菩提。若不受一切法。则无我无我所。是名为净。是中实无有净。亦无有受净者。菩萨如是行。名为行般若波罗蜜。世尊。若菩萨如是行则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若菩萨如是行者。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不能降伏。世尊。菩萨如是行者。胜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住无胜处。世尊。无胜菩萨昼夜行是应般若波罗蜜念。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假令阎浮提所有众生一时皆得人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心已尽形布施。以是布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言。若菩萨乃至一日行应般若波罗蜜念。其福胜彼。随喜菩萨行。应般若波罗蜜念。能为一切众生而作福田。何以故。唯除诸佛。其余众生无如是深慈心。如菩萨摩诃萨。诸菩萨因般若波罗蜜。能生如是慧。以是慧见一切众生受诸苦恼。如被刑戮。菩萨即得大悲之心。得大悲已。以天眼观诸众生。见无量众生有无间罪堕于诸难。即生怜愍之心。不住是相亦不住余相。须菩提。是名诸菩萨大智光明行是道者则为一切众生福田。而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受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所须之物。一心修习般若波罗蜜故。能净报施恩。亦近萨婆若。是故菩萨若欲不空食国中施。若欲利益一切众生。若欲示一切众生正道若欲解一切众生牢狱系缚。若欲与一切众生慧眼。常应修行应般若波罗蜜念。若行应般若波罗蜜念。是菩萨有所言说。亦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何以故。是菩萨有所言说。皆随顺般若波罗蜜念。有所念亦随顺言说。菩萨常应如是昼夜念。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譬如人得未曾有宝。得已大喜而复还失。以是因缘忧愁苦恼。其心常念。我今如何失此大宝。须菩提。菩萨亦如是。大宝者。是般若波罗蜜。菩萨得是已。常应以应萨婆若心念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念。从本已来性常离者。云何说言不应离是应般若波罗蜜念。须菩提。若菩萨能如是知。即不离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空。是中无有退失。世尊。若般若波罗蜜空。菩萨云何以般若波罗蜜而得增长。云何亦得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无增无减。须菩提。若菩萨闻是说。不惊不怖不没不退。当知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世尊。般若波罗蜜空相。是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须菩提。世尊。离般若波罗蜜。更有法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须菩提。世尊。空可行空不。不也须菩提。世尊。离空可行空不。不也须菩提。世尊。行色是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须菩提。世尊。行受想行识是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须菩提。世尊。离色有法可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须菩提。世尊。离受想行识有法可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须菩提。世尊。菩萨云何行名为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见有法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世尊。须菩提。汝见般若波罗蜜法是菩萨行处不不也世尊。须菩提。于意云何。汝所不见法颇有生不。不也世尊。须菩提。是名诸佛无生法忍。菩萨能成就如是忍者。当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是名诸佛无所畏道。菩萨行是道修习亲近。若当不得佛无上智大智自然智一切智如来智。无有是处。世尊。一切法无生。以是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不。不也须菩提。世尊。今云何名为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见有法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不。不也世尊。我不见有法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亦不见所用法。亦不见所得法。须菩提。如是一切法不可得。不应作是言。是法可得。是所用法可得

尔时释提桓因在大会中。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甚深难见难解。毕竟离故。若人闻是般若波罗蜜。书写受持读诵。当知是人福德不少。憍尸迦。于意云何。假令阎浮提所有众生。成就十善道。其所得福。不如是人。闻是般若波罗蜜书写受持读诵。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时有一比丘。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如是善男子善女人。胜于仁者。释提桓因言。此人一发心顷尚胜于我。何况得闻般若波罗蜜。书写受持读诵如所说行。是人于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中。最为殊胜。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但胜于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亦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但胜须陀洹乃至辟支佛。亦胜菩萨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行檀波罗蜜。不但胜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行檀波罗蜜。亦胜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行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如是菩萨最为殊胜。若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者。皆胜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恭敬供养。若菩萨行随般若波罗蜜所教行者。是菩萨不断一切种智。是菩萨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必坐道场。是菩萨拯济没溺生死众生。菩萨如是学。名为学般若波罗蜜。如是学名为不学声闻辟支佛。若菩萨如是学时四天王持四钵至其所。作是言。善男子。汝疾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场时。我等当奉此四钵。世尊。我亦自往问讯。何况余诸天子。菩萨学般若波罗蜜者。诸佛常共护念。世间众生种种苦恼。是菩萨能随行般若波罗蜜故。无是诸苦。世尊。是菩萨现世功德。尔时阿难作是念。是释提桓因。自以智慧力如是说耶。为是佛神力。释提桓因知阿难心所念。语阿难言。皆是佛神力。佛告阿难。如是如是阿难。如释提桓因所说。皆是佛神力。阿难。菩萨学般若波罗蜜修习般若波罗蜜时。三千大千世界诸魔皆生疑惑。是菩萨为当中道证实际堕声闻辟支佛地。为当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摩诃般若波罗蜜恭敬菩萨品第二十一

佛告阿难。若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尔时恶魔忧恼如箭入心。放大雨雹雷电霹雳。欲令菩萨惊怖毛竖其心退没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一念错乱。阿难。恶魔不必普欲恼乱一切菩萨。世尊。何等菩萨为恶魔所乱。阿难。有菩萨先世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不能信受。如是之人恶魔恼乱而得其便。复次阿难。若菩萨闻深般若波罗蜜时心生疑惑。有是深般若波罗蜜耶无耶。阿难。如是菩萨亦为恶魔之所得便。复次阿难。有菩萨离善知识。为恶知识所得。是人不闻深般若波罗蜜中义。以不闻故不知不见。云何应行般若波罗蜜。云何应修般若波罗蜜。阿难。是人亦为恶魔得便。复次阿难。若菩萨受持邪法。是人亦为恶魔得便。恶魔作是念。是人助我亦令余人助我。亦能满我所愿。阿难。是人亦为恶魔得便。复次阿难。菩萨云何为恶魔得便。若菩萨闻深般若波罗蜜。语余菩萨言。是般若波罗蜜甚深。我等犹尚不能得底。汝等何用闻为。是人亦为恶魔得便。阿难。若菩萨轻余菩萨言。我是远离行者。汝等无此功德。尔时恶魔。甚大欢喜踊跃。阿难。若有众菩萨为恶魔称其名字。得是名字故。轻余清净善心菩萨。是等无有阿毗跋致菩萨功德相貌。而假托阿毗跋致功德增长烦恼。自高其身而下他人。作是言。我有所功德汝无是事。尔时恶魔即大欢喜。作是念。我之宫殿。则为不空。增益地狱饿鬼畜生。恶魔加其神力故。是人所语人皆信受。信受已。随所见学随所说行。随所见学随所说行已。亦复增益烦恼。如是人等以颠倒心故。所起身口意业果报皆苦。以是因缘故。增益地狱饿鬼畜生。阿难。恶魔见是利益亦大欢喜。阿难。若求佛道者。与声闻人共诤。恶魔复作是念。是人虽远离萨婆若。而不大远。阿难。若菩萨共菩萨诤。恶魔即大欢喜作是念。是人两离萨婆若远。阿难。若不得受记菩萨嗔恨受记者。而共诤竞恶口骂詈。若爱惜萨婆若。随其起念一念却一劫。尔乃还得发大庄严。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罪者可得悔不。要当毕其随念劫数。尔乃还得发大庄严。佛言。有出我说菩萨声闻皆有出罪法。不说无出。阿难。若菩萨共菩萨诤。恶口骂詈不相悔谢结恨在心。我不说此人有出罪法。是人若爱惜萨婆若毕其随念劫数。亦复还得发大庄严。阿难。若菩萨共菩萨诤。恶口骂詈即相悔谢后不复作。作是念。我应谦下一切众生。我若嗔诤加报于人则为大失。我应当为一切众生而作桥梁。我尚不应轻汝他人。何况加报。应如聋哑。不应自坏深心。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度是等。云何加忿自起嗔碍。阿难。求菩萨道者。于声闻人乃至不应生于嗔碍。阿难白佛言。世尊。菩萨与菩萨共住其法云何。佛言。相视当如佛想。是我大师。同载一乘共一道行。如彼所学我亦应学。彼若杂行非我所学。若彼清净学应萨婆若念我亦应学。菩萨若如是学。是名同学。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为尽学则学萨婆若。为无生学为离学为灭学。则学萨婆若。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说。菩萨为尽学则学萨婆若。为无生学为离学为灭学。则学萨婆若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以如得名如来。是如非尽非离非灭耶。如是世尊。须菩提。如是学者名为学萨婆若。学萨婆若为学般若波罗蜜。学佛地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则到诸学彼岸。如是学者。魔若魔民不能降伏。如是学者疾得阿毗跋致。如是学者疾坐道场。如是学者学自行处。如是学者学救护法。如是学者学大慈大悲。如是学者学三转十二相法轮。如是学者学度众生。如是学者学不断佛种。如是学者学开甘露门。须菩提。凡夫下劣不能如是学。欲调御一切众生者能如是学。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不堕地狱畜生饿鬼。不生边地。如是学者不生旃陀罗家。不生竹草作家。不生除粪人家。不生诸余贫贱之家。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不盲不瞎不睐眼。不痤短不聋哑。不顽钝不形残。身根具足。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不夺他命。不盗他物。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无益语。不贪嫉。不嗔恼。不邪见。不邪命活。不畜邪见眷属。不畜破戒眷属。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不生长寿天。何以故。菩萨成就方便故。何等为方便。所谓从般若波罗蜜起。虽能入禅而不随禅生。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得佛清净力清净无畏。世尊。若一切法本净相者。菩萨复得何等清净法。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一切法本清净相。菩萨于是本净相法中。行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不没不退。是名清净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凡夫不知不见一切法本清净相。是故菩萨发勤精进。于是中学。得清净诸力诸无畏。须菩提。菩萨如是学者。悉能通达一切众生心心所行。须菩提。譬如少所地出阎浮檀金。众生聚中。亦少能如是学般若波罗蜜。譬如众生少有能起转轮王业。多有能起诸小王业。如是须菩提。少有众生能行般若波罗蜜道。多有发声闻辟支佛乘。须菩提。少有众生能学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学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少能如说行者。于如说行中。少能随学般若波罗蜜者。于随学中。少能得阿毗跋致者。是故须菩提。菩萨欲在少中之少。当学般若波罗蜜。修习般若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悭烦恼品第二十二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则不生烦恼心。不生悭心。不生破戒心。不生嗔恼心。不生懈怠心。不生散乱心。不生愚痴心。须菩提。菩萨如是学。皆摄诸波罗蜜。须菩提。譬如六十二见皆摄在身见中。须菩提。菩萨学般若波罗蜜时。皆摄诸波罗蜜。譬如人死。命根灭故诸根皆灭。如是须菩提。菩萨学般若波罗蜜。皆摄诸波罗蜜。是故须菩提。菩萨若欲摄诸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学般若波罗蜜。即于一切众生中最为上首。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宁为多不。世尊。阎浮提众生尚多。何况三千大千世界。须菩提。是众生皆为菩萨。若有一人尽形寿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甚多甚多世尊。须菩提。若有菩萨如弹指顷。修习般若波罗蜜。福胜于彼。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大利益诸菩萨。能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须菩提。若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于一切众生中为无上者。欲为一切众生作救护。欲得具足佛法。欲得佛所行处。欲得佛所游戏。欲得佛师子吼。欲得三千大千世界大会讲法。当学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我不见菩萨学般若波罗蜜不得如是具足之利。世尊。是菩萨亦得具足声闻利耶。须菩提。菩萨亦学具足声闻利。但不愿住声闻法中。欲具足诸功德。必皆能知。但不于中住。作是念。我亦当说是声闻功德教化众生。若菩萨如是学者。能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作福田于声闻辟支佛福田为最殊胜。菩萨如是学者得近萨婆若。不舍般若波罗蜜。不离般若波罗蜜。菩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名为不退于萨婆若。远声闻辟支佛地。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若作是念。此是般若波罗蜜。是某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如是亦分别。即不行般若波罗蜜。若菩萨不分别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言此是般若波罗蜜。是某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如是亦不见不闻不觉不知。即行般若波罗蜜。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尚胜一切众生。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人乐闻般若。是人为得大利。寿命中最。何况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人则为世间之所贪慕。是人当得调御众生。尔时释提桓因。化作曼陀罗华。满掬散佛上。作是言。世尊。若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愿令具足佛法。具足萨婆若。具足自然法。具足无漏法。世尊。我乃至不生一念欲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有退转。世尊。我见生死之中有诸苦恼。不生一念欲使菩萨有退转者。我亦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勤行精进。何以故。是人等能发如是心。则大利益一切世间。我自得度当度未度者。我自得脱当脱未脱者。我自得安当安未安者。我自灭度当度未灭度者。世尊。若人于初发心菩萨随喜。若于行六波罗蜜。若于阿毗跋致。若于一生补处随喜。是人为得几所福德。憍尸迦。须弥山王尚可称量。是人随喜福德不可称量。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尚可称量。是人随喜福德不可称量。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人不能于是诸心随喜者。则为魔之所著。当知是为魔之眷属。不能于是诸心随喜者。当知是人于魔天命终来生此间。何以故。是诸心皆能破诸魔事。是人随喜福德。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为不舍佛不舍法不舍僧。以是故。应于是诸心而生随喜。如是如是憍尸迦。若人于是诸心随喜。当知是人疾得值佛。是人以是随喜福德善根故在所生处。常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闻诸恶音声。亦不堕于诸恶道中。常生天上。何以故。是人随喜。为欲利益无量无边众生故。是随喜心渐渐增长。能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灭度无量众生。憍尸迦。以是因缘当知是人。于是诸心随喜者。即是利益无量无边众生善根故随喜。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心如幻。云何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见是人心如幻不。不也世尊。我不见是心如幻。于意云何。若不见是幻。不见如幻心。离幻离如幻心。更见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离幻离如幻心。更不见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若我不见异法。当说何法若有若无。世尊。若法毕竟离。即不在有无。若法毕竟离。是法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无所有法亦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般若波罗蜜毕竟离。若法毕竟离。则不可修习如是法者。不能生余法。般若波罗蜜毕竟离故。世尊。般若波罗蜜毕竟离。云何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毕竟离。云何以离得离。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毕竟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毕竟离。以是因缘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般若波罗蜜非毕竟离者。则非般若波罗蜜。如是须菩提。亦不离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以离得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带着手机来修真

    带着手机来修真

    张平带着可以沟通高级位面的山寨机,穿越到武者纵横的大陆;一个连修炼都不知何物的少年,又是通过怎样的经历,成就万世独一的天才呢?
  • 捉鬼警探

    捉鬼警探

    莫阳,一个拥有一双法眼的毕业的大学生,却是一名专业的捉鬼师,没有急急如律令,有的只是一把收割灵魂的镰刀,破不了的悬疑案交给他就对了,这个案子没找错人,相信他没错。
  • 牛郎织女的后现代生活

    牛郎织女的后现代生活

    牛郎织女这对被王母娘娘用天河分开后,思念牛郎的织女趁着母亲的千年大寿逃出天宫来到了人间,本想和龙王结为亲家的玉帝闻后大怒,取了织女的神力,从此织女成为了一个民间女子,不甘落后的织女和牛郎在凡间开公司,建企业,在他们的努力下,牛郎和织女的企业壮大成熟,最终上市,一对患难夫妻在书写小人物的奋斗史的同时,也赢来了众神的尊敬。
  • 红楼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红楼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御用饭桶将军

    御用饭桶将军

    只听过傀儡皇帝,却没听过傀儡将军。可是她却穿越到大庸朝当了一把傀儡将军,而且还是女将军!这鬼皇帝天天喜怒无常的,还是让我家丞相取而代之为好。
  • 极品毒妃:穿越之草包四小姐

    极品毒妃:穿越之草包四小姐

    她身为20世纪的黑帮老大,竟因为身坠悬崖而阴差阳错的穿越了!她被自己的姐妹毁容这点小事能难得住她?别忘了,她已经穿越了。现在,她就替这个身体的原主讨回公道!受尽的羞辱终有一日她会将欺负她的人踩在脚下。“为什么一定要嫁给我”“因为喜欢你”“你确定吗”“不确定,事成之后你就会明白”她喃喃地说“这是我欠你的”
  • 快穿之总在变性的女主

    快穿之总在变性的女主

    林夏是一个女人,一个货真价实的女人,由于一场意外碰上了一个傻X的系统,让她替他卖命,做任务。于是林夏就在任务中徘徊,还顺带解决了自己的终身大事,但是……尼玛!!!为什么每次穿越过来都是男儿身啊喂!她该怎么面对爱人?!系统!你老实交代,是不是诚心想把本小姐的爱人掰弯啊!亲爱的,千万不要上当……你爱的是灵魂,不是外表……⊙﹏⊙然而,当一切揭晓,林夏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套路╭(°A°`)╮林夏:“我那么爱你,你却总想着套路我?”洛水(深情):“自古深情留不住,还是套路的人心,为了得到你的心,偶尔套路一次也是可以的。”林夏“……”呵呵哒,您真的确定是偶尔套路一次吗?马丹,她从一开始就被他套路了好吗?
  • 朱颜改:有凤来仪

    朱颜改:有凤来仪

    她乃前朝郡主,为查明父亲死因,隐于深宫扮作卑微奴婢,却被高高在上的帝王当作痛失已久的挚爱。他将她当作挚爱之影,封作了御前女官,给她无上荣宠,却屡屡被不识好歹的她拒绝。她偶遇昔日未婚夫婿,被其步步紧逼,身份败露之际,她陷入后宫争斗,将计就计,化作莲池的一缕幽魂。数年后,她被乱党胁迫,借着一张再平庸不过的面孔隐于娇美的宫妃之后,不动声色地看着那高高在上的帝王宠幸娇妃美妾。她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当年真相渐渐被揭开,前朝往事浮出水面,却未料牵扯出她的真实身世。终当她情有所归,却未料大婚前昔未婚夫婿因她而亡,她被痴情帝王软禁于后宫。他爱她、宠她,倾尽所有,可是她,仍旧逃不过这寂寂深宫的诅咒……..
  • 迷失一零六八

    迷失一零六八

    在整个北宋年间的所有皇帝,说他们最想得到什么?钱?皇帝会没有钱?权?开玩笑吧?美色?逗我玩吧?要说,这些个当皇上的,最斤斤计较的就是那“燕云十六州”了,本来应该是大宋王朝的土地,差这一点就统一了,可是却被鞑子给占了。鞑子占了,怎么抢都抢不来,还弄得自己一身骚,怎么办?这时,突然来了一群人,他们把“燕云十六州”占了,他们还自称是汉人,他们还要向大宋朝称臣,只是,那些占了的土地,您老还是甭想了!于是这批人,在这一片土地上搞改革,嗯?改革?对!还不够,还要民主!民主?对!还不够,还要……还要……一切尽在《迷失一零六八》!————欢迎加书友QQ群:534241652
  • 真腊风土记

    真腊风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