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13700000004

第4章

选任

国初既已削平僭乱,海囗为一,于是圣主思与天下涵泳休息,崇儒论道,以享太平之功。时三馆之士固已异于常僚,其后简用益高,故恩礼益异,以至治平、熙宁之间,公卿侍从莫不由此涂出。至元丰改官制,易崇文院为秘书省,自正字以上虽同职事官,然选任之意尚仿祖宗故事云。

秘阁初建,李至以前执政为秘书监,则其选可知矣。时宋泌以直史馆兼直秘阁,杜镐以史馆检讨为秘阁校理,端拱元年也。

秘阁既具官属,淳化初始以和囗直集贤院,又以起居舍人直史馆吕佑之、左司谏直史馆赵昂、金部员外郎直史馆安德裕、虞部员外郎直史馆句中正并直昭文馆。先是,但有直史馆;至是,始命佑之等分直昭文馆,备三馆之职。

祖宗朝,馆职多以试除,亦有自荐而试者。至道三年,金部郎中直昭文馆李若拙上书自陈,乃命学士院试制诰三道,因以为兵部郎中史馆修撰。时若拙既已为馆职矣,又自陈丐迁,盖与张去华乞与词臣较其文艺之优劣,而得知制诰者同类,此可谓误恩,非可以为永训也。咸平初,有秘书丞监三白渠孙冕上书言事,召赐绯鱼,且令知制浩王禹偁试文,除直史馆,后为名臣。

真宗咸平二年七月丙午,以兵部侍郎兼秘书监杨徽之、户部侍郎夏侯峤并守本官充翰林侍读学士,国子祭酒邢昺守本官充翰林侍讲学士,翰林侍读兵部员外郎吕文仲为工部郎中充翰林侍读学士,按故事,唐开元中置侍读,其后有翰林侍讲学士。五代以来,四方多事,时君右武,不暇向学,故此职久废。太宗崇尚儒术,听政之暇,观书为乐,殆至宵分,手不释卷。由是命文仲为翰林侍读,寓直禁中,以备顾问,然名秩未崇。帝聪明稽古,奉承先志,首置此职,择耆儒旧学以充其选,班秩次翰林学士,禄赐如之。设直庐于秘阁,侍读更直,侍讲长上,日给尚食珍膳,夜则迭宿,令监馆阁书籍中使刘崇超日具当宿官名于内东门进入,自是多召讨对询访,或至中夕焉。

咸平中,王曾为进士第一,通判济州。代还,当试学士院,时寇准作相,素闻其名,特试于政事堂,除著作郎直史馆。

干兴元年十一月,以集贤校理王举正、馆阁校勘李淑并为史馆编修官。时修撰利瓦伊、宋绶言:「史馆修撰旧四员,今祖士衡出外。伏缘先朝《日历》,自大中祥符元年后未曾撰集,欲望择馆阁二员为编修官。」遂以命之。

明道年间,武宁军节度使兼侍中夏竦、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程琳荐尚书屯田员外郎张硕、秘书丞蔡抗、太子中舍季仲昌、节度掌书记李师锡等试馆职。仁宗以为:馆职当用文学之士、名实相称者居之;时大臣所举多浮薄之人,盖欲以立私恩尔,朕甚不取也。于是硕等送审官院与记姓名而已。然士逊之子友直竟为秘阁校勘,与盛度之子申甫皆赐同进士出身。后陈升之为谏官,言:「比来馆阁选任益轻,非所以聚天下贤才、长育成就之意也。请约自今在职者之数着为定员,有论荐者,中书籍其名,若有阙,即取其文学行义杰然为众所推者召试,仍不许大臣缘恩例求试补亲属。」上曰:「自今大臣举馆职,中书籍其名即员阙,选其文行卓然者取旨,召试学士院考校,毋得假借等第。」自是近臣无复以恩求试职者。至至和元年十月,宰臣刘沆子大常寺太祝瑾令学士院召试馆职。先是,沆以监护温成皇后园陵毕,固辞恩赉,而为其子请之。嘉佑二年,遂除秘阁校勘。

景佑三年四月,宰臣文彦博言:「直史馆张瓌十余年不磨勘,朝廷奖其退静,尝特迁两官。今自两浙转运使代还差知颍州,亦未尝以资序自言。殿中丞王安石进士第四人及第,旧制一任还,进所业求试馆职,安石凡数任,并无所陈,朝廷特令召试,而亦辞以家贫亲老,且文馆之职,士人所欲,而安石恬然自守,未易多得。大理评事韩维尝预南省高荐,自后五六岁不出仕宦,好古嗜学,安于退静。并乞特赐甄擢。」诏赐张瓌三品服;召王安石赴阙,俟试毕,别取旨;韩维下学士院与试。然二人者卒不就试。至和二年,始以维为史馆检付。嘉佑元年,瓌同修起居注;四年,安石直集贤院。

庆历五年,诏翰林学士王尧臣详定选任馆阁官,请自今遇馆阁阙人,许带职大两省以上举有文学行实者二人,在外举一人,更从中书采择召试,其进士及第三人以上自如旧例。诏凡有臣僚奏举,并临时听旨。

祖宗朝有馆阁读书,或上书自陈,或美妙被选,或宰执子弟。景德初,抚州进士晏殊年十四,特召试诗、赋各一首,乃赐进士出身。后二日,复召试诗、赋、论三题于殿内,移晷而就,上益嘉之,以示辅臣及两制、馆阁考卷官,擢为秘书省正字,赐袍笏,令阅书于秘阁,就直馆陈彭年温习,以其尚少,虑性或迁染故也。后翰林侍读学士杨徽之卒,以遗恩官其外孙宋绶为太常寺太祝。绶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奇其文,特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同校勘天下图经。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在馆阁,每赐书辄得二本,世以为荣。封泰山覃恩,真宗先赐同进士出身,翼日乃转大理寺丞。真宗得此二人,盖天下之英也。

先是,有秘书省正字邵焕乞于秘阁读书,尝从其请。天圣四年,枢密副使张士逊请其子大理评事友直为校勘,上曰:「馆职所以待英俊,可以恩请乎?」止令于馆阁读书。因诏自今馆阁校勘,毋得增员。明道元年冬,以太常博士杨伟、郭稹并为集贤校理,殿中丞宋祁、太子中允韩琦为太常丞直集贤院,大理评事石延年、赵宗道为秘阁校理。又诏自今须召试,无得陈乞。明年,光禄寺丞盛申甫、马直方犹自陈在馆读书岁久,愿得帖职。上止令大官给食,候三年与试。因诏后毋得置。申甫先以其父翰林侍读学士知河阳府盛度之请,得读书馆阁云。他日,上谓辅臣曰:「图书之府,所以待贤隽而备讨论也。比来公卿之族多以恩泽为请,殆非详慎之意也。其诏自今辅臣、两省、侍从不得陈乞子弟亲戚为馆职,进士及第第三人以上亦考所进文,召试入等者除之。」

嘉佑三年,以光禄卿张子宪、赵良规、掌禹锡、齐廓、张子思并直秘阁。先是,张子宪等皆为太常少卿直秘阁,当迁谏议大夫,而中书以为谏议大夫不可多除,故并迁正卿。而故事,大卿监无带馆职者,至是,特为请而还之。四年,三馆、秘阁各置官编校书籍,率常除足。

仁宗谓辅臣曰:「二府政事之臣既日谋谟于前,至于侍从之臣亦间尝访对。朕设三馆以育才,当有通明边防攻御之宜、国家利病之要者,然而未闻有所言,岂以违远而难于自达耶?其诏自今三馆臣僚各上封事,如须面陈,并许请对。」

嘉佑中,以太子中允王陶、大理评事赵彦若编校昭文馆书籍,国子博士傅卞编校集贤院书籍,杭州于潜县令孙洙编校秘阁书籍;其后又以太平州司法参军曾巩编校史馆书籍。六年,以洙为馆阁校勘,于是诏编校书籍供职及二年,得补校勘,盖自洙始。后吕惠卿、梁焘、沈括皆自编校为馆职。至熙宁中,以前河南府永安县主簿邢恕为崇文院校书。先是,御史中丞吕公着荐恕,以为贾谊、马周之流,召对而有是命。乃诏今后应选举可试用人,并令除崇文院校书,以备访问任使;候二年取旨,或除馆职,或合入差遣。

英宗尝谓辅臣曰:「馆阁所以育俊才,比欲选人出使无可者,岂乏才耶?」参知政事欧阳修曰:「取才路狭,馆阁止用编校书籍选人,进用稍迟,当广任才之路,渐入此职,庶几可以得人。」赵囗曰:「养育人材,当试其所长而用之。」上曰:「公等为朕各举才行兼善者数人,虽亲戚世家勿避,朕当亲阅可否。」宰相曾公亮曰:「使臣等自荐而用之,未免于嫌也。」韩琦曰:「臣等所患,人才难以中选,果得其人,议论能否,固何嫌也。」上固使荐之。于是琦、公亮、修、囗所举者凡十余人,上皆令召试。琦等又以人多难之,上曰:「既委公等举,苟贤岂患多也?」乃先召尚书度支员外郎蔡延庆,尚书屯田员外郎叶均,太常博士刘攽、夏倚,太子中允张公裕、大理寺丞李常,光禄寺丞胡宗愈,雄武军节度推官章惇,前密州观察推官王存等十人,余须后试。已而召试学士院,夏倚、章惇虽入等,以御史有言,倚得江西转运判官,惇改著作佐郎而已;以刘攽、王存为馆阁校勘,张公裕、李常为秘阁校理,胡宗愈为集贤校理。治平四年,御史吴申言:「先诏十人试馆职,渐至冗滥,兼所试止于诗赋,非经国治民之急,欲乞兼用两制荐举,仍罢诗赋,试论策三道,问经史时务,每道问十事,以通否定高下去留。其先召试人,亦乞通新法考试。」诏两制详定以闻,其后翰林学士承旨王珪等言:宜罢试诗赋如申言。于是诏自今馆职试论一首、策一道。至元佑中,复举试馆职,则试策一道而已。元丰官制行,始以龙图阁直学士判将作监王益柔为秘书监,明年出知蔡州,以司勋郎中叶均为秘书少监。不阅月,会李常为礼部侍郎,太常少卿孙觉有亲嫌,遂以觉为秘书少监,而均为太常少卿。明年,右谏议大夫赵彦若以越职言事,降为秘书监,然亦皆一时之选也。均,故翰林学士清臣之子,治平初以宰执荐,召试馆职入等。秘书省建,初以奉议郎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林希为承议郎行秘书省著作佐郎,后迁礼部郎中,仍兼著作,盖史官难其人如此。元丰五年六月,以通直郎监察御史丰稷为秘书省著作佐郎。先是,稷言:方官制施行,而执政、尚书、侍郎、郎官、丞簿或以欺罔赃私之徒预选,何以示四方?故有是命。顷之,为吏部员外郎。崇宁初,王沩之为司谏,以避妻父张商英为著作郎兼国史馆;其后曾楙为监察御史,以避妻父吴执中为著作佐郎。宣和中,潘良贵以主客员外郎对不合旨为著作,亦清选也。

祖宗时,有大典礼政事讲究因革,则三馆之士必令预议,如范仲淹议职田状、苏轼议贡举者,即其事也。详议典礼,率令太常礼院与崇文院详定以闻,盖太常礼乐之司,崇文院简册之府,而又国史典章在焉。合羣英之议,考古今之宜,则其施于政事典礼,必不诡于经理矣。熙宁中,轼任直史馆,尝召对,亲奉德音,以为「凡在馆阁,皆当为朕深思治乱,指陈得失,无有所隐」。然则承学之士,其有不思所以竭忠图报者乎!

元丰七年,叶祖洽除知湖州,上批以「祖洽熙宁首榜高第,可与秘书省职事官」,遂除校书郎。初,邢恕、王仲修并以秘阁校勘除校书郎,范祖禹以修《资治通鉴》成纔得正字。后邢恕迁著作佐郎,再迁为都司,祖禹至元佑间方为著作郎兼侍讲,盖吝选如此。故事,馆阁兼职与迁转不同。景德初,直秘阁杜镐、秘阁校理戚纶皆以旧职充龙图阁得制。后数年,镐以司封郎中直秘阁充龙图阁待制,迁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亦异恩也。其余大率秘阁校理迁直秘阁,集贤校理迁直集贤院,或迁直龙图阁,至和中如张子思、赵良规、钱延年是也。直史馆迁直昭文馆,淳化中如吕佑之、赵昂、安德裕、句中正是也。直馆、直院有除知制诰者,吕佑之以直昭文馆,和囗、王安石以直集贤院,皆除知制诰。至于校理、校勘,往往随其领职之高下而迁之,如吕溱、李绚以直集贤院,余靖、彭乘、蒲宗孟、孙洙、安焘、黄履、曾巩、赵彦若以集贤校理,皆为同修起居注,蔡襄以校勘迁直史馆知谏院,邓润甫以检正中书户房公事为集贤校理直舍人院,未几知制诰,常秩以大理评事特起为左正言直集贤院,未几直舍人院,亦异恩也。毕仲衍以秘阁校理除左史,王安礼以校勘迁直集贤院,王震以校勘为检正礼房公事迁右司员外郎,仲衍、震皆更官制之初也。官制既行,秘书省官异于故时,馆职惟兼经筵,国史实录院官则其迁稍异。元佑中,张耒、黄庭坚皆以著作佐郎。绍圣中,邓洵武、吴伯举皆以校书郎,迁左右史,以兼国史院官故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此生尽欢:一笑梨花白

    此生尽欢:一笑梨花白

    他一袭红衣纨绔成性,只因身疾活不过二十二岁;他身着白衣脱俗超然,素手亲酿梨花酒惬意隐世;他一世倾城,终不敌他一酒,似风流又非风流;他半生无双,终不胜他一执,似淡漠又非淡漠;生亦何恋,死又何惧?油纸伞、玲珑诗皆定情缘。梨花酒一遭,终是别了此情,彼时成为何人之执念?
  • 播音主持艺术11

    播音主持艺术11

    延安市副市长冯继红在发言中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举办此次纪念研讨活动,对于继承弘扬人民广播优良传统,交流探讨播音主持理论,培养优秀的新时期播音主持人才,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新时期的播音员主持人继续发扬延安广播播音的光荣传统,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再创人民广播播音事业的新辉煌。
  • 《神明纪》

    《神明纪》

    盘古力劈天地,创上古至尊之神。贵为神明!可是,神明去哪儿了,盘古,女娲。去哪儿了?上古战神刑天真的死了吗?夸父逐日之后去往何处。......一个神秘的野孩子来到夕阳镇,开始他的传说。
  • 我曾盛装遇见你

    我曾盛装遇见你

    曾盛装遇见你愿陪你走过所有未知的坎坷遍历你心情的辗转和周折一起将悲欢离合看尽在岁月尽头将你的白发抚在掌心“你让我太失望了”“对不起,夕夕……”曾经以为世界很美,没人流眼泪。吹熄蜡烛,许个心愿全都会实现。原来的我,怀念从前是因为太留恋。现在的我,我永远会在你的背后爱你,我的爱。你是否能听见,我对你的想念。“为什么”“什么为什么”“你个混蛋”说着拳头伸出捶向他,随即,大手抓住那柔软的手“夕夕,因为...我爱你”“在我长长的余生里因为是你所以才有意义。”
  • 赝帝

    赝帝

    杨峰穿越了,他成了人人梦寐以求的皇帝,可这皇帝似乎有点不一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曰:没种。苟富贵,勿相忘却?秦砖不再,汉瓦我来盖,这是个脱离历史轨迹的时代!
  • 变异体

    变异体

    她是从黑暗地下的实验室中跑出来的基因变异体,她渴望着光明鲜活的真实的世界。她冷血,她无情,因为体内冷血动物的基因作祟,她需要随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只要一旦脱离控制她就会变成恐怖的“怪物”!当她遇到到他时,她发现自己的心,也渐渐地的开始有了温度……
  • 跟上明星的脚步

    跟上明星的脚步

    一个有音乐天赋的女孩,与她的好朋友组成了一支音乐队,与学校的男生音乐队,产生了缘分,开始了又喜又悲的事情。
  • 幽杀

    幽杀

    杀人不留行,拂衣藏身名。闲庭信阔步,恩怨盖棺定。因为恨,他走上了杀手道路,因为爱,他离开了杀手道路。他是酒吧老板,他是无名杀手,他想重新来过,他不想杀人。他想抛下过去,但过去总是会找到他。既然躲不过,那就彻底摧毁吧
  • 皇上表闹:本姑奶奶不是好惹的

    皇上表闹:本姑奶奶不是好惹的

    呜呜呜,自从穿越到这个什么王朝,苏小柔整个人都不好啦!那个据说是冷情的,杀伐果决的皇帝君亦,为什么对她这么傲娇又死缠烂打啊!呜呜呜……“皇上,您就放了臣妾吧!臣妾对您感激不尽!”某女好桑心。“小柔啊,怎么能这么乱说话呢?快去承乾宫的床上,好好等着朕吧。”某男一脸惬意。“皇上你太欺负人了,我要离家出走!”某女抹了泪跑去承乾宫。“皇上,不好了,皇后跑了!”“快去追!带上五千精兵,任何一个角落都别放过!切记不要让皇后受到一丝半点的伤害!”某男一脸着急,心里却在腹黑狂笑。苏小柔,你是逃不出朕的手掌心的!把朕的心偷走了就想走,没门!朕这一辈子,赖定你了!
  • 苍天禁纪

    苍天禁纪

    在武者的世界里,就是一场屠杀——一将功成万骨枯只有一场场屠杀才能奠基出一条条英雄血路…………————新书等级:武者、地武境、天武境、真武境、灵武境、玄武境、轮武境、圣武境、神武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