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7300000007

第7章

第六会通。于中有二。初通文异。后会义同。通异文者。问如因果门所引文云。未得阿耨菩提之约一切善不善无记法尽名佛性。若依是文菩提之心六度等行皆是佛性。何故师子吼中言。正因者名为佛性。缘因者发菩提心。如是相违云何会通。通者解云。以性摄行不摄故说一切尽名佛性。以行望性有性非行故分性行以说二因。又复性有二义。一是因义。二非作义。就因义故尽名佛性。约非作义行即非性。由是道理故不相违也。问如体相门所引文言。非佛性者所谓一切墙壁瓦石无情之物。又复迦叶品中说云。或云佛性住五阴中果。或言佛性性离阴而有。犹如虚空。是故如来说于中道。众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内外合故名为中道。若依后文瓦石等物外六入所摄而为佛性。如是相违云何会通。通者解云。若依有情无情异门。瓦石等物不名佛性。若就唯识所变现门。内外无二合为佛性。此是唯约报佛性说。又复前说文说报佛性。后所引文说法佛性。若作是说亦不相违也。问见性门内所引论说初地菩萨无碍智眼见诸众生悉有佛性。何故是经不能见。如德王品第九功德中言。住九地者见法有性不见佛性。住十住者见法无性方见佛性。又师子吼中言。十住菩萨唯能自知当得菩提。而未能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又言。十住菩萨唯见其终不见其始。诸佛世尊见始见终。以是义故诸佛了了得佛性。又言。十住菩萨唯见一乘不知如来是常住法。以是义故言。十住菩萨虽见佛性而不明了。又言。一切觉者名为佛性。菩萨不得名一切觉。是故虽见而不明了。如是等文云何会通。通者解云。通相而言。为显究竟不究竟异故说十地见不明了。若依随分证见门者。初地菩萨亦得眼见。余文进退隐显门说。何者。为显十地是因满位故说得见。九地以还因未圆满故说不见。又复起信论说六种染中第五能见心不相应染是九地障。未出此障故说九地见法有性。入第十地已出彼障。是故说言见法无性。且时一边显位阶降。又说十住唯见终者众生之未终乎。六识有情之本始。于一心菩萨通达六识之相而未证见一心之原。故言见终而不见始。又言自知当得菩提未知众生有佛性者。是约远近以说难易。谓自当果在第二念近故易知。众生当果即天后边远故难知。是望当果佛性说也。又言。十住虽见一乘不知如来是常住法者。是约因果显其难易。言一乘者正因佛性。如来常者是果佛性。十住因满故见因性。未得圆果不见果性。即依是义故后文说言。菩萨未得名一切觉。是故虽见而不明了也。余文相违准此可通。次会义同者。于同类义有异文句。以义类而会诸文。佛性之义有无量门。以类相摄不出五种。一性净门常住佛性。二随染门无常佛性。是二种门皆说因性。三者现果诸佛所得。四者当果众生所含。五者一心非因非果。依是五门以摄诸文。第一常住佛性门者。四相品云。唯断取着不断我见。我见者名为佛。佛性者即真解脱。如来性品云。我者即是如来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师子吼中言。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惠。智者见空及与不空。愚者不见空与不空。又言。观十二缘智凡有二种。下中智者不见佛性。即是二乘。上智观者不见了了。不了了见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者即了了见。了了见故得阿耨菩提。以是义故十二因缘名为佛性。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佛性者名为涅槃。又言究竟。究竟者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一乘者名为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一乘。无明[雨/復]故不能得见。如是等文举诸异名同显性净真如佛性。三乘同归故名一乘。十二之本故名因缘。离一切故名为空性。有本觉名为智惠。众生中实故名为义。自体自照故名我见。诸名虽异所诠体一。所以说是众多名者为显诸经唯一味故。谓名我见名如来藏者是会胜鬘楞伽等旨。又名为空名智惠者是会诸部般若教意。又名一乘者是会法花经等。又名真解脱者是会维摩经等。为显是等诸经异文同旨故于一佛性立是诸名也。第二随染门中报佛性者。师子吼中言。佛性者名大信心。何以。信心故菩萨能具六波罗蜜。又言。佛性者名慈悲喜舍。佛性者名四无碍知。乃至佛性者名灌顶三昧。迦叶品云。后身菩萨佛性有六。乃至初地佛性有五。皆是过去现在未来。又言。未得菩提之时善不善等尽名佛性。如是等文同显随染门内报佛性也。第三明现果佛性者。师子吼中言。佛性者亦色非色非色非非色亦相非相非相非非相。云何为色。金刚身故。云何非色。十八不共非色法故。云何非色非非色无定相故。云何为相。三十二故。云何非相。一切众生相不现故。云何非相非非相。不决定故。迦叶品云。如来佛性即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畏乃至无量三昧是名为有。无者如来过去诸善不善无记乃至五阴十二因缘是名为无。是名如来佛性有无。如是等文同明现果。第四说当果佛性者。师子吼中言。譬如有人我有乳酪。有人问言。汝有苏耶。答我有酪实非苏。以巧方便决定当得故言有苏。众生亦尔悉皆有心。凡有心者定当得成阿耨菩提。以是义故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迦叶品云。如汝先问。断善根人有佛性者亦有如来佛性亦有后身佛性。是二佛性障未来故得名为无。毕竟得故得名为有。如是等文明当果佛性。第五明非因非果非常非无常性者。如德王品云。善有二种。有漏无漏。是佛性非有漏非无漏。是故不断。复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师子吼中言。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缘。因因者即是智惠。有果者即是阿耨菩提。果果者即是无上大般涅槃。是等文同显一心非因果性。所以然者。性净本觉是无漏善。随染众善是有漏善。一心之体不常二门故非有漏非无漏。又佛果是常善。因是无常善。一心之体非因果非果故非常非无常。若心是因不能作果。如其是不能作果。良由一心非因非果故得作因亦能为果。亦作因因及为果果。故言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是故当知前说四门染净二因当现二果其性无二唯是一心。一心之性唯佛所体。故说是心名为佛性。但依诸门显此一性。非随异门。而有别性即无有异。何得有一。由非一故能当诸门。由非异故诸门一味。佛性之义略判如是。上来所说涅槃佛性全为第二广经宗竟

第三明教体者。先叙异部后显大乘。迦退论中以名句味以为经体。故彼论说。十二部经名何等法。答曰名身语身次第住故。若依杂心有二师说。如界品。八万法阴皆色阴摄。以佛语之性故。有说名性者行阴摄。若准婆沙第四十卷。以音声为教体者是佛陀提婆义。以名句味为教体者是和须蜜义。俱舍论中又出是二。如界品云。有诸师执佛正教言音为性。于彼入色阴摄。有诸师执文句为性。于彼师入行阴摄。有人说言。俱舍论中有三师说。第三师义通取音声名句为体。如法界品下文说言。诸师异判如是。众生有八万烦恼行相。谓欲嗔痴慢等差别故。为对治此行佛世尊正说八万法阴。如八万法阴相。五阴中色行二阴摄。以是文证得知评家取此第三也。虽有是说而实不然。所以然者。彼不能显论文分齐。监取异文作是妄说。彼论前文已出二师说摄阴竟

次说八万法阴之量。一出三师义。此言诸师异判如是已下正成第三评家之说。说法阴量已竟。次欲更说五分法身十一切入等诸门摄义。是故条前成后之言八万法阴相五阴中色行二阴摄。此言总条前二师义。是故当知彼说谬异。当知小乘诸部之内出教体性唯有二说更无第三也。若依成实。相续假声以为教体。如彼论不相应行品云。有人言。名句字应是心不相应行。此事不然。囗囗囗囗法入所摄。解云。此论师意假声诠用更无囗囗囗囗声性色阴所摄。诠表之用意识所得唯囗囗囗囗囗所摄也。大乘之中音声名句及所诠义囗囗囗囗囗虽无别体不相应行而有假立不相应行囗囗句行囗所摄。由是道理异彼二宗。是义具如瑜伽论说。又彼论摄决择分言。云何为体。谓契经体略有二种。一文二义。文是所依。义是能依。云何为文。谓有六种。一者名身。二者句身。三者语身。四者字身。五者行相。囗者机请乃至广说。是论意者欲显教体无别自囗囗囗缘含能生物解故说诸缘为教体耳。于中余囗囗囗囗囗如楞伽经疏中说 第四明教迹者。昔来囗囗囗囗南土诸师多依武都山隐士[利-禾+登][利-禾+(ㄙ/虫)]义云。如囗囗囗囗说无出顿渐。花严等经是其顿教。余名渐囗囗囗内有其五时。一佛初成道已为提胃等说五戒十善人天教门。二佛成道已十二年中宣说三乘差别教门。未说空理。三佛成道已三十年中说空无相波若维摩思益等经。虽说三乘同观于空未说一乘破三归一。四佛成道已四十年后于八年中说法花经广明一乘破三归一。未说众生皆有佛性。但彰如来寿过尘数未来所住复倍上数。不明佛常。是不了教。五佛临涅槃说大涅槃。明诸众生皆有佛性法身常住。是了义经。南土诸师多传是义。北方师说般若等经皆了义。但其所宗各不同耳。如般若经等智惠为宗。维摩经等解脱为宗。法花经者一乘为宗。大涅槃经妙果为宗。皆是大解起行德究竟大乘了义之说。即破前说五时教言。如大品经往生品中。诸比丘闻说般若赞叹檀度遂脱三衣以用布施。论中释言。佛制三衣不畜得罪何犯戒为行施耶。以此在于十二年前佛未制戒。是故不犯。是以文证非局在于十二年后。又彼论云。须菩提闻说法花举手低头皆成佛道。是故今问退不退义。以是文证般若之教未必局在于法花已前。破断五时即为谬异。又复若言般若教中不破三乘浅化者。大品经中舍利弗问。若都不退定复不异。何故得有三乘差别不唯一乘。须菩提答无二无三若闻不怖能得菩提。此与法花无三言何别而分浅深耶。又若般若不说佛性浅者。涅槃经说佛性亦名般若波罗蜜亦名第一义空所。般若及空即是佛性。何得说云不明佛性。又大品说真如法性。论主释云。法名涅槃不戏论法性名本分种。如黄石金性白石银性。一切众生有涅槃性。此与佛性有何差别而不说故是浅耶。又法花论云。所成寿命复倍上数者。此文示现如来常命。以巧方便显多数量不可数知故。又言。我净土不毁而众生见烧尽者。报佛如来真净土第一义谛之所摄故。既显常命及真净土。而言是不了说者不应道理。问南北二说何者为得为失。答若执一边谓一向尔者。二说皆失。若就随分无其义者。二说俱得。所以然者。佛说般若等诸教意广大甚深浅通复不可定限于一边故。又如随时天台智者问神人言。北立四宗会经意不。神人答言失多得少。又问成实论师立五教称佛意不。神人答曰小胜四宗犹多过失。然天台智者禅惠俱通举世所重。凡圣难测。是知佛意深远无限。而欲以四宗科于经旨亦以五时限于佛意。是犹以螺酌海用管窥天者耳。教迹浅深略判如是

涅槃经宗要

天治元年五月廿四日书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剩夏的暗恋

    TFBOYS之剩夏的暗恋

    一次偶然的邂逅,让我们相遇,我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你,你走了的四年,我还在原地等你,你是否还像原来那样爱着我。
  • 浮生一季乱流年

    浮生一季乱流年

    为了哥哥的铁饭碗,明媚被母亲卖掉。青梅竹马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她说“我从来没有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过,也从没为自己想要的爱情争取过,还完了欠你们的债,我想我应该为自己活了“,直到遇见左欢,她想,也许这才是她要的爱情的样子。你可以爱一个人低到尘埃里,但没人会爱尘埃里的你……
  • 权少追妻:女人,别惹火

    权少追妻:女人,别惹火

    她,破落户的养女,一心献/身挽救家族事业,却被狠心抛弃。她失忆了,忘了肚子里小生命的父亲,也忘了曾经的家人。没有人知道,她的灵魂已被替换。休学后的她被拐上网红不归路,又被人盯上了。什么,他还是国民老公?“女人,我注意你很久了。”“你说,你喜欢我什么,我改还不成吗?”“我不喜欢你撩我了,来吧,我全身上下都让你撩!”
  • 酒蓠轩

    酒蓠轩

    若那一天,你在露水台上决定杀了我,那我便是魂飞湮灭也不会回来。“我舍不得杀你,是因为你那张嘴里的绝魂丹”“绝魂丹真有那么重要吗?比我的性命还重要?”“九重天的任务不光是封印绝魂丹,还有,处决堕仙”“卿子歃!若有一天,你后悔了,别在我坟前哭,我怕弄脏了我的轮回路”那一天,她站在九重天的六芒殿中,死死不肯屈服,不愿相信,站在处决台上最中央的人是那个伴她在菩提树下饮酒,有时温柔,有时孩子气的邪魅男人,她口含绝魂丹,本是九世的绝情之人,却在菩提树下对他动了心,于是便覆了整个六界,泯了所有人心,最终,却灭了自己。“我饮了六界之中所有的酒,都没有那夜,你为我酿的那壶酒般醉人心脾”
  • 神级灵种

    神级灵种

    漫夜大陆,强者林立,种族繁多。这里有血族,有与黑暗为伍的暗之一族,有强大的灵兽,还有派系众多的人族和诸多其它种族。一个人族的落魄少爷意外开启神级灵种,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家人,为了朋友兄弟和自己的爱人,战灵兽,抗血族,与势力强大的神秘种族交手……与天斗,与主宰战,从此踏上一条逆天之路……
  • 图引

    图引

    曾几何时,任你风姿卓越,功高盖古,终化历史,掩埋黄土之下...想当年,任你举世无敌,魔动天下,免不了化为尘埃,纷纷扬扬,终归落定...可惜了,绝世容颜,红粉亦变骷髅,一朵朵残缺的花,亦有凋零日...数万载的等待,仰望,只为了问一声---为什么...本不欲与天比高,亦不欲与海比深,只盼浮华尘世默默走一遭,可惜了命运的安排,轮回的选择,一切早已注定,又能改变什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蛮荒仙国

    蛮荒仙国

    亿万蛮荒,仙国林立,一名来自偏远南荒的少年,凭什么能够在强者林立的世界中支手遮天?一道血玉麒麟纹身,有着什么样的神秘来历?又或者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且让我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珠云香

    珠云香

    从小到大我只做一个梦,很奇怪。当我第一次告诉娘亲时,她不以为意没有放在心上,笑着说我年纪小,思虑太过,才会做梦。“会早生华发的。”娘亲掐了下我的鼻尖,整了整我的衣襟,牵着我去给祖母请安。祖母的院子很大,也很远,要穿过府里的花园的长廊,从西厢这头走到东厢这头。在我的记忆里,每天天还未亮透,娘亲抱着我,母亲的大丫鬟流苏打着灯笼在前面,寂静的长廊里只有嗒嗒嗒走着的声音。清晨在我的印象里朦朦胧胧,用泛黄的纸扎的灯笼在眼前晃啊晃,忽明忽灭。长廊上的柱子沾着水汽,散发着奇怪又好闻的味道,我以为是一种木头的味道。娘亲告诉我,“那是被水汽侵蚀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