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0300000020

第20章

后汉书三国志书法不同处

《后汉书》与《三国志》,论时代则后汉在前,而作史则《三国志》先成,且百余年也。自《三国志 魏纪》创为回护之法,历代本纪遂皆奉以为式,延及《旧唐书》、《旧五代史》,犹皆遵之。其间虽有习凿齿欲黜魏正统,萧颖士欲改书司马昭弑君,而迄莫能更正。直至欧阳公作《五代史》及修《新唐书》,始改从《春秋》书法,以寓褒贬。而范蔚宗于《三国志》方行之时,独不从其例,观《献帝纪》,犹有《春秋》遗法焉。虽陈寿修书于晋,不能无所讳,蔚宗修书于宋,已隔两朝,可以据事直书,固其所值之时不同,然史法究应如是也。陈寿《魏纪》书,天子以公领冀州牧;蔚宗《献帝纪》则曰,曹操自领冀州牧。《魏纪》,汉罢三公官,置丞相,以公为丞相;《献纪》则曰,曹操自为丞相。《魏纪》,天子使郗虑策命公为魏公,加九锡;《献纪》则曰,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魏纪》,汉皇后伏氏坐与父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献纪》则曰,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其二子。《魏纪》,天子进公爵为魏王;《献纪》则曰,曹操自进号魏王。《魏纪》,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严匡讨斩之;《献纪》则曰,耿纪、韦晃起兵诛曹操,不克,夷三族。至禅代之际,《魏纪》书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使张音奉玺绶禅位;《献纪》则曰,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他如董承、孔融等之诛,皆书操杀,此史家正法也。至汉末诸臣,如董卓、袁绍、刘表、吕布、袁术、公孙瓒、陶谦、刘焉等,二书各有传。今两相比较,繁简互有不同,大概同作一传,则后人视前人所有者必节之,前人所无者必增之,以见其不雷同钞袭。如《袁绍传》,《范书》增陈琳作讨操一檄、刘表劝袁谭勿降操一书、审配劝谭兄弟相睦一书。《刘表传》,增表遣韩嵩使许,嵩不肯行一事,刘琦问诸葛亮自安之策一事。《董卓传》,增卓先从张温讨边章、韩遂,及不肯就徵等事;增卓请追理陈蕃、窦武一疏;增迁都长安,驱洛阳数百万人,及发掘诸陵等事;增卓被诛后,又杀其弟及母妻子于坞一事;增献帝东归,段煨以服御及公卿资储来迎,为杨定所诬,仍不缺于供一事。《袁术传》,增术向孙坚妻逼夺传国玺事,增孙策止其僭号一书,增术归帝号于彭袁一书。《公孙瓒传》,增瓒罪状袁绍一表,增瓒守易京,男子七岁以上不得入门,令妇人习为大声,以传教令一事。《陶廉传》,增笮融奉佛造像浴佛等事。此可以彼此参观者也。惟《荀》一传,陈寿以其为操谋主,已列魏臣传内,蔚宗以其乃心王室,特编入汉臣,此则其主持公道处。《寿志》虽列之于魏臣,而传末云,死之明年曹公遂加九锡,可见不死操尚不得僭窃也,则蔚宗之编入汉臣,自是公论也。至二书所纪事迹有彼此不同者,《袁绍传》,《寿志》谓何进召董卓,《范书》谓袁绍劝何进召董卓。《吕布传》,《寿志》谓布畏恶凉州人,以致李亻郭之乱;《范书》谓王允不赦凉州人,以致激变。《吕布传》,《寿志》谓布投袁术,术拒而不纳,乃投袁绍;《范书》谓布投术后,恣兵钞掠,术患之,布不安,去从张扬。《董卓传》,李亻劫帝幸其营,《寿志》谓亻使公卿诣请和,皆执之;《范书》谓帝使杨彪、张喜和亻、,留质公卿。《荀传》,《寿志》谓以阻九锡事,留寿春,以忧薨;《范书》谓病留寿春,曹操遣人馈之食,发之乃空器也,遂饮药而卒。二书不同,盖皆各有所据,固可两存其说。又《袁绍传》,韩馥以冀州让绍,《寿志》载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名播海内;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渤海稽首。今若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凡用八“则”字,《范书》则删却前四“则”字,以归简净,不知《史记》中本有此叠字法也。(《史记 夏侯婴传》,婴初从高祖即为太仆常奉车,以下历叙其常奉车者五,又叙其以太仆从者十,正见其亲近用事,不以繁复为嫌也。)

三国志书法

自左氏、司马迁以来,作史者皆自成一家言,非如后世官修之书也。陈寿《三国志》亦系私史。据《晋书》本传,寿殁后,尚书郎范κ等表言寿作《三国志》,辞多劝戒,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于是诏洛阳令,就其家写书。可见寿修成后始入于官也。然其体例则已开后世国史记载之法。盖寿修书在晋时,故于魏晋革易之处,不得不多所回护。而魏之承汉,与晋之承魏一也。既欲为晋回护,不得不先为魏回护。如《魏纪》书天子以公领冀州牧,为丞相,为魏公,为魏王之类,一似皆出于汉帝之酬庸让德,而非曹氏之攘之者。此例一定,则齐王芳之进司马懿为丞相,高贵乡公之加司马师黄钺,加司马昭衮冕赤舄、八命九锡,封晋公,位相国,陈留王之封昭为晋王,冕十二旒、建天子旌旗,以及禅位于司马炎等事,自可一例叙述,不烦另改书法,此陈寿创例之本意也。其他体例亦有显为分别者,曹魏则立本纪,蜀、吴二主则但立传,以魏为正统,二国皆僭窃也。《魏志》称操曰太祖,封武平侯后称公,封魏王后称王,曹丕受禅后称帝;而于蜀、吴二主则直书曰刘备,曰孙权,不以邻国待之也。《蜀》、《吴》二志凡与曹魏相涉者,必曰曹公,曰魏文帝,曰魏明帝,以见魏非其与国也。《魏书》于蜀、吴二主之死与袭皆不书。如黄初二年,不书刘备称帝。四年,不书备薨,子禅即位。太和三年,不书孙权称帝也。《蜀》、《吴》二志则彼此互书。如《吴志》黄武二年,书刘备薨于白帝城。《蜀志》延熙十五年,吴王孙权薨。其于魏帝之死与袭,虽亦不书,而于本国之君之即位,必记明魏之年号。如蜀后主即位,书是岁魏黄初四年也。吴孙亮之即位,书是岁魏嘉平四年也。此亦何与于魏,而必系以魏年,更欲以见正统之在魏也。正统在魏,则晋之承魏为正统,自不待言。此陈寿仕于晋,不得不尊晋也。然《吴志》孙权称帝后犹书其名,《蜀志》则不书名,而称先主、后主。陈寿曾仕蜀,故不忍书故主之名,以别于《吴志》之书权、亮、休、皓也。此又陈寿不忘旧国之微意也。(顾宁人谓,刘玄德帝于蜀,谥昭烈,本可即称其谥,而陈寿既改汉为蜀,又不称谥而称先主,盖以晋承魏纪,义无两帝也。然其称先主、后主以别于吴,究是用意处。)

三国志多回护

《春秋》书天王狩于河阳,不言晋侯所召,而以为天子巡狩,既已开掩护之法,然此特为尊者讳也,至于弑君弑父之事,则大书以正之,如许止、赵盾之类皆一字不肯假借,所以垂诫,义至严也。自陈寿作《魏本纪》,多所回护,凡两朝革易之际,进爵封国,赐剑覆,加九锡,以及禅位,有诏有策,竟成一定书法。以后宋、齐、梁、陈诸书悉奉为成式,直以为作史之法固应如是。然寿回护过甚之处,究有未安者。汉献帝逊位,魏封为山阳公,及薨,追谥为汉孝献皇帝,《魏纪》即称之为献帝,不曰山阳公也。魏常道乡公逊位,晋封为陈留王,及薨,亦追谥为元皇帝,则《魏纪》亦应称为元帝,乃仅以陈留王纪事,而绝无元帝之称,则已异于山阳书法矣。司马师之废齐王芳也,据《魏略》云,师遣郭芝入宫,太后方与帝对弈,芝奏曰:“大将军欲废陛下。”帝乃起去,太后不悦。芝曰:“大将军意已定,太后但当顺旨。”太后曰:“我欲见大将军。”芝曰:“大将军何可见耶?”太后乃付以玺绶。是齐王之废全出于师,而太后不知也。《魏纪》反载太后之令,极言齐王无道不孝,以见其当废,其诬齐王而党司马氏亦太甚矣。至高贵乡公之被弑也,帝以威权日去,心不能甘,发甲于凌云台,亲讨司马昭。昭令贾充拒之,时相府兵尚不敢动,充即谕成ヘ、成济曰:“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济乃抽戈犯帝,刃出于背而崩。此事见《汉晋春秋》、《魏氏春秋》及《世语》、《魏末传》,是司马昭实为弑君之首。乃《魏志》但书高贵乡公卒,年二十,绝不见被弑之迹。反载太后之令,言高贵乡公之当诛,欲以庶人礼葬之。并载昭奏,称“公率兵向臣,臣即敕将士不得伤害,骑督成ヘ弟成济横入兵阵,伤公,进株伶命,臣辄收济付廷尉,结正其罪”等语。转似不知弑君之事,而反有讨贼之功。本纪如此,又无列传散见其事,此尤曲笔之甚者矣,然此犹曰身仕于晋,不敢不为晋讳也。至曹魏则隔朝之事,何必亦为之讳。乃曹操之征陶谦,据《世语》谓操父嵩在泰山华县,操令泰山太守应劭资送兖州,谦密遣数十骑,掩杀操弟德于门下,嵩穿后垣欲遁,先出其妾,妾肥不能出,嵩与妾遂皆被害。是嵩之被难,实谦使人杀之也。(《曹腾传》亦谓嵩子操起兵,嵩不肯从,与少子避难琅邪,为陶谦所杀。《应劭传》亦谓嵩与少子德避难琅邪,应劭遣兵迎之,未到,而陶谦素怨操,使轻骑追杀嵩、德。)韦曜《吴书》则谓谦本遣张护送,见嵩辎重多,乃杀嵩,取其赀奔淮南。是嵩之被杀,由之利其财而非谦本意也。案谦生平非嗜利忘害者,且嵩未被害之前,操未尝加兵于徐州,则《劭传》所谓谦怨操数击之者,殊非实事。而《吴书》所记,必系南奔后,自言其事,当属可信。《后汉书 谦传》亦谓别将守阴平者,利其赀货,遂袭杀嵩。而寿作《陶谦传》则专据《世语》谓嵩为谦所害,故操志在复仇。此则因操之征谦,所过无不屠戮,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故坐谦以杀嵩致讨之罪,而不暇辩其主名也。魏文帝甄夫人之卒,据《汉晋春秋》谓由郭后之宠,以至于死,殡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是甄之不得其死可知也。而《魏文纪》但书夫人甄氏之卒,绝不见暴亡之迹。又魏明帝太和二年,蜀诸葛亮攻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魏遣曹真、张大破之于街亭,《魏纪》固已大书特书矣。是年冬,亮又围陈仓,斩魏将王双,则不书。三年,亮遣陈式攻克武都、阴平二郡,亦不书。以及四年蜀将魏延大破魏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五年亮出军祁山,司马懿遣张傈度,被杀,亦皆不书。并《郭淮传》亦无与魏延交战之事。此可见其书法,专以讳败夸胜为得体也。乃至《蜀后主传》,街亭之败亦不书,但云亮攻祁山不克而已。岂寿以作史之法必应如是回护耶?抑寿所据各国之原史本已讳而不书,遂仍其旧而不复订正耶?又《魏武纪》及《袁绍传》,官渡之战,绍遣于琼率万人迎粮,操自率兵破斩琼,未还营而绍将高览、张来降,绍众遂大溃。是因、览等降而绍军溃也。《张传》则谓告绍遣将急救琼,郭图曰:“不如先攻其本营,操必还救。”绍果遣轻骑救琼,自以大兵攻操营,不能下,而操已破琼,绍军溃。郭图谮曰:“快军之败,出言不逊。”惧,乃归操。是因绍军溃后,惧郭图之谮而降操也。纪、传皆陈寿一手所作,而岐互如是。盖寿以为魏名将,故于其背袁降曹之事,必先著其不得已之故,为之解说也。又华歆奉曹操令,入宫收伏后,后藏壁中,歆就牵后出,遂将后下暴室,暴崩,而《歆传》绝不载。刘放、孙资在中书,久掌机密,夏侯献、曹肇等恶之,指殿中鸡栖树曰:“此亦久矣,其复能几。”此犹出于忌者之口,至蒋济为魏名臣,而疏言:“左右之人未必贤于大臣,今外所言,辄云中书。虽恭慎不敢外交,而实握事要,日在目前。倘因疲倦之间,有所割制,众臣见其能推移于事,即亦因而向之。”是可见放、资二人之窃弄威福矣。其后乘明帝临危,请以司马懿辅政,遂至权移祚易,故当时无不病二人之奸邪误国。《晋书 荀勖传》,论者以勖倾国害时,为孙资、刘放之亚。可知二人之名,至晋时犹为世所诟詈也。而寿作二人合传,极言其身在近密,每因群臣谏诤,多扶赞其义,并时陈损益,不专导谀言。是直以放、资为正人,与当时物议大相反也。盖二人虽不忠于魏而有功于晋,晋人德之,故寿为作佳传。是不惟于本纪多所讳,并列传中亦多所讳矣。

三国志书事得实处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反穿计划

    反穿计划

    她,是来自21世纪的金牌杀手特工。为了寻找自己的父母,偶然间和自己的弟弟来到了另一个时空,在这个时空里她们找到了自己的父母,然而,自己的父母竟然是这个大陆的。。。。。。
  • 《狂傲世子妃》

    《狂傲世子妃》

    一场穿越带她来到了他的身边他:为你倾覆天下又如何她:为你倾覆了世界又如何她的狂傲他的桀骜梦醒一舞倾城
  • 荣耀之守护

    荣耀之守护

    一个自认为很平凡的少年,岂不知自己身负特殊血脉。似无意,又似被安排,他走上了强者之路。当他终于强大到俯视众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肩负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面对敌人强大到超乎想象,畏惧?逃避?不,他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勇敢的去面对,因为有一种荣耀,他必须守护,哪怕付出生命。。。。。。
  • 花千骨之再遇前缘

    花千骨之再遇前缘

    我一定会加油写的,我不会放弃的,我更不会半途而废
  • 冷小小姐与冷小少爷

    冷小小姐与冷小少爷

    从小跟在小叔身后,撒娇、卖萌。这一天六岁的冷朝月受电视剧的影响,在小叔旁边眨着萌眼问道“小叔,为什么电视里的两个人在吃嘴巴?”“……”一阵无语,不知如何解释。她十二岁时,又问道“小叔,啪啪啪是什么,打脸吗?”“……”又一阵无语,越学越坏。之后……
  • 富家女爱上明星权志龙

    富家女爱上明星权志龙

    这是富家女等多重身份的苏可可和BigBang权志龙的相识,相爱,忐忑,经过的一系列事情
  • 王爷站好本妃先逃

    王爷站好本妃先逃

    青梅竹马一场空,知人知面不知面前人,本是最般配,却是最不可能,只等醋王爷拉回心……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白脸汉高祖

    一本书带你读透西汉开国皇帝的御人成王之道,为你揭开老好人刘邦“白脸”真容下的创业真经。一将功成万骨枯。刘邦为了稳定大汉政权,终于露出了“白脸”的真容,手中的屠刀转向了曾为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良将……作者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刘邦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究竟是流氓,是无赖,是英雄,还是枭雄?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 也许爱就是这样吧

    也许爱就是这样吧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们合用一分钟的时间认识一个人,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致逝去的时光,就像苍茫夜空中的一颗若隐若现的一颗繁星。
  • 持棋人

    持棋人

    众生为子,万界为盘。一颗角落里的弃子,重回过去。是持棋人的有意为之,还是一切归于偶然,看一颗不起眼的棋子如何搅乱这惊天大局,看这弱小的棋子如何成为高高在上的持棋人。一切尽在【持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