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88600000009

第9章

【科】九。或有眾生於此世中具有普賢機者。則見如來從初成道乃至涅槃。一切佛法普能初時第二七日海印定中自在演說無盡具足主伴。窮因陀羅網微細境界。本來不見說三乘小乘等法。如華嚴經別教中說者是。此約普賢教分見聞及解行處說。

此下二門皆約別教一乘。此即探玄此世一乘根性熟者開二門也。即初時便說本教也。不見三小者直體顯一。為大菩薩直示法界成佛儀故。不對二乘無所破故。無權可會。不同法華破異明一。此約普賢教分等。普賢門中若但約教證以分二分。則教分中有見聞解行。入證分齊為證分。孔目曰。此約教分說。又曰此據證說。或開三分。所謂見聞分解行分入證分。或名三位。或名三生。孔目云。當是圓教證分已去。又云當在圓教位中見聞處說。又曰普賢解行分義是也。三分並是普賢門攝。今文約教證二分為九十二門。故教分中即見聞及解行處說也。

【科】十。或有眾生於一乘別教解行滿足已證入果海者。則見上來諸教並是無盡性海隨緣所成更無異事。是故諸教即是圓明無盡果海。具德難思不可說不可說也。此約一乘入證分齊處說。餘可准知。

此即一乘根性定析成此門。眾生解行滿足證入果海。則知非是寂滅圓極自在果也。又云即見上來諸教等者。當知此中果海即是發心品初發心時取得果耳。亦不思議等所顯之果。此中說者即顯果海不可說也。此文云不可說不可說者。乃是具德難思出於數法耳。非言果分玄絕不可說。是故結云。此約一乘入證分齊處。既言就此處說。顯非果海明矣。

【科】第八施設異相者。

然此異相繁多。略約十門。以顯無盡。何者十異。

【科】一者時異。謂此一乘要在初時第二七日說。猶如日出先照高山等。故論云此法勝故在初時及勝處說也。

時異等者。如教起前後說。

【科】若爾何故不初七日說思惟因緣行等如論釋。

初七最勝何以不說。思惟因行緣行故初七不說。論即十地論。廣說如諸疏記。

【科】又此即是時因陀羅網等故即攝一切時。若前若後各不可說。劫通前後際並攝在此一時中也。

亦如上說。因陀羅即數也。用顯時之無盡。

【科】三乘等不爾以隨逐機宜。時不定故。或前或後亦不一時收一切劫等。

亦如前辨。

【科】二者處異。謂此一乘要在蓮華藏世界海中眾寶莊嚴菩提樹下。即攝七處八會等及餘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海。並在此中以一處攝一切處故。是故不動道樹徧昇六天等者是此義也。又此華藏世界通因陀羅網故周側諸塵。於此稱法界處。說彼一乘稱法界法門也。

要在下世界海者。即蓮華藏香水海中攝二十重佛剎。結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於中布列。皆如來修因之所嚴淨。常處其中而演說法。七處八會晉譯經耳。及餘下此華嚴藏之外十方無間窮盡法界之剎並在其中。不動者即不分而遍也。又此世界通帝網重重無盡。不可說其分量也。周側諸塵。經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等。清涼云此猶約器世間說。若約智正覺及眾生世間。即一一佛身支節毛孔皆攝無盡重重之剎。普賢眾生一一皆爾。並是遮那說經之處自狹之寬。略顯十重之處。如疏所辨。

【科】三乘等即不爾在娑婆界木樹等處亦無一處即一切處等。

在文可見。

【科】問若爾何故佛地經等亦在淨土中說耶。答彼經但云在光曜宮殿等具十八種圓滿。亦不別指摩竭國等。以彼為地上菩薩說佛地功德故。在三界外受用土中。此三乘終教及一乘同教說。

答彼下示彼經相亦不下揀不同。以華嚴指摩竭國全華藏故。以彼下顯彼經意況為地上說佛地德故。特於界外受用中顯染淨差別說。非融通說也。此三下指教分齊也。三乘終教及一乘同教共說此義。則知三乘終教非別教也。

【科】若此華嚴皆云在華藏界內摩竭國等。不云娑婆內亦不云三界外。故知別也。餘義准知。

染淨鎔融也。

【科】三者主異。謂此一乘要是盧舍那十身佛及盡三世間說。如普賢行品云。佛說菩薩說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等。

謂此等者十身二種十身如玄文具列。仍說用周等十重無礙。廣顯法界身雲無盡之相通三世間。常說遍說。所引經文即三世間說也。

【科】不同三乘等是化身及受用身等說。餘義准知。

受用即三身中他報身名盧舍那。孔目云。此約三乘盧舍那。當彼報身又云化身復說報身。所化千佛及化千億釋迦亦當報身下閻浮提。七歲出家等當是化身。若依華嚴即不如此。為有十佛不同。故其盧舍那等及化釋迦並是十佛化用。應可準知。又如普賢乘象至行者前即三乘普賢。謂第四十五知識即一乘普賢。當知三身舍那與十身舍那德義天遠。普賢既爾文殊亦然。一一皆具主伴。圓明無盡故。

【科】四者眾異。謂此一乘經首唯列普賢等菩薩及佛境界中諸神王眾。

謂此等者如妙嚴品所列。

【科】不同三乘等。或唯聲聞眾。或大小二眾等。

或唯等如餘經說。

【科】問若爾何故第九會中有聲聞眾耶。

【科】答彼中列聲聞意者二種。

有二意則二聲聞各當一意。

【科】一。寄對顯法故以彼如聾如盲有顯法深勝也。

寄彼聲聞對顯華嚴尊勝。阿羅漢在座同請尚猶聾盲。其法深玄固可知矣。故云顯深勝也。即釋迦弟子舍利目連十大聲聞也。

【科】二。文殊出會外所攝六千比丘等者非是前所列眾。此等皆是已在三乘中。令迴向一乘故作是說之。

此舍利弗弟子海覺等六千比丘與五百聲聞叔姪行異。故孔目云。即有大智舍利弗等五百聲聞。并有舍利弗弟子六千比丘。并者兼及也。揀有二種不同。文殊等者在本會中文殊聞顯後辭佛南遊故云出會所攝。即舍利弗亦辭佛從文殊遊於人間以為助化。所將因陀羅惠等五百比丘出於自房。至道中。舍利弗勸諸比丘觀文殊十種勝德。文殊如象王迴觀諸比丘。比丘皆得十眼十耳等。故云所攝六千等為表六根清淨。故化為六千也。非是下揀五百聲聞。是此會經初所列聲聞眾。此六千經初不列。故則二類不同。列字悞作引。此等下其諸比丘位在三乘中迴心人也。非是小乘聲聞位人。良由文殊遊行經中文殊已會化令迴心向大。故云已在三乘中。今令迴心向一乘。故經作是說耳。孔自云。二約終義辨迴心者如下經文。大智舍利弗與五百比丘迴心向文殊師利。並言宿種善根。現六千比丘顯久共修行成實眷屬。舍利弗身在佛法中。義當聰明位。又曰今復迴心。當迴之時即得十種大法等。又曰其位在頓悟熟教等。又行願往後此是菩薩眾。目連鶖子等是聲聞眾。當迴心前辛苦窮諭愚法位人。孔目又曰如窮子。長者遣使方便與價等義。當人天及大眾部以去乃至初教。如舍利弗迴心等義。當初教已去乃至頓教及終教已下孔目化六千者五百比丘化非聲聞化也。

【科】五者所依異。謂此一乘教起要依佛海印三昧中出。

要依海印等者。上云今將開釋迦如來海印三昧一乘教義有同別二門。若如上說三乘等並在同教中。豈亦海印出耶。孔目曰。同別由同在海印定中成。故不在定中。說同教者。入一乘遠方便故。

【科】不同三乘等依佛後得智出。

即法住智也。

【科】六者說異。謂此一乘此方說一事一義一品一會等。時必結通十方一切世界皆同此說。主伴共成一部。是故此經隨一文一句皆遍十方。多文多句亦皆遍十方。

謂此下即上所引同說經亦即主伴經。

【科】三乘等即不爾但隨一方一相說無此主伴該通等也。

一方者逐一方化儀也。一相者一相孤門也。無此圓融主伴結通十方等也。

【科】七者位異。謂此一乘所有位相上下皆齊。仍一一位中攝一切位。是故乃至佛等諸位在信等位中。餘位亦然。

謂此下即六位相收即入等廣在疏文。略如所詮中辨。

【科】三乘中即不爾但隨當位上下階降皆不相離也。餘如下說。

不爾等以彼但約行布差別上下不同。離字誤當作雜字。不相雜也。

【科】八者行異。隨一菩薩即具信等六位。一一位中所有定散等差別行相並一時修。如東方一切世界中常入定等。西方世界中常供養佛等。如是十方世界中盡窮法界行亦不分身。一時皆遍滿。一念皆遍修。一一念中亦如此信位滿心已去。一一位皆如是修。更無優劣。又一行即一切行等通困陀羅網等。

即具信等者以得一即一切。故得升即得斗也。以一若不成一切俱不成。良由同一緣起故。六相智融故。相入故。相即故。一一位中定謂正在定散謂出三昧時也。並一時修者一念徧成諸行也。東方下互徧同時也。盡窮法界行者顯重重遍也。法界義總成故。亦不分者一身即法界身故。一時下顯念劫圓融。隨一一門各盡攝故信位滿心已去。即約行揀位以一乘是行佛故。如問答云。若具五位及九位。佛則是一乘圓教攝也。更無優劣前後鎔融故。又一下諸行共成緣起有同體異體相即成也。

【科】三乘即不爾。地上菩薩猶各有分齊。況地前者乎。餘如下說。

於文可見。

【科】九者法門異。謂略舉十重以明之。一。彼有三佛此有十佛。二。彼有六通此有十通。三。彼有三明此有十明。四。彼有八解脫此有十解脫。五。彼有四無畏此有十無畏。六。彼有五眼此有十眼。七。彼說三世此有十世。八。彼說四諦此有十諦。九。彼有四辨此有十辨。十。彼有十八不共法此有十不共法。餘門無量廣如經說。

相對揀顯十佛如離世間品等。十通十明並如本品。餘如出現品等。

【科】十者事異。謂隨有舍林池地山等事皆是法門。或是行或是位或教義等而不壞其事。仍一一塵中皆具足法界一切差別事。因陀羅微細成就隨一事起皆悉如是。

謂如善財隨所遇貪嗔癡等皆得法門。遇山入山法界遇水入水法界等皆即事即真也。仍一一塵皆具法界。如一塵是總相。人法理事因果行位等十對二十事法為別相等。一一塵皆各如是。故得因陀羅等也。

【科】三乘等即不爾但可說即空即真如等。故不同此也。又若以神通不思議力容得蹔現。非是彼法自性如是。餘可准知。

孔目云。初教即空。終教即如。頓教即泯。又若下揀足指案地并淨名不思議等也。

同类推荐
  • 佛说相应相可经

    佛说相应相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杏庭摘稿

    杏庭摘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希腊游记(节选)

    希腊游记(节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劝读十则

    劝读十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通俗编

    通俗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万界共主

    万界共主

    一个破败的道院弟子,初入江湖,英雄救美,却被恩将仇报,贪图宝物险死还生,误入仙帝冥宫,造就五行神体,拜入修仙门派,开启了坎坷的修仙生涯!
  • 重生:樱花时节遇见你

    重生:樱花时节遇见你

    和背叛自己的男友电话分手,挂了电话,她也挂了,一朝睁眼,重生于15岁。看她如何反转剧情,令渣男男友与无数渣渣毁于无影无形。当她遇见他,那颗已死的心又开始跳动,她该怎么办?片段一:水夜伊懊恼,自己竟没有发觉有人,忽然发现他走到了自己身边,当即出手。不料,出师不捷,被男孩捉住了。男孩一直毫无表情的脸稍稍露出些许笑意:“不听话的小猫咪。乖!”
  • 儿戏婚姻:总裁征婚

    儿戏婚姻:总裁征婚

    贺俊南是豪门世家贺氏集团的继承人,却一直对母亲的死耿耿于怀,这件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逼死他母亲的人正是他的奶奶,他发誓要用最残忍的方式对她进行报复。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他们贺家后继有人,他就偏不如她所愿。通过征婚的方式他娶了一个被诊断患有不孕症的女人-苏晚晴。他以为自己不会爱上任何一个女人,却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中发现自己深深的爱上了她。他痛苦地压抑着自己的情感,直到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对她表白,自此两颗彼此相爱的心终于走到了一起,原以为事情就会这样圆满的结束。可是有一天,苏晚晴突然离他而去,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两年后,一个不速之客的出现又再次带给他沉重的打击,他因受不了这样的刺激而导致精神崩溃,昏迷不醒。苏晚晴得到消息赶回来对他悉心照料,他终于醒来,多年的谜团也终于解开,他也最终放下了多年的仇恨和心爱的女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 灰色记忆造就的我

    灰色记忆造就的我

    一个孤儿,为了妹妹,踏上不归路,失败过无数次,见过太多社会阴暗面的他如何挽救她?
  • 蛇蝎美人:巫蛊王妃

    蛇蝎美人:巫蛊王妃

    握天下生灵,掌傲娇王爷深情。————————————————十六年前先皇后遗旨,岳家长女及笄后便赐婚皇室第一才俊。就因为比亲爹的爱女大了两天,她就成了亲爹的眼中钉肉中刺。在亲爹的安排下,她先是世人从没听说过的“岳家小姐”,后是世人眼中脾气怪异凶残暴戾的女子。为了给爱女相个亲,亲爹也是拼。锁了她,还在世人面前装傻为爱女卖瓜。哦,行!既无父慈,何来子孝?那我就勉为其难的帮你,卖了瓜,抢了他,再蛊惑大家,换个天下!
  • 上古奇迹

    上古奇迹

    远古流传着一段神话:上古神帝亚托西斯有一秘宝”圣魂珠“,得到此珠者则继承他的力量和意识,而他则被世人所称”幻神“...时光流逝,一名学生无意间获得此珠可却没想到带来的却是一系列灾难....
  • 消失的三国

    消失的三国

    将星闪耀的时代谋士如雨的时代刘青摸了摸鼻子,笑道“那算什么!”
  • 狂刃之灾

    狂刃之灾

    狂刃一个杀人魔,这是一个杀人魔的故事。。。
  • 不死传说之谜

    不死传说之谜

    一出生,因为没有天赋被丢弃,可谁曾想,他却是以后所有人的救星。虽然她不是人类,可是他爱她:虽然她已经离去了,可他不能忘记她。既然上天给了我这样的天赋,又何必给我孤独的诅咒!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