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78100000003

第3章

次更明一种秽四句。四句者谓。一质二见。二质一见。一质一见。二质二见。此之四句初一句难解。后三句易明。且辨一质二见。何者是其事且举净名华严两经。净名经云。螺髻见金玉身子瞩土砂。此经第八会祇洹精舍诸大菩萨。见祇洹七宝所成。五百声闻见须达泥木所起。只是一质两缘见不同故。言一质二见也。今问。一质一何物质为一。秽质为一。净质为一。非净非秽质为一。此之三责便有三家解释。第一旧成实论师解云。一净质一秽质。只一净质。身子自见木。只一秽质。梵王自见金。祇洹亦尔也。次地论解云。一质是非金非木质。只如林树。有想心取则成有漏树。无想心取则成无漏林树。树未曾有漏无漏。随两心故有漏无漏。今亦尔。未曾净秽。净缘见净秽缘见秽耳。复有三论师。不精得一家意义者。监于此解。一非金非木质缘见金见木。此质未曾金木身子自见木。梵王自见金。名一质异见。今且难之。不难成论地论。难三论师解。三论既坏。所余自崩。何者汝非金非木一质。身子梵王见木金者。为当身子木非木非金。身子见木。梵王见金。为当梵王金非金非木。身子见木。梵王见金。为当离身子木梵王金别有非金非木。所以身子见木。梵王见金耶。且开此三关责。次第设难。若只使一身子木非金非木故。身子见木梵王见金者。身子之木既被烧。梵王金为被烧为不被烧。更开两关责此一句。若身子木被烧梵王金烧者则破业果。何者身子恶业感见木。梵王善业感见金。两业各感一果。身子业坏木自被烧。梵王不坏何得金亦被烧。又身子恶业可坏。梵王善业那应坏。恶业坏善业亦坏。地狱坏天堂亦坏而不尔故。身子木坏梵王金不应坏也。又且善业制不得坏。既共一木。恶业善业制那得坏耶。故不得同坏。若使身子木自坏。梵王金不坏则便二质。何谓一质二见耶。前关得一质则坏业义。后关得业义则坏一质义也。身子木非金非木见金木既尔。梵王金非金非木亦然。类前可知。次金木别有非金非木一质。二缘见二者。汝非金非木为当非此金木。为当不非此金木耶。若非金非木还非此金非此木。则金木共成非金非木。若尔还着前被烧难。何者既共一质烧木既烧金也。又若共成一非金非木质。两人见金木则皆颠倒。此质非是金。梵王见金既非颠倒。此木非是木。身子见木亦非倒。非是木。身子见木既倒。非是金。梵王见金亦倒。同皆非金非木。而言身子倒梵王不倒者同皆非金木。岂非梵王倒身子不倒。何以故同是非金木故也。若非金木非不金木者。则离金木别有非金非木者。既离金木何得别有非金木耶。又若离金木别有非金木。则成三体金木二体非金非木。复是一体故成三体。师云。如此一梨时两盛子。为非金非木一体时金木二体故不成义也。四句义此一句。且难未得解

今当解后三句。第二句云。二质一见者。此有三义。言二质者。净秽二质。言一见者。净秽是因缘净秽。非净无以明秽。非秽无以辨净。由净故言秽。由秽故称净。净是秽净秽是净秽。净秽不秽。秽净不净。只净秽不净秽。见二不二故。涅槃经云。明与无明愚者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黑法白法净不净法亦尔。故是二质一见也。二者口净秽二质。深行菩萨并见是净。故大经云。一切世谛。若于如来成第一义谛。若俗若真于如来皆真。亦若净若秽。菩萨皆见净。亦如法华法师功德品云。若甘若苦等味至菩萨口皆成甘露。大品云。菩萨见产业之事。无非般若也。三者恶业众生。若净若秽。皆见秽。如饿鬼非但见彼处火。见恒河水亦是火。亦如狮子国采珠。福德人得珠。薄福人见珠成蛇。非但见蛇成蛇。见珠亦成蛇。以是故二质一见也。第三句言一质一见者。非净非秽质非净非秽见。斯则中道正土也。此之正土即是法身。波若涅槃此中道正土。本不曾净。今亦不曾秽。先不有今亦不无。非净非秽不有不无名为正法身。只此正法可迻托。名为正法土也。此正土何人所见。还以非净非秽正人所见故。言一质一见也。又言一质一见者。非净非秽方便秽质即有非净非秽方便秽见。秽既然净亦尔。非净非秽方便净质。即有非净非秽方便净见。故云一质一见。斯则前明方便实一质一见。今明实方便一质一见也。第四句二质二见者。非净非秽。净秽双游。净秽双现。如华台示现千释迦。华台舍那为本。释迦为迹。非本非迹。本迹双游。亦非净非秽。净秽俱现。即既双现双见故。云二质二见也。虽然语并相监。何者前第二句亦不二为一见。第三亦不二为一见何异。解前第二句见二不二为二质一见。第三句本不二见不二为一质一见。故与前异也

次明土有四种。一秽净土。二净秽土。三秽秽土。四净净土。言秽净土者。此是因缘净秽也。何者一往舍那释迦开净秽二舍那为净释迦为秽。此净秽是因缘净秽。非净无以明秽。非秽无以明净。故净是秽净。秽是净秽。故舍那是秽净。释迦是净秽。依果既然。正果亦尔。舍那是本释迦是迹此因缘本迹。非本无以明迹。非迹无以辨本。本是迹本。迹是本迹也。言秽秽土净净土者。此即众生颠倒业所感。以众生颠倒秽秽业故。感得秽秽土。颠倒净净业故。感得净净土。前之二句是众生颠倒所感也。问。秽秽土是颠倒业所感。净净土云何亦为颠倒业所感。颠倒业何得感净耶。解云。虽同颠倒颠倒中有重有轻。颠倒重故感秽秽土。颠倒轻故感净净土。虽同颠倒倒有重轻。虽同土土不同土有秽净也。今所化众生。虽同颠倒颠倒不同。有颠倒净净颠倒秽秽。前能化诸佛虽同方便方便不同。有净秽方便。有秽净方便。然土有此四。见亦有四。因缘净秽土。因缘秽净土。即诸佛菩萨因缘秽净见。因缘净秽见。众生秽秽土。净净土。则众生颠倒秽秽见净净见。故土有四见亦有四也。明见净秽土义未竟

更辨一秽四句者。一见秽不见净。二见净不见秽。三亦见净亦见秽。四不见秽不见净。此之四句约两处辨之。见秽不见净。见净不见秽。此两约何处辨耶。解云。且约祇洹而辨之。只是一祇洹。五百声闻唯见须达所起祇洹。不见法界祇洹。以其罪重薄福断常之心故。见秽祇洹丘陵坑坎。良由心有断常高下故。见祇洹丘墟高下之土。不见法界祇洹清净之土。既其如此余三亦然。唯见须达祇洹不见法界祇洹。唯见释迦受用不见舍那受用。唯见三乘徒众不见纯诸菩萨众。唯见三乘教不见纯一大教门。故言见秽不见净也。见净不见秽反前。如法界中普贤文殊等诸菩萨。则见法界祇洹不见须达祇洹。所以然者以诸菩萨心无断常故。不见丘墟之土。唯见法界祇洹不见须达祇洹。唯见舍那受用不见释迦受用。唯见大菩萨众不见三乘众。唯见大乘教不见三乘教。故言见净不见秽也。言亦见净亦见秽。不见净不见秽。此二句复约何处明耶。释云。此约华台辨好也。故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示现千释迦。舍那是迹。本释迦是本迹。台是秽净叶是净秽。诸大行菩萨非但见舍那释迦本迹亦见释迦舍那迹本。非但见台叶净秽亦见叶台秽净。此则净秽双见。所以双见者师云。因中二慧果地二身。良由菩萨有二慧故。见诸佛二身。非但见迹亦见本。非但见本迹复见迹中无量迹。正既然依亦尔。故云亦见净亦见秽也。不见净不见秽者。即是二乘异常之人非但不见释迦舍那迹本。亦不见舍那释迦本迹。非但不见叶台秽净亦不见台叶净秽。所以不见二身两土者彼无二慧故。菩萨有二慧故见二身。既无二慧岂得见二身。非但不见本亦不见迹。非但不见本迹亦不见迹中无量迹。身既然土亦尔。故云不见净不见秽也。次更因前二句问后二句。何者前既言诸菩萨见净不见秽。复何意云诸菩萨亦见净亦见秽。前既言二乘见秽不见净。复何意云双不见耶

今更开一四句答此两四句者。一知而不见。二见而不知。三亦见亦知。四不知不见。言知而不见者。此句正取前菩萨见净不见秽义。所以言菩萨知而不见。菩萨知声闻以颠倒断常业感得丘墟不净土。知彼见此土而菩萨土。而菩萨净业净心而不见彼所见土。如佛知饿鬼恶业故见火。而佛不见彼所见火。故云知不见。释菩萨见净不见秽义也。言见而不知者。还是诸声闻。唯见释迦秽土。不知释迦是舍那释迦。不知秽是净秽。故云见而不知也。言亦知亦见者。菩萨知舍那是释迦舍那。知释迦是舍那释迦。知本是迹本。知迹是本迹。知本是迹本。见本即见迹。知迹是本迹。见迹即见本。本迹既然净秽亦尔。知净是秽净。知秽是净秽。既识净秽即见净秽也。既知本是迹本。知迹是本迹。知台是叶台。知叶是台叶。台一而叶多则知本一而迹多。知一是多一。知多是一多。知一是多一。无量中解一。知多是一多。一中解无量。无量不碍一。无量中解一。一不碍无量。虽无量而一。虽一而无量。无量一一无量。无量一非一。一无量非无量。非一非无量方便一无量。问若使本迹多一一多无碍。既本一而迹多。何不迹一而本多。解云。例如前所明。而今一往开本迹。本一迹多者。本是体故一。迹是随缘故无量。又本为一大缘故一。迹为缘不同故无量。本迹佛既然本迹土亦尔。知此本迹土见此本迹也。言不知不见者。凡有三意。一者约前明知本是迹本。知迹是本迹。见本是迹本。见迹是本迹。本迹既然净秽亦尔。今知无所知见无所见。知净秽宛然而未曾知净秽。见净秽宛然而未曾见净秽。只见净秽宛然而未曾净秽。如石室佛影譬。遥望相好宛然。至边一无所见。故言不知不见也。次意言不知不见者。二乘不知本是迹本。不知迹是本迹。不知净是秽净。不知秽是净秽。不见本不见迹。不见净不见秽。斯则[穴/俱]然不知不见。所以经中举譬云。如二人并眠一人上忉利天。见林苑婇女等事。一人[穴/俱]然不知不觉。菩萨与二乘亦尔。知见本迹净秽等事即彼二乘[穴/俱]然不知不见。所以作此释者经中有此言。今为释经故作此语。非是今时有义故作此释也。第三意言不知不见者。颠倒凡夫不知本。不见释迦迹身。亦不见释迦土也。虽有四句约三人。前知而不见菩萨望声闻。见而不见当声闻辨。亦知亦见当菩萨。不知不见是众生不知净秽亦不见净秽。此复是一节义意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都市神级小刁民

    都市神级小刁民

    从乡下进城的小乡巴佬,看起来像个小刁民,为何却又那样的妖孽和逆天?他脸上总是挂着一丝坏笑,看病,妙手回春;踩人,心狠手辣;装逼,厚颜无耻。美女对他又恨又爱,帅哥对他羡慕嫉妒恨,敌人对他谈虎色变,朋友对他肝胆相照,兄弟对他衷心不二!这就是他,一个亦正亦邪的神级小刁民,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 基度山伯爵(下)

    基度山伯爵(下)

    《基度山伯爵》讲述了一个关于复仇的精彩故事。一位年轻英俊的船长惨遭朋友暗算,在历经漫长而艰难的冤狱磨难之后,他以超人的毅力和智慧学会了在绝境中生存下去的要领和准则。当他历尽艰险终于逃出冤狱呼吸到第一口自由的空气时,他得到了从肉体到灵魂的第二次重生,命运给予了他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财富,使他藉以最终复仇成功……精于戏剧写作的作者大仲马,在这部小说中成功代入了戏剧的场景和交响乐的节奏,将跌宕起伏、迂回曲折的紧凑情节在小说中融会贯通。故事情节离奇却不失生活的真实,人物性格鲜活,极具传奇色彩。这本书以其深邃的魅力,至今仍然影响着不少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
  • 青春回忆录之胖妞逆袭记

    青春回忆录之胖妞逆袭记

    “陆可昕,你能不能别吃,走,跑步去!”“陆可昕,多吃点,你看你瘦的,,,”“陆可昕~”陆可昕:“林牧尘,你是不是有啥怪病。。。”这是一个欢乐,轻松,也是我想象中的高中生活!
  • 民国那些奇案

    民国那些奇案

    本书从平凡女人谈恋爱、抢老公、婚姻、女人味之柔术、女人味之媚术等方面层层揭秘鲜为人知且快乐幸福的“平凡女人”,道于天下的善男子、善女人。
  • 一见钟情:爱到骨髓的经纪人

    一见钟情:爱到骨髓的经纪人

    年少时曾经嚷嚷着非他不嫁,情敌再多,也影响不了姚小栀追爱的脚步,后来梦想更进一步,成为了他的经纪人,这才知道明星人前的笑脸人后的心酸,这一次姚小栀不在单纯的爱,而是保护的爱,她要保护他,他和她要一起创造世纪情缘。姚小栀人生座右铭:言楚星是我的!
  • 重楼玉钥

    重楼玉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天龙王

    九天龙王

    子书少龙因辜负父母的期望而跳下悬崖,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得到一位神龙的传承,一件件好事在他身上发生,经过一步步的努力成为天龙最后统治天下。
  • 诡噩空间

    诡噩空间

    莫名的梦境让他进入了这个诡噩的地方,每日必来看不到顶端的空间,一个个神秘的房间,不定时发布的恐怖任务……都让人不知所措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兄弟在混一次

    兄弟在混一次

    一个少年,为了生活下去。偶然的机会踏上了一条没有回头的路。是生活所迫,还是无奈的选择?是年少轻狂的热血,还是内心深处不甘平凡的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