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75200000006

第6章

李岡

唐兵部尚書李岡。得疾暴卒。唯心上煖。三日復蘇云。見一人引見大將軍。蒙令坐。索案看云。錯追公。有頃獄卒擎一盤來。中置鐵丸數枚。復舁一鐺放庭中。鐺下自然火出。鐺中銅汁湧沸。煑鐵丸赤如火。獄卒進盤。將軍以讓岡。岡懼云飽。將軍吞之。既入口。舉身洞然。又飲銅汁。身遂火起。俛仰之際吞並盡。良久復如故。岡乃前問之。答云地下更無他饌。唯有此物。即吸食之。若或不飡。須臾即為猛火所焚。苦甚與此。唯與寫佛經十部。轉金剛經千卷。公亦不來。吾又離此。岡既復生。一依所約。深加敬異(出報應記)。

智藏

梁智藏。吳郡人。住鍾山開善寺。遇相者謂曰。法師聰明葢世。惜命不長。止三十一耳。時年二十有九。於是罷講。探經藏得金剛經。竭誠誦讀禮佛懺悔。晝夜不輟。至期忽聞空中聲曰。汝壽本盡。以般若功德力得倍壽矣。後見前相者。驚異莫測。藏陳其故。始知經力不可思議(出緇門崇行錄)。

李丘一

唐李丘一。好鷹狗畋獵。萬歲通天元年任楊州高郵丞。忽一旦暴死。見兩人來追。一人自云姓叚。時同被追者百餘人。男皆著枷。女即反縛。丘一被鎖前驅。行可十餘里。見大槐樹數十。下有馬槽。叚云。五道大神每巡察人間罪福於此歇馬。丘一方知身死。至王門。叚指一胥云。此人姓焦名策。是公本頭。遂被領見。王曰。汝安忍無親。好殺他命以為己樂。須臾即見所殺獸禽皆為人語云。乞早處分。焦策進云。丘一未合死。王曰曾作何功德。云唯曾造金剛經一卷。王即合掌云。冥間號金剛經最上功德。君能書寫其福不小。即令焦策領向經藏令驗。至一寶殿。眾經充滿。丘一試抽一卷。果是所造之經。既迴見王。知造有實。乃召所殺生類。令懇陳謝。許造功德。丘一依王命。願寫金剛經一百卷。眾歡喜盡散。王曰放去。焦策領出城門云。盡力如此。豈不相報。丘一許錢三百千。不受。與造經二十部。至一坑。策推之。遂活。身在棺中。唯聞哭聲。已三日矣。驚呼人至。破棺乃起。旬日寫經二十卷了。焦策來謝。致辭而去。尋百卷亦畢。揚州刺史奏其事。勅加丘一五品。仍充喜州招討使(出報應記)。

于昶

唐于昶。天后朝任并州錄事參軍。每至一更後即喘息流汗。二更後愈。妻柳氏將召醫工昶密曰。自無他苦。但晝決曹務。夜判冥司事。力不任耳。每知有災咎。即陰為之備。都不形言。凡六年。後丁母難。持金剛經。更不復為冥吏。因極言此功德力。令子孫佩轉。後為慶州司馬。年八十四將終。忽聞異香。非代所有。謂左右曰。有聖人迎我往西方。言訖而沒(出報應記)。

裴宣禮

唐裴宣禮。天后朝為地官侍郎。常持金剛經。坐事被繫。宣禮憂迫。唯至心念經。枷鎻一旦自脫。推官親訪之。遂得雪免。御史任植同禁。亦念經獲免(出報應記)。

吳思玄

唐吳思玄。天后朝為大學博士。信釋氏。持金剛經日兩遍。多有靈應。後稍怠。日夜一遍。思玄在京病。有巫褚細兒言事如神。星下祈禱。思玄往就見。細見驚曰。公有何也。鬼見皆走。思玄私負知是經。乃倍加精勵日念五遍。兄疾。醫無効。思玄至心念經。三日而愈。思玄曾於渭橋見一老人。年八十餘。著麤縗服。問之曰。為所生母也。思玄怪之。答曰。母年四十三時。有異僧教云。汝欲長壽否。但念金剛經。母即發心口念兩遍。本一百七十。及鄰母誦過百歲。今遵母業已九十矣(出報應記)。

薛少殷

河東薛少殷。舉進士。忽一日暴卒於長安崇義里。有一吏持牒云。大使追引。入府門。既人見。官府即鮮于叔明也。少殷欲有所訴。叔明曰。寒食將至。何為鏤雞子食也。東面有一僧。手持寶塔扇雙開。少殷已在其中。叔明曰。日某方欲上事和尚。何為救此人。乃迫而出。令引少殷見判官。及出門之西院。閽者入白。逡巡聞命素服乃入。所見乃亡兄也。敘泣良久曰。吾以汝未成名。欲薦汝於此。分主公事。故假追來。非他也。少殷時新婚。懇不願住。兄曰。吾同院有王判官。職居西曹。汝既來此。可以一謁而去。乃命少殷於西院見之。接待甚厚。俄聞備饌。海陸畢備。未食。王判官忽起顧見。向者持塔僧曰。不可食。食之則無由歸矣。少殷曰飢甚奈何。僧曰唯蜜煎姜可食。乃取食之。而王判官竟不至。僧曰可去矣。少殷復出。詣兄泣且請去。兄知不可留。乃入白官府。許之。少殷曰。既得歸人間。願知當為何官。兄曰此甚難言。亦何用知之。懇請乃召一吏取籍尋閱。不令見之。曰汝後年方成名。初甚當極西得之。次歷畿赤簿尉。又一官極南。此外吾不得知。臨別。兄曰。吾舊使祇承人李俊。令隨汝去。有危急即可念之。既去。每遇危際皆見其僧前引。少殷曰。弟子素不相識。和尚何乃見護如此。僧曰。吾為汝持金剛經故相護爾。雅醒具述其事。後年春果及第。未幾授秘書省正字。充和蕃判官。及迴改同官主簿。秩滿遇趙昌為安南節度。少殷與之有舊。求為從事。欲厭及南之官。昌許之曰。乘遞之鎮未暇有表。至江陵。當以表請。及表至。少殷尋以丁母憂。服除。選授萬年縣尉。時青淄卒吏與駙馬家僮闘死。京兆府不時奏德宗赫怒。時少殷主戒唐。一日乃貶高州雷澤縣尉。十餘年備歷艱苦。而李俊常有所護。及順宗嗣位。有詔收錄貶官。少殷移至珪陽。與貶官李定同行過水勒馬。與一從人言。即李俊也。云某月日已足。拜別而去。少殷曰。吾兄言官止於此。李俊復去。將不久矣。李定驚慘其事。因問。具以告之。數日而卒(出前定錄)。

盧弁

盧弁者。其伯任湖城令。弁自東都就省。夜宿第二谷。夢中見二黃衣吏來追。行至一所。有城壁。入城之後。欲過判官。屬有使至。判官出迎。吏領住一舍下。其屋上有蓋。下無梁柱。下有大磨十枚。磨邊有婦女數百。磨恒自轉。牛頭卒十餘。以大箕抄婦人置磨孔中。隨磨而出。骨肉粉粹。苦痛之聲所不忍聞。弁於眾中見其伯母。即湖城之妻也。相見悲喜。各問其來由。弁曰此等受罪云何。曰坐妬忌以至於此。弁曰為之奈何。伯母曰汝素持金剛經。試為我誦。或當滅罪。弁因持經。磨遂不轉。受罪者小息。牛頭卒持叉來弁所。怒曰何物郎君來此誦經度人作事。弁對曰。伯母在此。卒云。若惜伯母。可與俱去。弁遂將伯母奔走出城。各歸就活。初弁唯一小奴同行。死已半日。其奴方欲還報。會弁已蘇。後數日。至湖城。入門遇伯設齊。家人見弁驚喜還報。伯母迎執其手曰。不遇汝。當入磨中。今得重生。汝之力也(出廣異記)。

鉗耳含光

竺山縣丞鉗耳含光者。其妻陸氏。死經半歲。含光秩滿從家居竺山寺。有大墩。暇日登望。忽於墩側見陸氏。相見悲喜。問其死事。便爾北望。見一大城。云所居在此。邀含光同去。入城。城中屋宇壯麗。與人間不殊。傍有一院。院內西行有房數十間。陸氏處第三房。夫婦之情不異平素。衣玩服具亦爾。久之日暮。謂含光曰。地府嚴切。君宜且還。後日可領兒子等來。欲有所囑。明日不煩來也。及翌日。含光又往。陸氏見之。驚愕曰。戒卿勿來。何得復至。頃之有緋衣吏。侍從數十人來入院。陸氏令含光入牀下。垂氈至地以障之。戒使勿視。恐主客有犯。俄聞外呼陸四娘。陸氏走出。含光初甚怖懼。後稍竊視。院中都有二十八婦人緋衣。各令解髻。兩兩結投釜中。冤楚之聲聞乎數里。火滅乃去。陸氏徑走入房。含光見入。接手牀上。良久悶絕。既窹。含光問平生齋菜誦經念佛。何以更受此苦。答云昔欲終時有僧見詣令寫金光明經。當時許之。病亟草草遂忘遺囑。坐是受妄語報。罹此酷罰。所欲見兒子者正為造金光明經。今君已見。無煩兒子也。含光還家。乃具向諸子說其事。悲泣終夕。及明。往視已不復見。但荒草耳。遂貨家產得五百千。刺史已下各有資助滿二千貫文。乃令長子載往五臺寫經。至山中遍歷諸臺。未有定居。尋而又上臺山路之半。遇一老僧謂之曰。寫經救母。何爾遲廻。留錢於臺。宜速還寫金剛經也。言訖不見。其子知是文殊菩薩。留錢而還。乃至舍寫經畢。上墩又見地獄。因爾直入。遇閉門。乃扣之。門內問是誰。鉗耳贊府即云是我。久之有婦人出曰。貴閤令相謝寫經之力已得託生人間。千萬珍重。含光乃問夫人何故居此。答云。罪狀頗同。故復在此爾(出廣異記)。

王陀

唐王陀。為陰陽府果毅。因病遂斷葷肉。發心誦金剛經。日五遍。後染瘴疾。見群鬼來。陀即急念經。鬼聞便退。遙曰。王令追汝。且止誦經。陀即為歇。鬼悉向前。陀乃昏迷欲絕。須臾又見一鬼來云。念經人。王令權放六月。既寤。遂一心持誦。晝夜不息。六月雖過。鬼亦不來。夜聞空中有聲呼曰。汝以持經功德。當壽九十矣。竟如其言(出報應記)。

王令望

唐王令望。少持金剛經。還卭州。臨溪路極險阻。忽遇猛獸。振怖非常。急念真經。猛獸熟視。曳尾而去。流涎滿地。曾任安州判司。過楊子江。夜風暴起。租船數百艘相接盡沒。唯令望船獨全。後終亳州譙令(出報應記)。

何澋

唐何澋。天授初任懷州武德令。常持金剛經。至河陽水漲橋倒。日已夕。人爭上船。岸遠未達。欲沒。澋懼。且急念經。須臾近岸。遇懸蘆。攀緣得出。餘溺死八十餘人(出報應記)。

張玄素

唐張玄素。洛陽人。少持金剛經。天授初任黃梅宰。家有厄難。應念而消。年七十遘疾。忽有華蓋垂空。遂澡浴與家人訣別。奄然而卒(出報應記)。

田氏

易州參軍田氏。性好畋獵。恒養鷹犬為事。唐天寶初易州放鷹於叢林棘上。見一卷書。取視之。乃金剛經也。自爾發心持誦。數年已誦二千餘遍。然畋獵亦不輟。後遇疾暴卒數日。被追至地府。見諸鳥獸周廻數畝。從己徵命。頃之隨到。見王問罪何多也。田無以對。王令所由領往推問。其徒十人至吏局。吏令啟口。以一丸藥擲口中。便成烈火遍身。須臾灰滅。俄復成人。如是六七輩。至田氏。累三丸而不見火狀。吏乃怪之。復引見王。具以實白。王問在生作何福業。田氏云。初以畋獵為事。王重問。云。在生之時。於易州棘上得金剛經。持誦已二千餘遍。王云。正此滅一切罪。命左右檢田氏福簿。還白如言。王自令田氏誦經。纔三紙。廻視庭中。禽獸並不復見。誦畢。王稱美之云。誦二千遍。延十五年壽。遂得放還(出廣異記)。

李惟燕

建德縣令李惟燕。少持金剛經。唐天寶末。惟燕為餘姚郡參軍。秩滿北歸。過五丈店。屬上虞江埭塘破水竭。時中夜晦瞑。四廻無人。此路舊多劫盜。惟燕舟中有吳綾數百疋。懼為賊所取。因持一劒至船前誦經。三更後見堤上兩炬火自遠而至。惟燕疑是村人衛己。火去船百步便却復廻。心頗異之。愈益厲聲誦經。亦竊自思云。火之所為。得非金剛經力乎。時塘水竭而塘外水滿。惟燕便心念塘破當得水助。半夕之後忽聞船頭有流水聲。驚云塘闊數丈何由得破。久之稍覺船浮。及明河水已滿。對船所一孔大數尺。乃知誦金剛經之助云。惟燕弟惟玉。見任處州別駕。見其兄誦經有功。因效之。後泛舟出峽。水急櫓折。船將欲敗。乃力念經。忽見一櫓隨流而下。遂獲濟。其族人亦常誦金剛經。遇安祿山之亂。伏於荒草。賊將至。思得一鞋以走。俄有物落其背。驚視乃新鞋也(出廣異記)。

孫明

唐孫明者。鄭州陽武人也。世貧賤。為盧氏莊客。善持金剛經。日誦二十遍。經二十年。自初持經便絕葷血。後正念誦次。忽見二吏來追。明意將是縣吏。便縣去。行可五六里。至一府門。門人云。王已出巡。吏因閉於明空室中。其室從廣五六十間。蓋若蔭雲。經七日。王方至。吏引明入府。王問汝有何福。答云持金剛經已二十年。王言此大福也。顧謂左右曰。昨得祇洹家牒。論明念誦勤懇。請延二十載。乃知修道不可思議。所延二十載以償功也。令吏送還舍。其家殯明已畢。神雖復體。家人不知之也。會獵者從殯宮過。聞號呼之聲。報其家人。因爾得活矣。天寶末。明活已六七年。甚無恙也(出廣異記)。

三刀師(感應傳中已雖載之。詳略不同。故再揭之)

唐三刀師者。俗姓張。名伯英。乾元中為壽州徤兒。性至孝。以其父在頴州。乃盜官馬往以迎省。至淮陰。為守遏者所得。刺史崔昭令出城腰斬。時屠劊號能行刀再斬。初不傷損。乃換利刀罄力砍。不損如故。劊者驚曰。我用力砍至其身。則手懦。不知何也。遽白之。昭問所以。答曰。昔年十五曾絕葷血誦金剛經十餘年。自胡亂以來。身在軍中。不復念誦。昨因被不測罪。唯志心念經爾。昭歎息舍之。遂削髮出家。著大鐵鈴乞食。修千人齋供。一日便辨。時人呼為三刀師。謂是起敬菩薩(出廣異記)。

宋參軍

唐坊州宋參軍。少持金剛經。及之官。權於司士宅住。舊知宅凶。每夕恒誦經。忽見婦人立於戶外良久。宋問汝非鬼耶。曰然。又問。幽明理殊。當不宜見。得非有枉屈之事乎。婦人便悲泣曰。然。言身是前司士之婦。司士奉使。其弟見逼。拒而不從。因此被殺。以氈裹屍投於堂西北角圂廁中。不勝穢積。人來多欲陳訴。俗人怯懦。見形必懼。所以幽憤不達凶惡。驟聞執事以持念為功。當亦大庇含識。眷言枉穢。豈不憫之。宋云。己初官位卑。不能獨救。翌日必為上白府君。其鬼乃去。及明具白掘地及圂。不獲其尸。宋誦經。婦人又至。問何以不獲。答曰西北只校一尺。明當求之。以終惠也。依言乃獲之。氈內但餘骨在。再為洗濯。移於別所。其夕又來拜謝。歡喜謂曰。垂庇過深。難以上答。雖在冥昧。亦有所通。君有二子。大者難養。小者必能有後。且有榮位。兼言宋後數改官祿。又云。大媿使君。不知何以報答。宋見府君具敘所論。府君令問己更何官。至夕。婦人又至。因傳使君意。云。一月改官。然不稱意。當遷桂州別駕。宋具白其事。皆有驗。初宋問。身既為人所殺。何以不報。云。前人今尚為官。命未合死。所以未復云也(出廣異記)。

劉鴻漸

劉鴻漸者。御史太夫展之族子。唐乾元初遇亂南徙。有僧令誦金剛經。鴻漸日誦經。至上元年客於壽春。一日出門忽見二吏云。奉大尉牒令追。鴻漸云。初不識大尉。何以見命。意欲抗拒。二吏忽爾直前拖曳。鴻漸請著衫。吏不肯放。牽行未久。倐過淮。至一村。須臾持大麻衫及腰帶令鴻漸著。笑云。真醋大衫也。因而向北行。路漸梗澁。前至大城。入城有府舍甚嚴麗。忽見向勸讀經之僧從署中出。僧後童子識鴻漸。徑至其所。問十郎。郎何以至此。因走白和尚云。劉十六郎適為吏追。以誦經功德豈不徒彼救之。鴻漸尋至僧所虔禮求救。僧云。弟子行。無苦。須臾吏引鴻漸入詣廳事。案後有五色浮圖。高三四尺。廻旋轉動。未及考問。僧已入問。浮圖變成美丈夫。年三十許。云是中丞。降階接僧。問和尚何以復來。僧云劉鴻漸是己弟子。持金剛經功力甚至。其筭又未盡。宜見釋也。王曰。若持金剛經。當願聞耳。因令跪誦。鴻漸誦兩紙訖。忽然遺忘。廳西有人手持金鉤龍頭幡。幡上碧字書金剛經布於鴻漸前。令分明誦經畢。都不見人。但餘堂宇閴寂。因爾出門。唯見追吏。忽有物狀如兩日來擊鴻漸。鴻漸惶惧奔走。忽見道傍有水。鴻漸欲止而飲之。追吏云此是人膏。澄久上清耳。其下悉是餘皮爛肉。飲之不得。還矣。須臾至舍。見骸形臥在牀上。心頗惆悵。鬼從後推之。冥然如入房戶。遂活。鬼得錢乃去也(出廣異記)。

釋祖南

宋釋祖南。居南嶽之雲峰。刺血書阿彌陀經五百卷。金剛經一百卷。法華經十部。終二十七年皆用血書。末年血乾骨立。念佛聲不絕。一日在方丈坐化。眉間迸出舍利。隨取隨生(出法華持驗記)。

釋明勳

明釋明勳。徽人。原名胡文柱。天啟時為中書舍人。以不從魏璫書經。命褫官。至丙戌忽患人面瘡。痛不可忍。辛卯冬暈絕恍惚。聽瘡作人言曰。予梁時盧昭容也。在雒陽宮中遭賊戕命。今已六百餘年。尚滯鬼籍。而君即當日戕予者。今既轉身為男子。當書法華等經以自敕救予。文柱哀祈。住痛即書。時居儀真立具紙筆書法華.華嚴.金剛.楞嚴等經及水懺。每書時痛輒止。停筆復痛。踰年書經完。患遂愈。丁酉夏遇堆山於德度。詳述斯事。但未辨為蕭梁為朱梁。李太史明睿.王子猷定諸人題跋亦皆不及審定。堆山曰。此朱梁也。蕭梁時雒陽屬魏。且昭容亦唐官人位號。乃擁護昭宗而被害者。若非朱友珪即氏叔琮耳。遂訂而題其冊。見薛公宷。今堆山道者。米筆記。按堆山考據最悉。但如此則梁昭容應作唐昭容。或胡君憒絕中。唐梁聲近而訛。未可知也(周石續志)。

房翥

代州房翥。曾勸一老人念佛。其老人得生西方。入冥見閻羅王。乃再放還世。汝當生淨土。翥有一萬遍金剛經願。兼敬禮五臺。此心未遂。未欲往生(出瑞應刪傳)。

孤元軌

唐貞觀五年。有隆州巴西縣令孤元軌者。信敬佛法。欲寫法華.金剛.般若.涅槃等。無由自撿。憑彼土抗禪師撿挍。抗乃為在寺如法潔淨寫了下袠。還歧州莊所。經留在莊。并老子五千文同在一處。忽為外火延燒。堂宇是草覆。一時灰蕩。軌于時任憑翊縣令。家人相命撥灰覔金銅軸。既撥灰。開其內諸經宛然如故。潢色不改。唯箱袠成灰。又覔老子。便從火化。于時聞見之者鄉村遠近莫不嗟異。其金剛般若經一卷。題字焦黑。訪聞所由。乃初題經時有州官能書。其人雜食行急。不獲潔淨。直爾立題便去。由是色焦。其人現在。瑞經亦存京師西明寺主神察。目驗說之(出法苑珠林)。

壽昌禪師

謹按狀師諱慧經。號無明。撫州崇仁裴氏子。初產難。祖父誦金剛經。遂得娩。因名經師。生而頴異不羣。形儀蒼古。若逸鶴淩空。天性澹然。無嗜好。九歲入鄉校便問浩然之氣是個甚麼。師異之。居恒若無意於人間世者。秊十七。遂棄筆硯。慨然有向道志。秊二十一。偶入居士舍。見案頭金剛經。閱之輒終卷。忻然若獲故物。即與士言其意。士奇之。師由是斷葷酒。決出世志。父母聽之。時邑之蘊空忠禪師說法於廩山。遂往依之。即其本名曰慧經。執侍三載。凡聞所教不違如愚。嘗疑金剛經四句偈。一日見傅大師頌曰。若論四句偈。應當不離身。師不覺灑然。因述偈。有遍界放光明之句。以是知為夙習般若熏發也(出壽昌語錄)。

龔德莊

秘書省校書郎龔德莊。初罷官靈壽。來歸京師。居新門裏。時方上元山東劉野夫與德莊善。偶折簡來約十四日可盡室往觀。君慎勿出。略相候欲欵語。德莊素敬憚其人。為獨守屋廬二鼓矣。而野夫不至。方假寐。家人輩尚未還。俄火自門而燒。德莊但捉誥牒而走。一夕而燼數百家。明日迹其屋灰炭中得金剛般若一卷。略無損處。開視明鮮如新。德莊少豪逸。嗜酒色。不甚信內典。豈夙世善根不思議力。以茲發感悟之歟。觀者彭凡.鄒正臣.劉棐。僧希祖.德洪。政和元年上元後一日(出石門文字禪)。

周縉

杭州周縉。頗知書。聚二三童子講習市中。日誦金剛經甚謹。童子閔生觸飜佛前燈油染於經。杭之民俗。凡經像幣汙輒投濤江。縉因束以紅燄。倣其後行之。時元之大德庚子也。越三年癸卯。經忽還於舊所。半為潮沙所裹。而紅燄如故。縉驚喜。與吳門僧儉拂去沙塵。其粘綴者逐番分折之。徧請叢林開士題識左方。後八十一年當國朝洪武庚申。經入沙門宥悌之手。復重加裝[祧-兆+(虎-儿+几)]。即南屏山中請濂說贊。贊曰。

至誠動物。靡間毛髮。此感彼應。如磁引鍼。況乎契經。世雄所說。至心受持。昭答如響。昔周氏子。朝夕嚴事。經有染汙。投諸江潮。閱三春秋。忽返元所。經實紙成。難同紩石。非金剛力。焉能不壞。經無羽足。不能飛行。非金剛力。誰挾而至。由此而觀。佛語所至。百神訶衛。無能損者。然而此經。觚翰所假。雖載佛言。靈從何起。世之法藏。所摸經文。充棟汗牛。未聞皆驗。應知萬法。實本一心。由心誠故。而經應之。心靈經靈。理無疑者。是知此心。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神通妙用。一一具足。不假外求。有能精進。入在上乘。證妙覺位。亦無留難。今因贊經。推而達之。欲作佛者。此心即是。善思念之。慎勿退轉(出宋景濂護法錄)。

尼淨真

尼淨真。住長安積善寺。納衣乞食。一生無瞋。講金剛經十萬遍。專精念佛。顯慶五年七月染患。語弟子曰。五月內十度見阿彌陀佛。又兩度見極樂世界寶蓮華上童子遊戲。又有聖僧五度授記曰。我當作佛。又曰。吾得上品往生。跏趺而終。經宿却醒。語弟子曰。吾得菩薩位也。遍歷十方供養諸佛。言訖而終。光照於寺(出瑞應刪傳)。

王氏女

宋吉安王氏女。日誦彌陀.金剛.觀音諸經。念佛求度。母死既殮。惡血滴瀝。女發誓云。若我孝心。願臭氣不作。言訖流血即止。父娶後室。與同修淨業。後得疾。請僧說淨土觀法。忽索衣吉祥而臥。攬觀音手。所執幡寂然不動。母篩灰於地以驗受生。見灰中出蓮花數朵(出袾宏往生集)。

黃婆

宋潮山黃婆。持金剛.法華。專心念佛。忽患痢疾。但飲水不食。隣菴僧善修夢婆來謂曰。將往西方。越二日婆西向念佛。端坐而化。遠近皆見紅霞覆婆之屋(出袾宏往生集)。

孫大玕居士

大明孫叔子。法名大玕。自幼警敏端確。年十二隨父鏡吾居士奉四十八願彌陀像入雲棲。因受五戒。歸而斷葷血。息交遊。罷呫嗶。矢志念佛。誓取金臺。而勤苦不惜身命。俄而見兩比丘持蓮花。以一心淨土印可。復見化人誦金剛經一晝夜。乃矍然起坐曰。彌陀觀音皆來迎我。結金剛拳印大。呼阿彌陀佛數聲。泊然而寂。時萬曆辛亥十一月十一日也。有淨土十二時歌傳世。詳具吳太史西生傳中(出袾宏往生集)。

附錄

金剛是喻。最堅最利。萬物不能加損。而能壞萬物者。般若是法。此云智慧。智有決擇之功。慧有照了之用。又智照諸法實相。慧了諸法無生。然有體有用。肇論云。諸法實相謂之般若。即金剛體堅。經云。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又云。設化眾生謂之漚和。即金剛用利。經云。我應滅度一切眾生。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又云。涉有未始迷虗。故常處有而不染。經云。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又云。不厭有而觀空。故觀空而不證。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乃體外無用。用外無體。一念之力。權實雙彰。不同二乘人空慧眼。故喻如金剛。波羅蜜。此云彼岸到。喻涅槃妙心。若有我法二執。則有分段.變易二種生死。名為此岸。乘般若之舟楫。渡我法之中流。離二種生死此岸。到菩提涅槃彼岸。故名波羅蜜。問曰。真般若者。清淨如虗空。無知無見。無作無緣。今釋迦出世說法利生。令眾生離我法。斷生死。修般若。證涅槃。然後如來示寂。則凡聖能所生滅修證皆是妄情。何名真般若也。答曰。不然。佛真法身。猶若虗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水清月現。月亦不來。水濁月昏。月亦不去。經云。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則應化非真實也。又云。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佛說非身。是名大身。此報身不可得也。又云。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法身無所得也。佛既無得。法豈可說。所以世尊談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未嘗說著一字。淨名云。三轉法輪於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經云。若見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無法可說。是名說法。能化既爾。所化亦然。煩惱本空。我法何有。既無二執。奚用斷除。如兔角龜毛。名實俱妄。經云。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譬如幻瞖妄見空花。瞖若除。空花奚有。眾生煩惱妄見生死。煩惱若除。生死安在。如皮既不存。毛何所附。圓覺云。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花相。經云。一切眾生即非眾生。我法所照之境。般若能照之心。我法本空。誰為所照。既無所照之境。則無能照之心。能所雙忘。修即無修。經云。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煩惱與菩提。生死及涅槃。皆對待之辭也。然離煩惱得菩提。斷生死證涅槃。乃隨他意語。非如來稱性之談。以般若智照。煩惱本空。菩提焉有。生死原寂。涅槃安寄。放光云。菩提有所得耶。答曰不也。亦有亦無得耶。答曰不也。非有非無得耶。答曰不也。然則都無所得耶。答曰不也。以無所得而得也。是故得無所得也。肇云。眾生非眾生。誰為得之者。涅槃非涅槃。誰為可得者。經云。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無眾生得滅度者。般若能證之智。涅槃所證之理。修即無修。則無能證之智。證即無證。則無所證之理。忘能所。滅影像。盤山云。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復是何物。化緣既畢。入滅歸真。如薪盡火滅。法華云。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譬如醫師為治狂子故。實在而言滅。故云。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楞伽云。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遠離覺所覺。是二悉俱離。莊生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此則滅無所滅也。然則涅槃虗而無相。般若寂而無知。本無生死起滅。亦無煩惱縛脫。以如如智。契如如理。理外無智。智外無理。理智雙泯。絕言絕思。是以釋迦摩竭掩室。淨名毗耶默然。空生岩中晏坐。帝釋滿空雨花。豈曰無辯。辯所不能言也。經者。常也。三世諸佛不易故。又云徑也。通凡入聖之路故。因空生請問經名。世尊答云。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乃至)然佛說法分為五時般若。即當第四時。又般若分八部。大般若.放光般若.光讚般若.道行般若.小品般若.金剛般若.實相般若.摩訶般若.此即大般若中第五百七十七卷。又外有六譯。後秦羅什.後魏菩提留支.陳朝真諦.隨朝笈多.唐初玄奘.大周義淨。今所傳即秦譯也(明西淅海鹽宗福菴沙門如觀所述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筆記首題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极品唐王混都市

    极品唐王混都市

    杨景,自中土大唐穿越而来……这不是笑话,这是一个悲惨的传说。话说大唐至德二年,安庆绪袭杀安禄山后,派汴州刺史尹子奇统兵三十万攻睢阳。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求援。张巡引兵自宁陵向睢阳进发,攻破叛军防线与睢阳守军会合。当时,贼兵众而唐军寡,张巡部将南雯云决意以身殉国,致信江南大侠杨景,向挚友托孤。
  • 找到他

    找到他

    讲述一位铁路职工在回家的路上,坐火车,在车上遇到的事和发生身边故事……
  • 封魔箓

    封魔箓

    魔碑重现,临界再开,仙灵传说,荒古遗秘,异界寻仙,仙也魔也?蜀山某道观俗家弟子姬羽,接了一桩保护美女的生意,却被神秘古碑带到异界,从此展开传奇人生,闲暇时与美女调调情,修行时与高手夺夺宝,本想此生逍遥,无奈天道有求于他,也只好有事没事便找找那些仙皇魔君的麻烦。道恒道,自逍遥,一念囚仙,一念封魔。
  • 和亲公主传

    和亲公主传

    她是北漠而来的强势公主,为报深仇不顾一切。他是命不久矣的东陵太子,为保皇位竭力自救。一场和亲,让两人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从此披荆斩棘,跨过复仇道路上的所有障碍,让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一一得到惩罚。
  • 峰路为仙

    峰路为仙

    仙路飘渺梦幻,诞气入长生,吞万物融己身,三花之下神仙威,此神仙一路。终有劫难于一身,画中斩天欲超脱,崇皇覆灭,天门断。有那么一个少年想看看自己的师姐,走进去了神仙的世界,见到个爱喝酒的书生,遇到个天锁下爱笑的老头儿,仙殿去了,鬼门关也走了,这条成仙的路却更加茫然了。似乎有个声音在脑海,仙本无道,天漠然,路不通,万灵陨,吾欲成仙,峰路为仙。
  • 寂水相忘

    寂水相忘

    一千年单相思却换来两千年轮回......“我诅咒你,永生永世你都不会在见到你的爱人。就算是相见,她也永远都不会爱你。”一千年前,她在死的时候恨他入骨......两千年的轮回,他们再次相遇,可是她不记得他,也不爱他。“你离我这么近干嘛?”“你说呢?当然是吻你。”当他的脸越来越近的时候,她却推开了他。
  • 玄殿之巅

    玄殿之巅

    符术大陆上,无数强者留名在玄殿之中。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无数强者拥有拥有着威力巨大的符术,只为了能够在玄殿留名而努力拼搏着!
  • 恶魔校草:丫头乖乖就擒

    恶魔校草:丫头乖乖就擒

    勿看,请看《吸血鬼降临:一克拉之恋》。谢谢支持
  • 佛说无希望经

    佛说无希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游荒异闻录

    游荒异闻录

    一个苍老的孩童,怀着对外界无限的好奇和慎思,一步一步走了出去。他的周围环绕着无数爱他,敬他,服他,赖他的小伙伴们。践道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当他终于看到了整片荒野大陆上的真相时,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做出了怎么样的选择,是悲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