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虚者益其血脉,当归六黄汤。肾虚者助其封藏,五味子汤。脾虚者壮其中气,补中益气汤。肝虚者禁其疏泄,白芍汤。此从乎腑脏为治也。其盗汗乃睡中自泄,参苓散。水火不交,心肾丸。阴阳偏胜,黄 汤。虚损心阳,柏子仁汤、牡蛎散。至如病后气血俱虚自汗,十全大补汤。产后血脱,孤阳无根据,大汗不止,独参汤。
凡津脱者汗大泄,大补元煎去杜仲。痰盛者汗自流,理中降痰汤。发汗过剂,血虚成痉,防风当归汤。汗多亡阳,身冷拘急,桂枝加附子汤。若夫风湿相搏,时自汗出,防己黄 汤。恶风自汗,桂枝汤。伤寒,阳明、少阳症盗汗,柴胡汤、葛根汤选用。温热症,三阳合病,目合则汗,白虎汤。额汗湿热上蒸,或血蓄胃口,迫其津液致之。蓄血头汗,剂颈而还,犀角地黄汤。头汗,小便不利,渴而不饮,此血瘀膀胱也。桃仁承气汤。胃热上蒸,额汗发黄,小水不利者,五苓散加茵陈,甚则茵陈蒿汤利之。伤寒胁痛耳聋,寒热口苦,头汗剂颈而还,属少阳,小柴胡汤加桂枝、茯苓、白术和之。少阳挟热,或为盗汗,或腋汗,胁汗,须知从阴阳交互时,及阴阳交互处发泄者,皆阴阳不和半表半里症。小柴胡汤、逍遥散,皆合剂也。外有头汗,头者,诸阳之会,邪搏诸阳,津液上凑,则头汗。剂颈而还,属血症。四物汤。湿邪搏阳,亦汗出头额,参用胜湿汤、调卫汤。水结胸无大热,亦汗出头额,小半夏加茯苓汤。阳明胃实,亦汗出头额,调胃承气汤。胃腑热蒸,手足自汗,亦阳明病,当下,大柴胡汤。心腋盗汗,久不止,参归腰子。当心一片,津津自汗,名心汗,补心丹。阴囊汗为肾虚有湿,安肾丸主之。两腋汗,脚心汗,为湿热流注,牡矾丹主之。有血汗,因胆经热血妄行,与少阴气并,夺命散。产后血汗, 皮汤。有黄汗,因汗出浴水,湿热内郁, 陈汤。一切汗出不止,外治法,红粉散。惟珠汗不流,汗出如油,额汗如雨,喘促肢冷,皆阳脱不治。
经曰∶阳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有余为多汗身寒。又曰∶血与汗异名而同类,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注云∶夺者迫之使出也。又曰∶肾病者寝汗憎风,寝汗,即盗汗也。
东垣曰∶凡内伤自汗,补中益气汤,稍加附子、麻黄根、浮小麦,其效如神。但升、柴少用,兼蜜炙以抑其升发暴悍之性,又欲其引参、 等味达肌表也。
凡服止汗固表药,不应,愈敛愈出者,只理心血,以汗乃心液,心不摄血,故溢为汗。大补黄 汤加枣仁。
微热者,加石斛。当心汗,为思虑伤脾,补心丹。凡久病不愈,必气血两虚,自汗热不退,补中益气汤加川附,或用归脾汤。如便燥自汗,热不退,属阴血,六味地黄汤加生脉散。如病阳虚,热极自汗而解;汗后又热,汗出如水,此阳被汗散,发泄在外,而不归元,保元汤加浮麦、牡蛎,或炒焦棉子煎汤。如心神不安者,加安神丸。凡虚阳上攻,必求下达,保元汤加木瓜,使阳气回元。凡汗症有阴阳,阳汗者热汗也,阴汗者冷汗也。汗之冷者以其阳气内虚,阴中无阳,而汗随气泄。凡大惊恐,及病后产后失血后,多有汗出,是皆阳气消耗,真元失守候也。故经曰∶阴胜则身寒汗出。又曰∶极寒反汗出,身必冷如冰,是皆阴汗之谓。治必扶其正气,其汗乃止。若虚甚者,非速救真元不可。姜、桂、附子之属,必所当用。
凡病不当汗而误汗,或当汗而汗之过剂者,皆汗多亡阳之症,是亦阴症之属,当察其虚之或微或甚。微虚者,三阴煎,或五阴煎、独参汤之类。虚甚者,非用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之类不可。凡卫虚不固,腠理不密而易汗者,是亦阴症之属。宜黄 六一汤,或 附汤。以上四段本《景岳全书》。
《医通》曰∶病后气血俱虚而汗,服诸止汗药,不应,用十全大补汤半剂,加熟枣仁五钱。若胸臆烦闷,不能胜阴药者,生脉散加黄 二钱,当归六分,熟枣仁三钱。一服即验。夏月汗止半身,由气血不充,内挟寒饮,偏枯及夭之兆也。用大剂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营汤、大建中汤,加行经豁痰药治之。若元气稍充,即间用小续命汤一剂,以开发其表,或防己黄 汤加川乌以散其湿。此症虽属血虚,不可用四物阴药,以其闭滞经络故也。
丹溪曰∶自汗大忌生姜,以其开腠理也。凡有汗,一切辛辣之味,五辛之属,均忌之。
汗症脉候
寸微尺紧,虚损多汗。肺脉软而散者,病灌汗。平人脉虚微细者,盗汗出。自汗在寸,盗汗在尺。脉盛汗出,病不衰者,死。汗出而脉脱者,不治。
附方
〔表虚〕补阳汤 参 术 草 五味 虚加附子。
〔里虚〕益阴汤 萸 地 丹 芍 麦 味 山药 泽泻 灯草 地骨皮 莲子 虚加人参。
〔表里〕黄 汤 地 茯苓 天冬 麻黄根 肉桂 龙骨(各一钱) 麦冬 五味 防风(各八分)归草(各七分)〔阳虚〕 附汤 附(各二钱) 姜(十片)〔阴虚〕当归地黄汤 归 芍 苓 术 柏 陈 草 人参 熟地 生地 知母 浮麦 枣〔自汗〕黄 建中汤 见本卷衄血。
〔盗汗〕当归六黄汤 见本卷衄血。
〔胃汗〕二甘汤 生甘草 炙甘草 五味 乌梅 姜 枣〔胃汗〕牡白散 牡蛎 白术 防风(各二钱)〔酒风〕白术散 白术(一两二钱五分) 防风(一两五钱) 牡蛎(三钱)〔卫虚〕玉屏风散 见一卷中风。
〔心汗〕朱砂安神丸 黄连(五钱) 炙草 生地(各三钱半) 当归(二钱半) 朱砂(一钱半)〔心火〕天王补心丹 见一卷火。
〔肾汗〕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补肾〕还少丹 见一卷中风。
〔肝脾〕三阴煎 归 地 参 芍 五味 草 枣仁〔肺汗〕黄 六一汤 (六钱) 草(一两) 煎服。
〔肾汗〕五味子汤 五味 山萸 龙骨 牡蛎 何首乌 远志 五倍子 地骨皮〔脾汗〕白芍汤 白芍 枣仁 乌梅〔盗汗〕参苓散 参 苓 枣仁〔心肾〕心肾丸 参 归 地 苓 味 牛膝 苁蓉 菟丝子 山药 鹿茸 附子 龙骨 远志〔心惕〕柏子仁汤 柏子仁 半夏曲(各二两) 牡蛎 人参 白术 麻黄根 五味(各一两)麦麸(半两) 枣肉为丸。
〔敛汗〕牡蛎散 黄 麻黄根 牡蛎 小麦〔病后〕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津脱〕大补元煎 见一卷中风。
〔痰汗〕理中降痰汤 参 术 姜 草 名理中汤,此加苓、夏、苏子。
〔汗痉〕防风当归汤 芎 归 防 地〔亡阳〕桂枝加附子汤 桂 芍 草 姜 枣 名桂枝汤,此加附子。
〔风湿〕防己黄 汤 见一卷湿。
〔少阳〕小柴胡汤 见一卷温。
〔少阳〕葛根汤 葛根 麻黄 姜 桂 芍 草 枣〔三阳〕白虎汤 见一卷中风。
〔蓄血〕犀角地黄汤 见一卷温。
〔血瘀〕桃仁承气汤 见一卷疫。
〔胃热〕五苓散 见一卷温。
〔发黄〕茵陈蒿汤 见一卷湿。
〔阴阳〕逍遥散 见一卷火。
〔湿邪〕胜湿汤 茅术 浓朴 半夏 藿香 陈皮 甘草 姜〔理湿〕调卫汤 麻黄根 黄 羌 麦冬 地 归 草 芩 夏 猪苓 苏木 红花 五味子〔结胸〕小半夏加茯苓汤 见本卷痰饮。
〔胃实〕调胃承气汤 大黄 芒硝 甘草〔阳明〕大柴胡汤 见一卷温。
〔心汗〕参归腰子 人参 当归(各五钱) 猪腰(一个煮) 再蒸。
〔肾虚〕安肾丸 芦巴 补骨脂 川楝子 茴香 续断(各一两半) 杏仁 桃仁 山药茯苓(各一两)〔外治〕牡矾丹 牡蛎粉 黄丹(各二两) 枯矾(四两) 研擦。
〔血汗〕夺命散 朱砂 寒水石 麝香 等分,每服五分,又名定命散。
〔产血汗〕 皮汤 皮烧灰 米饮下, 肉煮食,更妙。
〔黄汗〕 陈汤 石膏 芍 麦冬豉 草 茵陈 姜〔外治〕红粉散 麻黄根 牡蛎(各一两) 赤石脂 龙骨(各五钱) 绢包擦之。
〔补虚〕大补黄 汤 参 术 草 芎 归 萸 五味 桂心 防风(各一两) 茯苓(一两半)熟地 苁蓉(各三两) 姜 枣〔阴血〕生脉散 见一卷暑。
〔培元〕保元汤 见一卷火。
〔补虚〕六味回阳饮 见本卷咳嗽。
〔偏枯〕人参养营汤 见本卷劳瘵。
〔寒饮〕大建中汤 蜀椒 干姜 人参 饴糖〔发表〕小续命汤 见一卷中风。
脱症论治
生命以阴阳为枢纽,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阴阳互根,相抱不脱。《素问》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若夫元海根微,精关直泄,上引下竭,阴阳脱离,命立倾矣。《灵枢》云∶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难经》云∶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嘉言喻氏又分上脱、下脱、上下俱脱。
今详斯症,总由阴阳枢纽不固。如上脱者,喘促不续,汗多亡阳,神气乱,魂魄离,即脱阳也;下脱者,血崩不止,大下亡阴,交合频,精大泄,即脱阴也;上下俱脱者,类中眩仆,鼻声鼾,绝汗出,遗尿失禁,即阴阳俱脱也。更有内闭外脱者,痉厥神昏,产后血晕等症是也。治法∶在未脱之先,审其元阳欲绝者,于回阳剂中兼引阴,参附汤用童便煎。真阴欲绝者,于摄阴剂中兼固阳,固阴煎。其心神浮越,起卧不安者,招集溃散之阳。龙蛎救逆汤去桂、姜、蜀漆,加参、附、枣仁、茯神。脉微垂绝,气短汗出者,收拾虚耗之阴。生脉散,或人参饮子。血脱者益气,吐衄不止,独参汤加参三七、童便。精脱者填营,纵欲走阳,救脱汤。
魂离者镇肝,身外有身,定魂丹。崩中者固下,血漏暴注,安崩汤。津脱者实卫,大汗亡阳,收汗丹。液脱者滋阴,血枯成痿,加减四斤丸。喘促而吸入短者资化源,气急不续,都气丸。类中而神昏者息风火,心火暴甚,河间地黄饮子去桂、附、巴戟。至于内闭外脱,如痉厥神识不醒,暂用豁痰,鲜菖蒲根汁和送至宝丹。产后血晕不苏,急为开窍,外烧铁器淬醋熏鼻,或烧苏合香嗅气,内灌清魂散。若血闷,用独圣散、参苏饮。凡诸暴脱,或孤阳无根,而阴失所系,或精血骤去而神失所根据,洵有如喻氏所见,壮岁无病一笑而逝,少年交合一注而倾者,不早寻罅漏而缄固之,其能拯危于一线也哉。
附方
〔回阳〕参附汤 参 附 姜〔摄阴〕固阴煎 参 地 萸 五味 山药 远志 炙草 菟丝饼〔救逆〕龙牡救逆汤 龙骨(四两) 牡蛎(五两) 炙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桂枝 姜 蜀 漆(各三两)〔脉微〕生脉散 见一卷暑。
〔气短〕人参饮子 见本卷血。
〔精脱〕救脱汤 人参(三两) 附子(一钱) 黄 (三两) 熟地 麦冬(各一两) 五味子(一钱)〔魂虚〕定魂丹 参 苓 归 术 麦冬 柏子仁 枣仁 远志 白芥子 丹砂 龙齿〔暴注〕安崩汤 参 术 (各一两) 三七根末(五钱)水煮。
〔津脱〕收汗丹 参 麦 地(各一两) 枣仁(五钱) 五味(三钱) 当归(五钱) 甘草(一钱)〔液脱〕加减四斤丸 熟地 五味 苁蓉 牛膝 木瓜 天麻 鹿茸 菟丝子〔喘虚〕都气丸 见一卷火。
〔类中〕地黄饮子 见一卷中风。
〔痉厥〕至宝丹 见一卷中风。
〔产晕〕清魂散 人参 甘草 川芎 泽兰 荆芥〔血闷〕独圣散 五灵脂(半炒半生) 水煎服。
〔血闷〕参苏饮 人参 苏木
脱脉案
堂弟 心力经营,烦劳动火,消谷善饥,坐则手足俱颤,寐则手足如堕,梦则体析为二,神志恍惚,呵欠气泄,右脉小弱,左虚软不受按。因操劳疲神,元气不受镇摄,若转失气,须防暴脱。食下烦嘈稍定,足知中宫底柱乏权,急摄阳以交阴。潞参、茯神、山药、五味、杞子、白芍、龙骨、牡蛎(俱 研)、枣仁(炒研)。
三服神昏安贴,诸症俱减,惟巅痛唾涎。原方加嫩桑叶炒、甘菊以熄肝胆风热,加益智、半夏(青盐炒),以摄脾涎。又数服,间服膏方而安。此症因其胃旺能纳,专受滋填,用海参煨鸭,及火腿鸡蛋等,皆血肉有情之品,故未及两旬已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