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08400000034

第34章 戶政三十二錢幣下(4)

第八

或曰。如子之說。則鈔法至矣盡矣。何以前代行之不勝其獘。而卒至於廢而不行乎。應之曰。吾之所謂行鈔者。宋金元明之法也。而所以行鈔者。固非宋金元明之法也。宋金元明立法不能盡善。至於獘見而乃自更其法。鈔法至於屢更。而民乃受其害矣。此非前人之心思。不能及後人之心思也。蓋創始者之難為功也。前人之創法。不能預見數十百年後之時勢而為之預防其獘。至於今日。統觀前代四五百年之故事。囗考鈔法之源流得失。又有以見夫自明嘉靖以來用銀之獘。參驗之於民間用錢票會票之風俗。而後為之酌古斟今。以期於盡善而可行。豈復蹈前人故轍哉。故用鈔而必禁銅器與鑄大錢者。宋金元明之法所無也。鈔必精工華美。多費工本。而使之不易作偽者。宋金元明之法所無也。鈔必裝潢糊裱。分為等差。而使之不至速朽者。宋金元明之法所無也。以銀換鈔。以鈔納糧。獲利二分。而必不使之新舊倒換以有折閱者。宋金元明之法所無也。大鈔必書寫格言。精求書法。而使之常可寶玩者。宋金元明之法所無也。宋金元明之立法。不可謂不詳。而自今觀之。則其心思所不到者猶如此。然則如吾說而用之。數十百年之後。亦安保無見其敝而思救之者乎。然其小小條目雖可更移。而其大體要不可變易。則雖百世常行可也。或曰。近世顧棟高惠士奇嘗欲復古用貝之制。其說可乎。曰。貝久則亦朽耳。用貝而使百姓爭求海貝。非權歸於上之道也。既無大利。何為而變法哉。惟行鈔。則能使國家盡有天下百姓之財。而天下百姓之財。又人人頓獲二分之利。斯其策之所以為神妙而無窮也。姑以二分言之。其實即使民獲倍利亦可。

第九

從來欲圖天下之大功。而權其可行不可行者有三焉。曰理。曰情。曰勢。夫行鈔者。將使國家獨操錢幣之權。而一切實利皆予之百姓。其名正大。此揆之理而必可行者也。百姓以銀易鈔。無耗折之虞。而反有加增之利。其意仁厚。此度之情而必可行者也。百姓苦於用銀之重滯。而又有成色之高低。是以有會票錢票之用。一旦易之以鈔。其事便利。此按之勢而必可行者也。苟以荊公青苗之法較之。則放債取利。其理已背謬矣。損下益上。其情已刻薄矣。抑配追比。其勢已窒礙矣。當時若韓魏公蘇子由之論。剴切詳明。固已使荊公無詞之可辨。而乃悍然行之。特以權位劫持人耳。此其所以為執拗也。然而天下耳食之徒。狃於因循怠惰之風。而不知遠慮。聞有變法更張之說。則必極口詆之曰。是又一安石青苗法也。而孰知其名實之相懸萬萬乎。青苗之利。取之百姓者也。故利有限而民受其害。行鈔之利。取之天地者也。故利無窮而君操其權。孰得孰失。有識者必有以辨之矣。

第十

顧亭林先生文集中。極言用銀之害。而於日知錄中又極言用鈔之不可。其意欲使天下專用錢。然專用錢。則下苦於重滯之難齎。上苦於徵解之不便。其勢必不能行。則莫若仍濟之以鈔。夫亭林所以言鈔之不可行者有故焉。一則因壅滯廢閣之獘。一則因昏爛倒換之獘。然此皆明人之不善行鈔。而非鈔之不可行也。夫鈔之廢閣。由於銀幣盛行故耳。而銀幣盛行。一壞於太祖既禁用金銀。而九年復許以銀代輸租稅。再壞於宣宗除郡國輸鈔京師之令。而鈔遂出而不入。三壞於英宗有收賦米麥折銀之令。遂減諸納鈔者。而以米銀錢當鈔。由是朝野率用銀。而鈔壅不行矣。昏爛之獘。由於製造不精。而行用繁。則必至於倒換。倒換則胥吏得上下其手。而獘生矣。今使國課一皆收鈔。則必不至於壅滯。鈔必自一貫起。程式精工。加以糊裱。則昏爛自少。即久而昏爛。仍許其納錢糧解部焚毀。是又陰用倒換之法而無其獘。大鈔則裝潢成卷。藏之以函。自可歷久不壞。惜乎前人造鈔。見不及此。故鈔有時而廢也。今既洞見用銀之害。轉思行鈔之利。而又能去此二獘。則行鈔之後。雖百世斷無復廢鈔而用銀之理。而藏鈔之家。豈憂其一朝乾沒哉。假令起亭林先生一質斯議。必以鈔為可行矣。

鈔幣論敘道光二十六年

許槤

世傳呂洞賓初見鍾離雲房。雲房取石點金與之。洞賓問此金復當為石否。答曰。三千年後。復還為石。洞賓擲而棄之。曰。可惜誤三千年後得金人矣。事雖近誕。語實至理。夫一卷之石。為金幾何。而神仙猶慮誤三千年後人。何其見事之智而用心之仁也。自宋行交子。為鈔法之祖。世以為神仙點金之術。無以踰此。然近或數年遠或一二十年。悉化為石矣。元行孤鈔。以絲為本。而以金銀稱提其間。似金而實石也。明直用空鈔。則是未成金之石矣。而強以與民。民有真金。反指以為石。而禁其行使。當時儒者林立。不知石之非金而與之。是不智也。知其非金而猶與之。是不仁也。何無一人類洞賓哉。近世金多出洋。議者求所以點金之術而不得。遂注意於前人已棄之石。而洞庭王氏囗錢幣芻言立說尤辯。學士大夫往往寶藏其書。余懼夫石之不可用。而徒敺金以資外洋也。又懼夫人人自以為鍾離。而獻石於官也。恆思有以闢之。鞅掌未暇。季弟楣方養囗家居。近以所著鈔幣論寄余是正。則為王氏書作也。其見地多與余合。首通論。於鈔法源流當世利病盡矣。次鈔利條論。仍其利之名而著其不利之實。次造鈔條論。次行鈔條論。剌取原議各以類聚次第詰難。而禁銅與鑄大錢條論從焉。次論。略舉宋金元明事一二指陳其謬。餘不復悉論。余既覽而善之。即所未盡。繫以案語。付剞劂氏。閱是書者。尚無輕言點金可矣。

鈔幣通論

許楣

第一

鈔者紙而已矣。以紙取錢。非以紙代錢也。以紙代錢。此宋金元沿流之獘。而非鈔法之初意也。今有創議者焉。取其獘法。奉為良法。而其為法也。則又宋金元獘法之所無有。而反以為宋金元良法之所無有。卒其日夜之所精思。而視為百千萬億之金錢者。自人視之。則皆紙也。然且曰吾將以是盡易天下百姓之財。夫以紙取錢。而至於負民之錢。此宋金元獘法之所有也。以紙代錢。而至欲盡易天下百姓之財。此宋金元獘法之所無有也。夫自用銀以來。雖三尺童子。莫不知銀之為貴也。然使操一星之銀以適市。而曰吾將以是盡易肆中千萬之紙。則人必譁然笑之。為夫一星之銀。固不可以盡易千萬之紙也。夫紙之於銀。其貴賤之相去也遠矣。人之愛銀與其愛紙。其相去也又遠矣。千萬之紙。而易以一星之銀。則笑而不與。千萬之銀。而易以一束之紙。則欣然與之。豈其明於愛紙而昧於愛銀也。不知愛銀之甚於愛紙。而欲以其所甚賤。易其所甚貴。且欲以其賤而少者。易其貴而多者。乃曰如是則天下皆爭以銀來易鈔。於虖。吾不知其何以來易也。

第二

或曰。如議者之言。國賦一皆收鈔。何為其不以銀易鈔也。曰。鈔收其銀。賦收其鈔。官不憚煩。而自相為易。民固未嘗易也。或又曰。宋辛稼軒有言。民間上三等戶租賦。並用七分會子三分現錢輸納。則會子之價。勢必踊貴。國賦收鈔。使民曉然知鈔之即可當銀。則皆貴鈔。何為其不以銀易鈔。夫法必行之自上。官自為易。非不憚煩也。所以誘民之易。而使之囗趨於鈔也。曰。稼軒之言。此捄鈔獘之繼事。而非行鈔法之始事也。鈔之始事。納錢於此。取錢於彼而已。宋之交會皆然。交子失信而負民錢。然後改造會子以新其耳目。而交子變為敗楮。及會子又失信而負民錢。則無可復改。故稼軒欲以輸納收之。非盡能收之也。示以有收之之時而已。民間得受會子。不始於收之之日。勢不能委棄。幸其有時收之。則亦姑相與行之。故曰。此捄獘之繼事也。假令行交會之始。即多出虛紙。以易民錢。而第令分其十之三四以輸稅。則民皆知輸稅之外盡為虛紙。誰復囗以現錢易虛紙。哉。今議者於行鈔之始。即欲以虛鈔盡易天下之銀。而第令以鈔輸賦。以示鈔之可用。彼民也皆知輸賦之外。銀可以易鈔。鈔不復可以易銀。易銀必待十年二十年鈔法既行之後。所謂俟河之清者矣。何為以現銀易虛鈔哉。

第三

是故鈔始於唐之飛錢。仿於宋之交子。皆以紙取錢。皆良法也。交子無錢而法一獘。變為會子。北宋始終名交子。南宋紹興元年。改造關子付婺州。三十年。始造會子。是後遂名會子會子無錢而法再獘。變為孤鈔。金製交鈔。元因之而為孤鈔。孤鈔元一代行之。上積其欺。下積其愚。獘法之行。亦非一朝夕之故矣。何也。元雖與宋代興。然當南宋中葉以後。固已滅夏滅金。跨有西北。其行鈔與宋金有終始而無絕續。鈔之流落民間者已多。不以取錢而以代錢。其欺民也久。民之受其愚也亦久。因恬然為罔民之政。而民亦安之。至明崛起承元後。獘法與時代俱絕矣。復欲續之。則民皆知其為欺人之物。故雖多為厲禁。其極至於斷脰戍邊。而終不可愚。吾嘗譬諸錢莊。錢莊之始也。出票以會銀。銀與票相準。無或失信後時。於是豪商大賈從而信之。競取其票為輕齎之計。或遂以票相授受。既而錢莊出票日多。而所受豪商大賈之銀。頗以事耗。銀與票不相準。稍或失信後時矣。彼豪商大賈。苟盡持票責銀。則彼有閉肆而逃耳。不得已。聽其分期。聽其展限。甚或存母取子。歲歲易票而謹藏之。至於終不能償。而後為廢票。此亦積欺與愚使然焉。有貧子焉。見錢莊之以票取豪商大賈之銀而不復償也。亦效錢莊之票以與豪商大賈取銀。則不笑即唾矣。故宋之交子。莊票之始也。一變而為會子。失信後時之票也。再變而為元之孤鈔。存母取子而歲易之票也。至明而為廢票矣。毀其廢票。效其廢票。則貧子之票也。明效之而不行。今而效之。是亦貧子之票而已矣。

第四

且夫元之孤鈔。則猶未若明之甚矣。明即以鈔為本。而元以絲為本。明禁用金銀。而元隨路設立官庫。貿易金銀。平準鈔法。夫使民知鈔之可以易絲易金銀。則猶有所附麗以行。而不盡為徒紙。非若以鈔易民之銀而不復出也。然且物重鈔輕。史不絕書。而謀國之臣。恆惴惴焉恐民之悟其欺而破其愚。終元之世不敢用錢。僅武宗一行旋罷。順帝時偰哲篤始議以鈔為母。錢為子。而呂思誠諍之於朝。劉基憂之於野。呂之言曰。錢鈔兼行。恐下民藏實棄虛。非國之利。劉之詩曰。此物何足貴。實由威令敷。又曰。錢幣相比較。好醜天然殊。譬諸絺與綌。長短價相如。適市從所取。孰囗要其粗。蓋自宋行交子。積售其欺者數百年。然後元得以孤鈔愚民。一決其籓。即不可復。故呂與劉皆云爾。迨脫脫卒用偰哲篤之言。而藩驟決矣。不可復矣。明欲復之。而直以空鈔從事。與銅錢通行使用。則正符呂藏實棄虛之議。而劉之所謂孰囗要其粗者矣。恐其不行。乃復禁用金銀。繼又禁用銅錢。既而終不可行。於是有奸惡之科。充賞之格。阻滯鈔法之罪。至有誘民易銀以入之文網者。而愈不可行。卒無以復元之舊。吾故曰元之孤鈔。積欺與愚使然。而獘法之行。亦非一朝夕之故也。況於法又加獘乎。

第五

吾嘗即議者之法而細繹之。則皆祖明之法也。其綱領則以鈔與錢為二品通行。而鈔為母錢為子。其節目則如使民以銀易鈔。是即明之以金銀易鈔者聽也。其曰銀不為幣。虛懸其禁於十年二十年之後。而明則實禁之於始也。其曰銀止準為首飾器[皿](血)。則永樂之令也。曰鑄大小錢以便零析。即洪武鑄當十當五當三當二當一之制而變通者也。曰糧稅皆收鈔。雖本於宋辛稼軒之議。而明初商稅收錢三鈔七。宣德時秋糧亦嘗折鈔三分也。至如官俸悉加一倍。本俸暫給以銀。加俸悉給以鈔。則即明之錢鈔兼給矣。鈔久昏爛。以輸納為倒換。解部銷燬。明洪武時亦鑒倒換之獘。而輸榷稅官收受爛損之鈔解京矣。凡此皆與明無絕異者。乃謂明人不善行鈔。以致廢閣。而廢閣之獘。由於銀幣盛行。銀幣之盛。首壞於太祖既禁用金銀。而九年復許以銀代輸租稅。夫徑收其銀以當租稅。與迂其途於易鈔以當租稅。孰為善否。收其銀於上。而民間交易用銀。仍有厲禁。與虛懸其禁於十年二十年之後。孰為善否。謂彼不善行鈔。而求所謂善於彼者無有焉。徒見明之鈔止於一貫者。增至千貫。明之大錢止於當十者。增至當百而已。善乎否乎。至謂我 朝順治八年嘗行鈔法。十八年因財用充裕停止。而當時所以行鈔之法無聞。然歲造止十二萬有奇。則為數至少。而始於易民之銀。終於負民之銀。一介小臣。有以知其必無是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纨绔冷少

    重生之纨绔冷少

    冷桓重生了,回到了15岁...立志要做一个在哥哥背后的纨绔子弟。
  • 异能超级老师

    异能超级老师

    一段被封印的神秘记忆被揭开后,王宇凡开始了传奇的人生。透视眼,顺风耳,超级复制……美女的追求,奇妙的秘籍,肝胆相照的兄弟……军界的英雄,商界的王者,极道的霸主,美女的贴身高手。
  • 寒光图记

    寒光图记

    唐武周年间外有突厥契丹虎视眈眈,内有群雄争斗不休。炀帝藏宝图重现江湖,大周王朝继承之争愈演愈烈。前代的纠葛,权臣的野心,诱人的宝藏,帝位的争夺。野心,欲望,贪婪,权利,仇恨这一切的一切即将拉开帷幕。
  • 诡香异灯

    诡香异灯

    爷爷是开香铺的,就是卖死人的东西,爷爷死后的某一天,突然托梦给我让我重开香铺!
  • 旋风少女之李恩熙复仇

    旋风少女之李恩熙复仇

    小三来袭,白兔夫妇遭遇情感危机,若白被骗,百草离开,三年以后百草以新的身份——李恩熙,回归岸阳,他们又会发什么,白兔夫妇能否天长地久?
  • 纽扣杀人案

    纽扣杀人案

    性格叛逆又早熟的高中女生邱元元热衷于收集自杀遗言,并为自杀者实现遗愿。随之,网络上惊现“人血纽扣”连环命案和一卷杀人现场的录音,而元元也离奇失踪……三年后,谶语应验,传说中的纽扣杀人案相继发生……
  • 文安心愿

    文安心愿

    没有和妹妹夏文宁考上同一所优异高中的夏文安,因为和至亲的差距而从心里抵制这所高中。她不爱说话,不愿意和别人交朋友,她希望好好学习可以和妹妹相衬。可是事与愿违,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败后她选择了放弃。然而,命运对她终于松了口,她认识了陆希宇,认识了吴雨,认识了姚依一,认识了钟尧。即便妹妹不在身边,她还是感到了温暖。她慢慢变的开朗了一些,愿意与别人交流,也积极面对一团糟的学习。匆匆三年以后,她回头想再看看他们,却发现已经没有一个人了。记忆都停留在了那里,时间转回到了高中的那三年。可是那一年,她闭上眼睛在心里许下的生日愿望终究还是没有实现。
  • 甲申闻见二录

    甲申闻见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灾临

    灾临

    2015年,对于地球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一场名为ZKP-1的丧尸病毒突兀的在地球上爆发,近乎九成的人感染,许多国家一夜消失,而幸存者只能在政府临时建立的安全区苟延残喘。而各国情报组织纷纷出动,得出的蛛丝马迹却将罪魁祸首指向了那个十年前在南极强势建立的组织——艾萨克。虽然各国无暇顾及,但是空气中,已经多了一丝硝烟之气。而他们,究竟有什么阴谋?究竟谁是正,谁是邪?ps:欢迎大家加入这个有爱的家373229716
  • 爱你初心不变

    爱你初心不变

    时间让喜欢沉淀成了爱,可是我却辜负了时光。一张脸,不过一块皮,说不介意太假,说介意,好像我不介意。颜弃“爱你的初心不变”路潞:“爱你是因为你初心不变。”蓝兰说:“你们为什么不在一起?”秦皓和路潞互相看了一眼说:“太腻。他站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