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1000000070

第70章 工政十三直隸水利上(2)

畿南河渠通論畿輔通志

渤海在天津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東連遼海。西抵直沽。直沽即今大沽口。河流入海處也。兩岸壁陡。一閾中橫。土人謂之海門。潮汐所至。北抵楊村。南抵程官也。西過王慶坨。率二百餘里。皆淡水也。鹹潮抵海門而止。無岔入者。若天設之以限內外。斯亦奇矣。其所受者曰海河。即南北運淀河之會流也。自天津東北三岔口迄大沽口。長一百二十里。涘廣岸深。奔流湍駛。潮汐迎之。則逆行而上。禹貢所謂逆河是也。每伏秋之交。二運并漲。淀水爭趍。駢注於三岔一口。而強潮抵牾。洄漩不下。倒漾橫流。上游隄岸田廬。皆受其浸。所謂尾閭不暢。胸腹俱病者也。故欲治直隸之水者。莫如擴達海之口。而欲擴達海之口者。莫如減入口之水。雍正三年。上命怡賢親王興修水利。親授方略。於南北運各建壩開河。減水分流別途歸海。豈僅為運河計哉。入口之水減。則達海之口寬。而北來之永定河。南來之子牙河。中間七十二清河。乃得綽然入三岔口而東注。昔人言禹治水先從低處下手。正此意也。

海河右受者曰河。即南運河也。亦曰永濟渠。亦曰御河。源出河南衛輝府。自山東武城縣流入直隸故城縣界。又東逕山東德州界。復入直隸。逕景州東吳橋縣西。又東北逕交河縣東南七里口。又東北逕泊頭鎮入南皮縣界。又東北逕滄州城西。又東北逕青縣城東靜海縣城西天津城府北。至三岔口。與白河會入海。計長八百餘里。衛河本西漢時大河所經。東漢以後。為清漳二瀆所經。隋時開為永濟渠。宋皇祐初。河合永濟渠。仍為大河所經。南渡後。大河南徙。而衛河如故。金元以來。皆漕運所經也。有減水河二。一在滄州南十五里絕隄。一在故興濟縣。以備衛河泛溢。按南運向苦淺滯。故額設淺夫。以供挑穵。兩岸隄工。隨時補苴而已。自漳河南徙。於館陶入運。湍急浩瀚。每羨溢為災。雍正四年。經怡賢親王奏請分道耑轄。增汛員。設歲修。始以隄防為務。乃隄日增高。而水亦隨長。伏秋汛漲。各州縣往往於隄上加。以防漫溢。以漳水泥濁。河形曲折。墊淤於下。則泛溢於上。勢固然也。計惟於德州上流與古黃河相近之處。度地建壩。廣三四十丈。引而注之古黃河。不惟直隸河隄永免漲溢。即德州一帶工程亦獲甯謐矣。但地隸山東。在此為切己之憂者。在彼未免為秦越之視。雍正八年七月。德州第九屯隄決。直隸景州以下十餘州縣。禾稼盡沒。水利衙門。屢行咨會。而決口訖未堅築。其地處上游。水過正堪藝麥。而此間形如仰釜。有受無洩。縱竭力修防。隄工鞏固。亦何救於田廬之堙沒耶。若將臨清以北河道併歸直隸總河管轄。則一河首尾修濬自如。上下不致阻格矣。

海河左受者曰白河。即北運河也。亦曰潞河。源出宣化府龍門縣東滴水崖。東流入密雲縣之石塘嶺。過縣西入通州界。其支流亦從石塘嶺過懷柔縣西。順義縣東。入通州東境合焉。東南徑漷縣武清縣東。而入直沽。合衛河入海。又白河徑靈蹟山黃花鎮。川河入焉。又南徑牛欄山東麓。潮河流合焉。又南徑順義縣東門外。白河發源塞外。自石塘嶺白馬關入。故曰白河。赴通州北關與溫榆河合。即運糧河。性悍多沙。遷徙無常。俗稱為自在河。則萬歷三十一年。從工部議挑通州至天津。白河深四尺五寸。所挑沙土。即築隄兩岸。著為令。燕趙之間。地方千里。其間巨細河流。悉至武清縣丁字沽注於白河。故一遇雨潦。白河滿溢。耍兒渡口南蔡村等處。衝決隄岸。壞民田廬。起夫塞築。勞費萬計。逮時乾旱。舟行又或淺阻。以此知水勢盈涸不常。不可以經久而論也。按白河會潮沽榆沙通惠諸河之水。源高勢峻。有如建瓴。而西北諸山。泉流匯聚。每伏秋之際。積雨未歇。怒流已至。頃刻尋丈。非徒恃隄防所能捍禦也。康熙三十八年。決武清縣筐兒港。三十九年。 聖祖仁皇帝親臨視閱。 命於沖決處建減水石壩二十丈。開挖引河。夾以長隄。而注之塌河淀。由賈家沽道洩入海。河楊村上下百餘里。河平隄固。有 御製碑文誌其事。康熙五十年。以河西務工程險要。 親臨指授。既命開穵引河。復以河西務城東有舊河形對新河下口。至三里屯。長四百餘丈。 特命開直河一道。次年工成。於是新河之溜。移流於西。而東岸大隄之汕刷以免。耍兒渡之衝險無虞矣。雍正三年大水。隄岸埽壩。多有衝潰。四年。經怡賢親王奏請北運河一切工程。歸通永道統轄。河西務設同知一員。楊村設通判一員。分界管理。增置縣丞主簿等官。以耑防修。五年。河水泛溢。東西岸漫決者四。六年。怡賢親王奏拓筐兒港舊壩。闊六十丈。展穵引河。改築長隄。七年。疏濬賈家沽道。分減既多。消洩亦暢。故壩門以下。河水安流。而河西務一帶。距壩稍遠。山水暴至。遂復漫決。上 聖懷。發帑遴員。授之方略。於河西務上流之青龍灣。建壩四十丈。開引河而注之七里海。仍展挖甯車沽河。導七里海水而洩之北塘口。上下分消。區畫盡善。運道民生。均獲甯謐。而所費帑金。已不下六十餘萬矣。

海河所中受者曰淀河。在天津縣北五里。永定子牙清河之會流也。自河頭至丁字沽。入北運河。長四十里。淀水浩淼。至此始有崖岸。故名河頭。其上游曰東淀。延袤霸州文安大城武清東安靜海之境。東西亙百六十餘里。南北二三十里五六七十里不等。七十二清河之所匯瀦也。又永定河自西北來。子牙河自西南來。咸入之。

淀河左受者曰永定河。亦名盧溝河。亦名渾河。亦名桑乾河。永定之名。 聖祖仁皇帝所命也。發源太原之天池。伏流至朔州馬邑雷山之陽。有金龍池者。渾泉溢出。是為桑乾。東下大同古定橋。抵宣府保安州雁門雲中應州諸水皆會。穿西山入宛平界。東南至看丹口分為二。其一東由通州高麗莊入白河。其一南流霸州合易水至天津丁字沽入漕河。是河過懷來束兩山間不得肆。至都城西四十里石徑山之東。地平土疏。衝激震蕩。遷徙弗常。元史名曰小黃河。以其流濁也。金大定二十七年。宰臣以孟家山金口閘。視都城高一百四十餘尺。倘遇暴漲。其害匪細。若固塞之。則所灌田俱為陸地。種植禾麥。亦非曠土。上是其言。遣使塞之。二十九年。以涉者病河流湍急。詔命造舟。既而更命建石橋。名曰廣利。即今之盧溝橋也。按盧溝亦曰黑水河。水色最濁。其急如箭。東決則西淤。忽遷改。前人謂之無定河。自元歷明。沖齧奔潰。屢修屢決。迄無甯歲。康熙三十七年。我 聖祖仁皇帝。軫念郊圻。親臨視閱。命撫臣于成龍大築隄堰。疏濬兼施。自宛平之盧溝橋。至永清之朱家莊。匯狼城河。注西沽以達於海。延袤二百餘里。廣十五丈。 賜名永定河。自是湍水軌道。橫流以甯。三十年來。河無遷徙。此從古所未有也。惟是下流入淀之後。水渙泥停。積漸闐淤。曾蒙 聖祖諭旨屢下。毋令壅礙清流。而該管分司衙門。唯事修防。不加疏導。淤而南。信安勝淓等淀變為高原。復淤而北。策城新張諸泊墊為平陸。駸駸乎及於台頭與子牙河會。壅閼清流。幾無達津之路矣。雍正三年。怡賢親王查修水利。上諭令引渾河別由一道入河。毋使令入淀。大哉 王言。已攬河道全局而居其要矣。淀泊之用。有翕受之功。亦有停蓄之利。眾流競趨。匯為巨澤。容與蕩漾。有以緩其奔突之勢。然後安流弭節而去。則其衝易受。而其患易禦。正定順德廣平之有南北二泊。順天保定河間之有東西二淀。皆天地造設自然之妙。納眾流而節宣之。不使之一往衝突而不可禦也。西淀之水。會為一河。分為三汊。而匯於東淀。南泊之水。注於北泊。北泊之水。出滏陽之道。合滹沱之流。亦由子牙一河。歸於東淀。是東淀一區所以蓄直隸全局之水。游衍而節宣之。乃永定濁流闐淤梗噎於其間。則上游之氾濫者將安歸乎。怡賢親王欽遵諭旨。於郭家務改河東行。復開下流之長河。引逕三角淀。而注之河頭。與清河會。周築三角淀。圍隄以防其北軼。又以河性善淤。奏明逐年挖淺。俾河流不致遷徙。籌畫可謂盡善。而河官錮習。不利於挖淺。而利於築隄。改河之後。隄日增高。而河亦與之俱長。長河淤塞絕流。三角淀所餘無幾。於是散漫南行。頭道河二道河皆成斷港。剩有楊家一河。若經汛之後。再淤而南。則清水無路歸津。側注於楊柳青一帶。而濁流復從而迸注之。其不至穿運而過者幾希。此目前之大患。全局之深病也。為今之計。唯疏穵長。導之東注河頭。南岸接築長隄至楊家河而止。雖不能必其不再淤。而旋淤旋穵。是亦可暫為補救矣。又永定濁泥善肥苗稼。凡所淤處變瘠為沃。其收數倍。涇水之富關中。漳水之富鄴下。不是過也。河所經由。兩岸窪鹹之地甚多。若相其高下。開濬長渠。如懷來保安石徑山引灌之法。分道澆溉。則斥鹵變為肥饒。而分水之道既多。則奔騰之勢自減。從高而下。自近而遠。一河之潤可及十餘州縣。此亦轉害為利之一奇也。唯在任事者不避勞怨。持議者不惑浮言。則鄭國史起之功。安在不復見於今日乎。

淀河之經流曰清河。其派有三。分自會同河之三汊口。徑台山而北出紀家淀而東入勝淓河者西派也。由趙家房徑托蓮泊出郭家窪會勝淓河者東派也。由下馬頭徑崔家房入張家嘴過任家莊逕左家莊泊歸石溝河者南派也。沿大隄而東徑西馬頭堂頭左家莊會石溝河則其支流也。勝淓石溝二河。總歸臺頭一河。經楊糞港而出楊家河。楊家河至三汊口。計長一百四十里。自永定下流入淀。勝淓河淤而東西二派無下口。張家嘴淤而南派無正流。唯沿隄一支。寬不過二三丈。深不過五六尺。何以容西來泱漭無涯之巨浸乎。雍正三年。自崔家房以東。決隄九處。各數十丈。文安城郭。宛在水中。怡賢親王奉 命查修水利。開勝淓河十七里。而東西二派下口遂通。穵張家嘴河五里。而沿隄一支。分流北注。又於上流疏濬中亭河四十餘里。自口頭對岸之下河門。分引玉帶河水。入臺山河。其下流石溝臺頭淤淺之處。行撈穵。數載以來。清流湍駛。隄防晏如。霸保文大之間。禾黍豐而稻熟。民享樂利。皆 聖主勤恤之德。賢王治淀之功也。然以上諸河經由泊港。菰蘆叢生。苲草密布。壅溜停汛。易致淤淺。淺阻之後。舟楫不行。復成斷塞。雖分隸河道統轄。而汛員唯知保守隄工。至於淀之通塞。河之淤暢。俱在茫茫積浸中。為考成所不及。誰復過而問之。殊不知淀河一塞。分消無路。西來之水。并注隄下。一遇積雨暴漲。頃刻尋丈。人力安施。故防隄而不濬河非計也。今中亭河苦淺。趙家房河苦淤。張家嘴未達於淀泊。沿隄一河。自堂頭以下至壩嘴頭亦苦淺。石溝通勝淓一河苦隘。勝淓至臺頭一河苦淺。計其丈里。非水涸時興大工隨宜疏濬不可。

東淀池所受西淀之水有二。一為會同河。一為中亭河。本玉帶河之下流也。自保定縣流入州界。又東北曲折行可十里為善來營。北岸有渾河口。又東可五里為苑家口。又東五里為蘇家橋河。流至此分為三道。即所謂三汊口也。冊說云。玉帶河至霸州境。會渾河東下。名會同。行分二支。俱流經文安縣境。散入石城等淀。本河正派。至州東無梁閣。名邊家河。又分一支入永清縣界。名信安河。其正流曲折而東。入文爾諸淀。又東逕東安縣界。為呂公河。按會同為玉帶之下流。出自西淀之茅兒灣。至霸州而拒馬桑乾胡良霸水皆會焉。故名會同河。今諸河俱已改流。唯栲栳圈一河南北相望。即中亭河也。首尾皆淤斷。而會同河身。寬不逾二十丈或十五六丈。總會順天保定正定三府西山一帶三十餘河之水。勢不能容。則蕩擊為暴。決何家道口。決鹿。決下武各莊。決保定縣。幾無虛歲。雍正五年。中亭河開通。分流北去。玉帶之水十減二三。但河身本淺於正流。而新開之牛河。自西栲栳圈會入。挾擁泥沙。復加闐淤。則浚治之工。有不可一日緩者。其會同下流之信安河。已成陸地。即勝淓至辛張。逕褚沽東沽二港。達王慶之一支。名呂公河者。亦無河形。唯餘臺頭一派為正流。則上自石溝。下至楊家河。通塞淤暢。所關最鉅。此河道全局之利害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万古杀神

    万古杀神

    杀神重生附体废物少主身上,并得到半神格传授心法秘笈九玄踏天诀修炼,一朝觉醒至尊杀魂,铸成霸血神体,碾压天骄,爆打对手,横扫九天十地。
  • 幽谷小院

    幽谷小院

    这是我第一篇恐怖惊悚文章,内容绝对精彩,希望大家会喜欢。题材来自一个幽古小院,具体我也不必多说,赶快点击进入我的恐怖世界。
  • 她灵

    她灵

    异界来客,掀起位面狂潮,主角与灵界少女的校园生活,升灵玄机,主角强势进化。灵界,我来了!
  • 联邦帝国之大秦帝国

    联邦帝国之大秦帝国

    张翼飞被一颗刮倒的枯树砸死,却意外穿越到清·乾隆二十年(即公元1755年)。生活在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张翼飞有点怵。但因自身的原因,且看张翼飞如何拳打中原满清猪,脚踩东洋倭国奴。敬请期待联邦帝国之大秦王国,期待张翼飞的腾飞。【此书缓缓更新中,求收藏,求红票,求打赏,求评论。QQ群:291012736】
  • 农场主

    农场主

    阳光农场的农场主威廉在一个美丽海岛的生活。
  • 恃宠而妻:骄夫难伺候

    恃宠而妻:骄夫难伺候

    “程晓薰,我口渴!”“你不是才喝过饮料吗?”“可是我想喝咖啡了!”……“程晓薰,我饿了!”“刚刚派对上你可一直都在吃东西啊。”“谁让我肠胃消化快呢!”……“程晓薰,我想吃冰激凌!”“大冬天的,我上哪去给你弄冰激凌去呀?”“那我不管,找不到你就在门外蹲一整夜吧!”……“程晓薰!被窝冷了!去给我暖床去!”……“柯凯宸,你等着!等我赚够了钱,一定会摆脱你的魔爪的!”三年前,她为了追求财富抛弃了他,三年后,命运的齿轮再次旋转到同一时刻时,两人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个穷困潦倒的小子不再只有被选择的权利了,而她、却忘记了自己曾深深的伤害过这个男人!“九千万!包养你,成为我的奴隶……”
  • 心灵体操自助训练(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心灵体操自助训练(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朝暮案

    朝暮案

    古人云: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大燕朝的郡主为了嫁给自己喜欢的人,制造了一场落水意外。没想到阴差阳错给别人做了嫁衣裳——肃毅伯府上的二公子竟要迎娶小门小户一个举人的女儿为妻。简直是岂有此理。但无奈木已成舟。这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于是,梁举人的女儿梁蔻娘收拾了自己轻飘飘的妆奁,一顶花轿嫁进了高门。撷蔻记的故事,也从此开始。
  • 斗天之纵横魔道

    斗天之纵横魔道

    天地初开仅存道,子牙修筑封神台。千难万阻众神录,一朝又遇石头开。猴子翻天又复地,魔法高强震四海。十万天兵无用地,四大天王被打败。西方佛老五指山,降服魔猴去西天。取经归来救万世,人神平安数千年。不知几劫度几难,一场浩劫再次现。自开天辟地,神魔界大乱,姜子牙奉命封神,才得几世之安,又不知几世几劫,妖猴出现,大闹天宫,魔界趁乱崛起,但猴子七窍之心有一窍归佛,最终了道成仙,又不知几世几劫,一场空难穿越异界,开启了凡人赵旭的修仙之路,东方异界仙魔再次大乱,各大仙人佛祖纷纷登场,种种妖魔鬼怪依次亮相,艰难困苦之中,让一个平凡之人亦魔亦仙,最终登得三十七重天......
  • 百里断恋:绝代仙君追妻记

    百里断恋:绝代仙君追妻记

    九重天的阴雨天,连绵了半个月。仙侍在孤云殿前站定,朱红木门前,他深吸一口气,随后敲门。“进来。”屋内传来淡漠的男声。重重帘幕之后,烛火摇曳,紫檀软塌上,素邱仙君慵懒侧躺,仙侍抬头,正看见仙君那张颠倒众生的侧脸,慌忙低了头。“送她去凡界了么?”“是,仙君。”仙侍恭敬回答,还是忍不住叹息,“凡世皆苦,红尘喧嚣,此番,她怕是会十分辛苦……”仙君闻言,忽然起身,仙侍再次沉默。“本君以往事务缠身,也是该去历练一番了,这孤云殿,就交给你了。”语罢,仙君大步流星地向外走。“仙君,您?”仙侍愕然。仙君回头,淡笑,“本君,势要追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