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1000000057

第57章 工政十運河上(5)

水經。濟水自乘氏分而為二。其一為菏水。即南濟也。東過昌邑金鄉東。至方與縣北。湖陵縣南。入於泗水。宋乾德中。東疏菏水。轉漕兵餉於定陶故地。置發運務。明洪武初。河決曹州雙河口。流入魚臺。命大將軍徐達開塌場口。引水由牛頭河至塌場口。出穀亭以通漕運。永樂中。遣侍郎金純。從汴城金龍口下達塌場口。築堤導河。南入淮漕。以接運道。後河經屢決。遷變靡常。各志所載故道。自曹郡雙河口分水東南流。由鉅野嘉祥二縣入濟甯境者曰牛頭河。由定陶城武單縣入金鄉境者曰淶河。曰三家灣河。會入魚臺之塌場口。入於舊運。自新河泇河次第開鑿。運道左避。不假分流於黃。千里長堤。足以力制湍悍。然而原武以下。曹單以上。書決書溢者不一而足。脫塞治稍後。彌漫無涯。雖委之以昭陽湖。未必不汎堤而東也。修防孔固。永永無虞。職水之君子。念之哉。

按總河靳輔治河書云。河決之害。北岸為大。何也。南亢而北下也。且開封南岸。從汴河可以達淮。歸德徐邳而下。其地山陵。其隄歸仁。其湖靈芝孟山洪澤。其去無路。久之而亦必復其故。又於運道無係也。然同一北岸而其害又有不同。若上自閿鄉。下迄滎澤六百里。大抵山多而土堅。不甚潰決。不具論。曹單潰決。由魚臺上下以入運。或匯金山彭家河以入運。尚不至有奪河之患。惟開封北岸。一有潰決。則延津長垣東明曹州三直省附近各邑胥溺。近則注張秋。由鹽河而入海。遠則直趨東昌德州。以赴溟渤。而濟甯上下無運道矣。且開封之境。地皆浮沙。河流迅駛。一經潰決。如奔馬掣電。瞬息數百丈。工必大而下埽更難。故前代河決之患。此地常居七八。自明劉大夏築太行隄。起自黑羊山。東至曹州以及豐沛。高厚堅固。北岸恃以無恐。歲久不修。殘缺過半。 國初封邱荊隆口大王廟決。總河楊方興塞之。工六七年而始竣。費帑者八十萬。故曰北岸之害莫大於開封。附載以為後鑒。

保運說山東通志

治運有經。要在均調水勢而已。絀不可。盈亦不可。而盈之害更甚於絀之害。絀則淺阻。害止此矣。至於盈則百川灌河。茫無津岸。洪波奔盪。圯閘潰隄。不洩而歸之尾閭。害可勝言哉。南旺地脊也。南則左亢。以右為減。北則右亢。以左為減。昭陽等湖之洩南運。大清等河之泄北運。前人籌之詳矣。有以益為益者。有以損為益者。損之又損。持盈之道則然也。考其舊制。次第復次。事未至而為之備。雖不言功。厥功鉅哉。

運河灣曲說山東通志

會通一津。全以各節蓄。而臨清以北。則環曲而行。不復置。世遂有三灣抵一之說。而不知前人用曲之意。全為漳水而設。漳水之濁。雖減於黃河。而易淤亦與黃河等。然而治漳之法與治河又有不同。黃河來源甚高。建瓴而下。徹底翻掀。順其所趨。則沙隨水漲。絕無壅阻。遇曲則勢逆。勢逆則脈滯。水過之處。餘沙易。漸漸長。路愈曲而勢愈逆。脈愈滯。迫之使怒。橫決隨之。故以逢灣取直為上策。循其性而行所無事也。漳水濁滓稍輕。而來源平坦。無奔激振盪之力。若津道徑直。緩緩而行。則水浮沙沈。隨路澱積。疏之不勝疏矣。今多用灣曲。使之左撞右擊。自生波瀾。鼓動其水。而不使之少甯。則沙亦帶之而去。無復停頓。是紆折之。正以排瀹之耳。豈僅以此為節蓄之方哉。若知其防淤。而概以黃河逢灣取直之義施之。則求通反滯。大失曩賢規畫之精意矣。

請濬泉渠狀

陸燿

竊照兗泰二府屬十七州縣。其泉四百七十有八。較之前代二百二十餘泉。不啻加倍。而一遇水小之年。不聞水勢增多。固由泉源需雨而旺。亦恐人事有所未盡。今查各泉源有上中下三等。其下泉細流。不足深恃。姑弗置論。至於上中二泉。疏則未有不流。流則未有不效涓滴之益者。故疏導之方雖在泉源。尤在泉渠。泉渠類出於泥穴石罅之中。稍有淤閼。流即閉塞。故凡有泉之處。必須寬砌泉池。一以障在外之泥沙。一以容在內之停瀦。泉渠長或數十里。闊或數尺。由支達幹。匯為洪流。必須節節爬疏。在在通利。相度地勢。由高趨下。然後其行無阻。其流不絕。今泉池已按年陸續修砌。且屬泉穴所在。為泥沙壅遏者尚少。惟是泉渠道遠流長。地勢不平。往往水至半途。不能下達。上雖有泉。下則無路。州縣奉檄疏通。徒以空文申覆。而管泉佐雜。職小權輕。通判於隔屬州縣。亦不能操其長短。遂至呼應不靈。視同隔膜。今當頻年水小之時。憲心籌畫焦勞。諭令酌委人員分投各州縣。會同地方官實力疏濬。竊謂地方之不以泉務為事。已非一日。苟不以白簡嚴繩其後。勢必仍以空文塞責。於濟運終無裨益。應請此次差員會同疏濬之後。如仍虛應故事。泉渠或有壅塞。及地勢仰高。不能下達情事。或行查出。即一并嚴參究治。庶幾於事有濟。

請停設安山湖水櫃疏雍正十一年

岳濬

竊東省運河水櫃舊制。有東平之安山湖。周圍六十五里。在運河西岸。有廢閘四處。曰似蛇溝。曰十里鋪。曰八里灣。曰通湖閘。南有六堤口。曰朱家口。沈家口。王家口。吳家口。趙家口。楊家口。自前明以來。旋築旋廢。久經認墾承糧。嗣于雍正三年。內閣學士何國宗。奉旨查勘運河。議將安山河復設水櫃。重築臨河並圈湖等堤。修通湖蛇溝二閘。併于八里灣十里鋪兩廢閘之間。建一石閘。名曰安濟閘。閘下各開支河一道。通入湖心。其南六堤口。亦每口建閘挑河。以納坡水。又請開柳長河。引魚營陂宋家窪兩處積水入湖等語。經奏准動帑興修。嗣因柳長河介于魚營陂宋家窪之間。內隔金線嶺一道。不能相通。復經前撫督臣塞楞額。請從金線嶺北魚營陂開河。下注柳長河入湖。又從金線嶺南宋家窪開河東出兼濟閘入運。題明改挑在案。臣查安山湖各工。除閘座支河。俱經修浚工完外。其臨河圈湖等堤。甫經建築。即被漲水汕刷殘缺。現在估計補築。據布政司呈詳前來。臣訪知此湖淤廢已久。修築之後。仍不能蓄水濟運。因備查圖志。並親勘情形。查得安山湖於前明永樂九年設水櫃。正統三年。復經修浚。是時河南之荊隆口黃陵岡。未曾全塞。本有濟水分流。由鉅野鄆城匯入安山湖。以為來源。自弘治六年。明臣劉大夏建築太行堤荊隆口。塞濟水不復通流。此外別無泉源灌注。僅藉朱家等六口。並柳長河坡水入湖。消長無定。即有運河餘溢。可由通湖閘收入。然亦所納無幾。是此河絕無來源可恃。又湖身本在安民山之前。漕河東岸即亭子泊。乃濟水北入大清河之路。故流雖絕。伏猶存。土疏底漏。坡水易于消耗。且湖東三閘。通湖閘在南。係納水入湖。安濟似蛇溝二閘在北。係放水濟運。今細加測量。湖地卑于河地。安濟等二閘。亦止與通河閘同為宣洩之區。非甚泛濫。不能放水入運。若湖水漲發。則運河亦已瀰滿。無需增益。以此作櫃。是以無源之水蓄之有漏之湖。而又進水易而出水難。縱周圍增高堤岸。究屬何益。現在湖水乾涸。全湖並無寸流。傳詢父老。據稱此湖每年伏秋之間。坡水流入。積聚湖心。交春以後。漸就退減。至二三月內。悉經乾涸。即如雍正八年七月內。異常水漲。湖河相連。至次年三月。仍然徹底俱乾。當河水淺之時。湖水先已耗竭。涓滴不能濟運。總緣湖底沙土疏漏。非圈堤所能收蓄。詢之管河各官。亦眾口同詞。今若發給帑銀。照舊修築。仍屬于無用之地。臣查勘既確。何敢扶同附和。再議興修。臣愚竊以此河水無來源。土疏易漏。不堪復作水櫃。僅可留此一區。以為洩水之處。隨時宣導。倘遇漕河驟漲。則分減入湖。以保運道。若值坡水暴發。則匯注入湖以保民田。所有通河安濟似蛇溝等三閘。并臨河堤岸。均宜加謹修防。此外圈湖缺堤。概停補築。以免虛糜帑項。是否可採。請旨遵行。

民田侵占水櫃議

鄭元慶

水櫃之設。原以蓄洩濟運。遇有淤淺。即當開浚深通。復其舊界。無如濱水之民。貪利占佃。庸吏令陞科。水櫃盡變民田。以致潦則水無所歸。汎濫為災。旱則水無所積。運河龜坼。大為公私之害。不獨山東為然。如淮北之射陽湖。江南之開家湖。皆水櫃也。今盡行陞科。蓄洩無繇。官民交困。為水官者。有能知其所以然之故乎。或曰。然則陞科不可行與。曰陞科原為 朝廷增賦。才吏之所為也。而於濟運之處獨不可。明成化中。杜謙以工部侍郎行河。自通州抵淮揚。相地勢。去淤塞。復水櫃。導泉源。修壩。河乃復舊。此十五字。誠為治河司運者之要訣矣。匪但水櫃。即黃河淤灘。亦不可陞科。昔高御史明曰。河徙無常。稅糧不改。平陸忽復巨浸。常稅猶按舊額。民何以堪。旨哉言乎。或曰。然則將聽其棄為汙萊與。曰。此又不可。不若仍為官地。責令汛官。廣植榆柳蘆葦之類。歲收其材。以為河工之料。不亦利乎。夫陞科之法。斷不可行於兩河之間。其為利甚小。而其為害甚大也。

論微湖蓄水過多書

黎世序

再承另示微湖蓄水。必須漕運民田。兩無妨礙。因聞江南省。又有加增一尺之語。誨諭諄諄。仰見斟酌盈虛。歸於至當。惟是加增蓄水一尺之議。起於東省。今不知如何諉之江南。查濱臨三湖被淹之地計八州縣。東省居其五。南省居其三。是南省亦有切膚之。何至膜視封。置民生於不問。而微湖之蓄洩。東省實操其權。南省實受其制也。湖口誌樁。向來定制。收水一丈二尺。足敷重運之用。嘉慶二十一年。吳李二公。因湖底墊高。奏改定制收水一丈三尺以外。至多總在一丈四尺以內。南省未嘗會議也。而此奏之後。泇河廳收水。即以一丈四尺為主。以後總有多無少。於照例鋪水濟運之時。又或少啟一閘。或多下板塊。名為惜水如金。實則有心操切。名為留有餘以備不足。實則但顧運而不顧民。迨至湖水長至一丈七八尺。數州縣田沒水底。該河員故作咨嗟可憫之語。實則乃深喜之。即如上年湖水難容。廣求分洩。啟放江境之藺家山壩。東河預籌存水丈尺。泇河廳請於一丈四尺之外。再加五寸。繼又議加一尺。知會江省。均有文可據。江省未嘗創為此議也。泇河廳但求蓄水之多。而不顧地方被淹之苦。即如藺家山壩。原議俟湖水消至一丈六尺以內。再行堵閉。而泇河廳於湖水尚存一丈六尺以外之時。即移會銅沛廳急堵藺壩。其有意多留湖水。實有案可憑。而南河亦不敢不聽其號令者。恐其水勢虧短之時。有所諉咎也。茲讀來諭。乃轉以加增一尺之語。誣及南省。上朦清聽。是又明知有害於民。而巧為避怨之計。微湖實東河管轄。南河從不與聞。亦無從照例啟閉。然歷據東河咨奏之案。每年重運不過用水二尺餘寸。今以收水一丈四尺。比舊制多蓄二尺。以理度之。似已足敷數年之用。而加增蓄水之。言南河不便阻議者。泇河廳專司湖水蓄洩。恐其鋪水之時。藉詞靳惜也。昨兗沂曹道賀公。頗欲講求水利。諄諄見詢。弟即以河廳惟求蓄水之言告之。今得鼎力主持。與東河帥確商籌辦。俾漕運無誤。民生有賴。幸何如之。

同类推荐
  • 比丘尼僧祇律波罗提木叉戒经

    比丘尼僧祇律波罗提木叉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官箴

    百官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文

    修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斫琴术

    斫琴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佛说大方等大云请雨经

    佛说大方等大云请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兽邪皇

    万兽邪皇

    官二代,废材,未婚妻,当云天看到这三个属性以为自己是异世界的主角的时候。老爹战死,废材属性是假的,未婚妻没来退婚!一宗之主,强者手下,牛鼻灵宠,当云天看到这三个属性再次以为自己是异世界的主角的时候。宗门被吊打,手下被杀,灵宠太年幼!云天放下一切想用金手指横扫异界大陆的时候,一大堆带着金手指的穿越者一涌而出!云天:“飘零哥哥,说好的主角光环在哪里?”一大波穿越者正在乱入!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扣扣群:415322488(求关注,求收藏,求推荐)
  • 劫虐三生

    劫虐三生

    一生,他与她是师徒关系。二生,他与她是仇人关系。三生,他与她是夫妻关系。
  • 始于武侠世界

    始于武侠世界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鸿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刀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 邪神穷追妻

    邪神穷追妻

    一颗干瘪的树木,装载着那颗颗真絷的心。“亲爱的,你看这朵朵桃花,多漂亮!可是它们却都是为你开放啊!”某男斜着凤眼盯着旁边的女人,抬手就将桃花一一掐断。她因为前世恩怨,走向轮回之路,哪知他竟霸道追来。21世纪孤儿一枚却天生慧根,韬光养晦地暗藏锋芒,扮猪吃老虎的过着米虫生活,哪知竟被一修道老儿一巴掌拍到了七界仙界中飞仙界的一个被人陷害的五岁小女孩身上。尼玛,这小女孩竟是她前世的一魂三魄,不想,等她教训完陷害她的人时,竟被仙女娘亲送到了凡界,就算她是三系“废”灵根的废材外加迟钝儿也不能这样对待啊!哪知竟惹起这样一起起桃花运。
  • 108影响人类的重要战争

    108影响人类的重要战争

    远处的金戈铁马,近处的硝烟战火,不曾淡忘的烽火传奇,无法释怀的人间悲剧。本书按时间顺序,精选了影响世界的108个中外战争。从公元前14世纪末首次有史料证实的埃及——赫梯战争开始,到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时间跨度将近3500年。本书的108个战争囊括了人类有史以来有据可考的历次重大战争。其中对影响最为深远的两次世界大战作了重点评介。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马恩河之战、凡尔登之战和日德兰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莫斯科保卫战、偷袭珍珠港、中途岛大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冲绳之战和柏林会战等重要战役。
  • 人狐三世恋

    人狐三世恋

    她本神界最厉害的神仙,却在历劫时爱上了他,恢复记忆后的她早已不是历劫时候的她了,最后他们又能不能打开心结在一起呢?
  • 前世未了的情缘,今世来还

    前世未了的情缘,今世来还

    苏颜,从胖子逆袭,穿越到古代,原本衣食无忧,为何会穿越,结局到底是如何,当她会到现实,是会把他仅仅当成一场梦还是恋恋不忘......
  • 双界:浮华同生

    双界:浮华同生

    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在这个表面光鲜亮丽,内里不明不白的圈子里,她从未被浮华迷过眼。有动人心弦的情感。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 名门绅士:地上情人

    名门绅士:地上情人

    已经有一个平民女友的卓起轩为了应付家人的催婚来了个缓兵之计找到了家世衰落的秦简假扮女友女友是一朵好单纯毫不做作的莲花(真,请不要怀疑)秦简只好扮演一个妖艳贱货扰乱民心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