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0200000012

第12章

疏夫真身等者。謂離妄別倒。名真依止。積聚稱身。此屬自報及法二身。相合為體。

言寥廓者。謂遠色遠聲。亡境亡心。超言超思。無為無相也。

言與法界合其體者。謂能與自受用報體。所與理法界也。能所冥合。共為真身之體。

言包羅無外者。顯應用普周也。含容無外曰包。廣容也。該博無外曰羅。普遍也。

言與萬化齊其用者。能與十重他報三類化身。所與萬類事法也。

言齊其用者。約融三世間及混四法界。皆為佛身。是故萬類幻化。即是佛身應用。今據人法有異。故假言齊。實無能所差別故。

鈔即以如智共為真身者。攝賢首義。賢首大師。自受用身。無彼色聲功德。但有大定智悲。如智冥合。共為體故。

言既智合如則令色相佛身功德無不合如者。攝刊定義。刊定記主。自受用身。具有色聲。以佛身有十蓮華藏塵數相故。無漏蘊界。遍帝網剎。窮未來際故。涅槃云。滅無常色獲常色故。清涼雙用。故鈔云爾。

鈔混萬化即真者。約法也。混融萬化即一真。無障礙法界也。

言會精麤一致者。約人也。會同報化之精麤。歸一法界無盡之身雲也。

言三江者。尚書注韋招云。謂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也。然三江之源。出自崑崙積石之山也。今云岷山。即指此也。

鈔同共一法身雲者。於中有五。一身一。所證法界諸佛無別故。二心一。八識心王俱不可知故。三智慧一。四智三智二智一智皆無別故。四十力一。今承文便。粗陳十力。辨釋有二。一釋名出體。二列數解義。且釋名出體者。釋名復二。一者通名。二者別名言通名者。能摧怨敵。自能勝他。不可屈伏。他須劣己。故此十種通名為力。別名如下。二出體者。就其強勝。慧為體性。若據相應。四蘊為體。通論眷屬定道共戒無漏色等助為體故。若依此經。融一切法。以為其性。二列數解義者。數有其十。問如來唯一諸法實相智力。何以列十。答從緣境用。故成十種。若爾由時品類相續分別。有無量力。豈但十種。答度人因緣。以此十力。足辦其事。故不增多。一處非處智力。因果相當。名之為處。因果不相當名之為非處。二過未現在業報智力。三世眾生自作自受故。三根勝劣智力。謂等五根有軟中上故。四種種解智力。染淨解欲所好不同故。五種種界智力。內具五乘。貪瞋癡等。種性不同故。六一切至處道智力。有無漏因行至於果故。七禪定解脫三昧智力。示同三昧現神變故。八宿住隨念智力。明記過去本生事故。九天眼智力。觀緣未來死此生彼故。十漏盡智力。自他解脫無疑惑故。上依大疏。揀略以明。欲知其源。更應撿問。五無畏一。故智度論云。一總持無畏。於法記持不懼忘失。二智根無畏。知根受法。不懼差失。三決疑無畏。隨問能答。不懼不堪。四答難無畏。有難皆通。不懼疑滯。是也。

言詳而辨之乃至所謂真法身也者。攝他報并化。歸自報真佛也。通指無漏五蘊二報三化之身為體。

言若直指功德實相至非色像之謂也者。亦兼萬行功德及無為法。法報化三身為體也。

言一約十地所得十身等者。隨地各得一身故。一離諸邪曲見性故。二清淨戒故。三離嗔恚故。四常勤故。五見諸諦故。六觀因緣理。非覺觀所知故。七具足方便故。八離一切戲論。無煩惱故。九身相不可量。遍一切故。十成就一切種智故。如次釋上十種身也。問今論佛身。十地因身豈相關預。答以因徹果故。凡心尚即佛心。因身豈非佛身。或以分同圓故。如海十德。德德皆海故。十地十身十身皆佛故。或據三世間。十身中菩薩身故。

鈔有世界名娑婆其佛即毗盧遮那故知相融也者。約處辨佛。即是化身。約名辨佛乃是真身。明知真應相融也。

言身不分異亦非一故者。一多無礙也。故下疏云。其猶並安千器數步而千月不同。(一不礙多也)一道澄江萬里而一月孤映。(多不礙一也)情隔則法身成異。心通而玄旨必指。云云自他於佛何預。

鈔以一身全現故非一非多也者。言一身非多也。全現非一也。此言全現者。處處現故。

言故下光明覺品疏中明有同時同處見異時異處見等者。彼疏云。一或多機異處各感見一。二或同處各見。三或異時別見。四或同時異見。五或同時異處見。六或同處異時見。七或異時異處見。八或同時同處見。九或一人於同異交互時處見多人所見。十或一人於同異俱時處見一切人所見。以見普眼機故。然佛不分身無思普現也。

菩薩尚不能思況人天能見耶者。問下鈔明見佛通局。敘此宗云。不論凡聖。通見十身。又云非唯見丈六化質。亦徹見法界身雲。今此不見。豈不相違。答此約盡窮佛德云不見。彼約分覩佛身云見。又云此約偏根云不見。彼約圓根云見。又此約以事就理云不見。彼約以理從事云見。又此拂跡云不見。彼約寄跡云見。又此約自利功德證道境界云不見。彼約利他業用教道境界云見。或此約下不測上非自分境云不見。彼約上加於下承佛神力云見。更希刊削。

鈔明前十身各有十相者。良以十身文雖頻列。義亦常聞。恐昧體相。略伸區別。一眾生身。(謂有漏五蘊為體。三界業惑五趣之報為相)二國土身。(即以微塵真如法界為體乃以小中大染淨廣狹倒正普入一重平漫方網重重無盡以為之相)三業報身。(謂業及煩惱以為其體。謂自相各各守其體性。共相固有苦空等故假名差別。以為其體)四聲聞身。(謂以向果聖人為體)五緣覺身。(謂以麟角部行為體)六菩薩身。(謂發心以去。等覺已還。賢聖為體。此上三身。同業報身。但以自。共之相。假名差別。以之為相。此上四身。相皆同者。但有自相共相差別。假名分別。實無我人。餘亦假名。偏語此四者。業因尚假。苦果可知。聖人尚假。況於凡類。又三乘聖人。方能知假。佛德超絕。不得云假也)七如來身。(即以究竟覺智真如法性。以為其體。其相復以十身為相。一菩提身。覺樹道成故。二願身。願生兜率。酬本願故。三化身。應根化現。佛相好等。揀異猿猴鹿馬等化。故云爾也。四力持身。遺形舍利塑畫等類。皆此身攝。諸佛神力。住持在世。故名力持。此上四身。於三身中。皆化身攝。五相好莊嚴身具十蓮華藏無邊相好故。揀異三十二相等。於三身中。實報身攝。六威勢身。所有光明。攝伏眾生故。遠公云。善軟眾生。慈光攝取。剛強眾生。威光伏取。故云攝伏。即通報化身也。七意生身。由得自在解脫。應彼地前地上。若凡若聖。同異類等。無量之身隨意俱生。故名意生。此通變化及他受用身。八福德身。所有不共二乘之福。能作廣大利益因故。是故眾生種少善根。當得佛果也。九法身唯取如來性淨圓明無漏身界所證法體界是藏義生義。含無邊德。生世出世諸樂事故。故名法身。三身之中。亦法身攝。十智身。謂以圓明無漏妙平等四智。以為身也。此通四身。智冥於理。同法性身。大圓鏡智相應淨識。能頓現於自受用身。平等性智。現他受用身。成所作智。起變化身。妙觀察智。亦通四身。通觀四故。是則智身。通於四也)八知身。(謂以三乘聖人能證之智。以為其體。有十一。一善思量相。通於聞思二慧。二如實決擇相。即是修慧。上二俱通理教約體分別也。三果行所攝相。即因果分別。行即是因。通於三慧。果唯證入。離前三慧也。四世出世間差別相。此下俱約位分別。此相為總。謂世間俗智名之為世。三乘聖智名為出世。又見道前名世。見道已去名為出世五三乘差別相。小乘即法類四諦他心世俗及盡無生等智。中乘即七十七智等。大乘權實無量。六共相七不共相。於大乘中。麤妙分別。甚深般若。不共二乘相似般若。是則名共。八出離相。九非出世相。通就三乘。縛解分別。於新熏種習未習故。十學相。十一無學相。通於三乘修習。究竟分別。前行果中。中乘雖約學無學。意在行果。小乘學中。亦有果故。大乘位位。容有果故。由此得知。不同彼也)九法身。(其體即以三乘所證之法為體。其相有五。一平等相。即是理法。一法身生佛無二故。二不壞相。即是行法。謂稱理起行故。三隨時隨俗假名差別相。即是義法。隨所化根。相應時分。說差別故。理本無言。假言顯理。權實皆是假名。四眾生非眾生法差別相。即熏顯理法所遍之境。此通染淨。平等法身。遍情非情故。五佛法聖僧法差別相。即是乘法唯約於淨。三乘同證第一義故。隨智有異。三種不同。故所顯理。亦說淺深)十虗空身。(其體多以事空。義兼於理。其相謂一無量故。芥子中空。亦無分量故。二周遍故遍至一切色非色處故。三無形故。不可見也。世人見者。但見空中光明之色。想心於中知無實物。作虗空解。便謂見空。其實不見。又此含無為空故。亦不可見也。四無異故。謂無障礙不同色法彼此相異有障礙故。五無邊故。謂無始終起盡之邊故。六現色身故。謂虗空寬廣能現一切諸色像等故。上之所明。附教採摝。義既勝妙。不可闕略。唯希達者勿謂詞技)。

言成正覺佛(菩提身)願佛(願身)業報佛(相好身)住持佛(力持身)涅槃佛(化身)法界佛(法身)心佛(威勢)三昧佛(福德身)本性佛(智身)隨意佛(意生身)。

言所謂安住世間成正覺佛無著見者。(無著自屬正覺。非謂菩薩於彼不著。若菩薩於此不著。下九豈當著耶。是知皆就所見明見。亦不得半就所見半就能見。言無著者。安住世間故不著涅槃。成正覺故不著生死。乘無住道。示成正覺。故名無著稱此而見。是見正覺。他皆依此)願佛出生見。(乘願出生見故。又乘此願。能生一切德故)業報佛深信見。(萬行之因深信為首)住持佛隨順見。(隨順眾生住持舍利等故)涅槃佛深入見。(深入涅槃故能持滅深入)法界佛普至見。(法身充滿於法界故)心佛安住見。(湛然安住真唯識性是佛心故)三昧佛無量無依見。(寂然無依故三昧。觸類皆寂故無量)本性佛明了見。(平等性智了本性故。本覺真性性本了故)隨樂佛普受見。(隨自他意無身不受故)依上十見。則見真佛。

鈔如摩尼天鼓等者。摩尼雨寶。天鼓出聲。

疏四依起無礙者。所依能起。海印定也。能依所起寂用故。問上言寂用已有其定。今言海印。豈非重併。答有云。前依寂起用。此依照起用。此義不爾。若但依照。且非是定。今謂通云。前寂用無礙。依別未定而興用。今依起無礙。依本總定而興用。別定對總。咸作能依。又解云。前雖云定。意顯無心。今方論定。故鈔云。謂雖寂用無心。不妨皆依海印之力故。

鈔隨其所樂悉令見者。謂色無定色。若金剛之合朱紫。形無定形。猶光顯之住脩短。相無定相。似明鏡之對妍媸。故隨樂皆見也。

鈔若分與圓異分既有多。應有多箇法界合成一身者。問假令多箇法界合成一身。復有何過。答問軍林等是假非實。又性應非一故。問若分與圓一。寧雜分圓。答圓融行布二義不同。圓融則分圓常一。行布即分圓常異。如有分限事與無分限理。更相遍也。若爾行布門中。應有多箇法界。合成一身。其過何免。答全圓融之行布故無前失。

鈔不染(不變體空)而染(隨緣相有)染而(隨緣相有)不染(不變體空)。

言若轉以喻顯等者。前舉真心隨緣。喻世不見形。復舉海水成波喻。以況深旨。故鈔云。轉以喻顯。

鈔非情即佛體故者。下疏釋真如一百億。至九十六云。無有少法而能壞亂令其少分非覺性者。如遍非情。則有少分。非是覺悟。況經云。佛性除於瓦石。論云。在非情數中。名為法性。在有情數中。名為佛性。明知非情非有覺性。故應釋云。以性從緣。則情非情異。為性亦殊。如涅槃等。泯緣從性。則非覺不覺。本絕百非。亡四句。若性互融。則無非覺悟。起信云。以色性即智性。故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性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論云。菩提菩提斷。俱名為菩提。說智及智處。俱名為般若。亦可證此。既二性相即緣復即性故。無少分非覺悟者。況心為總相。又融攝重重者哉。

言若以佛身上十身菩提願化力持意生即三身中化身攝也相好威勢福德義通報化法身即法身智身義通三身局唯法報故者。問何故下疏云。菩提威勢福德皆名報身。意生相好願化皆化身。法身智身力持皆法身。又彼鈔云。菩提為總。亦是化身。餘九中願化力持。此唯化身。意生威勢通他受用及與變化。福智相好通於二報及變化身。法局法性。下鈔又云。又顯十身五體五用。謂威勢福德智法相好。此五法體。餘五為用。體即是真。用即是應。真應二身。融為一味。此彼相戾。其故何耶。答良以此宗圓融無礙。隨攝無拘故。前後門隨應配攝。

疏以此身雲遍前時處常說華嚴者。問既彼佛身含四法界。故鈔釋云。未有一法非佛身也。何有所遍時處也。答佛門取之。一切皆佛。時處取之。皆是時處。全此全彼。無障無礙。

疏約攝報說者。納果名攝。酬因名報。謂十地菩薩各有四種果。一調柔果。二發趣果。三攝報果。四願智果。初地菩薩攝報。作閻浮王。乃至十地菩薩。作第四禪王。既第十地菩薩為彼天王。明知說色究竟天成佛。是約攝報果說。

鈔起信論云。又是菩薩功德成等者。此一段文。人多異解。今引心地觀經。以為注解。貴令後學不生疑惑。

同类推荐
  • 道德真经新注

    道德真经新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畦乐诗集

    畦乐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墨子

    墨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He Fell In Love With His Wife

    He Fell In Love With His W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禅要诃欲经

    禅要诃欲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大学生考证指南

    大学生考证指南

    针对大学生学习及就业的需要,汇编国家有关考试法规,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记者从业资格证,导游资格证考试,管理类证书,艺术类证书及其他类证书的相关规定。
  • tfboys之三小只的爱恋

    tfboys之三小只的爱恋

    当红明星小鲜肉tfboys与三位性格迥异的奇葩少女再一次偶然的返程飞机上相遇,接着相识,又相知,到相恋,最后到了相爱,他们在步步走向相爱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阻挠和挫折:车祸,失忆,感情破裂……他们和她们始终为对方在心里留下了一个位置,最后会走到一起吗?他们和她们又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无从得知也无处知晓,只能细品一口粗茶,淡望天空,低头浅笑,有情人终成眷属,人世间有太多的花非花雾非雾,殊不知早已陷入爱情的泥潭。
  • 魅惑千金:殿下休要逃

    魅惑千金:殿下休要逃

    一转眼,甜美可爱的她变大灰狼了在一转,果断的抛弃了他,去见帅哥了下一刻,哭哭啼啼给谁看呢?性格多变幻,体验生活多种乐趣,扮演各种角色cosplay时代到来,到底哪一面是真实的看不清,是本色出演还是从中做戏,拨开迷雾,将真实的自己归回!
  • 五年情妇契约:一把桃木梳

    五年情妇契约:一把桃木梳

    十七岁上下,家逸在她心里作了个记号,用艳红的朱砂,迤逦出一条半弧。二十五岁上下,他想补齐另一半弧,连着他的心,组成一整个圆,才发现,初恋支离破碎,碎的那些,注定成了他后半生的遗憾。人在今生无法圆满时,能做的,便只能希冀下辈子。母亲送给她一把桃木梳,梳柄上刻着“来来茴茴,幸福吉祥!”然而,从她认识周于谦那刻起,不幸接踵而至,谁又料到,渡过重重磨难后,最终给她幸福的,竟然是他!一把预兆幸福的桃木梳,一个不幸的女人找到幸福的故事。读者交流群:47378687
  •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书中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人与面塑,从二者的区别说起,详细介绍了泥人与面塑的材料、产地、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还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绍,让读者领略这些杰出者的风采
  •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他是享誉海内外的漫画泰斗,也是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已成为漫画史上的里程碑。他潜心钻研幽默三十年,成为中国系统研究幽默的第一人,其研究幽默的深度与广度,全世界至今无人企及。 他一生经历丰富,历经苦难,但他却把坎坷的一生变成了幽默的、艺术的一生。他就是幽默大师方成。本书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方成,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漫画家之一,与漫画家华君武、丁聪被并称为中国“漫画界三老”。这位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新闻漫画的泰斗,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漫画作品,于1980年在北京美术馆举办漫画展,成为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他在水墨漫画的创作上做出了有力的探索,他的作品如一面时代的镜子,亦如一把社会的解剖刀,直指社会弊端。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位老人的一生,活得很精彩,诚如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采访方成时的开场解说词所言:“一位九旬老人,用画笔影射世间百态,用幽默抚慰春夏秋冬,而他曲折的一生更是20世纪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一面时代的多棱镜,一把社会的解剖刀,见证、欢笑与淡定。”《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
  • 恶魔神域

    恶魔神域

    紫宸:“我将用敌人的鲜血为我铸成一条通向王座的红毯,那个红毯,只能允许我一个人踏上。”当地球被一个血红色星球吞噬之后……
  • 踏云传说

    踏云传说

    踏云而上,飞越天际;为亲情,闯巅峰;为兄弟,战天下;为挚爱,灭诸神。
  • 群枭之雄

    群枭之雄

    龙堂社大龙头“枭霸”楚天——名震江湖的一方枭雄。锄恶棍,诛色狼,为身遭惨祸的挚友报仇雪恨;冒险潜入“大森府”尊屈为仆,不单为了龙堂社的生存,更是为了化解危机,消弛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