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0100000036

第36章

四释文有二。初问后答。问中明受离染法之器故寄天子。离妄念器方能受故名正念。具下文天光女文也。文中初举事信家。非家是空法非家也。二彼诸下正问有三。初问修梵行。二成位。三得果。答中所以法慧说者以照法之慧方能示法故也。于中亦三。初答修梵行问。二又复修习下答成位问。三如是观者下答得果问。又亦可此品重更释成上十住中初住之义。于中三。谓初释上发心。二释发心所得十力。三释上自悟得果会同法界。是故即此初住具摄十住也。初中有四。一明寻思观。二又知过去下明如实观。三菩萨正念下观成益相。四是名下结观名。初中三。先举十法为所观。二应如是观下以理征破显梵行真理。三当如是下结。何故但就十法观者。以摄法略尽故。谓身口意是有为果。三业是彼因。佛法是出世果。僧戒是彼因。又出家人修出世行要依此十法方成梵行。谓三宝及戒是四不坏净境。即所信所入也。身口意是能修行具。即能信能入也。三业是对境所修所成行。今推求此梵行在何法中。既求不得。即相尽理显方为真实梵行。是故文中约此十法唯征梵行不征余法。文中二。先以理案定。二若身是下纵破显非。又初是总后别。初略后广。此中征核十法。即为十初中若身是梵行者定其所立。下以理推征。谓梵既净法。身是杂秽故非也。以此身等六事是通染净法故。但约染净相违明非梵行。不破彼六之自体。后四是净法。顺梵行故。即别推折以显真理。身中八句。初一总余七别。一无可轨则非是出世之法。二饮食资成。三恶气熢勃。四具三十六物。五垢污尘染。六邪命自养。七诸虫唼食。依观佛三昧经佛将成道魔来恼。时佛以白毫拟之。令彼魔女自见身内脓囊涕唾九孔根本生藏熟藏回腑宛转踊生诸虫。有八万户户有九亿诸小虫等游戏走入小肠中。张口上向。大虫游戏入大肠中张口亦尔。唼食藏髓脉。生虫细于秋毫数甚多。其女见此即便呕吐等。又小乘中说。虫头向内虫尾向外。编作人皮。又此虫是观境故虽实有之作虫观。时方见。如白骨等亦观时见也。小乘即实。初教即空等准之。上来但是纵破。故云当知梵行则为虫等。若具应云虫等既非梵行。明知梵行不即是身。如身无梵余门亦尔。以依此等成梵行是故于此十法求梵不得。离此十法亦求不得故。下文云何等是梵行。梵行法为在何处等。其意如此。随文准知

二身业可知

三口中心触者。是触数缘境起言助发口业。俱舍论十六种触中名增语触

四口业中语言与前何别者。前约报体。后约业用故别也。实论口体属身分摄。但取能发语边名语。所发语法名语业。是故新翻为语业。古译就相名口也。作无作是语业体中表无表义也

五意中幻梦者以睡中意识行故。梦中所见能所等事皆心幻作故也。此中觉观等既是心法。犹是举数以征王也

六意业中约遍行五征之。以是根本动作故。想是想数。施设是思。寒热饥渴是触。苦等是受。略无作意也。上来但染净相反显非梵。不待细破。后四顺梵故别破。细折方显真理故不同也

第七佛中。一约五阴。二约相好。三约神通业报者示金枪等也。此上三处皆依前起后次第征之

八法中六句。一净教。二理果。三约缘生不生。四就体实不实。五就情为虚妄。六成坏为合散。此中通有三义。一净谓初二句。二染谓虚妄。三非染非净谓所余句。以约三性随见一分余分性不异故俱非法也。又约执故。梁摄论云。计涅槃以无生寂静为体能离三苦为用等。皆成法我及我所执。是故俱非法也

九僧中。一约位求僧。谓四向四果以同证无我。和合者谁。故无僧也。二约德用求。谓三明六通。三约根求。谓钝根罗汉假托时处方得解脱名时脱。利根反此名非时脱

十戒中寻思可知。上来是四寻思方便亦名求智。一以名求。二义求。三自性求。四差别求

自下第二明如实智观。于中六。初征梵行所依时。谓三世皆空。初总观后别释。谓此现在法无体可住故。无有流至过去世中。又由无体故无可续流至未来世。又以过去灭无故无物可相续流至于现在。又以未来无体故无法可起令至于现在。刹那前后当知亦尔。二征梵行体。三征梵行所依处。谓于上十法何者是梵。梵在何处。四征梵行主。五约有无征。六约五阴征。第三观成利益中。初观成中先法说。如上约三世观十法皆空。故云分别三世诸法平等。后喻况。可知。二如是下明益相有二。初妄不碍心益。谓云何得不碍。以不取相故。何因不取。以无性故。二洞照法界益。法喻可知。又亦可前观身等六法平等如空。后观佛等四法如空。第四结名可知。答初问竟。自下答第二问。由前观行成故更增修胜行入十住位。文中有三。初深观果智。二增长大悲。三悉分别下以理导前二。即是三心三戒成三德三身等也。以彼上文于初住中得十力分故。今行成入位。最初辨也。初二文可知。第三内二。初法后喻。法中二。先以理导悲。谓不舍寂灭不舍众生。以空有不二是众生故。般若大悲是一心故。二以理导果。谓行无上业不求报者。以即空故不求。以不坏故常行。亦是止观俱行空有不滞中道行也。何因得如此。以观诸法如幻等故。无体如幻。现实如梦。有用如电。缘聚如响。成事如化。答第三问中二。初牒前二起后。起后中两重显少因得大果于中各二。先标后释。初标中以少方便是因。疾得等是果。释中何以少因而疾得大果。释以常乐观悲智空有等无二法故。是故疾得。故云斯有是处也。第二重中。标者初发心时是因。便成正觉是果。亦是转释前。谓前云疾得佛果未知何时名疾得。今释发心时即得故。下云初发心菩萨即是佛故悉与三世诸如来等。此明行满入位时即得普贤位故。一位即一切位乃至佛果无不圆备。故云正觉。下释何因得如此。以知一切真实者。显理圆也。具足慧身者智德备也。不由他悟者内自开觉也。岂是因中说果耳。此一乘普贤行位。因果圆融相即无碍故致然也。宜须思准之

初发心菩萨功德品第十三

初释名者本觉内薰大心创起故云发心。行成位立名为菩萨。功超远劫德广尘沙故云功德。此明菩萨初发心之功德。是此所辨为简二乘故云菩萨。简终心故云初发。此明发心所摄功德。非辨发心之相故以题名

二来意者有三。一前住及梵明行位体。今显其胜德故来也。二前品末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未知此心有何功德便能如此。为来释此义故也。三前二品以法就机说令行位有分齐。今则以机就法显德量无限。是故前二通同别二教。今则唯明别教为一乘玄妙故。下偈中以美言词赞述故次来也

三宗趣者。辨初发心摄普贤德具因果分量与法界等。是其宗也

四释文于此品中有说分为四分。初请。二说。三证。四颂。今说于中有二。初长行散说。后偈颂总摄。前中亦二。初此界后结通。前中亦二。初正说后证成。前中亦二。初问后答

答中三。初总叹甚深令生希欲。二校量显胜生其净信。三当相辨深令生正解。初问中天帝问者在天故显功德自在故。法慧说者称法之慧方穷功德之际。二说中二。初叹深令信。二虽然下正说令解。又释前起其希欲后正授法理。又释前显体甚深后明用广大。又释前显义大深后显教大广故也。前中初句总六句别。一自不能知。二他闻不信。三思惟不解。四言宣不明。五修慧不能通。六报生智不能分别。故甚深也。又释一教量难知。二义深难信。三思惟难解。四应教难说。五欲证难通。六数极故难分别也

第二校量显胜中总有十一段校量。一约益物校量喻。二约步刹校量喻。三算劫成坏喻。四善知欲乐喻。五善知诸根喻。六善知悕望喻。七善知方便喻。八善知他心意喻。九善知业相喻。十善知烦恼喻。十一供佛功德喻。论中摄以为六。初三为三。次五为一。次二为一。后一为一。故为六也。释有三门。一对前六甚深。二约菩萨菩提心相似。三约治六障。初中有二。先校量显胜。后何以故下释胜所由。前中有十重为二。初一别说后九通说。初中有四。一举广事二正征问。三答显广。四辨超过。初中亦有四广。一所供广谓僧祇众生等。二供事广谓一切乐具。三供时广谓一劫等。四利益广令修五戒等。下九中亦四。初并举九事。于中亦具四广。准初知之。但增多等为异。二问三答四超过并可知耳。二释显胜中二。初何以故正征责。征责有二意。一云如前所说功德甚多。何因比此而非类。故释云。初发心菩萨不为齐限尔所等故非比也。二云初心菩萨有何胜德而超过前位。释云悉欲不断佛种等故。是故过前也。下诸文皆准之。二佛子下释成。释成中二。先明不为齐限事故发心。显前四广非为广也。二欲不断佛种下明为无齐限事故发心。是故显此超过彼也。此中有十二句。初一位过。是总以菩提心是佛种菩萨恒起名不断。又菩萨化众生立如来种中不令取小果亦名不断。不同前五戒也。余句是别。一是心过。准下应云欲以慈悲心充满十方界。翻前十僧祇界等。二行过。谓欲度一切众生。翻前限局故云一切也。三知器相成坏过。是知所化处。谓知成坏差别。又知成即坏等。是佛一切智。是故广也。四知器中众生报类垢净皆由业异。即是业力智也。五知前器体本净是如理智也。六知所化生使习粗细是流尽智。谓知彼即空亦即成障等也。七是生死智通即天眼力也。八根力智。九他心智。十是三达智亦有宿命智。十一亦如理智。又此十一中。初二是大悲余九是大智。智中第五及十一是佛地一切智。余是一切种智。并无分齐故是故超过也

第二步刹校量喻中亦二。先明喻所不及。后何以故下释显胜相。前中喻相有一百重。初十重别说。余者总说。释中二。先征责。后释成。释成中亦二。先明不为齐限事故显前不及后。悉为下明无齐限故显此过前。此中亦十二句。初二约悲心。初总标。后别释。谓欲令度得果故云为也。次十约智。为成自在智故。于中初一总知。次八别显。后一结意。又初一平漫普遍知。次八重重即入无碍知。此中一大小相即。二多少相即。三广狭。四一多。五相入。六染净。七帝网。八相生。此八中有二义。谓相即相入。此二各有二。谓同体异体。此二复有二义。得成即入。一约缘起门。二约真性门。初中亦二义。一约体。有空有义故得相即。二约用。有有力无力义故得相入。约缘。有待不待义故有同异二门也。约性亦二义。一不坏缘故相入。二缘相尽故相即。并圆融无碍自在之义。准上思之

第三算劫校量喻。此中亦二。初明喻所不能及。后何以故下释超过之相。初中亦二。先辨喻广大。二对显超过。前中初辨东方有十重倍倍可知。后类结九方亦各十也。二释中先征后释。释中二。初不为齐限知尔所等故是故过前也。后菩萨欲悉了知下明为知无齐限事故是故不可喻也。此中有十句。初一总知。次八别知。云何分别知耶。谓如是即入重重相摄自在无碍如是知耳。亦可初是平遍而知后重重即入无碍而知显纯熟之相。此八中。一长短相即者。长是大劫短是小劫。又娑婆界是短劫安乐界等是长劫。相即故无碍也。二一多相即。三约佛有无。如庄严劫及贤劫等。是有佛劫。如过星宿劫后有六万二千劫。空过无有佛。以此二劫相即故也。四约佛多少者。如星宿劫中有八万佛出。是一劫中无量佛也。如大通智胜佛出世时。梵王赞云或千劫等空过无有佛今始得见大通一佛。亦相即故云也。五异无异者。是纯杂无碍。或过未名异现在名无异。过未入现现入过未故云也。六尽不尽者。是存灭无碍。如天人见劫尽此土常安稳等。七一念即无量劫。以积念成劫无别劫体故即念也。八有无相入者。推妄归真。劫入无劫。依真起妄。无劫入劫。又初以事从理。后以理从事。故无碍也。结中初总结所知。后结其本誓。是故功德等于佛果故不可说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羚羽

    羚羽

    传说中有一种羚羊,头上长有一对灰羽覆盖的尖角。成年母羚在遇到天敌豺狼时,会舍生将尖角刺进豺狼的腹部,灰羽上的毒素能击毙豺狼,母羚血尽而死,小羚便得以逃生。
  • 编剧余迢迢奋斗史

    编剧余迢迢奋斗史

    一名小白编剧努力奋斗从而走上人生巅峰,迎娶高富帅的故事…
  • 王俊凯之星辰半恋唯有你

    王俊凯之星辰半恋唯有你

    小时候,他和她只见过一次面,但他却对她一见钟情。只因她去了一趟美国,一切都变了……〖就是更新慢,不会弃文!〗〖请大家多多支持!〗
  • 皇道封神记

    皇道封神记

    神洲浩土,沃野千里,多灵山奇峰,清流秀水。于清幽谷深处,多有灵猿仙鹤,奇珍异木,更有神龙布云,天凤呈祥。故神洲自古便有仙神圣眷,上有碧落涛涛应世明,下有黄泉悠悠护安宁,百姓得享万世之安康。然,于三千年前,仙圣无故消逝于世间,众生大乱,又有妖魔现世,或行狠施邪,或惑乱朝纲……仙圣失于天,妖邪祸乱乾坤,今我执道封神,看我《皇道封神记》
  • 绝世苍龙

    绝世苍龙

    十余载深山隐居,身怀超自然之力。知身世,归都市,入豪门。看似顺利的坦途,却遭遇神秘暗杀,豪门商业之巨头,却不知不觉落败。这神秘暗杀究竟为何,这无故落败又是什么力量在图谋,这世界当中又有多少你所不知道的神秘。绝世苍龙叶少龙将凭借自身不断强大的能力,打造出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传奇!
  • The Mansion

    The Mans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极剑主

    天极剑主

    妖兽,魔兽,各种奇异生物横行!斗气,魔法,各种修炼体系争锋!体质,血脉,各种顶尖天才傲世!初空大陆风起云涌,众仙临世,诸神降临,百族齐出!四千年至尊不显,谁才能成就无上巅峰?
  • 立斋遗文

    立斋遗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她对他的第一印象不怎么好,后来因为一件件事情慢慢的发现了他的好,直到有一天,夏婉惜发现她喜欢上她了,当时她也觉得不可思议,可是事实就是这样。她们直接会擦出什么眼的火花捏?
  •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本书以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豆豆”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经历,映射出广大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普遍遇到的各种问题。编者从这一年龄段(小学1-2年级)孩子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和课程学习等方面入手,设计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生动有趣、轻松幽默的小故事,给出具体建议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的盲点。本书内容简洁、活泼、通俗、易懂,图画精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部指导孩子自主学习的快乐读本,同时对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起到教学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