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0100000125

第125章

第六举失显德分中有三。初显能不见人。二明所不见境。三释不见所由。初中前文通列大数五百。今此别标上首故举十大弟子。舍利弗者此云鹙子。梵正音云奢唎补呾啰也。奢唎此云鹙。即当百舌鸟之类也。吴僧会法师六度集中译为鹙鹭子也。此是母名。以其母有辩才峻捷似同彼鸟。眼转明利亦如彼鸟故。从喻为名。补呾罗此云子。以儿从母为名矣。古译为身子者。以梵语中名身为舍利。如佛身分为舍利。非此所用也。智论中。亦是过去发愿。为释迦佛弟子而立此名。以能论义亦名优波提舍。二摩诃目连者。梵正音摩诃没特伽罗。此云大采菽氏。上古有仙居山。静处常采绿豆而食以为姓。尊者之母是彼之族。取母氏姓而为其名。得大神通。简余此姓故云大采菽氏。此与鹙子二人因缘如别说。三摩诃迦叶者。梵音具名摩诃迦叶波。此云大饮光。饮光是姓。婆罗门姓中上古有仙。身光饮夺日月之光。迦叶是氏之族故以为名。是迦叶身光亦能饮夺日月之光。又是大富长者之子。舍大财姓。出家能行少欲头陀大行。为大人所识。简余迦叶故名大矣。四离波多者具云颉丽伐多。此云室星。即北方星也。祀之得子。因以为名。又名阿唎波多。此云所供养也。有云名假和合。即智论中二鬼食事显之也。五须菩提者正云苏蒱底。此云善现。亦云善实。古云善吉非也。六阿泥嚧豆者正云阿泥嚧陀泥嚧陀。此云灭。阿云无。即名无灭。是佛堂弟也。七难陀者此云喜本。是牧牛人。因问佛牧牛十一种法知佛具一切智。得阿罗汉果。性极聪明音声绝妙。令人闻喜故以为名。八金毗罗者正云劫比罗。此云黄谓上古有黄头仙。因以为姓。亦从姓为名。九迦旃延者具云摩诃迦多衍那。此是姓名。此云大剪发种男。婆罗门姓。上古多仙。山中静处年岁既久。须发稍长无人为剔。发婆罗门法恶为剔发。时一仙有二子。俱来觐父。少者乃为诸仙剔发。仙愿护。后成仙贵。尔来此种皆称剪发。尊者身是男子威德特尊。简余此种故云大剪发种男。又西方取母姓者。今显是父姓故置男名。十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者。富楼那者正云补剌拏。此云满也。弥多罗者正云梅呾唎曳。此云慈也。尼是女声也。弗呾罗此云子。即满慈女之子。从母以立其名。如鹙子等。如是等结其不见。等二所不见中二。先明不见法界佛果。后显不见法界菩萨。前中十句。与上众人所念请法多分是同。问若全无器前不能同念。若有器能念。何故今乃示之不见。答有悕法心前能同念。眼未开故示之不见。又前但念自三乘佛果。今示一乘故不得见。十句中初一总。谓显如来障尽作用无碍故云自在。下别。一胜果位二严。二果位分齐及佛所知。三作用多端。四圆音决定。五离粗相之德。六无思利物。七威力自在。八持诸佛所作。九所依净刹。此等并是前后所现身土等事。如是下结其不见。二亦复下明不见菩萨众中亦十。初不见大会者是总也。下九别。别中一是境界业用集来之相。二不见眷属来处及坐此中宫殿。则前化作楼阁是也。三不见跏坐三昧观察。四不见菩萨所作供具等。五不知受记长善等。六不见菩萨所受之身有五身可知。七不见菩萨圆光等。八不见菩萨充满一切十方等。九不知菩萨所有德行。又释此上九中。初四句中细开有十句。释前云集菩萨众。后五句内亦有十句。释普贤等本众。并可知。如是下总结不见。三释不见所由中二。初法后喻。前中亦二。先明因时不修其见因是故不见。二亦无三昧下明果时绝无其见分是故不见。前中有四。初明行劣不逮胜。二是诸功德下显胜以过劣。三何以故下释胜以非劣。四是故下结劣不见胜。初中先征问云。若无善根不应在会。若有善根不应不见故云何以故也。下释成中。初总释云。有善行故得在会。以是别异善行故不见也。又由不同凡故有善根。不同菩萨故不同善根也。下别释中十九句。初十二句别释前不见佛果。于中初二句略释。谓释初以本不修习大菩提善根故。云本不修习能见如来自在之善根。故名别异。是故无因不能见佛也。自在是前佛果十句中初句是也。二但修入趣涅槃之行故云不修净佛土行。净土是前十中末后。是故举初举后。中即可知。下广释中。初七句不修利他行。后三句不修自胜行。亦即初是狭心。后是劣心。文释可知

二不求菩萨下别释不见菩萨所由中七。一不求通明。二不修彼善。三不生彼愿。四五不知法空。六不入彼位。七不得普眼。二显胜过劣中。明上二十种所不能修功德之法超过二乘不与共故。是故彼法非此能修。不能修彼为因缘故。是故于彼不能见等。谓眼不能见。耳不能闻。证不能入。比不能知。察不能觉。虑不能念。智不能观。意不能思。三释中先征问云。何以如此。总不能知。为是总不可知故不能知。为二乘总无智故不能知。故云何以故也。下释云菩萨智境者。非是总不可知。以深智能知故。非声闻智境者。亦非声闻是无智慧。但智浅境深故不能知。四是故下结不知可解。上来不修因故不见竟。第二明果时绝分故不见者。谓得小果故。于此法绝分无入。是故前文但言不能修习等。今此文中乃至云无三昧眼等。故知前约因时不能修行。今就果位总无分也。文中有三。初总举。二征释。三结不见。初中十句。一无深定眼。二无所得法。三无大悲功德。四无是处智。五无大智眼。此上无自胜德。下五句无利他德。二征释中。征云声闻因果岂可不是佛境界中一分所摄。何以总言无彼法耶。若总无彼与凡夫何别。故云何以故。释意以出三界故不同凡夫。以住权乖实故无彼法。又由有四失故。是故总无。一出粗而不离细。谓但出分段三界不离变易生死故。二得权而不得实。三滞寂而失悲。四自调而不救物。又初离过不尽。二得法不深。三无大悲心。四无四摄行。三是故下结不见。上来法说竟。问如有经云。声闻缘觉若智若断皆是菩萨无生法忍。既亦彼菩萨所得。何故此中而言总无。答二乘是菩萨法忍。非菩萨是二乘所知。问若尔何故经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耶。答由回心故。是渐悟菩萨道非是顿圆。此约顿圆故非彼分。问只可闻而不信。如文殊行经中五百声闻闻不信受等。何故此总不闻见。答彼是三乘逐机说今得故亦闻。今此一乘逐法高出故。不能闻。其犹重阳丽空发雷振音。蚁子等类不能闻见。问若尔二乘应非法界所摄。答法界广故摄于二乘。二乘狭故不摄法界。问法界缘起一尘犹能摄于一切。何故二乘狭而不摄广耶。答广狭相摄是菩萨所知。二乘无此故非此摄。问二乘岂不亦是菩萨所知法界。何故不摄答是此摄故彼不知见。如聋盲也。问若是此摄应得知见如菩萨众。答法界缘起略有二门。一顺缘门。如成法因等。即佛菩萨要是知见方得摄耳。二违缘门。如相违因等。即二乘众要不知见。方乃摄耳。此二缘门望所起法悉有功力。是故同此。缘起所收见不见异。问若尔凡夫外道亦是违缘。何不此摄。答彼无德人不堪于此。如聋盲故。设余声闻犹恐不堪。是故要以鹙子等类诸大声闻。或是菩萨变化所作方显法胜。是故辨之。问若尔此声闻等得此法不。答并得法。何以故如聋盲入缘起故。以此为得。思之可解。问若得应知见。答若知见即不得。以非是相违缘起摄故。不名得也。菩萨不同此故不例也。正由二乘问二乘高德尚如聋盲。如今凡夫岂得受持。答往昔凡时不受持故。今时对面如聋如盲。今若不受还亦同彼。是故只为高德二乘如聋盲故。故须受持。增长信力令后得之。第二喻况中有十喻况之。远法师等诸德皆将十喻配前所迷佛果十句功德。唯第九二天喻。喻上第二如来庄严。余皆次第配释可知。又就此十中见不见分别有三义。一第一第五第十此三喻二乘不见佛果功德。二第二第三第四此三喻菩萨能见佛果德。余四喻如来自见果德亦见二乘等法。又释此十别相者。一鬼对恒河喻。喻二乘有所知障故不见殊胜境。辨法师云。如饿鬼者。喻二乘人不得菩萨法界行食故云饿也。鬼者似人非人。喻二乘所得涅槃似而非真也。裸形者以无菩萨惭愧行服。饥渴者以不得无二理观沾其神故。举身烧燃者四相所迁不息也。毒兽所逼者。不知生死是自心所作。乃怖而舍之也。往诣恒河求水饮者。趣祇洹处求解脱味水也。或见枯竭等者。唯证断涅槃不见法身净土法界之德水也。由罪业障者喻法执无明之所障也。下合喻可知。二觉对梦境喻。喻二乘人守劣乖胜故不见。于中先喻后法。法中先总次别后结。别中菩萨睹见出九种因故可知。三愚对雪山喻。喻二乘人狭心无悲故不见。四咒见伏藏喻。喻彼二乘无净慧眼故不见。五盲人至宝洲喻。喻二乘无净眼故不见。六涂眼隐身喻。喻彼二乘无深智故不见。七遍处定境喻。喻彼二乘无深定故不见。喻中天者是空处识处也。众生境界者是青黄赤白也。八曀身自见喻。喻彼二乘无深行故不见。九二天随人喻。喻彼二乘无密智故不见。十灭定无见喻。喻彼二乘住位息求故不见。上来总举劣显胜分竟

第七偈颂赞德分。于中十方菩萨说即为十段。初段中十颂分二。初九明述前三昧用。后一结用所依。即显是前师子奋迅定也。前中初五欢佛身土无碍。于中初一自在。次二甚深。后二广大。后四叹菩萨众德。于中一显前云集。二愿行深。三超二乘。四定惠坚。第二颂中分六。初二叹众具德。初位满后德深。次二叹处众集。次一断障证理。次二不动普遍。次一结归佛力。后二了达佛法。初义后教。第三颂中分二。初三法说。一叹佛说法应时。二叹佛力用摧耶。三叹佛法超情表。后七喻况中。一智达三际喻。二无漏德圆喻。三自在遍知喻。四德无限碍喻。五法轮荷戴喻。六无碍速遍喻。七智轮为本喻。第四颂中。一德山益物喻。二悲海除炎喻。三行高深证喻。四五二颂明智海出生喻。六巧现应机喻。七随愿毕遂喻。八种智普照喻。九随方现法喻。十见佛净根喻。又释此十中一大福。二大悲。三大定。四五理智。六量智。七悲用。八种智。九镜智。十慈用。第五颂中分四。初一叹见益。次三益菩萨。一总叹。一别令得法。一别令成行。次一现三世间。次三现法成益。一举能。一广现。一成智。后二法轮益物。第六颂中分三。初三明凡小不能知。次四明所不知之德。一智深。一福广。一巧化。一德法。后三显能知之德。一修行。一破我。一愿满。斯等能知非是佛德总非可知。第七颂中分三。初五叹佛体德圆备。于中初一总叹身净。次二万行为因。次二灭障成德。次三叹妙用难测。于中初一色用。后二智用。末后二总结。一不思。一不议。第八颂中分三。初二出智德。一依闻出。一依心出。次三坚固行。一精进行。一信智行。一回向行。后五断德行。于中初二离染成自行。后三离染成利他。第九颂中分四。初二叹佛语业利益。次二身业利益。次二身语双益。后四利益见闻。第十有十一颂分四。初二叹佛益菩萨。一现德令见。一转法令闻。次五叹佛为生忍苦。是大悲深厚也。次一释忍苦所以。余三明见佛成益。上来偈赞分竟

同类推荐
  • 三十国春秋辑本

    三十国春秋辑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开辟演义

    开辟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珠歌

    玄珠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父师善诱法

    父师善诱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盜墓青年的日常中二生活

    盜墓青年的日常中二生活

    男人要征服女人,首先要征服这天下。纵观历史,那个征服世界的男人不是为了女人,埃及献出了艳后给凯撒大帝,换得了二十年的和平;军事奇才吴三桂为了一女子,就把快要稳坐江山的李自成从燕京追杀到了缅甸;鲁迅说:我们的汗--成吉思汗一生征服世界,最后被女人征服,到底成吉思汗征服了多少女人;还有拿破仑,没有看过《拿破仑传》你也许只知道三个,这些有惊天地才华的征服欲望的男人,背后到底有多少女人...
  • 血色:帶刺的黑玫瑰

    血色:帶刺的黑玫瑰

    紫妖璃7岁那年本是一个生活在父母宠爱的女孩,而从她7岁时来了一个女人,而因为这样璃的妈妈被杀,杀人犯还是所谓的后妈,给璃生了一个妹妹,璃爸爸开始不待见她,经过一些小事,璃被赶出门,从8岁开始进入了死神门,也开始了复仇之路。
  • 华夏护道者

    华夏护道者

    哪吒战天使,猴子斩诸神,且看一位东方少年,手持长枪,战尽西方诸神,粉碎西方阴谋,夺回我华夏气运
  • 相逢何必逢相时

    相逢何必逢相时

    若你是一名特种兵教官,自己学员被控制一枪把自己送上了奈何桥,你会作何感想?这位悲哀的教官夏夜却为那位悲催的学员祈祷。奈何桥上,孟婆笑眯眯的问夏夜:“你想重生吗?”于是,一场莫名的穿越之旅,一场惊心动魄的家斗华丽丽地拉开了帷幕......
  • 与你相约第五年

    与你相约第五年

    从小背负着捍卫整个集团的责任,她失去了金色的童年,迎来了血色的青春。一路走来,与同伴们共同享受浴血奋战的“人生”。“不必这么艰苦,”他说,“你也要让我们分担。我们,永远在一起!”这是对同伴的信任,也是他对她一生的承诺。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 女配逆袭之花样撩男神

    女配逆袭之花样撩男神

    玩个游戏也能被系统绑定,乐萌表示也是醉醉哒,还说要帮那些倒霉的女配们找到真爱,不帮的话回不去原来的世界,只能当孤坟野鬼行,她做,可是谁告诉她身后总是老是有一个男的跟着她跑是什么情况「ps:1∨1,男女主身心干净,不喜欢的可以绕走」
  • 猫咪殿下

    猫咪殿下

    三个猫女进入人间大门,来到了人间,却受到狼王攻击受伤变回原形,被三个少年带回了家。渐渐的,她们对少年们萌生了爱意……人和妖能在一起吗?
  • 梦除非

    梦除非

    本身为上神,只因误会与最爱反目,她转身跳下诛仙台。不料,这竟只是她对亲族最爱的赎罪,亦或是对情感的逃避。然而,那个独居十三重天的清雅男子却毅然追随,只为换得她与自己的一世情缘。机缘巧合,她忆及前世所有,这一次,她选择再次逃避,亦或是直面内心?
  • 王者之下

    王者之下

    这里是王者的天下吗?或许是,横行于天下的组织,垂危的社稷。这里有专一的主角,还有多情的配角,阵法玩转千军,元素斩杀千人,御兽调动群狼。五个修行的法门,两个对立的组织,其中或许有阴谋,或许也只有酣畅淋漓的短兵相接。当初四帝征服了混沌的世界,现在却尽数败于他人之手。灭世的光芒在异界闪烁,他们的目的是让混沌卷土从来。混沌的终结,将有他来决定。他只希望做王者之下。
  • 拐个女帝当老婆

    拐个女帝当老婆

    人生处处是惊喜,但对于郝天真来说,这已经成为了惊吓。好在经历的多了,一切也都习惯了,这恐怕就是所谓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