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0100000001

第1章

归依大智海  十身卢舍那

充满诸法界  无上大慈尊

方广离垢法  圆满解脱轮

普贤文殊等  海会大菩萨

我在具缚地  悕心大法门

唯愿见加哀  令增念智力

开此秘奥藏  广益于自他

愿令法久住  传灯报佛恩

夫以法性虚。空廓无涯而超视听。智慧大海深。无极而抗思议眇眇玄猷。名言罕寻其际。茫茫素范。相见靡究其源。但以机感万差。奋形言而充法界。心境一味。泯能所而归寂寥。体用无方。圆融叵测。于是无像现像。犹阳谷之升太阳。无言示言。若沧波之倾巨壑。是故创于莲华藏界。演无尽之玄纲。牢笼上达之流。控引令阶佛境。然后化沾忍土。渐布慈云。洒微泽以润三根。滋道牙而归一揆。是知机缘感异。圣应所以殊分。圣应虽殊不思议一也。华严经者。斯乃集海会之盛谈。照山王之极说。理智宏远。尽法界而亘真源。浩汗微言。等虚空而被尘国。于是无亏大小。潜巨刹以入毫端。未易鸿纤。融极微以周法界。故以因陀罗网参互影而重重。锭光玻黎照尘方而隐隐一即多而无碍。多即一而圆通。摄九世以入刹那。舒一念而该永劫。三生究竟坚固种。而为因。十信道圆普德显。而成果。果无异因之果。派五位以分镳。因无异果之因。总十身以齐致。是故觉母就机于东城。六千疏其十眼。童子询友于南国。百十圆成以一生。遂使不越树王六天斯届。讵移华藏。十刹虚融。示宝偈于尘中。齐辉八会。启王珠于性德。七处圆彰。浩浩铿鋐。隔思议而迥出。巍巍焕烂。超视听于聋盲。是故舍那创陶甄于海印。二七日旦爰兴。龙树终俯察于虬宫。六百年后方显。然即大以包含为义。方以轨范为功。广即体极用周。佛乃果圆觉满。华譬开敷万行。严喻饰兹本体。经即贯穿缝缀。能诠之教着焉。从法就人寄喻为目。故云大方广佛华严经。世间净眼品者。器等三种显曜于时。光洁照明况于净眼。法喻合举故云世间净眼。语言理一。格类相从。故称为品。此经有三十四品。此品建初故称第一。故言大方广佛华严经世间净眼品第一。余义如下说

将释此经略开十门 一明教起所由 二约藏部明所摄 三显立教差别 四简教所被机 五辨能诠教体 六明所诠宗趣 七具释经题目 八明部类传译 九辨文义分齐 十随文解释

初教起所由者。先总辨。后别显

总者。夫大教之兴因缘无量。故智论之初。广辨般若教起因缘。如须弥山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能令动佛。亦如是。大因缘故而有所说。所谓般若波罗蜜。流行世间广益群品故也。法华亦云。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开示悟入佛知见等。此经下云。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起正法不可思议。所以者何。非少因缘成等正觉出兴于世。以十种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祇因缘。成等正觉出兴于世。何等为十。一者发无量菩提之心不舍一切众生。如是等乃至广说应知

次别显者。略提十义以明无尽。何者为十。谓由法尔故 愿力故 机感故 为本故 显德故 显位故 开发故 见闻故 成行故 得果故

初法尔故者。一切诸佛法尔皆于无尽世界。常转如此无尽法轮如大王路法尔常规。无停无息尽穷未来际。是故下文不思议品云。一切法界虚空等世界。悉以毛端周遍度量。一一毛端处于念念中。化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身。乃至尽未来际劫。一一化佛身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头。一一头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舌。一一舌出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音声。一一音声说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修多罗。一一修多罗说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法。一一法中说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句身味身。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等劫说异句身味身。音声充满法界一切众生无不闻者。尽一切未来际劫常转法轮。如来音声无异无断不可穷尽。解云。准此经文。于一毛端处于一念中出于如上业用。余念念中皆亦如是。如一毛端处如是念念业用无尽。余一一毛端次第周遍虚空法界等一切世界。各皆如是无尽无尽。此即处以毛端该于法界。时以刹那尽于劫海。谓于此处明顿起业用。谓于此时明常起业用。此亦不待因缘。诸佛法尔。此经下文所说皆尔。问若尔何故。处唯八会时局二七耶。答遮那品云。一一微尘中佛国海安住。佛云遍护念弥纶覆一切。又云。一毛孔中无量佛刹庄严清净旷然安住。彼一切处卢遮那佛于众海中演说正法。解云。况八会处而不该摄十方法界。又发心品云。知无量劫即一念一念即是无量劫。解云。况二七日时不摄无量劫海。不思议品云。一切诸佛于一微尘中普现三世一切佛刹。于一微尘中普现三世诸佛自在神力。于一微尘中普现三世一切众生。于一微尘中普现三世一切诸佛佛事。解云。此中尘内三世通括一切前后际劫。是谓诸佛法尔常说故也

二愿力故者。谓是如来本愿力故。令此教法称机显现。是故卢遮那品云。十方国土中一切世界海。佛愿力自在普现转法轮。又云。卢遮那佛神力故一切刹中转法轮。普贤菩萨愿音声。遍满一切世界海。解云。即是此经该于十方。虚空法界等一切世界及诸尘内诸刹土中。同时说此经者。皆是本师愿力所致。是故下诸会初皆云卢遮那佛本愿力故。又云集品颂云。无量无数劫此法甚难值。若有得闻者当知本愿力。解云。此即由佛愿力令众得闻。又云。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以本大愿力显现自在法

三机感故者。如来平等无有改易。随应众生现身说法。此有三义。一以佛果色声清净功德为增上缘。应彼机感以成摄化。云集偈云。有眼有日光能见微细色。最胜神力故净心见诸佛(此现身也)。又法界品云。佛于过去行得一微妙音。无心于彼此而能应一切。(此说法也)二佛果无有色声粗相。但以平等理智增上愿力。机感相应有形言现。云集偈云。三世一切佛法身悉清净。随其所应化普现妙色身。又云。一切诸如来无有说佛法。随其所应化而为演说法。三通上二义有无无碍。以称法界无障碍故舍那品云。佛身充满诸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应受化器悉充满佛。故处此菩提树。一切佛刹微尘等尔所佛。坐一毛孔皆有无量菩萨众。各为具说普贤行。解云。正是此经所说分齐

四为本故者。谓将欲逐机渐施末教故。宜最初先示本法。明后依此方起末故。是故最初说此经法。然后方于鹿园等处渐说枝末小乘等法。又下性起品云。犹如日出先照高山等。如下立教中引说

五显德故者。谓显佛果殊胜之德。令诸菩萨信向证得。此有二种。一依果谓莲华藏庄严世界海。二正果谓如来十身通三世间等。并如下文说。此二无碍有四句。一依内现依。如尘内现刹海。二正内现正。如毛孔现佛等。三正内现依。如毛孔现刹等。四依内现正。如尘内现佛等。是故随举一门即摄一切。无不皆尽。并如下说。为显此果德故说是经

六显位故者。为显菩萨修行佛因。一道至果具五位故。此亦二种。一次第行布门。谓十信十解十行十回向十地满后。方至佛地。从微至着阶位渐次。二圆融相摄门。谓一位中即摄一切前后诸位。是故一一位满皆至佛地。此二无碍广如下文诸会所说

七开发故者。为欲开发众生心中如来之藏性起功德。令诸菩萨依此修学破无明[穀-禾+卵]显性德故。此亦有二种。一以言说显示。令知有故。二教其修行得显现故。如下文破微尘出经卷等。具如彼说

八见闻故者。示此无尽自在法门。唯是极位大菩萨境。而令下位诸众生等于此见闻。而得成彼金刚种子不毁不尽。要当令其至究竟位故也。亦如性起品说

九成行故者。谓为示此普法令诸菩萨成普贤行。一行即一切行。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具足慧身不由他悟。又云。菩萨受持此法。少作方便。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此亦二种。一顿成多行。二遍成普行。并如下说

十得果故者。令得佛地智断果故。亦有二种。一断果谓除障故。即普贤品明一障一切障小相品明一断一切断。广如下说二智果谓成德故。具足十身尽三世间。逆顺自在依正无碍。如不思议品等说。此上略由显示如是十义令此经教兴起故也

第二藏部明摄者。略显十义以明收摄 一明三藏 二显所摄 三辨二藏 四释相违 五开种类 六定所摄 七一部收 八三部摄 九或九部 十具十二

初明三藏者

一名修多罗。或云修妒路。或云素呾囕。此云契经契有二义。谓契理故。合机故。经亦二义。谓贯穿法相故。摄持所化故。贯穿者。世亲释云。谓能贯穿。依故相故法故义故名素呾囕。谓于是处。由此为此而有所说。名之为依。真俗谛相名之为相。十善巧法等名之为法。随密意等以说诸法名之为义。又无性释为贯穿缝缀。解云。贯穿是契入义。缝缀是契合义。谓以圣言贯穿义理。令不散失令不隐没。缝缀连合。令成诠表令得久住。佛地论云。能贯能摄故名为经。以佛圣教贯穿摄持所应说义及所化生名为契经。契理之经依主释也。契经即藏持业释也。又杂心五义。一涌泉。二出主。三显示。四绳墨。五结鬘。正翻名线。何故称经。谓线能贯华经能持纬。义用相似。但以此方重于经名不贵线称。是故翻译逐其所重废线存经。从譬立名

二毗柰耶。此云调伏。调者和御。伏者制灭。调和控御身语等业。制伏除灭诸恶行故。此是所诠行。谓调伏之藏也。或翻名灭。灭有三义。一灭业非。二灭烦恼。三得灭果。或云尸罗。此名清凉。三业过非犹如火燃戒能息灭故云清凉。十诵律中名为性善。或云守信。如昔所受实能持故。或云波罗提木叉。此云随顺解脱。由持戒故顺至解脱。亦名别解脱

三名阿毗达摩藏达摩名法。阿毗有七义。一名对法。此有二义。一对向。谓因智趣向涅槃果故。二对观。谓果智观证涅槃灭故。虽因智亦有对观。然以仰进修故但名对向。世亲摄论云。此法对向无住涅槃能说诸谛菩提分等诸妙门故。此约因智说。此唯所诠。二名数法。梁摄论释云。诸法中随一法或以名相或以别相或以通相等。数数显此一法故名数法三名伏法者。彼论云。此法能伏诸说。立破二能。由正说依止等方便故。故名伏。四名通法。此能通释契经义故。契经称法。此法能通彼。即法之通。梁摄论名解法。由阿毗达摩修多罗义易解故也。五名无比法。六名大法。七名择法。此三唯约所诠。又顺正理云。或契经名为达摩论能决了名为对法。此即以教对教。同上通法。或云摩得勒伽。此云本母。以教与义。为本为母。亦名分别解脱。或云优波提舍。此云论义。杂集中名解释也。此契经等上三种。皆含摄所诠出生义理。俱名为藏。庄严论第四云。彼三及此二云何名藏。答由摄故。谓摄一切所应知义也。初藏通持业依主。后二藏唯依主。以从所诠为名故。余出体性及诸门分别。广如别说

第二显所摄者。此经何藏摄者。或唯契经摄。以非余二故。或二摄。以有决择义理对法收故。或三摄。下文亦显诸戒行故。此约同教辨。或是下文十藏所摄。以主伴具足显无尽故。此约别教。问三藏据教。十藏约义。如何以义而云摄教。答若小乘教义俱不融。三乘义融教不融。一乘教义俱融。是故得摄。如意言无分别观入教摄等。三乘中已有况一乘耶。但标召表示即属教摄。思之可见

第三约辩二藏者。谓声闻藏菩萨藏。初者约声闻小根。立三藏教诠示声闻理行果等为声闻藏。二约菩萨大根。立三藏教诠示菩萨所行等法为菩萨藏。庄严论第四云。此三藏由上下乘差别故。复说为声闻藏及菩萨藏

第四释相违者。问经中亦云。为求缘觉者说十二因缘。何故不名缘觉藏耶。答以诸缘觉亦唯断我执唯证生空果成罗汉入灭不殊。望于菩萨俱是下乘故不别说。问等俱是下。何故独名声闻藏。答以缘觉亦有出无佛世无教者故。声闻不尔故偏得名。问小乘教中亦有诠示菩萨乘法。何不亦名菩萨藏耶。答以彼宗菩萨所断所证所入涅槃亦与二乘无差别故。又以菩萨唯一不多故亦不说。问若尔何故。普超三昧经三藏品及入大乘论。说彼三乘即为三藏。一声闻藏。二缘觉藏。三菩萨藏。答彼经论中。皆云大乘之中有此三藏故。非谓小也。问即据此文缘觉有藏。与庄严论如何会释。答前据理果不异故合也。此约教行小别故分也。是故二说不相违也

第五开种类者。就声闻藏中。准诸经论曲开三种。一诤论声闻藏。谓契经四阿含。调伏五部。对法二十。互相违诤。所说不同。不妨圣果。是故总名为诤论藏。二称实声闻藏。谓如瑜伽声闻地及声闻决择诠示声闻行位果等。皆悉称实与理相应。不同婆娑及诸异论。以补处所说非诸异论所能诤故。是故总名称实声闻藏。问此中所说既与小乘诸部不同。岂声闻人有两种耶。答此约教中说声闻法尽理不尽故。开为二。非谓声闻亦有差别。三假立声闻藏。如大乘经中。为引声闻令回心故。所立法门亦同声闻名数而说。如无作四谛及道品等。如诸大乘经中说。不能繁引。既非菩萨所学。是故名为假立声闻藏。问此中名虽同小乘义实是大。何得总说为声闻藏。答只为此义名为假立。问诸声闻人根熟回心所学即是菩萨藏收。此假立藏于彼何用。答但声闻回心有二种。一胜二劣。胜者一往入大不藉此藏。劣犹怖大。是故方便同彼名数。令易信受故立此门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空守一人城

    空守一人城

    因伤心过度,而自杀奇迹出现,穿越世界发现穿越寄身到了这个世界身体主人身上。知道了他的一些秘密决定帮他报仇。四大家族连婚,他又会遭遇些什么,在学校还是以前的懦夫,还是现在的霸王,在社会是别人辱骂的废材,还是现在的天才,我们也期待的眼光去期待他的故事。
  • 孤独的爱

    孤独的爱

    一个努力奋斗的男人在生命的最艳时光里遇见了一个愿意陪伴自己艰难困苦的女人,只可惜,那份爱慢慢的在变质和腐烂。在不得不放手的时候,一个真相意外来临。
  • MALBONE

    MALB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灰色记忆的秋天

    灰色记忆的秋天

    【慢更中】她是顶级服装设计师,但她住在小破屋;他是一位普通的婚纱摄影师,但他住在豪宅·····【详细看正文】
  • 霸刀之神

    霸刀之神

    当罗奇第一次拿上刀的时候,他感觉这就好像是他血肉之躯的一部分一般,那种感觉很是奇妙,也是怪异,却又让他欣喜异常!刀,一种不被所有人重视的武器,在罗奇的手上却爆发出了无与伦比的威力!“手中有刀,谁能阻我?人挡,杀之!神挡,劈之!”罗奇手持大刀,心中仿若誓言一般。
  • 符龙

    符龙

    不要说你们是天才,因为我还没来!——黄真。一道符演绎万千世界,一道符毁灭千百轮回。曾经顶尖的符龙族,却成了整个大陆的敌人!少年在复仇的路上,逐步揭开了一个充满激情的世界之门……ps:新作者初来乍到,建立了一个交流群,575029505,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一下,一起讨论。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

    本书精选了近五百个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并且以接龙的方式进行串联,在成语接龙之后配用精炼的文字、精准的诠释、精彩的论点,之后再对重点成语进行详细论述,配备历史典故等。
  • 止魂圣道

    止魂圣道

    风吹过的感觉微凉冰冷人心一句冷暖道不虚行只在人雨飘落的感觉多愁善感我心一句凄凉佛者慈悲念之泪感觉不适合写书不知道大众喜欢的是啥我自己写的看的我知道感觉看的人会很累那就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