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7800000023

第23章 杂症大小合参(6)

夫玄黄未兆,天一之水先生,胚体未成。两肾之元先立。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直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氤氲一点元阳之为命者,寓于中焉。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五脏既成,六腑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仙经》曰:借问如何是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主,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始者也。故曰:肾水者,先天之根本也。一点元阳,则寓于两肾之间,是为命门。盖一阳居二阴之间,所以位乎北,而成乎坎也。人非此火,无以营运三焦,腐熟水谷。《内经》曰:少火生气。《仙经》曰:两肾中间一点明,逆为丹母顺为人。夫龙潜海底,龙起而火随之。元阳藏于坎腑,运用应于离宫,此生人之命根也,乃知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火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又曰:火在水中。夫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天地之别名。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地之用在于天上,则天地交通,水火混合而万物生焉。古之神圣,察肾为先天根本,故其论脉者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伤寒危笃,寸口难稽,犹诊太溪,以下肾气。夫精也者,水之华也。神倚之,如鱼得水,气根据之,如雾覆渊。神必根据物,方有附丽,精竭神散,势之自然,方其为婴孩也。未知牝牡之合而勃然作,精之至也。纯纯全全,合于天方,溟溟清清,合于无沦,年十六而真精满,始能生子,精泄之后干破而为离,真体已亏,不知节啬,则百脉空虚,不危何待!世有以固精采补者,是大不然,男女交接,必扰其肾,外虽不泄,精已离宫,必有真精数点,随阳之痿而溢出,如火之有烟焰,岂能复返于薪哉!是故贵寡欲。然损精伤肾,是非一端。若目劳于视,精以视耗:耳劳于听,精以德耗:心劳于思,精以思耗:体劳于力,精以力耗,随事节之,则精与日俱积矣,是故贵节劳,肾司闭藏,肝主疏泄,二脏皆有相火,其系皆上属于心。心,君火也。怒伤肝。而相火动,则疏泄者用事,而闭藏者不得其职,虽不交合,精已暗耗矣,是故贵息怒。酒能动血,饮酒则身面俱赤,是扰其血也。数月不近色,精已凝浓,一夜大醉,精随薄矣,是故宜戒酒。《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然膏粱之味,未必生精,恬澹之味,最能益精。《洪范》论味,而曰嫁穑作甘。世间之物,惟五谷得味之正,澹食五谷,大能养精。吴子野云:芡实本温平,不能大补,人谓之水中丹者,何也?人之食芡也,必枚啮而细嚼之,未有多嘬而急咽者也。舌类齿唇,终日嗫嚅而欠无五味,腴而不腻,是以致玉池之水,转相灌注积其功,虽过乳石可也,以此知人,能淡食而徐饱者,大有益于脾肾。《经》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化荣卫而润宗筋;又曰:阴阳总宗筋之会,而阳明为之长,故胃强则肾充而精气旺,胃病则精伤而阳事衰也。《灵枢》曰:生之来谓之精。此先天元生之精也,《素问》曰:食气入胃,散精于五脏。此水谷日生之精也。然日生之精,皆从元精所化,而后分布其脏,盈溢则输之于肾,故曰:五脏盛乃能泻。若饮食之精,遇一脏有邪,则一脏之食味,化之不全,不得与元精俱藏而时自下矣。故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若阴邪客于窍,与所强之阳相感,则精脱而外淫矣。阳强者,非真阳之强,乃肝之相火强耳。夫五脏俱有火,惟相火之寄于肝者,善则发生,恶则为害,独甚于他火,其阴器既宗筋之所聚,凡人入房,强于作用者,皆相火充其力也。若遇接内,与阴气合,则三焦上下内外之火,翕然下从,百体玄府悉开,其滋生之精尽会于阴器以跃出,岂止肾所藏者而已哉!有年老弥健,或问其故,曰曾读《文选》,石愠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湄,于斯二语,悟得葆精之道。故足于精者,百疾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先哲洞窥根本,力勉图全,遇症之虚者,亟保北方,以培生命之本。水不足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六味丸是也;火不足者,益火之元,以消阴翳,八味丸是也。只于年力方刚,尺脉独实者,微加炒枯知柏,抑其亢炎。奈昧者,遂为滋阴上剂,救水神方,不问虚实而概投之,不知知母多则肠胃滑,黄柏久则肠胃寒,阳明受贼,何以化荣卫而润宗筋?髓竭精枯,上呕下泄,而幽潜沉冤,此皆守河间“有热无寒”之论,丹溪“阳常有余”之说,贻祸如此其烈耳!致《求正录》云:朱刘之言不息,则轩岐之泽不彰,诚斯道之大魔,亦生民之厄运也。虽其言未免过激,然亦补偏救弊之一片苦心也。

后天根本论

夫人 地一声之后,命曰后天。后天之振本,脾胃是也。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易》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是以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脾胃者,即后天元气也。《针经》曰:荣出中焦,卫出上焦。然卫为阳,益之必以辛;荣为阴,补之必以甘,辛甘相合,脾胃健而荣卫通。《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又曰: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浊气归心,淫精而脉,脉气流经,气归于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是知水设入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焉,和于五脏而血生焉,行于百脉,畅于四肢,充于肌肉,而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安谷者昌,绝谷者亡。盖婴儿既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竭绝而死矣。人之有脾胃,犹兵家之有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脾胃一败,百药难施。上古圣人,见土为后天之根本,故其着之脉者曰: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以伤寒当危困之候,诊冲阳以察胃气之有无,冲阳应手,则回生有日;冲阳不应,则坐而待毙矣。东垣先生,深窥经旨,独着《脾胃论》,以醒提聋 ,其言胃中无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能食而肥,脾胃俱虚。不能食而瘦,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饥肉削,或曰血实气虚,则体易肥,气实血虚,则体易瘦也。凡七情戕其内,六气攻其外,皆足以致虚,惟饮食与劳倦两端,其关尤大。《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曰: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

夫饮者,水也,无形之气也。《经》曰:因而大饮则气逆,或为喘咳,或为水肿,或为呕吐之类。食者,物也,有形之归也。《经》曰:因而饱食,经脉横解,肠 为痔。或为胀满,或为积聚,或为诸痛,或为吐利之类,此所谓饮食伤也。《经》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又曰: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有所劳倦,皆损其气。气衰则虚火旺,旺则乘脾,脾主四肢,故困热无气以动,懒于言语,动则喘之,表热自汗,心烦不安,此所谓劳倦伤也。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营气、卫气,皆胃气之别名也。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皆受灌输,若起居失度,饮食夫节,未有不伤脾胃者也。

脾胃一伤,元气必耗,心火独炎,心火即下焦阴火,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火与元气,势不两立,一胜则一负,阴火上冲,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脾胃之气下陷,谷气不得升淳,是春生之令不行,无阳以护其营卫,乃主寒热。《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曰:温能除大热,最忌苦寒,反伤脾胃。东坦于劳倦伤者,立补中益气汤,纯上甘温,兼行升发,使阳春一布,万物渐荣,易老于饮食伤者,立积术丸,一补一攻,不取速化,但使胃强不复伤耳,此皆炎黄之忠,荩后进之标的也。罗谦甫用发其旨,故去脾虚少食,弗可克伐,补之自然能食,是则更有法焉。东方之仇木宜安,恐木实则侮土而厥张也。西方之子金宜顾,恐子虚则窃母以自救也。若夫少火,实为生气之元,故中央之上,虚者则有补母之论存焉。许学士云:肾虚不能化食,譬如釜中,水谷下无火力,何能熟耶?严用和云:房劳过度,真阳衰弱,不能上蒸脾土,中州不运,以致饮食不消,胀满痞塞,须知补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盛,上蒸脾土,土温自治矣。统而论之,脾具坤顺之德,有干健之运,坤德或惭,补土以培其卑监,干健稍弛,益火以助其转运,此东坦、谦甫,以补土立言,学士用和,以壮火垂训,土强则出纳自如,火强是转输不怠,火为土母,虚则补其母,治病之常经也。世俗一遇,脾胃虚滞,便投曲、卜、查、芽、香、砂、根、朴,甚而黄连、山栀,以为脾胃良方,而夭枉者,不可胜数矣。不知此皆实则泻子之法,因脾胃有聚实火,元气未衰,邪气方张,用破气之剂,以泻肺金,主气之脏,若虚而代之,则愈虚,虚而寒之且遏绝真火生化之元矣,有不败其气,而绝其谷乎!最可异者,以参、术为滞闷之品,畏之不啻砒毒,独不闻《经》云:虚者补之,劳者温之;又曰:“塞因塞用”乎?又不闻东坦主脾胃之气,实则枳实、黄连泻之:虚则白术、陈皮补之乎?又不闻丹溪云:实火可泻,芩连之属;虚火可补,参之属乎?且饮食初伤,壅成湿热,元气未败,黄连、查、曲,暂其宜也。但上喜暖而恶寒,过剂则脾阳愈弱,而转化愈难矣。至若病稍日久,元气必虚,阳气不充,阴寒为祟,反服黄连,无异于入井而反下石耳。《经》曰: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始受热中,未受寒中,则始宜清热,终宜温养,灼然有辨,岂无先后次第乎!且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故观既济之象,曰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随之象曰,君子以向晦入晏息。颐之象曰,君子以节饮食。岂非明饮食劳倦之足以伤生耶,故养生家,尤亟于养气,行欲徐而稳,言欲定而恭,坐欲端而直,声欲低而和,常于动中习静,使此身常在太和元气中,久久自有圣贤气象。《长生秘典》曰:内劳神明,外劳形质,俱足夭折,惟房劳较甚,为其形与神交用,精与气均伤也。又曰:久立久坐,久行久卧,皆能伤人,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夭。泰西水曰:饮食有三化,烹者糜烂,名曰火化;细嚼缓咽,名曰口化;蒸变传送,名曰胃化。一化得力,不劳于胃。《医说》云:饮食到胃,俱以温和为妙,不问冷物热物,但细嚼缓咽,自能温矣。《秘典》曰:食饱之后,解带摸腹,伸腰徐行,作喷以通其秘,用呵以去其滞,令饮食下行,方可就坐。饱坐发痔,曲腰而坐成中满。醉后勿饮冷,饱余勿便卧,食后勿怒,怒后勿食,冷热之物,不宜五食。《尊生编》云:饮以养阳,食以养阴,食宜常少,亦勿令虚,不饥强食,不渴强饮,则脾劳发胀。朝勿令饥,夜勿冷饱,淡食则多补,五辛善助火。《调食法》云:宁少毋食多,宁饥毋食饱,宁迟毋食远,宁热毋食冷,宁零毋食顿,宁软毋食硬,此六者调理脾虚之要法也。语云:修养不如节劳,服药不如忌口。

斯言虽鄙,颇切理要,诚能如此谢摄,则土强而脏腑俱安,后天之根本不损,营卫中和,长有天命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曼珠妖妃倾天下

    曼珠妖妃倾天下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高智商少女,血红的瞳孔,还有天生具有的曼珠能力。为了帮国家打击敌国,被黄金杀手一刀毙命。但是却被穿越大神送到了不知名的修炼大陆。阎家废物,却有疼爱她的爷爷。废物又如何,红眸闪现,天下都为之颤抖,神兽,妖兽,管你什么兽,都到狱姐姐怀里来。千年白狐为她而伤,神圣血凤为他卖命,异国皇子,天才殿下……一个个围绕在她身边的男人,没有一个不想得到她的心,但冰冷如她,麻木如她。坚硬的心墙内,其实是脆弱的温暖的心脏啊!
  • 魔鬼的脚(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魔鬼的脚(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是侦探小说的顶级经典名著,是侦探小说中一座不可逾越的文学丰碑。神秘、刺激、曲折、惊恐的故事情节,神奇、智慧、缜密、正义的“神探”形象,使许多读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开始到喜欢侦探小说,使许多作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到走上了侦探小说的创作之路。以至于文学中的名侦探福尔摩斯,与动漫中的米老鼠和宗教故事中的圣诞老人一起,成了世界知名的“三大名人”。这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学经典的力量。
  • 陌上倾城泪

    陌上倾城泪

    她是万花中里的一朵,却被他选中,本是无份却被命运安排,是天意还是捉弄?还是命中注定有此一劫?当她抛开旧日情与他允诺今生相首时,他却伤得她遍体凌伤。呵,可笑!原来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她的自做多情!!!当一切会到原点,当梅花盛开时暮然回首不知那人可会在身后望着他。。。
  • 刀剑无影,灵门无梦

    刀剑无影,灵门无梦

    乱世悠悠,世间诞下一名奇女子,她叫阡若铃。在她满月之日,天地间处处泛着红光,处处百鸟争鸣,这究竟是福是祸,无人知晓。然而,由于她的出现,使原本和谐的灵、魔、幽风三大类派变得互不相让、针锋相对,这次的变化,也不知是为了名誉、利益,还是为了她。究竟,在这场充满硝烟的战争中,谁,才会是最终的赢家?
  • 大德昌国州图志

    大德昌国州图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待你一世倾情

    待你一世倾情

    “快,快捉住小姐,别让她在逃掉了”一个身穿黑色衣服的人说道“老大,我们好歹也是堂堂夏家的保镖啊,每天都在大街上找人,传出去还不得被别人笑话啊!”一个黑衣人说道“是啊,这个小姐太不省心了,每天都逃出来,要不然,我们也不用这么累啊”大家纷纷抱怨道。“好了,我们快点去找吧,你带他们几个这走,我带他们几个那走”领头的人很快分配完了任务
  • 施仲衡自传

    施仲衡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施仲衡自传:六十年工作回顾》作者施仲衡院士是中国地铁的开拓者之一,是历史的见证人,阅读此书,如同阅读中国地铁的发展简史,对从事和关注中国地铁发展的人员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有异能的生活

    有异能的生活

    一个小小底层职工,在意外的得到一枚异能戒指之后,他就牛了。。。
  • 穿越之绝版无赖

    穿越之绝版无赖

    或是机缘巧合,或是命中注定,一名21世纪的平凡女生竟神奇穿越到与之并存的异时空,故事将从这里开始.......多重身份的冰山美男如何逐渐走向无赖趋势?---想知道无赖是怎样炼成的?他有病啊!救我又把我摔在地上,算什么嘛?!弄摔我也就算了,竟然还动不动骂人家笨蛋!他以为他很聪明吗?长的帅了不起啊!天啊!没想到古代的帅哥这么开放啊?居然大街上抱着不认识的人?!虽然长的帅,不过...这也太不行了吧?!“你想吓死人啊!吓死我你很开心吗?还好是大白天的在这里啊,要是晚上的话我会被吓死的!你以为你长的帅就可以吓人吗?不不不,你以为你长的帅就吓不到人吗?我告诉你,我要是吓出毛病来,你要负全责的知道吗?!”“要我负责是吗?好啊..那明天我们成亲..”“你不是要我负责的吗?那我就勉为其难娶你进门咯...爱妃.”作者:此文很多不足之处,请多谅解!因为这是本人第一部作品!不喜者请绕道走!可以给建议,但请注意素质!
  •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与旧版相比,《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二版)具有明显优势:第一,强调实时性。紧跟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发展步子,书中引用的法律条文或所依据的法律渊源都是最近发布的现行法律、法规,所用案例,除了小部分经典案例外,大都是新近发生的案例。第二,强调实践性。本书虽有新闻传播法律与伦理理论的介绍与解读,但重点是阐述新闻传播法律与伦理的实际状况、新闻传播法律与伦理的建设实践。第三,强调实用性。在结构上打破原教材原理、历史、业务三大块的体例,以阐释现行法律规范、伦理规范为重点,将历史部分移至新闻传播法规或新闻传播伦理部分的最后一章,录以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