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8300000012

第12章

舒州天柱山崇慧禅师者。彭州人也。姓陈氏。唐乾元初往舒州天柱山创寺。永泰元年敕赐号天柱寺。僧问。如何是天柱境。师曰。主薄山高难见日。玉镜峰前易晓人。问达磨未来此土时。还有佛法也无。师曰。未来时且置。即今事作么生。曰某甲不会乞师指示。师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良久又曰。阇黎会么。自己分上作么生。干他达磨来与未来作么。他家来大似卖卜汉相似。见汝不会。为汝锥破卦文。才生吉凶。在汝分上一切自看。僧问。如何是解卜底人。师曰。汝才出门时便不中也。问如何是天柱家风。师曰。时有白云来闭户。更无风月四山流。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也。师曰。灊岳峰高长积翠。舒江明月色光晖。问如何是大通智胜佛。师曰。旷大劫来未曾拥滞。不是大通智胜佛是什么。曰为什么佛法不现前。师曰。只为汝不会。所以成不现前。汝若会去。亦无佛道可成。问如何是道。师曰。白云覆青嶂。蜂鸟步庭华。问从上诸圣有何言说。师曰。汝今见吾有何言说。问宗门中请师举唱。师曰。石牛长吼真空外。木马嘶时月隐山。问如何是和尚利人处。师曰。一雨普滋千山秀色。问如何是天柱山中人。师曰。独步千峰顶。优游九曲泉。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白猿抱子来青嶂。蜂蝶衔华绿蕊间。师居山演道凡二十二载。大历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归寂。起塔于寺北。真身见在

前润州鹤林寺玄素禅师法嗣

杭州径山道钦禅师者。苏州昆山人也。姓朱氏。初服膺儒教。年二十八玄素禅师遇之。因谓之曰。观子神气温粹真法宝也。师感悟因求为弟子。素躬与落发。乃戒之曰。汝乘流而行。逢径则止。师遂南行抵临安。见东北一山。因访于樵子。曰此径山也。乃驻锡焉。有僧问。如何是道。师云。山上有鲤鱼。水底有蓬尘。马祖令人送书到。书中作一圆相。师发缄于圆相中作一画却封回(忠国师闻乃云。钦师犹被马师惑)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汝问不当。曰如何得当。师曰。待吾灭后即向汝说。马祖令门人智藏来问。十二时中以何为境。师曰。待汝回去时有信。藏曰。如今便回去。师曰。传语却须问取曹溪。唐大历三年。代宗诏至阙下亲加瞻礼。一日师在内庭见帝起立。帝曰。师何以起。师曰。檀越何得向四威仪中见贫道。帝悦。谓忠国师曰。欲锡钦师一名。忠欣然奉诏。乃赐号国一焉。后辞归本山。于贞元八年十二月示疾说法而逝。寿七十有九。敕谥曰大觉禅师

前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

杭州鸟窠道林禅师。本郡富阳人也。姓潘氏。母朱氏梦日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焉。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复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师问曰。初云何观。云何用心。复礼久而无言。师三礼而退。属唐代宗诏径山国一禅师至阙。师乃谒之遂得正法。及南归先是孤山永福寺有辟支佛塔。时道俗共为法会。师振锡而入。有灵隐寺韬光法师。问曰。此之法会何以作声。师曰。无声谁知是会。后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禅师。复有鹊巢于其侧自然驯狎人。亦目为鹊巢和尚。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会通遂领悟玄旨。元和中白居易出守兹郡。因入山礼谒。乃问师曰。禅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遂作礼。师于长庆四年二月十日。告侍者曰。吾今报尽言讫坐亡。寿八十有四。腊六十三(有云师名圆修者。恐是谥号

前杭州鸟窠道林禅师法嗣

杭州招贤寺会通禅师本郡人也。姓吴氏。本名元卿。形相端严幼而聪敏。唐德宗时为六宫使。王族咸美之。春时见昭阳宫华卉敷荣。玩而久之。倏闻空中有声曰。虚幻之相开谢不停能坏善根。仁者安可嗜之。师省念稚齿崇善极生厌患。帝一日游宫问曰。卿何不乐。对曰。臣幼不食荤膻志愿从释。曰朕视卿若昆仲。但富贵欲出于人表者不违卿。唯出家不可。既浃旬帝睹其容瘁。诏王宾相之。奏曰。此人当绍隆三宝。帝谓师曰。如卿愿任选日远近奏来。师荷德致谢。寻得乡信言母患乞归宁省。帝厚其所赐。敕有司津遣师。至家未几。会韬光法师勉之。谒鸟窠为檀越。与结庵创寺寺成。启曰。弟子七岁蔬食。十一受五戒。今年二十有二为出家故休官。愿和尚授与僧相。曰今时为僧鲜。有精苦者行多浮滥。师曰。本净非琢磨。元明不随照。曰汝若了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即真出家何假外相。汝当为在家菩萨戒施俱修如谢灵运之俦也。师曰然。理虽如此于事何益。傥垂摄受则誓遵师教。如是三请皆不诺。时韬光坚白鸟窠曰。宫使未尝娶。亦不畜侍女。禅师若不拯接。谁其度之。鸟窠即与披剃具戒。师常卯斋昼夜精进。诵大乘经而习安般三昧。寻固辞游方。鸟窠以布毛示之悟旨。时谓布毛侍者(鸟窠章叙讫)暨鸟窠归寂垂二十载。武宗废其寺。师与众僧礼辞灵塔而迈。莫知其终

前慧忠禅师两世旁出法嗣

天台山佛窟岩惟则禅师者京兆人也。姓长孙氏。初谒牛头忠禅师大悟玄旨。后隐于天台瀑布之西岩。唐元和中法席渐盛。始自目其岩为佛窟焉。一日示众云。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然未尝无物。斯则圣人如影百年如梦。孰为生死哉。至人以是独照。能为万物之主。吾知之矣。汝等知之乎。有僧问。如何是那罗延箭。师云。中的也。忽一日告门人曰。汝当自勉。吾何言哉。后二日夜安坐示灭。寿八十。腊五十有八

前天台山佛窟岩惟则和尚法嗣

天台山云居智禅师。尝有华严院僧继宗。问见性成佛其义云何。师曰。清净之性本来湛然无有动摇。不属有无净秽长短取舍体自翛然。如是明见乃名见性。性即佛佛即性。故云见性成佛。曰性既清净不属有无。因何有见。师曰。见无所见。曰无所见因何更有见。师曰见处亦无。曰如是见时是谁之见。师曰。无有能见者。曰究竟其理如何。师曰。汝知否。妄计为有即有。能所乃得名迷。随见生解便堕生死。明见之人即不然。终日见未尝见。求见处体相不可得。能所俱绝。名为见性。曰此性遍一切处否。师曰。无处不遍。曰凡夫具否。师曰。上言无处不遍。岂凡夫而不具乎。曰因何诸佛菩萨不被生死所拘。而凡夫独萦此苦。何曾得遍。师曰。凡夫于清净性中。计有能所即堕生死。诸佛大士善知清净性中不属有无。即能所不立。曰若如是说。即有了不了人。师曰。了尚不可得。岂有能了人乎。曰至理如何。师曰。我以要言之。汝即应念。清净性中无有凡圣。亦无了人不了人。凡之与圣二俱是名。若随名生解即堕生死。若知假名不实。即无有当名者。又曰。此是极究竟处。若云我能了彼不能了即是大病。见有净秽凡圣亦是大病。作无凡圣解又属拨无因果。见有清净性可栖止亦大病。作不栖止解亦大病。然清净性中虽无动摇。具不坏方便应用。及兴慈运悲。如是兴运之处。即全清净之性。可谓见性成佛矣。继宗踊跃。礼谢而退

第三十二祖忍大师。第一世旁出法嗣(第一世

北宗神秀禅师者(耶舍三藏志云。艮地生玄旨。通尊媚亦尊。比肩三九族。足下一毛分)开封尉氏人也。姓李氏。少亲儒业博综多闻。俄舍爱出家寻师访道。至蕲州双峰东山寺。遇五祖忍师以坐禅为务。乃叹伏曰。此真吾师也。誓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忍默识之深加器重。谓之曰。吾度人多矣。至于悟解无及汝者。忍既示灭。秀遂住江陵当阳山。唐武后闻之召至都下。于内道场供养。特加钦礼。命于旧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士庶皆望尘拜伏。暨中宗即位尤加礼重。大臣张说尝问法要执弟子之礼。师有偈示众曰

一切佛法  自心本有  将心外求

舍父逃走

神龙二年于东都天宫寺入灭。赐谥大通禅师。羽仪法物。送殡于龙门。帝送至桥。王公士庶皆至葬所。张说及征士卢鸿一各为碑诔。门人普寂义福等。并为朝野所重

嵩岳慧安国师(耶舍三藏志云。九女出人伦。八女绝婚姻。朽床添六脚。心祖众中尊)荆州枝江人也。姓卫氏。隋文帝开皇十七年。括天下私度僧尼勘师云。木无名。遂遁于山谷。大业中大发丁夫开通济渠。饥殍相枕。师乞食以救之。获济者甚众。炀帝征师不赴。潜入太和山。暨帝幸江都海内扰攘。乃杖锡登衡岳寺行头陀行。唐贞观中至黄梅。谒忍祖遂得心要。麟德元年游终南山石壁因止焉。高宗尝召师不奉诏。遍历名迹至嵩少云。是吾终焉之地也。自尔禅者辐凑。有坦然怀让二人来参。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何不问自己意。曰如何是自己意。师曰。当观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师以目开合示之。然言下知归更不他适。让机缘不逗辞往曹溪。武后征至辇下待以师礼。与神秀禅师同加钦重后尝问师甲子。对曰不记。后曰。何不记耶。师曰。生死之身其若循环。环无起尽焉用记为。况此心流注中间无间。见沤起灭者乃妄想耳。从初识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而可记乎。后闻稽颡信受。寻以神龙二年。中宗赐紫袈裟。度弟子二七人。仍延入禁中供养三年。又赐摩衲一副。师辞嵩岳。是年三月三日嘱门人曰。吾死已将尸向林中。待野火焚之。俄尔万回公来见师。猖狂握手言论。傍侍倾耳都不体会。至八日闭户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二十八(隋开皇二年壬寅生。唐景龙三年巳酉灭。时称老安国师)门人遵旨舁置林间。果野火自然阇维。得舍利八十粒。内五粒色红紫。留于宫中。至先天二年门人建浮图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者鄱阳人。陈宣帝之裔孙也。国亡落于民间。以其王孙尝受署。因有将军之号。少于永昌寺出家慕道颇切。往依五祖法会极意研寻。初无解悟。及闻五祖密付衣法与卢行者。即率同意数十人。蹑迹追逐至大庾岭。师最先见余辈未及。卢行者见师奔至。即掷衣钵于盘石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师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躇悚栗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于我。祖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坐本来面目。师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礼数拜。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别有意旨否。祖曰。我今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却在汝边。师曰。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祖曰。汝若如是。则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师又问。某甲向后宜往何所。祖曰。逢袁可止。遇蒙即居。师礼谢遽回至岭下。谓众人曰。向陟崔嵬远望杳无踪迹。当别道寻之。皆以为然。师既回。遂独往庐山布水台经三载。后始往袁州蒙山大唱玄化。初名慧明。以避师上字故名道明。弟子等尽遣过岭南参礼六祖

前北宗神秀禅师法嗣(忍大师第二世法嗣

五台山巨玄禅师安陆人也。姓曹氏。幼禀业于明福院朗禅师。初讲经论后参禅。会及造北宗。秀师问曰。白云散处如何。师曰不昧。秀又问。到此间后如何。师曰。正见一枝生五叶。秀默许之。入室侍对庶几无爽。寻至上党寒岭居焉。数岁之间众盈千数。后于五台山阐化。涉二十余载入灭。年八十一。以唐开元十五年九月三日。奉全身入塔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故城决

    故城决

    一个书生,从进入朝堂的那一刻起,就卷入了惊天的阴谋!诡异奇案!南海鲛人!神秘蛊毒!征战已经开始,一介书生生死徘徊间得了怪异体质!建功立业,前方困难重重!若想跳出这场惊天阴谋,那就只有变强!若想保护心爱之人,那就只有变强!争戈四起!看洛空究竟如何杀出重围!
  • 一琴一剑走江湖

    一琴一剑走江湖

    北宋时期江南商贾之子的江湖游历,与神教复兴的一角。
  • 红尘埃落定

    红尘埃落定

    她六岁的时候遇见了他,他一身红衣,玄纹云袖,席地而坐,低垂着眼脸,沉浸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修长而优美的手指若行云流水般舞弄着琴弦,长长的睫毛在那心型脸上,形成了诱惑的弧度,人随音而动,偶尔抬起的头,让人呼吸一紧,好一张翩若惊鸿的脸!只是那双眼中忽闪而逝的某中东西,让人抓不住,却想窥视,不知不觉间人已经被吸引,与音与人,一同沉醉。不知从何时起,他抚琴,她舞剑,他吹萧,她伴舞......但命运之齿来始转动........在她十六岁成人礼上他走了.....等你寻到我,我便以着天下为娉礼!一句诺言,她寻便天下,终没他的踪迹,唯有........
  • 仙剑独行

    仙剑独行

    一个平凡少年,机缘巧合下闯入浩瀚的修真世界,原以为可以可以过上“逍遥问道,扣指长生”的快活日子,熟料仙路漫漫,大道“路漫漫其修远兮”。经历过生死,经历过爱恨,经历过离别,他蓦然回首,发现这一路,唯有他一人仙剑独行。
  • 勇创仙路

    勇创仙路

    天有路,人有言,懵懂少年来修仙。修仙路,步步艰,少年独力创青天!修仙途,历劫难,劫不死,此心变。人心变,天心转,由人成天步两端!
  • 灰姑娘睡不醒

    灰姑娘睡不醒

    你让我灰姑娘的梦碎了,你让我做母亲的资格没了,你毁了我一生,你明明爱的不是我却偏偏娶我,我不会原谅你,永远不会,再次见面的时候我一定不会再仰望你,我是复仇者,要把你加在我身上的所有伤痛加倍还给你
  • 平凡的王

    平凡的王

    一个平凡的少年一段曲折的故事一位王者的降临
  • 古剑奇谭之穿越九命猫

    古剑奇谭之穿越九命猫

    看女孩穿越古剑(穿越成上古灵兽九命猫。。。。)
  • 亲爱的,我在你身边

    亲爱的,我在你身边

    [花雨授权]帅气英俊、谦和有礼,成熟冷静的外表下,却有清澈如水的眼眸,天然纯真得一如懵懂孩童……这就是与她相亲的白马王子吗?即便知道了他的“不良”目的,也心甘情愿地沉沦?还是被他出色的皮囊所迷惑,跟他一起疯了?
  • 误惹黑心上司

    误惹黑心上司

    她原本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抢钱世界里,对未来有着严谨的规划和热切的期待。在她的观念里,有钱人就该搭配有钱人,平民就该搭配平民,而她就该找个老实、勤劳的男人,这样才能完美的过完一生,期间也不会莫名多出什么小三、小四、小五之类的。然而,当她遇上那个表面温和内心却邪恶十足的黑心上司开始,她的一切规划、一切期待都被无情的打破。她的约会、她的男人、她的RMB,经常会被他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的出现而丢失。耍弄她,鄙视她!仿佛,每个男人起先都会看叶清纯不顺眼,会捉弄她,耍她,然而当他们进一步认识她,了解她之后,才会发现,她是多么瑰丽的珍宝。叶清纯那颗自认为不善良的心,正努力的善良着,用她独有的方式善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