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5400000010

第10章

第六会十地品初明十地章 本分中六决定章 加分中意加内明四法章 六正见章 请分中转依章 请分未证教二大章 说分初料简诸宗义章 安住地分初五怖畏章 校量胜分初十愿章 三种菩提章 行校量中信等十行章 行校量慈悲内缘起章 彼果分中调柔等四果章 第二地初三聚戒章 十恶业道章 七种邪见章 十善业道章 摄生戒中明四倒章 第三地厌分中四静虑八禅章 三苦八苦章 四无量章 六神通章 第四地三十二相章 八十种好章 第五地中七净章 十谛章 第六地缘生章 三空门章(亦言三三昧) 重空三昧章 人法二空章 第七地中四家义章 第八地四种无生忍章 三世间章 十自在章 十怖畏章 第九地十稠林义章 八万四千法门章 烦恼行使行稠林章 根行稠林章 生行稠林章 习气稠林章 三聚行稠林成就章 二十种法师章 四十无碍辩才章 第十地受职章 阿耨达池义

初明十地品十地章

十地者。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明焰地。四烧然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生成佛智住持故名地。地者位也。今十地者。摄佛因位一乘三乘声闻人天等。并在其中。为五乘人所观。普贤证位。佛果摄用。无碍自在。一切皆尽。何以故。十地之法。摄众生中最初门故。地法甚深最难了别。略约五乘分别分齐。言五乘者。人天等为一。谓人天乘。声闻缘觉共为一。谓为小乘。渐教所为为一。谓渐悟乘顿教所为为一。谓顿悟乘。一乘为一。谓究竟乘。就初人天。有三种成佛。一佛为救三恶道。现身异彼。三恶道外。即成佛身。如佛现黑象脚等。二为引人趣。现在佛身。如佛为提谓长者现树神身等。三为引人天。为现其圣身。如人天等知佛是圣。而兴供养成世间福者是。二就二乘中有其七义。一约地。谓三界九地十地十一地等外。即成其佛。二约位。见修已外。即成其佛。三者约行。离学已外无学身中。即现成佛。四约菩萨行。三十三心外。即成其佛。五者约时。小乘六十劫成三僧祇外。即成其佛。六者约生死。最后分段身上。即成其佛。七者依小乘十二住。第十二最上阿罗汉住则同是佛。三者约初回心教门。有其八义。一约地位。谓干慧地等十地。第十地中即成佛。所以同十地成佛者。为佛下同因位故作此说。二约三界九地。十一地等已外即成其佛。三约位。见修已外即成其佛。四约行。学位已外同无学罗汉位。即成其佛。五约时。依大乘三僧祇外即成其佛。六约菩萨行。三十三心外即成其佛。七约无分别。空理一念即成其佛。八约生死。最后分段身上即成其佛。此约化身。若约报。分段身后即成其佛。又约初教直进位。有其七门。一约位。从十信位等。乃至从欢喜地等满足十地已外。即成其佛。此由佛境界分段身。非同菩萨地分段身故。二复约位。从欢喜地尽第九地。于第十地。即不退成其佛。此亦为对声闻下位。于下身中成佛故。故作此说。三约理。谓真如无分别空一念即成其佛。四约十地后一念证果即成其佛。五约时。大乘三僧祇后即成其佛。六约行。究竟无学即成其佛。七约大乘十二住。于第十二最上菩萨住后。即成其佛。又约大乘终教。有其十门。一者约位。从十信行。乃至欢喜等十地满后。即成其佛。二者从欢喜等初地。至尽第九地。于第十地中。即成其佛。如梵网经所说者是。此为对声闻。现凡身上得于果证故作此说。此当变化成。非当实成。三者约位。从初欢喜地至第三地。是世间法相同三界。第四地已去至第七地。相同无流。于世间身中。得彼三乘无流德。名为出世。第八地已去至第十地。名出出世。即得成佛。第八地成法身。第九地成应身。第十地成化身。此为于十地中别地相故作是说。四者一念成佛。约无分别真如故作此说。第五约证以明一念成佛。于初地中一念证故。六于十地后一念证果。名一念成佛。上诸一念者。所谓无念也。七约时者。谓大乘三僧祇后即是佛。八约行。金刚心后。得一切智智即是佛。九约生死。灭七种生死后即是其佛。十者依大乘同性经。有三种十地。声闻十地。缘觉十地。佛十地。为招引小乘。同于大乘终教之义故作此说。其十地名等。具如疏说。又有差别十地相。广如梁本摄论修时章释。第四约顿教明者。唯有一门。所谓无相。何以故。由成一行三昧故。乘彼一味真如所成故。不可说有诸异相门。成佛亦如此。一切俱离。是名佛也。第五约一乘义者。十信终心。乃至十解位十行十回向十地佛地。一切皆成佛。又在第十地。亦别成佛。如法宝周罗善知识中说。何以故。一乘之义。为引三乘及小乘等。同于下位及下身中。得成佛故。又于八地已上。即成其佛。如于此位成无碍佛。一切身故。此据别教言。若据同教说。即摄前四乘所明道理。一切皆是一乘之义。文虽是同。而义皆别。如此等法差别相者。为护十地故。随方便门作种种说。令诸众生于十地中离增上慢。又依六相。总别义即是一乘。随相别布义即是三乘。此约教分说。其实一乘十地之法。尽其三世已通究竟。此据证说。余义如别章

本分中决定章

六决定者。一观相善决定。真如观一味相故。如经无杂故。二真实善决定。非一切世间境界出世间故。如经不可见故。三胜善决定。此有六义。一大法界故胜。二一切佛根本故胜。三法相差别法尔故胜。四真如观。胜凡夫二乘智故胜。五顺大教故胜。六是无漏故胜。故地论云。大法界故。一切佛根本故。法相义故。真如观胜诸凡夫二乘智故。说大乘法法尔故。白法界故。四因善决定。因有二种。一成无常爱果。因善决定。是因如虚空。依见生诸色。色不尽故。二常果因善决定。得涅槃道。如经尽未来际故。五大善决定。随顺作利益他行。如经覆护一切众生界故。次前善决定。此愿世间涅槃中非一向住故。六不怯弱善决定。入一切诸佛智地不怯弱故。如经佛子是诸菩萨。乃至入现在诸佛智地故。此六决定。是十地体。通十地故。亦通十住已来。故经云。十住中有五决定。十行亦同。除大善。十回向有三决定。谓观相及大善不怯弱。此之废兴。显位高下增微故。通义可知。此义通彼修生及本有。非彼三乘及小乘所知。普贤性起在此位中。何以故。同是证故。余义如别章

加分中意加内明四法章

四法章者。即四堪智。一者缘二者法三者作四者成。此之四智。与六相智类亦相似。但门有别。一缘者。即成法之缘。二法者。相应成法。三作者。谓缘能成也。四成者。谓了别成就。知法之智明了。缘起自在故云堪。此义亦得通一乘及三乘。何以故。由此四堪智。于三乘中。顺离四谤。及契中道故。此义如别章

六正见章

六正见者。金刚仙论。一真实智正见。能知理法。二行正见。能知行法。此二是教旨。三教正见。能知教法故。四离二边正见。知前理法不同情取。五不思议正见。知前行法。成德出情。六根欲性正见。知前教法说随物心。此之正见。知法分齐也。此顺三乘。若依一乘。即十种明了法。如离世间品说。所谓随顺世间明了法。为欲长养一切世间凡夫善根故。无碍不坏信明了法。解法真性信行人故。安住法界明了法。解法行人故。远离八邪向八正道明了法。解八人故。除灭众结断生死漏见真实谛明了法。解须陀洹故。观味是幻还来受生明了法。解斯陀含故。乃至须臾。不乐三界不着受生专求尽漏明了法。解阿那含故。六通自在由八解脱随意正受九次第定诸辩明了法。解阿罗汉故。常乐寂静因外缘解知足少事不由他悟成就智慧明了法。解缘觉故。成就胜智诸根明利心常解脱长养无量功德智慧满足诸佛十力四无所畏一切佛法明了法。解菩萨故。问何故引彼下法释明了义。一乘甚深。举下为况。令人易解故。小乘即无此事。因映成大解故。余义如别章

请分中转依章

转依者。五门分别。一明转依所依体。二明能转智。三明所转障。四明转所感果。五明位地。所依者。谓常身由自性身。如来藏先为生死依。后转为法身为究竟依。能转智者。谓无分别智。所转障者。谓八妄想等。所感果者。谓涅槃寂灭果。所依位者。如梁本论云。略有六位。一益力损能转。由随信乐位住闻熏习力故。世间修慧损益义成。二通达转。谓已登地诸菩萨。由真实虚妄显现为能故。虚妄者。谓观俗智。真俗二智并得现故。此转从初地至六地。有出入观异。三修习转。由未离障人是一切相不显现真实显现依故。谓三相不显现。三无相显现故。此转从七地至十地。谓此中同修无相行故。以四地为其位。四果圆满转。由已离障人一切相不显现。清净真如显现至得一切相自在依故。谓智断恩三德具足也。五下劣转。由声闻通达人无我故。六广大转。由菩萨通达法无我故。谓人境功能三义胜故。人是菩萨。境是法无我。功能即自利利他功能也。此约直进教释。若约小乘。即见修等转。若约初回心教。亦同见修转。若约熟教。地前随伏。初地顿断。二地已去断其习气。顿教不说断。圆教一断一切断。亦如前说。断皆非初。非中后断也。普贤解行位中渐差等伏。余义如别章

请分未证教二大章

证教者。即约因果二分说二大也。因分者是教大。果分者是义大。所以约果说义大。为果是所克之位。义大是所证之法义。位相似故约之以显。所以约因明教大者。因是能生之位。教是能目方便义。位相似故约显之。教证二分德量非小故名为大。证分绝言。是发趣者究竟所归。故名为义。教大者有其三种。一因成就大。二因渐成就大。三教说修成就大。因成就大者。地论偈言。慈悲及愿力。因此克证故名为因大。位在地前。因渐成就大者。偈言渐次故。渐者说闻思慧等次第。乃至能生出世间智因故。何者教说修成就大。有二种。一满足修。二观修。满足修者。偈言。非心境故。非心境者。此句示现闻思慧等杂境界处。唯是智因。能生出世间智。而此不能满彼出世间智地。偈言。智满如净心故。如出世间清净心。能满彼智地故。观修者。偈言。是境界难见难说。自心知我承佛力说。咸共恭敬听。此偈显何义。是境界难见。自心清净可见。此境界不可说。如是教说修成就已。余偈义可知。此义通三乘。小乘中则无。何以故。小乘义中。但说教故。一乘圆教。若约见闻。则不得分教义二大。若约普贤解行证义。即说有其教义二大。若将见闻对普贤证。亦得可言见闻是教大。普贤证义是义大。可准知之

说分初料简诸宗义章

今论一乘三乘小乘。皆有宗趣。若随机感药病别说。则有无量。今依龙树菩萨释般若义立四悉檀。其宗通言一切皆得成宗。即是龙树菩萨大善巧也。四悉檀者。四者数。悉檀者宗也。一世界悉檀。世者时。界者分齐也。在一时中设教当理名世界也。二各各为人悉檀。机宜各别。各取当圣所为故名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者。明其圣教。拟所当机。伏灭烦恼。名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者。无闻教义理事。应得伏灭烦恼生漏无漏智。即是第一义悉檀。第一义者。义中第一也。此四悉檀。犹如圆珠随方皆应。悉檀之义。亦复如是。又有四悉檀印。一苦二无常三无我四寂静。前四据益。后四据道理。是名悉檀多。随大小乘。因果漏无漏。若理若事。一切皆应。宜可知之。余义如别章

安住地分初五怖畏章

五怖畏者。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初地之中。离如是等一切诸畏。何以故。初地离我相故。尚不贪身。何况所用事。故无不活畏。心不希望供养恭敬。我应供养一切众生故。无恶名畏。远离我见。无有死畏。菩萨死已。不离佛菩萨。无恶道畏。菩萨在世一切无有等者。何况有胜。无有大众威德畏。第一第二第五依身口意。第三第四唯依身怖畏。因者略有二种。一邪智妄取想见爱着。二善根微少。是五怖畏。若约小乘。即实有是法。若约初教。其事即空。是五怖畏。若约终教。怖畏即如是。怖畏义。若约顿教。一切不可说。若约圆教。如前事成。何以故。随处示现。皆成菩萨道事故。余义如别章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造化传说

    造化传说

    黄泉碧落三千道,混沌鸿蒙始气生。上清下浊开天地,一日一月分阴阳。首尾相连始亦终,龙蛇同种本一样。谁人生来富贵命,燕雀鸿鹄皆不详。我望苍穹云中歌,一字提笔划千行。谣传天有三三数,凌霄金座朝玉皇。
  • 制胜职场:中国本土顶级CEO

    制胜职场:中国本土顶级CEO

    你知道“打工皇后”吴士宏当年是如何以自考大专生身份进入IBM的吗?你知道为什么李开复坚决不录用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吗?你知道李彦宏的全球选人用人之道吗?……这是一本解密的书,因为很多故事不为人知,很多小提醒为人所不知;这是一本没有秘密的书,因为很多故事散见在五花八门媒体报道中,不少大道理被众说纷纭;这是一本适合那些愿意不断被激发和挖掘自身潜能的职场人读的书。这是一本应运而生的书。奇书。
  • 不灭地球

    不灭地球

    杨岚捡到一个高等文明的手机,里面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程序,上网,随身储存,还能任意制造东西!这下可就发达了,杨岚以为好日子要来,可是……星际争霸入侵地球……“这特么就是小狗!”星球大战入侵地球……“这特么就是激光剑!”魔兽世界入侵地球……“这特么就是脸盆大的火球……”杨岚彻底苦逼了,杨岚的手机却在旁边笑道,“这就是高等文明的世界……”=====群369398815,目前第一波中,兼做星际怀旧群
  • 异世女邪王妃

    异世女邪王妃

    刚穿来异界的她,就身怀绝顶灵力,容颜永驻。什么红月国的神女,翼南国的皇后之位,那都不是她想要的。原来,在灵力顶峰的上面还有更高的修为,突如其来的一道雷把她给劈懵了,这是要干嘛?升仙么?
  • 儿科醒

    儿科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唐宋词精品鉴赏

    唐宋词精品鉴赏

    唐宋词从唐五代起,至北宋南宋而大成,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本书博采众长,选唐宋名家各种流派杰作,精华毕呈,希望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宋词名篇佳作、领略唐宋词的幽深情韵.
  • 倾世凰途:王爷我有药

    倾世凰途:王爷我有药

    她,安平郡主沈晚枫,在王府遇袭、父亲丧命、她身中剧毒后,身份和生活都变了。本是巾帼英豪一心报国,最终却是红颜祸水、改朝换代。倾世容颜下,是历经风霜的傲骨;曼妙舞姿里,有伴君伴虎的智谋;惊人医术中,蕴谋略杀伐的果敢;回眸一笑时,藏佛挡杀佛的狠辣。炫目浓烈如盛夏的蔷薇,为爱,始花开,怒放,至荼蘼……他,瑀王南宫璟临,因她得以新生,却为了复仇,把她当做操控于手的人偶,在波谲云诡中订立协定,却不忍看她孤身入宫、步步为营。当似铁的心中有了牵念的人,当操控的提线化成万千情丝,真情和天下,他和她该如何取舍?且看倾世凰途,风云叱咤!
  • 认知战场

    认知战场

    可曾想过你所认知的世界是否真实,可曾试过用新的角度去认知你所在的世界。行走在城市阴影与黑暗中的盗贼携手伙伴,在无尽轮回中揭秘世界的所有秘密,空间意志眼中一文不值的贡品在生死间如何挣扎与求活?途经何种阴谋而揭露最终的真相,渐渐揭开远古众神留下的秘密。而最终发现这秘密竟然是他无数轮回都无法逃脱的宿命.........
  • 神炼八荒

    神炼八荒

    少年走出了山村,原本平庸的他是如何,在修炼的路上一步一步登上绝顶,谱写一部传奇。
  • 狂宠穿越妻:冷少快走开!

    狂宠穿越妻:冷少快走开!

    她两世为人,飘荡江湖,生情淡泊。却穿到刚上大学的小女孩身上。他是黑暗的帝王,邪魅,嗜血,却专宠她一人。你信一见钟情吗?---虞卿人信,只要那个人是你。---墨仟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