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每日“教学”,王妈妈对花骨朵儿限制甚少,花骨朵儿的伤也日渐好转,偌大的怡红院俨然已经圈不住花骨朵儿贪玩好动的心。
这几日,花骨朵儿白天便随着怡红院办置打点的小厮一起出去,在凉州城转悠个一溜儿够。院子里要供应客人们吃食,少不了要置办菜肉食材,要说起食材,凉州城的白鱼可是顶顶有名的佳肴,凉州白鱼肉鲜且嫩,入口即化,据说还有滋补治病的功效,故而大小酒楼行院都争相到凉州河边采购新鲜捕捞上来的白鱼。
一日,花骨朵儿随着怡红院的小厮也来到了这凉州河边,涛涛河水,一如当日,物是人缺,今夕何夕……
凉州白鱼的生意带动了凉州河一带商贾的兴盛,只见河边两侧不仅有渔贩子贩鱼,卖杂货的,卜算的,酒肆、布铺、成衣庄、茶馆、烟铺,一应俱全,栉比鳞次,比花骨朵儿居住过的北地郡更繁华气派许多。
只是再繁华的地方也总免不了有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自古如此。见到街上要饭的花子,花骨朵儿想起了秦老汉,想起了孙明珠,想起了杨浩振,想到这些人,花骨朵儿一阵愧疚,想弥补一下亏欠,却苦于没钱没财帮不上这些花子什么忙,突然,花骨朵儿发现河边有一个老乞丐,露在外面的半截小腿上好像起了脓,花骨朵儿灵机一动,钱虽没有,但她可以出力啊。想到此处,花骨朵儿走上前去,利落的帮老乞丐处理了脓疮。
老乞丐对花骨朵儿感恩戴德,周围的人也围过来啧啧称道,没有一个人嫌弃花骨朵儿的一脸伤疤,只是夸她人好,心肠好,手艺好。有身体有恙,又家贫请不起郎中的,就请花骨朵儿也给自己瞧瞧,花骨朵儿对大家的请求也是有求必应,来者不拒。
和花骨朵儿一起出来的小厮已经在催花骨朵儿回去,花骨朵儿索性把小厮打发走,专心致志的给大家瞧起病来。
第二日、第三日……花骨朵儿还是天天来到凉州河畔来给贫苦的人们瞧病,没钱的,看病不收银子,宽裕些的,愿意给几个钱,花骨朵儿也不拒绝,收来的碎银铜板亦或用来补贴病人们药钱,亦或来回路上买些包子馒头递给河边的花子,再或者买些零食小物,回去孝敬王妈妈,也给院子里干苦力的小姐妹们分分,都是不值钱的物件,却乐得王妈妈直夸花骨朵儿“孝顺”,姐妹们也高兴,还合计起来,给花骨朵儿做了个幌子,上面歪歪扭扭绣了个“医”字,下系一块红布条穗,用竹竿绑好,像模像样挂了个“葫芦”。
王妈妈也乐见花骨朵儿出息,只是千叮咛万嘱咐,让她千万不要入户行医,无论求医者许诺多少金银,开出何等条件,怎生苦苦哀求,就是不许!世道险恶,人心叵测,王妈妈是怕花骨朵儿着了坏人的道儿。
于是,花骨朵儿每日有了新活计——扛着行头到河边做起郎中。
凉州河畔本就人来送往,极繁华热闹,于是,有个小郎中看病还不收钱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什么“包治百病”、“起死回生”、“华佗弟子”……就这样,花骨朵儿被传得神乎其神,因她脸上有疤,人们还送了她一个绰号——疤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