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1500000008

第8章

又言说法身义者下。佛别答有义中。第二牒解法身要义分三。初牒经。次释义。后结成。法尚应舍者。初生实相缘教而生。依之渐修。便得证智。得证智已。舍先假解所缘之教。此所缘教。名之为法。如欲渡海。假筏而渡。度已舍。未生证智。假教而生解。得证智已。便舍教门。假解亦除。况乎教迹。得鱼忘筌之喻。获菟舍蹄之方。皆同此矣。法为顺理之迹。证理尚须舍之。非法背真之行。未证理。先须弃。故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由此不应如言取法。又亦不应离教取非法。法尚应舍。实想生故。由依教法实相得生。实想证真已。更不须教故。此教法证真尚舍。何况非法。非法之事。理不应留教外别求。背真理故。理应除弃。天亲解同能断经文。法尚应断。断者除舍之义。名别义同。准前应舍教与假解。今正舍教。故下解欲得法身。亦名证法身。法身有因有果。因果位别。佛果真证。果圆满身。十地位中。亦分证彼地前菩萨。熏习种子仍未现行。未证真理。能起能显十地佛位真法身故。亦名法身。前之言说。近为因中法身之因。远为佛果法身之因。亦名法身。地前异生及十地位。因闻四句为他说。胜福田便生。名福相法身。可乐故名福。慧劣故不名智。若至佛位。名智相法身。理强从说。非无福也。故论前说。证得法身。分为智福。初地前胜福。证得因生故。十地已上。正证得故。由此下文分之为二。初明智相显在佛位。后明福相显在因位。天亲论云。自此已下为遮异疑。前说如来非有为相。若尔云何释迦称佛而得菩提。为生说法。说法是有相之征。证觉非无相之术。即是此中欲得智相。如来既非有为之相。无得无说。今励已修。希有证说。证说智相。云何可得。生彼欣心。故名欲得智相身。智相身者有二。一自利智即菩提。二利他智即说法。菩提有二。一能证道。此名为得。是能证得道谛体故。二所证灭。此名菩提。是所证得。灭谛体故。无有菩提。二证无相之体不成。既有说法。两利有相初已显。行者欣求智相。所以励已劝修。闻证无相之身。疑生乖其欲得破疑。顺其所欲。故有下经文起。

分二。初问。后答。解问之中有二。一依义。二说相。菩提内证。而无外取。今既翻于能证正觉所证菩提执外实有。能取所取。故所对治是为依义。由此内证。故无少法如来可说。可说可证是所执故。能执所执皆所对治。阿耨菩提是为说相。能得所得至极真觉。皆此摄故。至后卷解。为正觉中当具显示。

无有定法者下解答文分三。初解总答文是摄持。次解初何以故是安立。后解第二何以故下是显现。初文有三。初解文来意。初上坐善现说佛心故。次显欲愿菩提是所证。灭得证道。大智度论云。说智及智处。皆名为般若。解深密经云。菩提菩提断。俱名为菩提故。由世俗谛方便引接。说有位谛。故说菩提。故瑜伽说。若胜义谛已立为谛。何须复说安立谛耶。为后证得之方便故。正与此同。若如佛言。胜义谛中。二俱非有。彼论复问。若安立谛已立为谛。何须复说非安立谛耶。若不尔者。已得世间第四静虑。应断二执。不应后时二执还起。广如彼说。正与此同。

后指经成经云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等者下解初何以故。是安立分三。初总属经。次释妨难。后逐难释初文可知。天亲论云。应化非真佛等。佛有三种。谓法报化。释迦如来是化身。佛不证菩提。亦不说法。故无实法可取可说。胜义谛中无取说故。如无垢称难弥勒说。由说法由故下释妨难。谓有难言。何故经言。佛所说法不可取说。不言佛所证知见觉等法皆不可取说耶。今释之云。由外说法深妙难量。知内得觉。唯于说法。安立第一义。依能断经。乃云如来所证所说所思惟法。便无此妨。诸本唯言。佛所说法。更无余故。若依能断。诸义.具足。所证身也。所说语也。所思意也。三业所履之法。皆不可取说。此中论文。应言由说法等外三业胜知内得菩提。以于三业说法利生最为胜故。论中偏说。天亲论云。何故唯言说不言证。有言说者。即成证义故。若不证者。即不能说故。以外说法。悉知内证。如入无量义处三昧方说法法华。即内有证故。能外说法。互相表故。正与此同。于中不可取者。谓正闻时。此在听者。不可说者。谓演说时。此在说者。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夫听法者。无闻无得故。法皆不可若取若说。非法者分别性。分别性谓遍计所执。体性都无。虚妄所执。法谓真理。彼非真理。故名非法。故说非法。名分别性。非非法者。法无我故。法无我性。道理是有。即非虚妄有。即名非非法。虚妄所执名非法故。天亲论云。说法不二。取无说离言相者。听者不取法不取非法。说者亦不说法非法故。何以故。彼法非法非非法。依真如义说故。此名安立。非法者。一切法无体故。遍计所执都无体故。非非法者。彼真如无我相实有故。

经言。何以故以无为等者下。解第二何以故。以是显现分二。初解经。后生下文诸下经文皆解无为得名圣人所以。初文中初解无为义。后解一切圣人。无为者无分别义也。谓不生不灭择灭真如。名无分别义。义谓义理。此解无为义。是故菩萨有学得名。分证真如。犹有修故。无起无作中。如来转依。名为清净。是故如来无学得名。此真如理体无生故无起。无造者故无作。于此理中。如来已舍有垢障法。名为转依。离垢清净。是故如来无学得名者。无所修故。此解一切圣人。能断经云。以诸贤圣皆是无为之所显故。由证无为有分满故。天亲论云。此句明何义。彼法是说因故。由诸圣人皆内证真如。真如妙理不可取说。顺真如故。说者如来无说无示。听者菩萨无闻无取。为所因。方显圣人如彼所证尚不可说况其听者而可取也。由彼真如离言语相非可说事故。何故不云佛乃说一切圣人。以诸圣人皆依真如清净得名故。如来具足清净。菩萨如分清净。正与此同前说。菩萨有学得名。于真如中。分清净故。依此论说。于中初无为义。三摩钵帝相应等显了。此配五义。由在因位尚有定散过失时生。由修上定以证无为折伏散位。故初无为。名为等至摄伏散时。第二如来无学得名。于真如中。具足清净。唯在胜义佛果之中无上觉故。非修等至及摄伏心。等至摄心皆在因位。非极果位故。

自此已后一切住处中等者。生下经文。诸下经文皆解无为。得名圣人所以。上诸住处虽说无为。未说圣人。以无为得名。此方说故。在佛果位。无为得名。此中说意。因犹未了。下当显示。下解欲得福相法身。前说诸法不可取说一切圣人无为得名。持经及说。应无有福。欣彼福.故。名为欲得。天亲释伏疑云。虽不可取说而不空故。虽在因位持说。能生福相之身。上在地前初生位也。

文分为二。初总问答解文来意。后别解释。初中初问后答。由在因位受持法及说一四句偈。生福甚多。况在果位。所有至得。福相法身多。因中有智。智劣福强。佛果有福。以智为名。佛但名智相。因但名福相。非在果因无福智也。别释经中文分三。初问。次答。后结。论中亦三。初解结中出生等言。次配五义。后解难义。初中.有二。初问。次答。言说之法。声名为体。实非法身。何故于此非身之中。说能生福。此为问意。一四句偈诸解不同。上说各取当经所明之正宗。显义周圆。名之为句。显义四句不定字数。名为一偈。短一句者三四字。长一句者七九字不长不短者。五字梵本。不长短者。阿耨瑟陀制多即八字。极多三十二字。极少八字已下名一句。汉法不定。答中阿耨菩提从此出者。但说真如名无上觉。此经中普集十法行。行阿含故。谓十行者。辨中边论说。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四听闻。五披读。六受持。七开演。八讽诵。九思惟。十修习。初八闻慧。次一思慧。后一修慧。于此经中。普皆集故。又自利十行。经说受持。皆已集故。利他十行。经陈演说。亦已集故。已相资助无不尽故。但标持说。阿含者阿笈摩也。此经教是三世十方供传说故。即显此经十方三世诸佛传说十行定故。能显出诸佛法身。此依第一义谛。显出法身。诸佛世尊从此生者。于报化菩提正觉。此依世谛出生报化。能显妙理。能生真智。报法既成。外化斯备。但问三种为三身之因。具三答说三问之果。随其次第。以说三身。故说此经。为诸佛母。由此二并。故名佛法佛法。无为菩提。有为报佛。二法别故。重言佛法。天亲论云。于实为了因。亦为余生因。唯独诸佛故。言佛法。即此佛法余人不得。是不共义故。言即非佛法。故此持说。福成第一。施福不然。故非第一。

复次已下配经五义。无量阿僧祇者。华严经第四十五心王菩萨问阿僧祇品。有一百二十二数。无一十百千万五数。以百千为首。百千百千名一。拘梨。如是倍倍积至第一百三。名阿僧祇。第一百十六名无量。无量阿僧祇者。即以无量数阿僧祇也。结中重言福聚者。以持说于经。是一福聚。布施大千世界七宝。是一福聚双二福故。说重言福德聚。即非福聚者。天亲云。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故。布施之福不趣菩提。感世果故。持说幅聚。能趣菩提。是持说之福。胜彼布施非趣菩提之福。故牒之言。布施福德。即非趣菩提之福德。后便双结福德聚福德聚。能断经中初双牒二福。次单非一布施福。后双结二福。佛法亦尔。然世俗言福德福德。佛亦如是。于诸经中。数数宣说福德福德。今牒数说言福聚福聚。结亦如是。但可单非安立胜义。布施之福。不趣菩提。名第一义。此非回向施故。不作菩提因。天亲又云。聚有二种。一积聚。如重担。二进趣。如收质。布施如重担。故名为聚。无收质义。持演如收质故。与福聚名。如世收质数进利得。故俱舍云。汝三蕴还我当与汝。是收质义。显现易了。故不重释。舍分别心。名相应定。及摄散故。下解难义甚多。婆伽婆即足何须。又说甚多修伽他耶。初言甚多世尊。显示摄心故。以摄自心命不散故。即显自利。故说受持一四句偈。后言甚多善逝者。显示持心。命他持心不外散乱。故言为他演说。解释句味即是文显名句故。如枢要说。欲显持说二胜福聚。令自今他。于此经中。摄心持心。专意求学。不散乱故。由此二论真谛流支罗什三经皆但受持演说。故此属当摄心持心。能断经中。说有五种法。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法门乃至四句伽他。一受持。二读。三诵。四为他演说。五如理作意。与诸本不同。初三自利。后二利他。令他于此经如理作意。计有十行。略言二五。诸经诵本。各各不同。不须和会。亦犹诸本说四我执能断说九。论但解一本略者。不解广故。无量阿僧祇言。如前已说。

同类推荐
  • 途中口号

    途中口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圆峤内篇

    圆峤内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湖杂记

    西湖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 treatise on Good Works

    A treatise on Good Work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耕余剩技

    耕余剩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天赐英雄传

    天赐英雄传

    大山里走出来的吴为,因为自身特长被全国最好的大学——天赐市天赐学府特招,入学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渐渐熟悉大学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圈子有了自己的朋友,就在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将沿着“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的路线一直到老时,一个特殊夜晚的来临,将他的生活推到了另外一条轨道。在周教授的生物实验室里,一群黑衣人杀害了周教授,而吴为意外的获得了强大的力量。因为怀有对周教授的感激与歉疚,吴为与周教授的儿子——智商高绝的周彦歌,一起立誓报仇,但这次复仇却渐渐的复杂起来,一个个谜团呈现在他们面前,一双双幕后黑手伸向他们,他们顽强的反抗,不断的成长,在打败敌人的同时,他们一次次的拯救了身边的人,于是,天赐英雄的传说,被人们口口相传……
  • 来生,再爱你

    来生,再爱你

    此生不能相爱,但愿来生,再爱你……
  • 快穿之何为情

    快穿之何为情

    本以为受尽黑暗与折磨,为什么还要给我希望呢,在最后的愿望中,我究竟会怎样抉择呢?
  • 矜来时

    矜来时

    彼时年少不解尘事,天涯苍茫,他就是她的天。于他身后,那股子傲气四处迸发,那股执念,在她幼小的内心深处萌芽。那四百年,是再平凡不过,却似是人间最难得的往昔。磨平了她的傲气,冲淡了她的执念。阅过红尘繁多,方知大道无情,方知天下之大。所谓全天下,也不过是儿时妄语。只得让过往尘封,将往事埋藏,不论前尘事,念不得后生。将饮一壶酒,与之月下对弈;一瞬忆起前尘,似有故人叹。酒毕,却是做着一场春秋大梦。那人似又在轻唤她名,月下似又是他的身影。云起雨落,梦醒,只余一声空叹。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三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三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怒剑狂神

    怒剑狂神

    我画一条线,线的路径就是故事的前沿,也就是瞎扯的过程,只能尽量保证线不断,过程中的幻想望君海涵。
  • 霸道总裁,不怕你

    霸道总裁,不怕你

    才不管你是什么传说中的霸道总裁。现在的你只要记住我才算真正的老大。甜宠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哦!
  • 通灵皇兄

    通灵皇兄

    大约是一种无法启齿的心意,一段无法忘却的过往,一个不可公开的秘密,在草长莺飞的静谧时光里,渐渐变成了一段不受控制的情事。哪怕是人妖殊途,亦或是他人插足,我不会放开你。我明白,或许我留不住你,正如同那留不住的光阴。我依然不会放开你。我不要万人敬仰,不要千秋功绩,不要这孤独的王座了。我想要你说愿意,愿意和我在一起。全当是一如往昔,你对我的怜悯了,可以吗。算我求你。
  • 青春淡梦

    青春淡梦

    两个高富帅少年双重身份,现实中是高材生,游戏中也是称霸一方的双雄。一场跨时代的游戏竞争将本来只想玩游戏的少年众人牵入了不曾接触的复杂世界,何去何从?游戏中的战斗即将并不只是游戏了。
  • 特勤九科

    特勤九科

    一切都在我决定去超市买促销商品的时候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