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10900000005

第5章 两宋时期的赏石文化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取后周而代之建立北宋,建都开封,改名东京。1127年,金军掳去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后定都杭州,改名临安,史称南宋。1279年,南宋亡于元。

◇两宋的国土与军事

北宋的国家版图,早已不能与盛唐同日而语。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国,取得北宋幽州城(今北京)后,改名南京,又称燕京。以幽、燕地区为基地,势力深入华北平原。辽末,东北女真族建立金国,灭北宋和辽国后,将南宋压至长江以南,南宋国土日益缩小。与此同时,西北党项族建西夏,尚有吐蕃、回鹘、黑汗、蒙古、大理等部各据一方。大宋王朝实际上只是偏安一隅。

鉴于晚唐军阀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祸患,开国之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国元勋回乡养老。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官都由文官担任。各军队的高级指挥机构,都派有文官“监军”。文官的地位和俸禄都高于武官,同级别武官路遇文官,要回避或拜见。朝廷重大事情都由皇帝与文官决策,文官执政是宋代政治的一大特色。

◇两宋的文化演变

近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两宋尤为突出,中唐至北宋,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转折点。

一、与汉唐两代的开疆拓土、雄浑大气相比,两宋偏安一隅的状态。这使士人眼中疆土世界变小,文化的眼界却有极大的转变,对儒、释、道及其他各种文化艺术的研究,更加精微细腻、纵深悠远。

二、宋太祖鉴于晚唐乱杀、杖笞朝官的教训,圣谕不得杀戮朝官,甚至不得加刑文官。北宋赵彦卫说:“本朝待士大夫有礼,自开国以来,未尝妄辱一人。”宋代虽然朝政宽松,但是“党祸”却很残酷。贬官边远如服流刑,令士子生畏。于是白居易“中隐”思想受到推崇,私家园林愈加兴盛,只是更加精巧,选石也更加多变。

三、文官当政,是宋代始终积弱而无著名战将的重要原因,但也是文化大繁荣的重要因素。这种文化的极致到宋徽宗赵佶时达到顶峰,文风更加清新、精致、小巧、空灵、婉约,影响到诗歌、绘画、园林等各个方面,赏石文化自然也在其中。

◇赵佶的艮岳与奇石

宋徽宗赵佶(1086~1135)系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哲宗死而无后,赵佶嗣位。据说神宗在赵佶出生前曾到过秘书省,仔细观看南唐后主李煜画像。赵佶出生时,神宗梦见李煜前来谒见。后人相信,徽宗是后主转世。

宋徽宗赵佶与南唐后主李煜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他们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天分,才华横溢、文采飞扬。只是在诗词曲赋上,赵佶略输文采;在书法绘画上,李煜则稍逊风骚。他们在治国方面同样弱智、昏庸,他们同样是亡国之君,归宿也同样凄惨。他们又同样都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赵佶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奇石玩家。他在位26年(1100~1125)中,从未间断收藏天下珍奇宝物。崇宁三年(1105),朝廷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专门在江南搜罗奇石异卉,用船运至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运石船每十艘编为一纲,称为“花石纲”。“花石纲”前后持续动行20多年,几与赵佶在位相始终。运到京城的石头数以十万计,最大的太湖石高达数丈,需造巨船运送,运费高达30万贯,相当于万户百姓全年的收入。这方巨石被赵佶封为“盘固候”。

政和七年(1117),赵佶命户部侍郎孟揆,于上清宝箓宫之东筑山,号曰万岁山,因其在宫城东北,据“艮”位,即成更名为“艮岳”。宣和四年(1122)完工,因园门匾额题名“华阳”,故又名“华阳宫”。

宋张淏《艮岳记》载:“舟以载石,舆以辇土,驱散军万人,筑岗阜,高十余仞。增以太湖灵璧之石,雄拔峭峙,巧夺天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赵佶亲笔所绘《祥龙石图》,卷后赵佶《题祥龙石图》诗序云:“祥龙石者,立于环碧池之南,芳州桥之西,相对则胜瀛也。其势腾涌,若虬龙出为瑞应之状,奇容巧态,莫能具绝妙而言之也。”赵佶亲自于奇石中选得六十五石,逐一封爵题名、铭刻于背,并依形绘成图鉴。因事值赵佶宣和年间,遂定名为“宣和六十五石”。元至元十七年(1280),常懋著《宣和石谱》,流传后世。

“艮岳”耗资数以亿计,动用劳役数十万人,历时6年才得以完成。“艮岳”最高峰150多米,山分东西两岭,引景龙江水注流山水其间,水声潺潺,如歌如诉。其中更有亭台楼阁、小桥曲径、奇石异木、珍禽瑞兽,集中国古典园林于天成。赵佶亲自撰写《艮岳记》,以颂盛景:“万岁山以太湖石、灵璧石为主,宋·赵佶·祥龙石图均按图样精选:‘石皆激怒抵触,若踶若啮,牙角口鼻,首尾爪距,千姿万状,殚奇尽怪。……雄拔峭峙,巧夺天工。’”御道“左右大石皆林立,仅百余株,以‘神运’、‘敷文’、‘万寿’峰而名之。独‘神运峰’广百围,高六仞,锡爵‘盘固侯’,居道之中,束石为亭以庇之,高五十尺。……其余石,或若群臣入侍帷幄,正容凛若不可犯,或战栗若敬天威,或奋然而趋,又若伛偻趋进,其怪状余态,娱人者多矣。”祖秀《华阳宫记》记载赵佶赐名刻于石者百余方。综合各种史料,“艮岳”的叠山、置石、立峰实难数计,类别用途各有所司,而形态也是千奇百怪。《癸辛杂识》说:“前世叠石为山,未见显著者。至宣和,艮岳始兴大役,连舻辇致,不遗余力。其大峰特秀者,不特封侯,或赐金带,且各图为谱。”赵佶对奇石造园如此重视,使“艮岳”成为当时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石园,对宋代以及后世的赏石和园林艺术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石闻追踪

宋徽宗赵佶

赵佶是中国历代帝王中艺术素养最高的皇帝。他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无人能及。后世的“仿宋体”书法就是以此为原型。他的楷书书法被称为“神品”。赵佶的草书书法炉火纯青,人们认为可与盛唐草书书圣张旭和怀素的书法等量齐观。他的丹青造诣堪称登峰造极。现存故宫博物院的赵佶遗作,意境清高深远,为国之重宝。

同时,赵佶穷奢极欲之举也给大宋及其本人带来严重后果。

1125年10月,金兵大举南侵。1126年12月,金兵破汴京。翌年三月,金兵将徽宗、钦宗二帝及其子女(其中只有赵佶第九子赵构在外勤王得以幸免,后为南宋高宗),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乐工、技工万余人,还有大宗金银珍宝一同押送北方,北宋灭亡。因事发于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难”。赵佶的后妃和公主全部被金人瓜分,本人也受尽凌辱,还被戏封为“昏德侯”。赵佶先被关押于韩州(今辽宁昌图),后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住在半地下的小屋中,肉体、精神备受煎熬。赵佶此时有诗道尽凄凉:“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他多么希望儿子赵构来救自己啊,可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1135年,赵佶在哀怨中死于五国城,金熙宗将他葬于广宁(今河南洛阳)。1142年,赵佶棺木运回临安(今浙江杭州),由高宗葬于永祐陵。南宋灭亡后,赵佶墓被盗,发现棺材里只有一段朽木,并无尸骨或骨灰,成为千古疑案。

“艮岳”中的奇石,也难逃厄运。在抵御金兵的战争中,钦宗下令“毁艮岳为砲石”,百姓争持锤斧击之。大量的奇石被推入河中,以阻拦敌船,碎石搬上城头,用来砸击金兵,刚刚建成三年的“艮岳”毁于一旦。

金大定元年(1161),金世宗定都大都(今北京),开始修建大宁宫(今北海琼华岛),役使兵丁百姓拆汴梁“艮岳”奇石运往大都。至今,在北海琼华岛,还能凭吊当年“艮岳”遗石的沧桑。

◇苏轼与赏石文化

苏轼(1036~1101)是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兼有唐人之豪放、宋人之睿智,展现出幽默诙谐的个性、洒脱飘逸的风节、笑对人世沧桑的旷达,是中国士人的极致。苏轼阅石无数、藏石甚丰,留下众多赏石抒怀的诗文,对宋代以及后世赏石文化的发展启示良多。

宋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知徐州改知湖州,赴任路经灵璧,作《灵璧张氏园亭记》称:“其中因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苏轼喜爱这个山水相依的庭院,继而论道:“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最后又说:“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表达了苏轼乐天知命,终老山林的境界。

苏轼声名远播,遭到朝中李定等人陷害,《灵璧张氏园亭记》也被诬告成“是教天下人,必无进取之心,以乱取士之法,无尊君之义,无大忠之节,显涉讥讽”。同年七月,神宗圣旨拘捕苏轼,十二月判决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轼在差役押解下启程,二月一日到达黄州。

苏轼为官20年,从来没想过积蓄钱财。如今薪俸全无,只有一份微薄的实物配给,一家数口不知靠什么生活。苏轼有诗:“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道出以文为生的苏轼此时的窘境。元丰四年(1081)春,经友人四处奔走,终于批给苏轼一块废弃的营地。于是他带领全家早出晚归开荒种田,吃饭总算有了着落。苏轼这块荒地在黄州东门之外,于是将其取名“东坡”,自号“东坡居士”。第二年正月,苏轼在东坡修筑了一座五间房的农舍,因正值春雪,遂名“雪堂”。

黄州城西北长江之畔,有座红褐色石崖,称为赤壁。赤壁之下多细巧卵石,有红、黄、白等各种颜色,湿润如玉,石上纹理如人指螺纹,精明可爱。苏轼《怪石供》中说:“今齐安江(长江支流)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戏以饼饵易之,即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正好庐山归宗寺佛印禅师派人来问候,苏轼就将这些怪石送给了佛印禅师。随后又搜集了250枚怪石。诗僧参廖是“雪堂”的常客。谈及怪石一事,苏轼笑道,你是不是也想得到我的怪石啊?于是苏轼将剩余的怪石分为两份,赠与参廖一份,也就有了《后怪石供》美文。不离不弃的好友,赤壁的绝古,还有那美丽的石头,都给予苦难中的苏轼莫大的慰藉。

元丰七年(1084),奉神宗诏,苏轼离黄州北上,元丰八年(1085)正月来到宿州灵璧。六年前,苏轼在这里写下《灵璧张氏园亭记》,故地重游不胜唏嘘。园中有一块奇美之石号小蓬莱,苏轼喜爱有加。他想起唐代李德裕平泉山庄里的醒酒石,于是题文:“东坡居士醉中观此,洒然而醒。”这块风韵雅逸的奇石后来被皇家收藏。

元祐七年(1092),苏轼知扬州。得两美石,作《双石并序》:“至扬州,获二石,其一绿色,冈峦迤逦,有穴达于背;其一正白可鉴。渍以盆水,置几案间。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住一官府,榜曰‘仇池’。觉而诵杜子美诗曰:‘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仇池,山名,在甘肃成县西汉水北岸。一名瞿堆,山有平地百顷,又名百顷山。其上有池,故名仇池。山形如复壶,四面陡绝,山上可引泉灌田,煮土为盐。因为仇池地处偏远,历来典籍都将它描写成人间福地,据说那里有99道泉,万山环绕,可以避世隐居,如同陶渊明的桃花源。苏轼神游千里,眼前的绿石已化为“仇池”,“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仇池石”寄托了苏轼对世外桃源的深切向往。

石闻追踪

历经坎坷的“醉道士”石

北宋年间,扬州太守杨康功出使高丽,回国途中从樵夫处得到一方奇石,因以载归,喜爱有加。适逢苏轼由江苏常州赴任登州太守,路过扬州拜会杨康功。杨太守素知苏轼爱石,即请苏轼观看此石。苏轼乘酒兴吟出《杨康功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楚山故多猿,青者黠而寿。化为狂道士,山谷恣腾蹂。误入华阳洞,窃饮茅君酒。……”古诗共28句。“醉道士”石因而得名。该石传藏于益都法华寺,后来寺院败落,经“文革”之乱,“醉道士”石下落不明。

“文革”期间,贾祥云先生与夏明采先生在被焚烧书籍的残片中,发现了“醉道士”石的资料。此后10多年中,他们查阅大量资料,走访各方人士,终于在1986年,从一堆建筑垃圾中,寻找到“醉道士”石。经与1933年出版的《山东名胜古迹大观》中关于法华寺“醉道士”的记述与照片认真鉴别,确认为“醉道士”石,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醉道士”石为北太湖石,高130厘米,底座高75厘米。该石石体厚实,中间剔透,并有褶皱、空洞。石体表面风化严重,原有刻字已漫漶不清。贾先生与夏先生研究决定,将“醉道士”石陈列于青州博物馆。

元祐八年(1093),苏轼知定州(今河北定县)得“雪浪石”,作《雪浪斋铭并引》:“予于中山后圃得黑石,白脉,如蜀人孙位、孙知微所画石间奔流,尽水之变。又得白石曲阳,为大盆以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曰雪浪斋云。”诗:“尽水之变蜀两孙,与不传者归九原。异哉驳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又有诗《次韵滕大夫三首·雪浪石》:“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老翁儿戏做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园山水聊心存。”雪浪石使苏轼深感天工造化,也勾起诗人思乡情结,唤起诗人归隐故里、纵情山水的情愫。

绍圣元年(1094),苏轼贬惠州(今广东惠阳东)。元符元年(1098),苏轼再贬儋耳(今海南儋县)。此时苏轼已是62岁高龄,他知道自己“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却依然游历山水,赋诗不辍,念念不忘“仇池”仙境。元符三年(1100)五月大赦,苏轼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中北归,旋即病卒常州。

苏轼于嘉祐元年(1056)与父、弟离川赴京师,45年宦海沉浮,几与祸患相始终,却始终展现出洒脱飘逸的风节,笑对人世沧桑的旷达。苏轼被世人誉为苏海,他一生留下7000多篇诗文。虽然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却能徜徉书海,纵情山水,憧憬在自创的桃花源境界“仇池石”中。

◇米芾的书画与奇石

米芾,一个绝世的奇才,他的特立独行使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米颠”的盛名。米芾的好书画、好石、好研、好洁、好异服、好搞怪,都是他“颠”名的发端,以至900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历久弥新的传世经典。

米芾(1051~1108),字元章,先祖世居太原,又迁襄阳,后居润州(今镇江)。其父米佐偃武修文。米芾《书史》中记载,米父在濮州为官时与李柬之手谈,赢得王羲之的法帖,这与米芾笃好书画不无关系。米芾的母亲阎氏曾为神宗母宣仁高太后的乳娘,这也是米芾最早走上仕途的渠道。

米芾7岁习帖,“书壁以沈传师为主”。10岁写碑刻。17岁随母在汴京,饱览时贤书翰大作及唐代名篇巨制,并认真临习。20岁取字元章,在京与蔡京布衣相识。米芾《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说:“我识元长(蔡京字)自布衣,论文写字不相非。”《宣和书谱》蔡京云:“初师沈传师。”蔡京比米芾大4岁,均师法唐礼部尚书沈传师,两人书法风格多有相似之处,相同尚好成为好友,并贯穿终生。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从小不喜科举的米芾,因为母亲的原因踏上仕途,开始了十年的华南游宦生涯。熙宁七年(1074),米芾任临桂(今桂林)县尉。同年五月,游桂林龙隐岩(伏波山)、阳朔山,画有《阳朔山图》并题字:“官于桂,见阳朔山,始知有笔力不能到者,……”桂林清秀瑰奇的山水,给了好异尚奇的米芾不小的震撼,为他日后笃好奇石埋下种子。

元丰四年(1081),米芾离开长沙,结束了南官十年的生涯,此后主要活动在江淮、汴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米芾在《书海月赞跋》中记:“元丰四年,余至惠州访天竺净慧师。见其堂张海月辩公象,坡公赞于其上,书法遒劲。”在中国书画史上,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寒食帖》,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可见苏轼书法地位之高。苏轼的书法,给了米芾极大的震动,促使他拜访这位北宋文坛一代宗师。

元丰五年(1082),32岁的米芾赴黄州(今属湖北)雪堂拜谒苏轼,受到被贬黄州的苏轼热情款待。米芾在《画史》中有记叙:“苏轼子瞻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即起做两枝竹、一枯树、一怪石见与,后晋卿(王诜)借去不还。”苏轼赠与米芾的画,被驸马王诜借去不还,米芾一直耿耿于怀。苏轼画风运思清拔,唯求笔墨神韵、文人逸兴勃发,给了米芾重要启示,后来他与其子米友仁创造的“米氏云山”,与此不无关系。

苏轼对小自己14岁的米芾的书法也是青睐有加,他在“雪堂书评”中说:“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于钟(繇)王(羲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宋人温革说:“米元章元丰中谒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苏轼对米芾书艺师晋的指点,影响其终生。

元丰七年(1084),米芾从苏激处得晋人法帖,王献之的“十二月帖”。米芾激动异常,终日临习。他的一个临本,即被乾隆帝当做王献之真迹,宝藏为“三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之一的《中秋帖》,可见米芾功力更加精进。

元祐二年(1087),米芾前往汴京寻求仕途发展。《何氏语林》记载:“元祐间,米元章居京师,被服怪异,戴高檐帽,不欲置从者手,恐为所污。即坐轿,为顶盖所碍,遂撤去,露帽而坐。”蔡肇《米元章墓志铭》说:“冠服用唐制,所至人聚观之,视眉宇轩然,进趋如谵,吐音鸿畅,虽不识者亦知为米元章也。”至此,米芾“颠”名扬于京师。这时的苏轼重回京城权位,米芾在京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参加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以苏轼为首的16人在驸马都尉王诜私邸举行的“西园雅集”。这时的米芾已俨然为后晋名士了。

元祐四年(1089),39岁的米芾出任润州教授,也就在这时,米芾以所藏李后主研山,换取海岳庵宅基地,并定居下来。蔡絛《铁围山丛谈》记此事:“江南李氏后主宝一研山,……为米元章所得。……而苏仲恭学士之弟者,才翁孙也,号称好事。有甘露寺下并江一古墓,多群木,盖晋、唐人所居。时米老欲得宅,而苏觊得研山。……苏米竟相易。米后号‘海岳庵’者是也。”米芾好研闻名,在《山林集》中称研为“吾首”。《海岳志林》记载:“僧周有端州石,屹起成山,其麓受水可磨。米后得之,抱之眠三日,嘱子瞻为之铭。”蔡肇《米元章墓志铭》说:“过润州,爱其江山,遂定居焉。”米友仁曾说其父居润州40年,说明米芾小时候就曾随父居于此地。米芾母亲阎氏也归葬于此。这些都是研山易宅基地的原因。

元祐七年(1092),苏轼知扬州,米芾从润州渡江而来为座上客,赵令畤《侯鲭录》记:“东坡在维扬设,客十余人皆一时名士,米元章在焉。酒半,元章忽起立,云:‘少事白吾大,世人皆以芾为颠,愿质之。’坡云:‘吾从众。’坐客皆笑。”东坡的“吾从众”,欣赏也。米芾“颠”名大震矣。

绍圣四年(1097),米芾在涟水军任职,更加“颠”得可以。《宋稗类钞》记其事:“米元章守涟水,地接灵璧,蓄石甚富,一一品目,加以美名,入书室则终日不出。时杨次公为察使,知米好石废事,因往廉焉。……”米芾于袖中连出三美石,杨察使取一石而去。杨杰与米芾是多年旧友,对此“颠”人,也无可奈何。米芾自称“不入党与”,与“旧党”如苏东坡、黄庭坚,“新党”如蔡京、赵挺之(李清照公公)等朝廷大员皆以书画交游,无论哪方在政治上落魄时,他绝不落井下石。所以,因“颠”出名的米芾,固然不至丢官,仕途却也难以发展。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蔡京夺职居真州。据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谒蔡京于舟中,见晋《谢安帖》,求易之。京意以为难,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据船舷欲坠,京遽以之。”米芾得此帖后,始名书房为“宝晋斋”。米芾《画史》说:“余家晋唐古帖千轴,盖散一百轴矣。今惟精绝,只有十轴在。有奇书,亦续续去矣。晋画必可宝,盖缘数晋物命所居为‘宝晋斋’,身到则挂之,当世不复有矣。”米芾不但是书画收藏大家,而且精鉴赏、善模仿、笔力遒劲。米芾以临本易真迹时有所闻,其摹本被当成原本流传也屡见不鲜。米芾对晋帖推崇敬奉,甚至外出舟行时,也于船上高挂“宝晋斋舫”匾额。米芾旧友黄庭坚,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贬所荆州,闻知如此风流雅事,神往不已,有诗赞曰:“苍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

就在这一年,苏轼于被贬岭南经年后北归,《京口耆旧传》记载北归途中苏轼自述:“儿子于何处得《宝月观赋》,琅然勇之。老夫卧听之未半,跃然而起。恨二十年相从,知元章不尽,若此赋,当过古人,不论今世也。”于是苏轼致信在真州的米芾,《东坡全集》记载此事:“岭海八年,新友旷绝,亦未尝关念。但念吾元章迈往凌云之气,清雄绝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时见之,以洗我积秽瘴毒耶!今真见之矣,余无足言者。”

六月一日,东坡过真州,访米芾于白沙东园,逗留十余日。惜别时,约定年终米芾至朝廷述职后,到常州拜谒苏轼。米芾记叙苏轼临别语:“待不来,窃恐真州人道‘放著天下第一等人米元章,不别而去也’。”北宋文坛宗师苏轼,心胸如此旷达,对“米颠”喜爱有加,褒奖不吝美文。谁料一个多月后的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即于常州溘然长逝。米芾闻噩耗已是中秋,悲中写挽诗五首并序文,其中有句:“道如韩子频离世,文比欧公复并年。我不衔恩畏清议,束刍难至泪潸然。”

崇宁三年(1104),米芾知无为军。军,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路。北宋无为军属淮南路,领无为、巢、庐江三县,故治在今安徽省无为县。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知无为军,初入川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言事者闻而论之,朝廷亦传以为笑。”宋费衮《粱溪漫志》载:“米元章守濡须(今安徽无为县北),闻有怪石在河壖,莫知其所自来,人以为异而不敢取。公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而惊遽,命设席拜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米芾还为拜石之事自画《拜石图》。元代倪瓒为此作《题米南宫拜石图》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传不虚。”

此时米芾旧交蔡京、赵挺之在朝廷先后为相。吴迥《五总志》记载:“米元章尝谓蔡元长,后当为相,慎勿忘微时交。……蔡喜之,寻除书学博士,攫礼部员外郎。”祟宁五年(1106),56岁的米芾赴汴京任书画博士。为了感谢蔡京的提携,米芾有《除书学博士呈时宰》诗:“浪说书名落人世,非公那解彻天关!”

宋何薳《春渚纪闻》记载:“上(徽宗)与蔡京论书艮岳,复召芾至,令书一大屏。顾左右宣取笔砚,而上指御案间端砚,使就用之。芾书成,即捧砚跪请曰:‘此砚经赐臣芾濡染,不堪复以进御。取进止。’上大笑,因以赐之。芾蹈舞以谢,即抱负趋出,余墨沾渍袍袖而喜见颜色。上顾蔡京曰:‘颠名不虚得也。’京奏曰:‘芾人品诚高,所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者也。’”

《海岳名言》记载:“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这种痛快简洁且深刻不凡的语言,正是“米颠”的本色。

大观元年(1107),蔡京提携米芾升任礼部员外郎,又称南宫舍人,元章“南宫”之号由此得之。礼部员外郎与书画博士闲职不同,该职是正式五品京官,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中央官位,米芾很看重,御史却上书弹劾。吴曾《能改斋漫录》载:“米元章为礼部员外郎,言章云:‘倾邪险怪,诡诈不情。敢为奇言异行,以欺惑愚众。怪诞之事,天下传以为笑,人皆目之以颠。仪曹春官之属,士人观望则效之也。今芾出身冗浊,冒玷兹选,无以训示四方。’有旨罢,差知淮阳军。其曰出身冗浊者,以其亲故也。”这回蔡京也无能为力了,米芾去职外放,知淮阳军。

这一打击对晚年始为京官的米芾过于沉重,随即病倒。大观二年(1108)早春,米芾上书请辞,未获准。这时米芾头部毒疮日重,预感来日无多,他的仙逝也是惊世骇俗。米芾于去世前一个月,写信与亲友告别,焚烧书画奇物。同时造楠木棺,起居饮食、签署公文均在其中。去世前7天,不吃荤食,更衣沐浴,临终前作《临化偈》:“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人欲识去来,去来事如许。天下老和尚,错入轮回路。”最后合掌而逝。越年,归葬润州丹徒西南长山下,蔡肇为撰墓志铭。历经九百年岁月,米芾墓至今尚存,在茂林奇岩环绕中,供人凭吊。

◇黄庭坚与砚石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在北宋诗坛上与苏轼并称“苏黄”,系苏门四学士(黄、秦、张、晁)之首、青年学子的导师、江西诗派的缔造者。其书法被誉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

山谷是饱读诗书的学者,对文房石尤为青睐。他曾在好友刘昱处得到一方洮河绿石砚,感慨之余即兴赋诗:“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好友王仲至曾送给山谷一方洮河黄石砚,山谷有诗谢答:“洮砺发剑虹贯日,印章不琢色蒸栗。磨砻顽顿印此心,佳人持赠意坚密。”山谷将一方洮河石砚赠给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张耒有诗称颂:“谁持此砚参几案,风澜近乎寒生秋。”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山谷赠予苏轼一方洮砚,苏轼作《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归予者,黄鲁直。”晚清时期,该方名砚流落日本,先为前首相近卫氏所得。后来,日本汉学家小野钟山之父,用一幢花园洋房换得,此方宝砚一直为小野氏家族收藏。

元祐九年(1094),山谷赐知宣州(今安徽宣城)。正在老家分宁居母丧的山谷,赴任途中过婺源进龙尾山考察歙砚,留下著名诗篇《砚山行》。

山谷《砚山行》开头说:“新安出城二百里,走峰奔岳如斗蚁。陆不通车水不舟,步步穿云到龙尾。龙尾群山耸半空,人居剑戟旌幡里。”穿云破雾,峰峦延绵,龙尾山之险令人仰止。“其间石有产罗纹,眉子金星相间起。”罗纹、眉子、金星都是龙尾石妙美的纹理,也是文人雅士的挚爱。“居民上下百余家,鲍戴与王相邻里。凿砺砻形为日生,刻骨镂金寻石髓。选堪去杂用精奇,往往百中三四耳。”砚山村一百多户人家,终日凿岩刻石,往往百石中选不出几件,得材不易,弥足珍贵。“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湿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从质地、色彩各方面评判,歙石都不亚于端石。

有宋一朝,文坛大家考察龙尾山,恐怕只有山谷一人。《砚山行》以白描手法,生动全面地将龙尾山砚石坑的地理环境、砚石品种、居民状况、砚石开采以及砚石品质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论述,对歙砚的传播、研究与发展都是居功至伟。

山谷是东坡的挚友和门生,一生执弟子礼甚恭。徽宗崇宁元年(1102),山谷系舟湖口(今江西湖口县),诗人李正臣持东坡两篇遗诗来见(此时东坡已于上年作古)。山谷不禁悲从中来,作《追和东坡壶中九华并序》:“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东坡先生名曰壶中九华,并为作诗,后八年,自海外归,过湖口,石已为好事者所取,及和前篇以为笑。……石即不可复见,东坡亦下世矣。感叹不足,因次前韵。”诗曰:“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人、石皆去,阴阳两隔,奈何!

崇宁二年(1103),山谷被贬宜州(今广西宜州市),逆境中仍不忘文化的传播。崇宁四年(1105),山谷卒于宜州。至今宜州尚存山谷祠,内有门对,下联写道:“作神此地原非偶,恰似龙城柳子、潮阳韩子,能令边徼化诗书。”人们将同样贬谪岭南的韩愈、柳宗元、黄庭坚奉为神明,永受香火祭祀。

◇杜绾的《云林石谱》

杜绾字季阳,号云林居士,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杜绾出生于世家,祖父杜衍在北宋庆历年间为相,封祁国公,父亲也为朝中重臣,姑父是著名文学家苏舜钦。由于家学渊源,杜绾自幼博览群书,游历山川,对奇石瑰宝尤为喜爱。

北宋文人寻奇石、集名砚成风气,徽宗于江南设“应奉局”,专事搜集天下奇石异珍。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杜绾也未尝置身其外。南宋绍兴三年(1133),孔传在《云林石谱·序》中说:“云林居士杜季阳,盖尝采其瑰异,第其流品,载都邑之所出,而润燥者有别,秀质者有辨,书于编简,其谱宜可传也。”杜绾将收集的奇石,按品位、产地、润燥、质地等各项分类编辑,成为足以传世的《云林石谱》。

《云林石谱》分上、中、下三卷,《灵璧石》列于上卷首篇:“宿州灵璧县,地名磬石山。石产土中,岁久。穴深数丈,其质为赤泥渍满。……扣之,铿然有声。”磬石山距灵璧县渔沟镇东两千米,海拔114米,目测绝对高度只有30多米。磬石山南侧尚存摩崖石刻,不同造型佛像100多座,雕刻在长16米,宽2米的巨石上,为北宋至和三年(1056)所作。磬石山北坡下,百米宽、千米长的平畴地带,即是灵璧磬石的产地。磬石始采于殷周,近年来出土的磬石编钟即为实证。北宋老坑也在这里。宋王明清《挥尘录》记载:“政和年间建艮岳。奇花异石来自东南,不可名状。灵璧贡一巨石,高二十余尺。”宋《宣和别记》也载:“大内有灵璧石一座,长二尺许,色清润,声亦冷然,背有黄金文,皆镌刻填金。字云:宣和元年三月朔日御制。”《西湖游览志余》又载:“杭省广济库出售官物,有灵璧小峰,长仅六寸,玲珑秀润,卧沙、水道、裙折、胡桃文皆具。徽宗御题八小字于石背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以上大、中、小三磬石,皆为宋徽宗“花石纲”贡石也。

《云林石谱·太湖石》:“平江府太湖石产洞庭水中,石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崄怪势。一种色白,一种色青而黑,一种微黑青。其质纹理纵横,笼络起隐,于石面遍多坳坎,盖因风浪冲激而成,谓之‘弹子窝’。扣之微有声。”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苏州为平江府,洞庭在其辖区内。太湖石在唐代就被大量应用于造园,白居易、牛僧孺、李德裕等人留有许多咏太湖石的诗歌。以后历代,都将太湖石视为造园、赏玩的珍品。南宋范成大《太湖石志》说:“石出西洞庭,多因波涛激湍而为嵌空,浸濯而为光莹。”上等的太湖石,出于西洞庭。明文震亨《长物志》说:“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为波涛冲击,皆成空石,四面玲珑。在山上者名旱石,枯而不润。”太湖石有水、旱之分,正宗“水太湖”早已绝迹,只有在古代遗石中,才能一睹其真容。清张紫琳《红兰逸乘·琐载》说:“太湖石玲珑可爱,凡造园林者所须,不惜重价也。”

《无为军石》:“无为军石产土中,连络而生,择奇巧者,即斫取之。易于洗涤不著泥渍,石色稍黑而润,大者高数尺,亦有盈尺及五六寸者,多具群山势,扣之有声。……又米芾为太守,获异石,四面巉岩崄怪,具袍笏拜之。”由于米元章在无为和濡须的“拜石”,就有了“石丈”和“石兄”之别,演绎了一段千古佳话,也成就了“无为军石”的盛名。

《昆山石》:“平江府昆山县石产土中。多为赤土积渍,即出土,倍费挑剔洗涤。其质磊磈,巉岩透空,无耸拔峰峦势,扣之无声。”元杨譓《昆山郡志》说:“巧石出马鞍山后,石工探穴得巧者,斫取玲珑,植菖蒲芭蕉置水中。好事者甚贵之,它处名曰昆山石,亦争来售。”明文震亨《长物志》亦说:“出昆山马鞍山下,生于山中,掘之乃得。以色白者为贵,有鸡骨片、胡桃块二种。”清戴延年《吴语》说:“昆石佳者,一拳之多价累兼金,有葡萄纹、麻雀斑、鸡爪纹之别。”昆石产于江苏昆山市马鞍山,自古以来为四大名石之一,甚为名贵,近年来越发稀少了。

《英石》:“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浅绿。各有峰峦,嵌空穿眼,宛转相通。其质稍润,扣之微有声。又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彻,四面有光,可鉴物,叩之有声。……顷年东坡获双石,一绿一白,目为仇池。”英德市现为广东省清远市所辖县级市,因英山产英石而得名。北宋元祐七年(1092),苏轼任扬州知府时,表弟程德儒送给他一绿一白两枚英石,遂题名曰“仇池石”。其石为英山脚下溪水中所产水英石。现在新采的英石都为旱石,与水英石有天壤之别。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英州石山,自城中入钟山,涉锦溪,至灵泉,乃出石处,有数家专以取石为生。其佳者质温润苍翠,叩之声如金玉,然匠者颇秘之。常时官司所得,色枯槁,声如击朽木,皆下材也。”早在南宋时,英石就有水、旱之别,质地相去甚远矣。清蒋超伯《通斋诗话》说:“英石之妙,在皱、瘦、透。此三字可借以论诗。起伏蜿蜒斯为皱,皱则不衍,昌黎有焉。削肤存液斯为瘦,瘦则不腻,山谷有焉。六通四辟斯为透,透则不木,东坡有焉。支离非皱,寒俭非瘦,卤莽灭裂非透。吁,难言矣。”蒋超伯将石形皱、瘦、透,以韩愈、黄庭坚、苏轼的诗格以论之,曼妙而贴切也。

《云林石谱》中涉及各种名石116种,石种范围广达当时的82个州、府、军、县和地区。其中有景观石、把玩石、砚石、印石、化石、宝玉石、雕刻石等众多门类。对各种石头的形、质、色、纹、音、硬度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表述。形:主要以古人瘦、漏、透、皱的赏石理念,对奇石评判。质:杜绾将石质分为粗糙、颇粗、微粗、稍粗、光润、清润、温润、坚润、稍润、细润等级别。色:有白、青、灰、黑、紫、褐、黄、绿、碧、红等单色。还列出了过渡色、深浅色和多色的石头。纹:列出核桃纹、刷丝纹、横纹、圈纹、山形纹、图案纹、松脉纹等奇石品种。音:杜绾常敲击石头,得到无声、有声、微有声、声清越、铿然有声等不同效果。硬度:杜绾对石头硬度的描述有甚软、稍软、不甚坚、稍坚、坚、颇坚、甚坚、不容斧凿等级别。

杜绾不但是奇石专家,还是矿物岩石学家。他的《云林石谱》是中国古代载石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石头专著。清代《四库全书》入选的论石著作,只有《云林石谱》。《四库提要》说:此书“即益于承前,更泽于启后”。《云林石谱》这部奇石学巨著,对后世影响巨大,绵延不绝。

◇宋代赏石文化的特点与贡献

两宋承袭了南唐文化,文房清玩成为文人珍藏必备之物,鉴赏之风臻于极盛,苏轼、米芾等文人均精于此道,发展成专门学问。与此同时,中国汉唐以来席地而坐的习俗,逐渐被垂足而坐所代替,两宋几、架、桌、案升高而制式成形。这些都为赏石登堂入室创造了条件。

小型赏石的兴盛

宋代赏石大、中、小型俱备。小型赏石不但脱离了山林,也脱离了园林,成为独立的欣赏对象。小型赏石已经有了底座,可以置于几架之上,欣赏情趣也有了很大变化。苏轼《文登蓬莱阁下》说:“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袖中藏石其小可知。宋孔传《云林石谱·序》中说:“虽一拳之多,而能蕴千岩之秀。大可列于园馆,小或置于几案。”拳石亦为可观。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说:“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嵚嵌峰岭之状,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几案赏石要求更高。宋李弥逊《五石诗》序云:“岁戊戌,舟行宿泗间,有持小石售于市,取而视之,其大可置掌握。”掌中小石的兴盛,促进了赏石市场的交易。

宋代赏玩石种

宋代赏石品种主要是太湖、灵璧和英石,其他石种不占重要地位。杜绾《云林石谱》说,太湖石“鲜有小巧可置几案者”。大型灵璧石比较常见,也有置于几案之上的小石。刘才邵《灵璧石》诗:“问君付从得坚质,数尺嵚嵌心赏足。”英石一般体量不大,《云林石谱》说,英石“高尺余或大或小各有可观”。英石应该是文房中的主要石种。

石屏、研山、山子的应用

苏轼《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苏辙《欧阳公所蓄石屏》:“石中枯木双扶疏,粲然脉理通肌肤。剖开左右两相属,细看不见毫发殊。”宋代的石屏也是赏石的一种,择其平面纹理有若自然山水画境,以木镶边制作而成,用材多为大理石。石屏小而置于几案之上、笔研之间称为研屏。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研屏辨》说:“古无研屏。或铭研,多镌于研之底与侧。自东坡、山谷始作研屏,即勒铭于研,又刻于屏,以表而出之。”研屏自苏轼、黄庭坚始。

研山自南唐李煜始。南唐遗物尽入宋,其中两方有名的“海岳庵”和“宝晋斋”为米芾所得,其辗转传承为古今奇闻。研山又称“笔格”“笔架”,是架笔的文房用品,制作精巧的研山,也属文房清玩的范畴。另有一种欣赏把玩的“山子”,也开始出现。

瘦、皱、漏、透四字相石法

四字相石法为米芾结合画理而创,各种文献有不同表述。宋《渔阳公石谱》称:秀、瘦、皱、透;明代《海岳志林》为:瘦、秀、皱、透;清代郑板桥题画记说:瘦、皱、漏、透。其他说法很多,而板桥说流传最广。各种说法共同交汇处,是瘦、透、皱三字。瘦为风骨,透表通灵,皱显苍古,都是中华文化意境的精粹,也是天人合一的诠释,对赏石、鉴石影响至今不衰。

宋代赏石文化的传承

宋代传承了中唐的园林赏石而更精致,传承南唐的文房而形成文房清玩门类。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它的“梵我合一”与老庄的“崇尚自然”,使士大夫心中的自然之境与禅境融为一体,更加重视形外之神、境外之意。宋郭熙《林泉高致》论远景、中景、近景之说,近景中的高远、深远、平远之分,更加丰富了景观石欣赏的内涵。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在崇山峻岭、溪涧茂林中常有茅舍高隐其间,反映出士子的理想境界。南宋平远景致,简练的画面偏于一角,留出大片空白,使人在那水天辽阔的虚空中,发无限幽思。这里文化的交融与内敛,却使赏石文化的意境更加旷远,给后世赏石以更多滋养。

同类推荐
  • 播音主持艺术11

    播音主持艺术11

    延安市副市长冯继红在发言中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举办此次纪念研讨活动,对于继承弘扬人民广播优良传统,交流探讨播音主持理论,培养优秀的新时期播音主持人才,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新时期的播音员主持人继续发扬延安广播播音的光荣传统,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再创人民广播播音事业的新辉煌。
  •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是一部全面阐述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的著作,其显著特色在于将权威的美国电影理念与生动的好莱坞电影创作结合在一起,将清晰的美国电影历史与鲜明的电影艺术家个性结合在一起。将主流的商业电影表现与多元的美国社会文化及哲学美学背景结合在一起,打通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汲取美国电影的文化素养。
  •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介绍了宋徽宗赵佶传奇的一生。《宋徽宗赵佶的书画贡献》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南方音乐

    南方音乐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本人从事声乐工作四十余载,追求的目标就是“让歌声更美妙”。虽无甚成就,却有许多教训和体会。在几位好友的鼓励、鞭策下,将这些实际感受付诸文字,这对我十分艰巨,但很有意义。通过归纳整理,首先自己得到充实提高,同时也尽了一位声乐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热门推荐
  • 仙狙

    仙狙

    他是共和国狙击之王。他是仙界人民大救星。在人间,他拯救失踪航班,深入敌境作战,剿灭恐怖组织……自从莫名其妙妙地飞升,仙界就有了坦克大炮,有了陆海空军,更有了铁血烽烟!东方仙界,西方天国,荣耀神殿,诸神混战!叱咤天地,纵横捭阖,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条男儿成长路,一部仙界战争史!书友群:仙狙群号543688195
  • 神级国民老公

    神级国民老公

    夏宇川点背到家了,出门撒个尿而已,居然被霸道女警给戴上了手铐!审讯,拷问不说,还差点牺牲了色相!幸亏他是个机智的骚年,还有古武傍身,不然亏大了。剿神秘组织,虐纨绔大少,拯救失足少女,做个潇洒的国民老公……
  • 十五少年漂流记

    十五少年漂流记

    《十五少年漂流记》发生在1860年3月9日,15个8岁至15岁的学生,为了丰富暑假生活,准备乘坐“斯拉乌吉号”帆船环游新西兰。就在准备起程的那天晚上,不知道是谁悄悄解开了缆绳,船漂走了,又恰好遇到了暴风雨,结果狂风巨浪把这轻如叶子的小船抛至荒岛上。在这个荒岛上,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面临绝境,15个少年却不畏困难。为了生存,少年们组织起来,选举首领,全体成员紧密团结,克服困难,顽强地生活下去。其中虽有矛盾对立、冲突分裂,但最终他们齐心协力征服了险恶环境和外来入侵者,带着胜利的光荣和喜悦重返家园。
  • 逆天伐神传

    逆天伐神传

    明渊本是风流俊逸的世外仙人,一朝醒来,却被封印记忆,囚禁于神墓之中,千年挣扎,难见天日;而聂紫霄,出生在大贵族之家,却作为祭品被养大,受尽了欺侮;那一次的神宫大祭,二人居然同时逃出生天……紫霄忠厚隐忍,善良坚毅,成了明渊的俗世领路人,明渊许诺,一定要他风风光光的回到聂家,终于,风雨过后,强者又站回了强者的位置……然而当明渊真正的站在阳光里纵声大笑时,陈旧的记忆却突然掀开,千年前的宿仇挑起,谁?还是朋友?……旧爱魂归,却已非故人,痴恋新欢,却原来阴谋重重……他终究没有一人可以信任,仙山绝顶,铁腕平乱,他又一次密谋着,绝地的诛杀……然而朋友,还在的,然而爱人,还在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 傲娇小甜心:邪少宠妻无度

    傲娇小甜心:邪少宠妻无度

    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安柒柒误入同性之友俱乐部,见识到令人鼻孔喷血的场面,转身便被一个邪恶的男人缠上了!她只是随便看看,谁料却引出一堆麻烦!邪少笑着说:“甜心,你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为了反击,她只有进入他的公司,处处和他做对,但是一不小心又被骗进了公寓,还稀里糊涂地变成了总裁夫人!从民政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红本本后,安柒柒傻眼了,“要不我把结婚证还你,九块钱退给我?”
  • 安能落满辰

    安能落满辰

    本书已完结,不是坑,希望各位读者喜欢~你曾经,有特别爱的人吗?为了他,你是否,也曾愿意放弃过什么?安能落满辰,怎样,我才能一直存在你的心里?怎样,我才能像这晨光一般,将你照亮?这是一个悲剧小故事哦~
  • 四冷王子Vs四拽公主

    四冷王子Vs四拽公主

    六大家族的八位公主王子们被自己的父母聚集的了樱兰超贵族学院,在那里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尽请期待吧~~【停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温柔王子日记

    温柔王子日记

    复仇的她,心中的大门为谁打开;温柔的他,一切都是表面。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她还会继续保持自己的初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