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深圳参加一个校园文学的活动,赵炳庭老师从宁夏西吉来电,说他的一本散文集要出版,要我写一篇序。我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答应了。犹豫的是,我最近工作较紧张,有好几件有关校园文学的事情等着去做,怕没时间写。之所以又答应写这篇短文,是因为我们多年来在校园文学课题研究中结下了深厚友谊,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没有理由拒绝,应该写点文字表达我的祝福之情。
认识赵炳庭老师,是在2003年春天。那时我刚主持一个国家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西吉中学是宁夏唯一一个参加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他是带头人。第一次见面,他的敦厚、谦逊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他们在宁夏高原地区,经济条件有限,但每次交流研讨活动都会克服困难参加。从“十五”课题到“十一五”课题,以他为首的语文组的老师们总会组成一个团队申报立项,热情参与。特别是在我们通过全国中语会立项的“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倡导教师文学创作、提高教师文学修养,赵炳庭老师更是认可我们的理念,积极参与,成为我们教师文学研究团队的优秀代表。我感觉,通过他和校园文学活动,铺设了我们通往西部地区的路。我总想着要为他做点什么,力所能及地为他以及西吉中学的老师们搭建平台,把他们勤恳的课题研究以及文学教学成果得以发扬与推广,使他们成为富有文学魅力和文化品位的语文老师,让他们的学校成为校园文学特色学校。
值得欣喜的是,赵炳庭带领他的语文教师——教师文学团队,以月窗文学社为教学平台,开辟语文教学及其文学教学新方式、新途径,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文学社师生经常在报刊发表作品,每年在全国写作大赛中获奖,成为“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先后出版了《西部月窗》《精品作文导写》等专著,其中赵炳庭老师的《校园文学大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转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最值得钦佩的是,赵炳庭老师早已是语文特级教师,是作家协会会员,可以说功成名就,但他仍然带领语文老师们申报课题,或是参加一些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为语文老师创造机会。比如,在各地组织的校园文学交流活动,由于学校经费有限,他总是让其他老师参加。
如今,在当下纯文学作品出书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要为赵炳庭老师出版一本文学作品专著,是可喜可贺的事,也是他勤奋耕耘的结果。
我们都说“人品决定文品”,赵炳庭为人为师朴实而高尚的优秀品质,在他的文字中也自然会折射出来。其实,正因为他热爱文学,才使他的教师职业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以文学的情怀在三尺讲台上抒写生命的华章,传递文化的火种,把文学的追求和做教师的理想融为一体,把语文课当成一篇散文去创作,于是他的教学就有了灵性,就充满了活力,就有了月窗文学社一样美好的境界,——可见,文学的品位也决定着做人的品位。热爱文学,会不断提升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与品质。
“依我看,做文学梦不一定就成为作家,许多人,大部分人都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对于文学,我充其量就是一个爱好者,一个梦想在文学中寻求安慰、净化灵魂的普通人。热爱文学,就是热爱生命。关注自己细微的情感变化,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心灵沟通,关注江山湖泊、风花雪月,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对照他人,反观自己,体验生命,如此而已。真正的文学梦,给我们带来的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追求美好、净化灵魂的过程。”在《后记》中这段真诚的表白,展现了赵炳庭老师为人为文的内心世界。
他还说:“写作,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种自我行为,独特性是其应秉承的写作特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之余,我勤于阅读,述而也作。书写自己的快乐与忧伤、苦闷与彷徨、憧憬与希望、追求与梦想,书写自己最独特的经历与感受。努力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诉诸文字,为感觉找到出口,为灵魂找到归途。这也许就是我写作的不竭动力。”对自己文学的追求与态度,令人感叹!不追名逐利,不狂妄张扬,他的内心世界是一片阳光,是一片净土。他始终保持着谦逊的美德,正像他的散文,朴实而不失高雅,优美而不矫揉造作。无论是写游历,还是写故乡,无论是写社会世相,还是写教书生活,都情真意切,反思深刻,角度新颖,章法严谨,体现出了一位教师作家严肃的创作态度,以及对汉语言文学艺术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不像当下许多人的创作和所谓创新,语言表达琐屑,故弄玄虚的文字叫人不知所云,没有生活体验就只好去玄幻,以刺激读者的感官为能事。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积累,有深刻的反思与警醒,文学再怎么创新,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真理。读赵炳庭的散文,让人唤醒了对生活的一种怀念,一种渴望,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常常令人共鸣。“看着这醉人的湖,我竟舍不得快走,生怕一走就走到尽头。尽管导游一再说这个湖一天也游不完,我仍像个老人似的蹒跚着东张西望。我似乎被一种超强的外力带到了千年以前……”(《太湖掠影》)“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一个人生的春季,然而当人生的春季过后,就步入白发霜叶的森林。此时,蓦然回首,你会生出多多少少的感慨和遗憾。在那些明媚的春光里,我们忽略了几多美好的感受,挥霍了几多美好的思绪,我们过于满足时光的富有而疏懒于耕耘,以至今天难以补种那些荒芜的土地。”(《感受月》)“我想,如果说在那都市大剧院的舞台上,霓灯闪烁,鼓号喧天,穿着贴身衣的俊男靓女,节奏明快地扭着太空舞、迪斯科、霹雳舞,体现着一种现代文化的美。那么,家乡的草台戏便是天地融合的结晶,一种自然的美,野性的美。不管怎样,只要这军阵似的群山不倒,这安居乐业的日子不散,这草台戏肯定会一代一代演下去,越演越红火。”(《草台戏》)……这些语句是属于赵炳庭的,是属于他那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思索的,从中可看出他的写作风格。
在这里,我无意于去评析他的作品特色,因为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鉴赏与发现,同时本书中还有高丽君等诸位老师的评价与赏析。我要说的是,赵炳庭是一位教师作家,西吉的地域文化养育了他,他又为西吉创造着文化,这是作为一个作家实现梦想的光荣与使命。同时,他是一位教师,一位语文教师,一位文学教师,面对家乡嗷嗷待哺的孩子他选择了语文,选择了文学,——他知道,文学最能滋养人的心灵,最能使一个孩子成长为富有文化品格的人。因而,我们在开展校园文学课题研究活动中,才意识到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效率之所以低下,学生的写作水平之所以不高,主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师本身不会写作,缺乏文学修养。我们积极倡导教师的文学创作,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正适应了赵炳庭老师的需求,他也因此如鱼得水,在校园文学中大显身手,身体力行,孜孜以求,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文学践行者,成为一位文学创作与语文教学双丰收的“教师作家”——这才是我要评价他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文学赋予他的神圣使命。
愿赵炳庭老师在教学中继续创作,把文学创作的激情不断融入教学,不断创新语文教学大课堂,惠泽莘莘学子。
王世龙
2012年4月28日于北京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