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舒淨土文曰。人生善惡。不過身口意三業。三業俱惡。是為純黑業。所以入地獄。若三業俱善。則為純白業。乃生天堂。修淨土者。常能善此三業。必上品上生。
(還)謹按語云。君子循天理。故日進於高明。小人狥人欲。故日究於汙下。即三業善而生天堂。三業惡而入地獄之謂也。噫。欲三業之有善而無惡。豈易易哉。邵子云。無口過易。無身過難。無身過易。無心過難。修淨業者。不忽於易而益加勉。更思其難。而不畏其難。則三業何不善之有。
淨土指歸曰。觀經修十善業。是圓頓行。乃出世間上上十善。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成佛之因也(前言三業舉其綱此言十善業張其目其實一也)。
(還)謹按指歸又曰。上品十善。有成聲聞乘者。有成獨覺乘者。有成菩薩廣大行者。有發十力四無所畏。一切佛法皆得成就者。十善是一。發心智解有異。故不同耳。然則修淨業者。可不以觀經之圓頓自勉。而以往生自期也哉。
攷證
聲聞緣覺菩薩
俱見誓願章註。
十力
初門曰。欲明諸佛所得自行化他法門。故說十力也。一是處非處力。二業智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至處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盡力。此十通名力者。即諸佛所得如實智用。通達一切。了了分明。無能壞。無能勝。故名力也。
四無所畏
次十力而辨四無所畏者。諸佛十力之智內充。明了決定。故對外緣而無所恐也。一。一切智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三說障道無所畏。四說盡苦道無所畏。此四通名無所畏者。於大眾中。廣說自他智斷。既決定無失。則無微致恐惧之相。故稱無所畏也。
身三業
殺生偷盜邪婬
(還)謹按殺生不止於食肉而已。偷盜不止於貪欲而已。邪婬不止於婬慾而已。不唯為十業之首。亦為諸戒之首。盖以是為大惡而不容逭也。然則持淨戒者。可不以是為急務也哉。
宗鏡錄曰。諦觀殺盜婬。從一心上起。當處便寂。何須更斷煩惱。是以但了一心。自然萬境如幻。心既無形。法何有相。
(還)謹按此說。探本之論也。華嚴經於諸戒。皆歸於一性。非宗鏡之所本乎。不惟身三業為然。十業皆然。不惟十業皆然。諸戒皆然。若不探其本。而徒事其末。何戒之能持乎。淨土指歸。謂觀經修十善(業是圓頓行者此之謂也)。
論不殺生
華嚴經曰。性自遠離一切殺生。菩薩不畜刀杖。不懷怨恨。仁恕具足。於一切眾生有命者。常思利益慈念之心。是諸菩薩。尚不惡心惱諸眾生。何況故以重意而行殺害。
梵網經曰。佛言。若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嘆殺。見作隨喜。乃至呪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戒疏曰。開遮異者。大士見機得殺。聲聞雖見機。不許殺。發隱曰。見機得殺者。見有當殺機宜。則行殺無害。如殺一人而救多人。斷色身而全慧命。乃大士之洪規。非聲聞力量所及。故菩薩開。聲聞遮也。問。沙門專慈悲之業。王臣主生殺之權。有罪不誅。何以為國。答。有罪而殺。殺何犯焉。虞舜之誅四凶。周公之戮二逆。即斯義也。況復斷死必為流涕。三覆然後行刑。是乃即殺成慈。法既不廢。恩亦何傷。國政佛心。兩無礙矣。問。人可見機。物應無論。是以太牢享帝。大烹養賢。云何王臣制殺畜類。答人惟犯惡而服上刑。物誠何罪而就死地。且享祀克誠。不妨禴祭。孔甘蔬水。豈必牲牷。宴享用牲。盖佛法未入中國之權教耳。執權教而為常法。可乎。故梁武帝麵為犧牲。乃祀先之禮既成。又殺牲之戒不破。萬世之良法也。而昧者非之。問。牛羊犬豕。可無殺矣。豺狼當道。虎豹食人。將如之何。答。猛獸懷德而渡河。鱷魚感誠而遠徙。果能如是。安用殺為。其或不然。捕蝗斬蛟。除害為民。等國常刑。應所不禁。
攷證
因緣法業
發隱曰。一念本起殺心為因。多種助成其殺為緣。殺中資具方則為法。正作用成就殺事為業囗餘戒因緣法業。類推之。
波羅夷罪
見上二百五十戒註。
四凶
左傳。昔帝鴻氏有不才子。謂之渾敦少皡氏有不才子。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謂之檮杌。此三族也。世濟其凶。堯不能去。縉雲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舜臣堯。流四凶族。投諸四裔以禦魑魎。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
二逆
周武王既誅商紂。周公使管叔監殷。蔡叔相之。管叔以殷叛。周公誅管叔。而放蔡叔。
禴祭
易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囗禴祭。祭之薄者。
蔬水
論語。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猛獸渡河
漢武帝時。王覇為頴川太守。虎北渡河。盖德政所致。
鱷魚遠徙
唐憲宗時。韓愈為潮州刺史。時鱷魚為害。公作文祭之。鱷魚遠徙而去。
永嘉集曰。水陸空行。一切含識。命無大小。等心愛護。蠢動蜎飛。勿令毀損。衣食由來。長養栽種。墾土掘地。湯煑蚕蛾。成熟施為。損傷物命。令他受死。資給自身。但畏饑寒。不觀死苦。殺他活己。痛哉可傷。
楞嚴經曰。阿難。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脩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以斷婬為第一)。若不斷殺。脩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呌。求人不聞。此等謂欲隱彌露。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岐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糓。足不離地。必使身心二塗。於諸眾生。不服不食。我說是人。真解脫者。
攷證
大力鬼
法數曰。大力思有八部。乾闥婆。毗舍闍。東天王所領。鳩盤茶。薜茘多。南天王所領。諸龍眾。富單那。西天王所領。夜叉。羅剎。北天王所領囗又別有八部。一。提婆。此云天。天然自然。樂勝人勝。即三界二十八天也。二。那迦。此云龍。守天宮殿。持地注雨等龍也。三。夜叉。此云勇。徤。亦名暴惡。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飛行。三在天。守城池門閣等也。四。乾闥婆。此云香陰。不啖酒肉。唯香資身。是天幢側樂神也。五。阿脩羅。此云無端正。又云無酒。在因之時。雖行五常。欲勝他故也。詳上卷六道中。六。迦樓羅。此云金翅。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頭有如意珠。以龍為食也。七。緊那羅。此云疑人。非人似人。而頭有角。亦天之伎神也。八。摩睺羅伽。此云大腹行。大蟒蛇腹行者也囗天龍八部。八龍王也。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各有四王。摩睺羅伽。有無量百千種王為首。
高峯師云。殺生非殺生也。即殺佛殺父殺母殺自己也。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非殺佛而何。父母生形之本。我於無量劫。輪迴出沒。稟形傳氣。如恒河沙。形生之本。充塞三界。飛搖蠢蠕。水陸空行。莫不皆是。非殺父母而何。以果報言之。我今殺他。他後殺我。因緣會時。果報定無差。非殺自己而何。乃至蚊蚋蚤蝨。諸微細虫。莫不皆有佛性。若故殺者。是斷慈悲種也。
龍舒淨土文曰。殺生為五戒之首。亦為十戒之首。亦為比丘二百五十戒之首。亦為菩薩五十八戒之首。是不殺則大善。殺則為大惡。若能持此不殺戒以修淨土。已不在下品生矣。
考證
不殺則大善
月藏云。不殺則為十功德。一。於一切眾生得無所畏。二。於眾得大慈心。三斷惡習業。四。少病。五。長命。六。非人所護。七。無惡夢。八。無怨恨。九。不畏惡道。十。命終生善道。
殺則為大惡
智度論。殺有十惡。一。心常懷毒。世世不絕。二。眾生憎惡。眼不欲見。三。常懷惡念。思惟惡事。四。眾生見者如見蛇虎。五。隣時心怖。覺亦不安。六。常為惡夢。七。命終之時。狂怖畏死。八。種短命惡業因緣。九。身壞命終。墮泥犁中。十。若得為人。常短壽命。故當戒也。
蓮池禪師戒殺文曰。世人食肉。咸謂理所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冤業。相習成俗。不自覺知。昔人有言。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是也。計其迷執。略有七條。開列如左。餘可類推云。一曰。生日不宜殺生。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己身始誕之辰。乃父母垂亡之日也。是日也。正宜戒殺持齋。廣行善事。庶使先亡考妣。蚤獲超昇。見在椿萱。增延福壽。何得頓忘母難。殺害生靈。上貽累於親。下不利於己。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一也。二曰。生子不宜殺生。凡人無子則悲。有子則喜。不思一切禽畜。亦各愛其子。慶我子生。令他子死。於心安乎。夫嬰孩始生不為積福。而反殺生造業。亦太愚矣。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二也。三曰。祭先不宜殺生。亡者忌辰。及春秋祭掃。俱當戒殺以資冥福。殺生以祭。徒增業耳。夫八珍羅於前。安能起九泉之遺骨。而使之食乎。無益而有害。智者不為矣。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三也。四曰。婚禮不宜殺生。世間婚禮。自問名納采。以至成婚。殺生不知其幾。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殺。理既逆矣。又婚禮吉禮也。吉日而用凶事。不亦慘乎。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四也。五曰。燕客不宜殺生。良辰美景。賢主嘉賓。蔬食菜羔。不妨清致。何須廣殺生命。窮極肥甘。笙歌厭飫於杯盤。宰割冤號於砧兀。嗟乎。有人心者寧不悲乎。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五也。六曰。祈禳不宜殺生。世人有疾。殺生祀神。以祈福祐。不思己之祀神。欲免死而求生也。殺他命而延我命。逆天悖理莫甚于此矣。夫正直者為神。神其有私乎。命不可延。而殺業具在。種種淫祀。亦復類是。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六也。七曰。營生不宜殺生。世人為衣食故。或畋獵。或漁捕。或屠牛羊猪犬等。以資生計。而我觀不作此業者。亦衣亦食。未必其凍餒而死也。殺生營生。神理所殛。以殺昌裕。百無一人。種地獄之深因。受來生之惡報。莫斯為甚矣。此舉世習行而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七也。
(還)謹按賈生為其主痛哭流涕。義固然耳。蓮師所告者。越人也。不談笑以道之。而亦為之痛哭流涕者何哉。盖其惻怛慈愛之心。誠於中而形於外。視人之殺。如己殺之。故其見乎詞者。悲悽激烈。而不能若是恝也。今人讀斯文而不能已於殺者。不惟自喪其良心。其有負於吾師之激勸者。不已多乎。
考證
賈生
漢文帝時。洛陽少年賈誼。上治安策云。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
越人
孟子曰。有人於此。越人彎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其兄彎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
振曰。不殺。非止躬不操刃。指不調羔。即遇物而萌一欲殺心。或聞殺而不惻怵。見殺而不擁護。皆殺機未斷也。推此殺機。胷紏枳棘。性畜戈矛。近殺一身。遠殺天下。故色授魂與而空其髓。此以花箭殺也。掇蜂拾塵而肆其詞。此以舌鋒殺也。垢首攘臂而逞其毒。此以嗔火殺也。明攘掩竊而窮其橐。此以貪刃殺也。殺機之為害大矣。脩淨行者。以慧劍斷機心。殫吾悲願。脫彼苦際。在世。則並生天壤。報滿。則同生淨國。豈不樂哉。
迴向文(見袁民功課錄。但彼[廷-壬+(同-(一/口)+己)]向十方三世諸佛。持誦準提呪。而此則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耳。後三文俱同)
稽首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稽首三洲感應護法韋馱尊天。竊唯聖人愛物。天地好生。養茲不忍之心。便是為仁之本。弟子(某)遵佛明誨。不敢殺生。但蠢動含靈。皆為物命。凡愚業重。動輙相殘。縱從今不殺一生。念已往難酬萬命。特念阿彌佛若干聲。仗茲佛力。使我弟子自今以往。慈悲雙運。禁戒獨嚴。從前受害之生。悉從超度。眾生嗜殺之罪。咸與消除。戶戶持齋。現世斷刀兵之慘。人人戒殺。地獄空冤對之門。願佛慈悲。哀憐攝受。願韋馱憐憫。為作證明。令惡緣消散。善事圓成。淨因日增。往生如願(末二句新增)。
考證
悉從超度
龍舒淨土文祝云。弟子某。謹為此南閻浮提今日所殺所食之眾生。念誦南無西方云云。阿彌陀佛。一百二十遍。仰惟如來大慈大悲。以某念誦如來名號。一聲一如來。度一眾生。盡其念誦之數。亦復如是。盡度生於極樂世界。禮拜。
刀兵
語云。世上欲無刀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
冤對
佛印禪師戒殺文曰。只知恣性縱無明。不惧陰司毫髮記。命纔終。冤對至。面覩閻王爭敢諱。從頭一一報無差。爐炭鑊湯何處避。
(還)謹按迴向。不止於佛前禮誦而已。須於行住坐臥。一切處所。念茲在茲。庶無違犯。斯為真迴向矣。若止於佛前禮誦。則與其進。不與其退。迴向云乎哉。持戒之士。尚其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