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中风险无处不在,规避风险是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首要课题,但风险往往与利润同在,最大的风险可能会带来最大的利润。
(1)风险与决策。
没有风险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完全没有风险的行业、完全没有风险的产品都是不存在的。在风险面前,战略决策需要大智大勇。
农村有句话:“喂母猪、种河田,逮住一年当十年。”这是在无法预测风险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甘冒风险投机心理。农民从多年来的种、养殖经历中发现:牲猪市场最难以把握;水落下去以后,种植水位线以下的河田同样难以把握。但养猪可以利用粮食的副产品——麦麩及米糠等,饲料充足、投入小,且牲猪可以自宰自食,既或赔本也能够承担,行情好还可以大赚一笔;而种植河田,可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即使水涨上来了,颗粒无收,损失也能够承担。于是,农民在这两者的投入上,年复一年,乐此不疲。
但一个大的公司、一项大的投入,必须要有预测风险的能力。
风险投入,让许多企业家绞尽脑汁,也考验着企业家权衡决策的能力。
孙权在风险来临的时候,正在遭受决策的煎熬。
曹操打着天子的旗号,戴着剪除袁绍、袁术等豪强的光环,裹挟着追赶刘备的虎威,风一般地来到赤壁江边,有如泰山压顶。
黑云压城城欲摧。孙权正罔知所措的时候,接到曹操从江对岸发过来的快件。信上写着:“让我们一同到江夏去狩猎吧。”
刘备已经被曹操撵到了江夏。孙权心里很明白,曹操既是把刘备当作一只无路可逃的猎物,也是把自己看作一只难逃罗网的猎物。
孙权心里更明白:自己如果率众投降,将会成为被曹操呼来唤去的“玩物”;如果对抗,则会成为下一个被追逐的猎物。
孙权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他绝对不甘心做别人手中的玩物,他更不想成为任人宰割的猎物。如果冲出曹操这张网呢?自己不就可以主宰命运了吗?可是,能冲出去吗?
孙权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他知道,自己的决定将关系到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未来,必须慎之又慎。孙权在实行风险决策时,采取了三项措施:
第一:重大问题实行会商制。
在鲁肃去请刘备的CEO诸葛亮前来协商之际,孙权先召开了一次董事会,决定充分征求各位董事的意见。主抓内部管理的第一副董事长张昭认为,率众投降是唯一出路,张昭的意见,得到了顾雍、张纮等近半数董事的支持。副董事长程普认为,只有反抗才有生存的希望,也得到了吕蒙、黄盖、韩当等很多董事的支持。“降”、“战”两派人数大体相当。
在主管外事活动的第二副董事长周瑜外出期间,孙权连续开了几天会,都没有结果。《三国演义》上写孙权说:“连日议此事,有劝我降者,有劝我战者。吾意未定。”他已经感受到了所面临巨大风险的复杂性。
第二:充分研判风险。
以张昭为代{L-End}表的主降派的观点是:战则必败,和乃得安。也就是让曹操给兼并了,可以成为曹操旗下的一个子公司,避免垮台倒闭。理由主要有三点:A、曹操动以天子为名,拒之不顺。亦即曹操是国字号企业,后台老板太硬。B、我们的优势是长江屏障,现在曹操也拥有了长江,我们失去了这个优势。也就是曹操已经打入了我们的市场,我们已经不是一支独大了。C、曹操兵屯百万,将列千员,实力强大。是说曹操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技术、资金等各方面,都占有优势。我们是民营企业,起步晚,缺乏竞争能力。
主战派方面,因出差被召回的周瑜及刘备的CEO诸葛亮的加盟,态度比较强硬。他们的观点是:战可必胜,胜则发展。也就是可以发展为与曹操并驾齐驱的超一流大公司。其主要理由也是三点:A、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拒之并非不顺。也就是曹操并非真正的国字号,有冒充之嫌,还是打假对象。B、曹操虽然拥有了长江,但能够水战的兵力并不多,我们并没有失去长江优势。在长江市场上,曹操并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他虽然挤进来,也难以立足。C、曹操虽然人马众多,但夹杂着袁绍、袁术、刘{L-End}表几个系统的兵,乌合之众,并没有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虽然曹操利用媒体大造声势,看起来实力很强,但品牌繁多,管理不善,运转不灵,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
第三、寻求结盟,增强抗风险能力。
鲁肃已经请来诸葛亮,双方经过协商,决定共同抗曹。孙、刘两家联营,竞争实力可大大增强。
(2)风险成本。
风险有多大?利润有多大?我输得起吗?当风险来临的时候,可能每一个决策者都会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
这就要计算风险成本了。
当张昭等人在会上向孙权建议投降的时候,鲁肃就替孙权算好了投降的成本。
鲁肃私下对孙权说:“张昭他们的建议,完全是在害你。因为我们谁都可以投降曹操,唯独你不能投降。”
孙权问:“此话怎讲。”
鲁肃说:“比如我和张昭,包括顾雍、张纮等人,投降曹操以后,大不了回老家种田,说不定还会被任命为县长、州长,照样可以当官。而你就不一样了。曹操怕你东山再起,是绝不会让你留在江东的。他让你住到许都去,顶多给你一个诸侯的空衔,加上一辆车,一匹马,几个从人,怎么能跟在这儿当皇帝比呀。”
听了鲁肃的话,孙权想起了前不久发生的事:刘{L-End}表的儿子刘琮以荆襄之众,拱手献给曹操。结果,曹操却让于禁暗地里把刘琮及其母亲、家人全杀了。想到这里,孙权不寒而栗。
从有实权的皇帝到寓公甚或是被杀,这就是孙权投降曹操的成本。
奋起抗争,虽然也可能会战死,但自保的成算也很大,甚至能通过抗争获得更大的发展。
两相比较,孙权的思路豁然开朗。只有战,才是出路;只有战,才有活路。最大的风险也伴随着最大的利润。
孙权的风险决策:就是拚死一战。
睿智的企业家,都会在风险面前计算成本,盲目地冒风险是没有价值的。
孙权决定加大抗风险投入。他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思想准备。孙权把剑抽出来,砍掉了桌子的一角,愤怒地说:“谁要是再提投降两个字,就像这张桌子一样处死。”在高风险面前,必须增强高层领导的凝聚力,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才能共渡难关。二是人才准备。孙权把主战派的人全部提拔到重要位置上,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率众破曹。三是物资准备。孙权对周瑜说:“你先带兵到前线去,我陆续再派人马,多带钱粮,给你做后盾。”
做出了风险决策,还要有抗风险的具体措施。孙权不亏为一代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