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80000000001

第1章 历史由来之“谜”(1)

中国历史朝代的由来

三皇五帝的由来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人们一直认为,中华民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从所谓“三皇五帝”开始的。所以,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巨人,是他挥起一把威力无边的神斧,将混沌的宇宙一分为二,从此才有了天地之别,日夜之分,至于“三皇五帝”,这个问题历来史学家所说不一。

关于“三皇”,有6种说法:天皇、地皇、人皇(徐整《三五历》);天皇、地皇、泰皇(司马迁《史记》);伏羲、神农、女娲(《春秋纬运斗枢》、皇甫谧《帝王世纪》);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燧人、伏羲、神农(谯周《古史考》);伏羲、神农、黄帝(孔安国说)。

关于“五帝”,有3种说法:太昊、神农、黄帝、少昊、颛顼(《礼记·月令》);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司马迁《史记·五帝本记》);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皇甫谧《帝王世纪》)。

由于时代和典籍的不同,“三皇五帝”所指也有所差异。其实,所谓“三皇五帝”,只不过是传说中中国史前时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

炎黄子孙的由来

中国人常常自称为“炎黄子孙”,这是为什么呢?

在远古的时候,人都逐革而居。有三个大的氏族部落进入到黄河中下游流域:一是西方来的以“炎帝”为首的氏族部落;二是东方来的夷人氏族部落,以“蚩尤”为首领;三是西北来的以“黄帝”为首的氏族部落。

炎帝大部落来自陕西,沿着黄河向东而来,到了河南、山东,传说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黄帝大部落自陕西北部过黄河到了山西,沿着太行山,到达黄河之滨的河北源鹿地区。传说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传说蚩尤是夷人,是九黎族首领。他们自东向西移动,和炎帝大部落打了多年仗,炎帝败北,退到河北,和黄帝大部落结合,共同对抗蚩尤。蚩尤败后,南退至荆楚一带。从此,九黎人和南方苗蛮人相并结合,共同定居下来。

北方的黄、炎两族又争斗多年,结果炎帝失败。于是这两大氏族部落结合起来,共同开发黄河流域,创造了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

因此,中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或“炎黄世胄”,道理就在这里。

主要朝代名称的由来

或许我们都能很熟练地背出中国的历史朝代名,但是你知道为什么用这些字来命名呢?

夏: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因此,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奴隶国家叫“夏”。

商(殷):契是商部族的始祖,曾居于商(河南商丘),所以在灭夏后以“商”为国名。又因盘庚将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叫殷朝。

周:因太王(古公父)居于岐山下的周原,所以武王克殷后,以“周”为国名。

秦:周孝王赐非子“赢”姓,并封“秦”(甘肃天水)地,以后立国就以“秦”为国号。

汉:刘邦原被封为汉王。后国号叫“汉”。

三国:魏,曹操在汉献帝时封爵为魏王。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以“魏”为国号;蜀汉,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国号“汉”。因都在蜀,故称蜀汉;吴,孙权建都建业(今南京),为古吴地,所以称“吴”。

晋:司马昭在魏国先封爵为晋公,后为晋王。他的儿子司马炎为帝,国号“晋”。

隋:杨坚原为后周之随王,后废周帝改“周”为“隋”,因讳“随”有走义,故去掉“辶”为“隋”。

唐:李虎在西魏时,被封为唐国公。李渊称帝后建立了唐朝。

宋:赵匡胤在后周时,被封为宋州节度使。因发迹于宋州,所以国号为“宋”。

元:本无国号,称蒙古。世祖忽必烈始建国号叫“大元”,取《易》中“大哉乾元”之义。

明:出于明教,明教有明王出世的传说。

清: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国号大金。皇太极继位后,为了避免汉族对历史上金国侵略的民族仇恨,改“金”为“清”(清即金的音转)。

中国君主制度的由来

君位禅让的由来

在尧、舜、禹时代,曾实行过一种“民主推荐,先考核后任免”的选拔部落联盟领袖的原始民主制度,史称“君位禅让制”。《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唐尧(陶唐氏,名放勋),曾设官掌管时令,制定历法,确定庄稼播种收割季节,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尧在位后期,天下发生特大洪水,他任用鲧治理水患,未成,诛鲧于羽山(今山东郊城东北)。后四岳(四方部落酋长)推举舜(姓姚,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为继承人。尧命舜摄政,进行了三年考核。舜不负众望,巡行四方,消灭共工、兜和三苗,尧去世后继位。舜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以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举伯益代替。后来禹死不久,禹的儿子启就与伯益争夺王位,杀伯益,自任首领。君位禅让制遂被破坏。

世袭制的由来

禅让制度破坏以后,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禹的儿子启诛杀四岳推举的部落首领伯益,以世袭制取而代之禅让制。其后,商朝周朝都沿用了世袭制,世袭制日趋完善。

但具体要说到周文王,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父是周族的第一个首领,他有三个儿子,在率领族人迁居山下的周(今陕西岐山北)时,大儿子泰伯和二儿子虞仲没跟随迁徙。古公父临死时,把其首领地位传给了三子季历。季历(一作王季、公季)接位后,师承古公遗道,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文化,加强政治联系。在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充军事实力,使周族由过去受压迫的地位跃入奴隶主贵族的行列。商王文丁时,受封为牧师(一种职司畜牧的官),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后因权重遭忌,为文丁所杀。季历被杀后,其子姬昌世袭了王位,即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周文王在任50年间,积善累德,礼贤下士,推进农桑,颇有建树。晚年,东进翦商,建立了新的前进基地——丰邑(今陕西西安西南)。文王去世后,其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他遵从文王“早图灭商”的遗嘱,亲率各方部落人马,进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西南)。经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会战,与阵前起义的商奴隶兵配合,推翻了纣王的暴虐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时为公元前11世纪中期。自此,王位世袭制度,便历代沿袭,贯穿于中国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中国皇室趣闻

皇帝的由来

把君主称为“皇帝”,开始于秦始皇时代。在秦始皇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秦王统一天下后,自认为这是自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议改称号。李斯等人和众博士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故可改“秦王”为“秦皇”。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兼取“帝”号,称为“皇帝”。并自号“始皇帝”。从此“皇帝”的称号便为历代君主所袭用。

太上皇的由来

“太上皇”即皇帝的父亲,这种称谓大约最早源于战国。当时,赵武灵王自称“主父”,传位于王子何。

汉高祖刘邦尊呼其父为“太上皇”,是这一称呼的开始。之后,“太上皇”的称呼,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老皇帝主动传位其子,如宋高宗传位孝宗,孝宗传位光宗等。有的是儿子称帝,逼迫前皇帝老子引退,如唐肃宗称帝,迫唐玄宗退位。还有老子勉强让位给儿子,心中不愿意也不得不让出帝位,如唐高祖传位唐太宗。这些太上皇,因授受之际情况不同,各自境遇也不同。有的仍操持朝政,有的悠游度日,有的成为阶下之囚。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有尊位有权势的太上皇,要算清高宗(即乾隆)了。他自恃“天威远震,武功十全”,宣称只做60年皇帝(因其祖父康熙做了61年皇帝,不敢超越),自诩为“十全老人”,在晚年大兴土木,修建宁寿宫,又刻了“太上皇之宝”的玉玺。85岁时,他正式当上了太上皇,但大权紧握,丝毫不放,直到临终(89岁)。

太后的由来

太后是封建时代对帝王之母的尊称。始于春秋时的秦昭王之时。

《史记·秦本纪》载:“昭襄母,楚人,姓丰氏,号宣太后。”后列国诸王之母亦称太后。如《战国策·赵策四》里的赵太后,为孝成王之母。《事物纪原·帝王后妃部·太后》说,汉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此后,各朝各代沿用了此称呼。

公主的由来

为什么皇帝的女儿称之为公主呢?这儿还有一个小小的趣闻。

中国古代民间出嫁女儿,是由她的父亲主婚的。但是天子的女儿下嫁时,皇上是不能主婚的。于是找诸侯中同姓的人去代替皇帝主婚,而且只有仅次于帝王的“公”才可以胜任。

到秦汉以后,即由朝廷里的“三公”主管这件事。所以,后就称天子的女儿为“公主”。

驸马的由来

“驸马”,就是皇帝的女婿,公主的丈夫,为什么要这样叫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朝。他自称始皇帝。他经常出巡,每次出巡都前呼后拥,声势浩大。

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张良会同大力士阻击秦始皇,只击中副车。这一下使秦始皇吃惊不小。因此,在以后的巡游中,他乘坐的车辆常有变换,同时安排了许多副车。他还特地设了一个替身来掩人耳目,借以表明皇帝在“副车”上。从此以后,历代皇帝出巡时,都仿效秦始皇的做法,亲自选定一个替身,而这个替身又大都是自己的女婿。因为女婿是皇室的人,不会损害皇帝的威仪和尊严,而且女婿总比其他人可靠。若万一发生意外,女婿又是外姓,死了也不过是一牺牲品,皇子是绝对不会去乘“副车”的。这样,由于皇帝的女婿常作为替身乘坐在副车上,跟随皇帝出巡各地,后来,人们就将皇帝的女婿称为“驸马”。

皇室礼制的由来

皇帝喜用“紫”字的由来

为什么在众多颜色之中,皇帝偏偏喜欢用“紫”字呢?

北京的故宫称“紫禁城”,帝都的道路称“紫陌”,皇帝的诏书称“紫语”……溯其源,“紫”原指天上星宿。天上恒星中有三恒:紫微恒、太微恒、天市恒。紫微恒位居中央,太微恒和天市恒陪设两旁。古时,人们认为天皇是住在天宫里的,天宫当然在中央,故紫微恒以它居于中央的位置,成了古人心目中的天宫应在的场所。因此,天宫又叫紫微宫。人间的皇帝,自称“天子”,故人们以紫微恒星代称皇帝,使皇帝与“紫”结下了不解之缘。

垂帘听政的由来

“垂帘听政”是中国一种特有的制度,在历史上有过好几次。

最早的一次要算战国时期的赵太后。她听取触龙的讽谏,把幼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为人质,求得齐兵援助,解了赵国之危。

唐朝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她在称帝前,也搞过垂帘听政。

宋朝有两个垂帘者:一个是北宋时的高太后,她是宋英宗的皇后。英宗死后,神宗继位。神宗死后,年仅10岁的哲宗上台。高太后“受英宗之托”,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听政。另一个是南宋的谢太后。她在恭帝即位时被尊为太皇太后,垂帘主政。

此外,与北宋对峙的辽国萧太后,在其子圣宗即位时,以皇太后身份垂帘摄政。统治22年,与宋真宗订立了有名的“渲渊之盟”。

历史上的几次垂帘听政,以清代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间最长,其间两度引退,三次垂帘,前后达47年之久。

古代帝王称号的由来

中国的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生前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要给他们封上庙号、谥号。

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时给他们的先人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帝王生前死后用的是同一个名字。后来,人们觉得直接称呼已死的先帝、先王的姓名不大方便,祭祀时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所以,商朝祭祀时就用每个帝王生日的天干来称呼,不再用他的名字了,以表示恭敬。如夏、商两代的王,习惯上就是以庙号相称的,如夏朝的太康、少康、孔甲,商朝的祖甲、帝乙等等。

“谥号”产生于周朝。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譬如,周武王,因为他灭商朝有功,死后谥他为“武”,后人就不叫他周姬发,而叫他周武王了。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重视农业生产,关心内政,就谥他为“文”,后人亦就不叫他周姬昌,而叫他做周文王了。

这种谥法一直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而消失了。

“山呼万岁”的由来

古代朝见帝王时,都有一个极其壮观的场面,就是“山呼万岁”,这亦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

山呼万岁亦称“嵩呼万岁”,是封建时代臣民朝见皇帝的大礼之一。据说,汉武帝晚年一次登太室山(即嵩山),随从官员在山上听到有呼“万岁”的声音(实有人为讨好皇帝趁机捣鬼)。武帝非常高兴,下令增建太室神祠,改太室山为“富嵩山”简称“富山”,并将听到“万岁”呼声的山峰封为“万岁峰”,臣民们朝见皇帝,都要向皇帝呼喊三次“万岁”,同时要跪拜叩头三次,表示祝愿。这种朝见大礼,叫做“山呼万岁”。

黄袍的由来

黄色在中国封建时期被当做是皇权的象征,“黄袍”往往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在民间一般禁用与黄色有关的服饰。

“黄袍”作为帝王专用衣着源于唐。黄色服饰在中国古代一直比较流行,唐以后,皇帝已不情愿自己和一般人同着黄袍了,唐高祖时就曾“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唐高宗时又重申“一切不许着黄”。但这时的规定并不严格,一般百姓着黄衣仍然较多见。到了北宋时期,北汉与契丹南侵,赵匡胤率兵北征。960年,到陈桥驿时,众军士以黄袍加其身,拥立为帝,旋回兵作京,正式登基,从而使黄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宋仁宗时还规定:一般人氏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连黄色亦为皇帝专用。

科举取士的由来

以科举取人才,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后,为了使各地的人才脱颖而出,采取了考试的方法。587年,文帝定制,每州每岁贡士三人,州县保荐贡士的标准是文章华美者。599年,隋文帝又以志行修谨(有德)、清平干济(有才)两科举人。这个制度,到了其子隋炀帝杨广执政时,又有了发展。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有“文才秀美”一科,即进士科,提倡文人以诗赋获取功名。

开科取士的制度在唐朝被巩固下来。唐太宗李世民规定学士和乡贡受吏部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等。其中明经与进士两科,为考生们所热衷。明经主要考帖经,进士主要考诗赋。由于诗赋的形式活泼,考生可以自由发挥,显示自己的才华,当时不少名人往往从进士登第而入仕途。故而,尽管明经科取士是十人中取一二,但考生仍然拥向进士科考场。

隋唐兴科举取人才,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用人制度的一大进步。

科举中武举的由来

武举制度始于唐代,是科举中的一部分。武则天时,为选拔武官而增设了武科。元朝没有实施武举。宋、明两朝实施武举制的情况在《宋史》、《明史》选举志部分均有记载。宋朝的武举一直实施到南宋咸淳年间。明朝的武举,自洪武年间至崇祯之末,200余年始终未断。武举殿试则是从崇祯年间开始的。清朝实施武举时间也有200年左右。

中国封建机构的由来

内阁的由来

“内阁”通常指国家的最高决策机关和行政权力机关,最早出现在中国东汉。当时的内阁一是“参预机务”;二是在皇帝左右,为皇帝助手;三是品级较高,是协同皇帝总揽朝政的中央高级官署。

唐宋以后,文人在朝廷中的作用与地位日渐重要,皇帝设置的容纳文人的机构多在宫廷内,于是“内阁”成了表示官衔的专用词。至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职后,“内阁”之士由于能接触皇帝,于明成祖时,“内阁”便成为位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上的最高宰辅机构。清初循明制,建立内阁。自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内阁不再干预机务。宣统三年,将军机处并入内阁,设总理大臣,并以各部大臣为国务大臣,恢复内阁的形式,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六部的由来

六部作为一个行政单位,在隋唐时期,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

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由曹渐变为部。至隋唐时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各部各司其职:吏部掌官吏任免、考绩、升降、调动等;户部掌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礼部掌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掌军政;刑部掌刑法、狱讼等;工部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元代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初废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更加提高。清末逐渐添设新的部,六部之名遂废。

翰林院的由来

翰林院是官署名,在唐、宋、明、清时曾使用这一官职。

唐玄宗时用文人为翰林待诏,撰拟文词。开元(玄宗年号)末另设学士院,供职者称翰林学士,为亲近皇帝的顾问官。宋代设翰林学士院,主要职掌为在内朝起草诏旨。明代始将修史、著作、图书等事务并归翰林院,正式成为外朝官署。清代沿明制设翰林院,掌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所属职官如侍读、侍讲、编修等,统称翰林。

锦衣卫的由来

锦衣卫是明代特有的官署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于1382年设置。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到明太祖时,特令兼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权力。最高长官为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担任。

锦衣卫所属镇抚司分南、北两部。北镇抚司专理诏狱,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为惨酷。

明中叶后,锦衣卫活动加强,成为与东、西厂并称的特务组织。

中国封建官职的由来

宦官与太监的由来

“宦官”和“太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宦官”之称,古已有之。它是在皇宫中为皇帝及皇族服务的官员的总称。东汉以前,充当宦官的并非都是阉人。“悉用阉人”是东汉之后的事情。

“太监”一词,最早出现于辽代,指政府机构中的官员。辽代府监、少府监、秘书监皆设有“太监”。元代因袭辽制,所设各监也多有“太监”。元代太监是诸监中的二级官吏,并非尽是刑余之人。

到了明代,太监才和宦官发生较固定的关系。充当太监者必是宦官,但宦官却不尽是太监。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具有一定品级、俸禄的高级宦官。

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是从清代开始,因为清代将侍奉皇帝及皇族的宦官都冠以太监之称。

“女状元”一词的由来

在历代封建王朝中,妇女从无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不会有女状元产生。直至太平天国开科考选妇女,才有傅善祥考中女状元一事。但远在太平天国之前,便已有“女状元”一词流传了。早在五代十国时,蜀国邛州有一司户参军,名叫黄崇嘏,邛州刺史周痒见“他”丰采英俊,办事干练,爱“他”才貌出众,要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为妻。黄崇嘏作了一首七律,献给周痒,后四句云:“立身卓矣青松操,挺志坚然自壁姿,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周痒见诗,大为惊讶,立即把黄崇嘏传来询问,才知道她是黄使君的女儿。因她献诗时,自称为“乡贡进士”所以世俗便讹传为“女状元”了。

宰相的由来

宰相是古代王朝辅佐君主、统摄百僚、总理政务的人。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之意。其名称及员数历代各异。

春秋战国时期以相或相国为宰相,楚国叫令尹。秦时设右、左丞相主掌政务。西汉承秦制,到哀帝改设大司徒。东汉时司徒等于宰相,与司空、太尉合称三公,实际上并无实权,实权悉归尚书。魏晋以后,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以及重要之将军等执政者为宰相。隋唐定制,以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为宰相。后来因唐太宗李世民曾任过尚书令,为避皇帝讳即不设此官,由左、右仆射分任,亦称宰相。唐中叶以后,由君主特选他官以同平章之事职衔为宰相。宋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参政知事为正副宰相,神宗元年时改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时又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称左右丞相。明初设丞相,后来设内阁大学士为事实上的宰相。清代设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大权掌握在军机大臣手里。

总督和巡抚的由来

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最早出现于明朝。

明朝的时候,中央朝廷派大臣外出处理地方军政事务,分别给予这两种衔,一称分别是“总督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前者即是总督,后者则是巡抚。这两个官衔在初期都属于临时性的,事罢还朝,头衔自然也卸去。到了清朝,总督和巡抚才正式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总督管辖一省,而两广总督,则管辖广东、广西两省。总督负责治理辖内的军民要务。总督的官品,高于巡抚。

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务。

在鸦片战争以前,清廷在全国设置8总督16巡抚。8总督有: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16巡抚有: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福建。直隶、四川两省只设总督,不设巡抚。

近代以后,督抚的设置出现了一些变化。1884年,建新疆省,设甘肃新疆巡抚,福建巡抚由闽浙总督兼任。1906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督抚。

知府的由来

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经历了较长的演变过程。在魏晋时期,州刺史常常带军职,兼任将军。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军另外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将军的衙门,就叫做“府”。

唐朝的时候,朝廷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职的州设置府,例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府的长官,称作府尹。

到了宋朝,府的设置逐渐多了起来,府隶属于路(路是介于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

明清两朝,府固定为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仍然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作“知府”,意思是“知(即主持)某府事”。

知县的由来

知,解为管理、主持。《左传》中“子产其将知政矣”,就是说子产将要主持政事了。宋朝魏了翁《读书杂钞》指出:后世官职上加“知”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韩愈《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就是说,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何必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宋史·苏轼传》说苏轼“知徐州”、“知湖州”、“知杭州”,就是说派苏轼去主持徐州、湖州、杭州的政事,即任这些州的知州。唐宋以后的知府、知州、知县、知事(知县又称县知事),都是这种意思。

历史上主要国家国名的由来

朝鲜国名的由来

朝鲜古代称为高丽(Korea)。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分为南朝鲜和北朝鲜。在公元4世纪,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

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高丽。

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东国舆地胜览》一书说:“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辉,故名朝鲜。”朝鲜语中朝字读作Zhao,今转读成Chao。

印度国名的由来

印度历史悠久,原为婆罗多,是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的国家。

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后来才逐渐包括恒河流域及整个南亚次大陆。古波斯语将信度转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印度称为“印度斯”,后来,罗马沿袭了这个词。

中国史书中,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来又有“天竺”、“忻都”等称。中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印度。”

同类推荐
  • 破解科学的谜团(走进科学丛书)

    破解科学的谜团(走进科学丛书)

    千年的狂欢不会让人忘掉一切,纪元的更迭也无法带走一切疑问。在新的世纪里,仍然有许多长期困惑着我们的问题在心头萦绕。20世纪末,科学家们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后发现,宇宙大爆炸理论出现了矛盾,宇宙可能并非由大爆炸而开始的。
  • 别小看了这些知识

    别小看了这些知识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 科学谜团:探索科学奥秘

    科学谜团:探索科学奥秘

    本书为大家解开人类之谜、生物之谜、古文明之谜、海洋之谜、科技之谜、恐龙之谜、未解之谜等内容。
  • 拓展我们认识的目光(科普知识大博览)

    拓展我们认识的目光(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破译文明古城消失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文明古城消失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文明古城消失之谜》讲述的是为什么文明古城会消失的谜题。
热门推荐
  • 倾城乱之帝国祸水凤临天下

    倾城乱之帝国祸水凤临天下

    她们为废材世家小姐,十年后,她为大陆第一强国的女帝,,她为强国的太公主。丹药一抓一大把,神兽一大堆,哎..帝王御用品在哪是低级,大陆世家长老得了个被嫌弃的东西,嘚瑟的!!拿回家当佛供着。只用了四年,实力令尘世折服。当年他说,要令她成为世界最尊贵的人,她统一了天下,天下太平,当为神仙眷侣。当年他说,让她和她一起逍遥世间,她成为太公主,天天看戏,处处游玩。当两个倾城国色的天才强者美女遇上两个绝世妖孽美男子,相爱了!!气煞官二代高富帅了!!(圆满结局哦)
  • 快穿记

    快穿记

    系统:论一片小叶子如何修炼成大叶子。叶梓:.....下一个世界你可以,圆润的自我屏蔽了。系统:尔康手...你无耻你无情你无理取闹!叶梓:你给我滚粗!流行飞天腿!咻........咳咳,微笑,其实,快穿嘛,穿着穿着,也就习惯了。什么小百花,什么逆袭,简直不要soeasy啊!嘿嘿..飞远了的某系统:也不造是谁啊,第一个世界,裤子都混没了啊!叶梓:系统君,等你回来,我们谈谈人生可好?作者说,这其实就是一片小叶子飘摇再数个世界中,努力挣扎,想要归根的故事。
  • 心灵:我的饥荒世界

    心灵:我的饥荒世界

    挣扎在饥荒的世界里,我会活下去,坚持到最后。我怎样都无所谓,世界怎样都无所谓,唯独她,我一定要救她!
  • 死之天

    死之天

    一个以死为名的人。对天地充满了仇恨。死是他的动力,也是他的目标。为死生,为死强,闯天堑,破魔关,败六圣,逆天道!最终,他的归途,是无边暗域,还是永生无死?
  • 危情恋人之千金归来

    危情恋人之千金归来

    他,Z市重点中学的校草,风华绝代。却被清冷出尘的她撞了一下,然后就角逐着她的身影,不追到不罢休。她,豪门千金遗落在外十几年。一朝归来,掀起豪门波澜万丈。某日,管家来报:“先生,夫人又去夜氏了。”男人掀唇:“让人别拦着。”“先生,夫人说她想去旅行。”男人停下动作:“跟夫人讲我过几天陪她去。”过了几天,管家又来报:“先生,夫人跟顾氏总裁出去了。”男人皱眉,怒道:“什么?在哪儿?胆子肥了,还敢跟别的男人吃饭了!”“纸醉金迷。”男人匆匆赶去。一见面,男人乖巧道:“浅浅,我来找你陪我吃饭了。”她不明所以:“可是你不是在公司吃了么?”他:“又饿了。”顾希表示,夜幕漓贱起来,真的无人能敌。
  • 我女友是僵尸

    我女友是僵尸

    如果有一天你最爱的人死去——你是选择让她随风消逝,还是选择让她变成僵尸?没有异能,没有穿越,没有重生,没有法术,没有“龙组”,没有枪炮,没有扯淡。只有几个普通人如何挣扎着求生。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最后会有彩蛋哦!
  • 嗜血成尊

    嗜血成尊

    血毒,是一种极其邪恶的毒药,中者会慢慢失去意识,成为一个只会杀人的嗜血机器。如果不碎其心脏,就算死亡也会手施毒者控制继续杀人,而且随着吸收的新鲜血液增多实力就会越强。陈峰曾经的圣级强者,中了邪恶的血毒,刺破自己的心脏自杀。午夜一颗神秘的珠子吸收了陈峰的灵魂,重铸陈峰的肉身。重生后的陈峰不仅失去了以前的实力,更是再也修炼不了斗气,魔法也是不行。这可神秘的珠子到底能给陈峰带来什么?又会失去些什么呢?一切尽在阅读中…………
  • 呆萌小娇妻:腹黑总裁绕道行

    呆萌小娇妻:腹黑总裁绕道行

    一个是演艺界当红的一线女演员,一个是腹黑的霸道总裁。“总裁,夫人今天打了一位影后。”“帮她处理好后事。”“总裁,夫人说她不喜欢白莲花。”“把A国所有的白莲花全拔了。”“总裁,夫人说她想要一个宝宝。”“备好车!我要回去一趟。”某女闻言,暴怒“顾宸轩你到底喜欢我什么?”“我喜欢你!”【绝对宠文,单身狗们准备好狗粮,准备开虐!】
  • 红颜之恋

    红颜之恋

    某人打开房门看见遍地是闪亮亮金灿灿的…鱼鳞、贝壳,一下子怒由心生,直冲脑门,一阵狂风袭卷了海底城——“陈良良!”“是!”一个俏皮身影立刻出现在门口,“什么事?”指着地上那些“垃圾”口水喷陈良良一脸:“你干嘛又把他们身上掉下来的废物捡回来了,脏死了!”咦?眼前已没有那张看不厌的脸,转身一看,陈良良蹲在地上磨蹭着手中的贝壳,低低念道:“废物?哪有这么漂亮的废物,好闪的耶!”某人认输,“那为什么不放你房里?”陈良良突然回过头,用一种极为认真的口气:“不能放你房里吗?”
  • 逆天狂妃

    逆天狂妃

    太子退婚,殿前受辱,这一切,仅仅因为她的废材命格,可谁又知,她能逆天命,召百兽,令风云变色!寒风猎猎,她十指交错,眸光潋滟生辉:“欺我者,还之,害我者,除之!就算天命辱我,我也要逆天改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