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就是从父母倾听孩子做起。因为这种能力,是无法通过言语或者有步骤的计划来完成的,它是在双向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修养。
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倾听的最好榜样。通常自家人在交谈时比较随意,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孩子。因此,即使是在家里父母也要特别注意交谈时的方式和礼仪,专心听对方讲话,不要同时做其他的事。
对于孩子的诉说,父母要表示出深切的关注,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关注。
第一,使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说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第二,在语言表达上,父母要经常使用“嗯”“噢”“我知道”之类的话语,表示自己正在专心地关注孩子讲话。如果父母只顾听孩子说,而不用自己的声音传递关注,会引起孩子的误会,以为父母在想别的问题,没有在倾听他说话。当然父母的口头语言要简洁、清晰、合情。如孩子在觉得委屈时,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对孩子说话时,低声细语能让孩子感到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有助于他们对父母说“心窝里的话”。
二教子智慧: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孩子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很强,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的问题。因此,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听别人讲话,这很重要。
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一个学生在发言,其余学生的说话声超过了发言的同学,结果连老师都听不见;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完,就有学生举起手,喊着:“我来,我来。”当老师指定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学生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刚才的那份热情,就唉声叹气,无精打采,根本顾不上听讲;当老师正滔滔不绝地上课时,有的学生却在做小动作,讲“悄悄话”……这都是不好的倾听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