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方,苦參、黃連、菖蒲、車前子、忍冬、枸杞子各一升,搗,蜜丸如梧子大,服十丸,日三服。有腎氣大丸法諸散方。
朮一斤,桂半斤,乾地黃、澤瀉、茯苓各四兩,搗篩,飲服方寸匕,日三兩服,佳。
又方,生地黃二斤,麵一斤,搗,炒乾,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附方
枸杞子酒,主補虛,長肌肉,益顏色,肥健人,能去勞熱。用生枸杞子五升,好酒二斗,研,搦勻碎,浸七日,漉去滓,飲之,初以三合為始,後即任意飲之。《外臺秘要》同。
《食療》:補虛勞,治肺勞,止渴,去熱風。
用天門冬,去皮心,入蜜煮之,食後服之。若曝乾,入蜜丸,尤佳。亦用洗面,甚佳。
又方,雀卵白和天雄末、菟絲子末為丸,空心酒下五丸。主男子陰萎不起,女子帶下,便溺不利,除疝瘕,央癰腫,續五藏氣。
《經驗方》:暖精氣,益元陽。
白龍骨、遠志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卧時冷水下三十丸。
又方,除盜汗及陰汗。
牡蠣為末,有汗處粉之。
《經驗後方》:治五勞七傷,陽氣衰弱,腰脚無力,羊腎徒蓉羹法。
羊腎一對,去脂膜,細切,肉徒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細切,相和作羹,葱白鹽五味等如常法事治,空腹食之。
又方,治男子女人五勞七傷,下元久冷,烏髭鬢,一切風病,四肢疼痛,駐顏壯氣。
補骨脂一斤,酒浸一宿,放乾,却用烏油麻一升和炒,令麻子聲絕,即播去,只取補骨脂為末,醋煮緬糊丸,如梧桐子大,早晨溫酒鹽湯下二十丸。
又方,固陽丹。
菟絲子二兩,酒浸十日,水淘,焙乾為末,更入杜仲一兩,蜜炙,搗,用薯蕷末酒煮為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用酒下五十丸。
《食醫心鏡》:益丈夫,興陽,理腿膝冷。淫羊蕾一斤,酒一斗浸,經三日,飲之佳。
《御藥院》:治脚膝風濕,虛汗少力,多疼痛及陰汗。
燒礬作灰,細研末,一匙頭,沸湯投之,淋洗痛處。
《外臺秘要》:補虛勞,益髓長肌,悅顏色,令人肥健。
鹿角膠炙,搗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又,治骨蒸。
桃仁一百二十枚,去皮、雙人,留尖,杵和為丸,平旦井花水頓服,令盡服訖,量性飲酒令醉,仍須吃水,能多最精,隔日又服一劑,百日不得食肉。
又,骨蒸亦曰內蒸,所以言內者,必外寒內熱附骨也,其根在五藏六府之中,或皮燥而無光,蒸作之時,四肢漸細,足胅腫者。
石膏十分,研如乳法,和水服方寸匕,日再,以體凍為度。
《崔元亮海上方》:療骨蒸鬼氣。
取童子小便五大斗,澄過,青蒿五斗,八月九月釆,帶子者最好,細剉,二物相和,內好大釜中,以猛火煎取三大斗,去滓,凈洗釜令乾,再瀉汁,安釜中,以微火煎可二大斗,即取猪膽十枚相和,煎一大斗半,除火待冷,以新瓷器貯,每欲服時,取甘草二三兩,熟炙,搗末,以煎和,搗一千杵,為丸,空腹粥飲下二十丸,漸增至三十丸止。
治脾胃虛弱不能飲食方第三十四
治卒得食病,似傷寒,其人但欲卧,七八日不治煞人方。按其脊兩邊有陷處,正灸陷處兩頭,各七壯,即愈。
治食魚鱠及生肉,住胸膈中不消化,吐之又不出,不可留,多使成癥方。
朴消如半雞子一枚,大黃一兩,凡二物囗咀,以酒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盡服之,立消。若無朴消者,芒消代之,皆可用。
治食生冷雜物,或寒時衣薄當風,或夜食便卧,不即消,心腹煩痛脹急,或連日不化方。
燒地令極熱,即敷薄薦莞東,向卧覆取汗,即立愈也。
治食過飽煩悶,但欲卧而腹脹方。
熬麵令微香,搗,服方寸匕,得大麥生麵益佳,無麵以糜亦得。
此四條本在濰冶中,皆食飲脾胃家事,令胃氣充實,則永無食患。食宜先治其本,故後疏諸法。
腹中虛冷,不能飲食,食輒不消,羸瘦,致之四肢尫弱,百疾因此互生。
生地黃十斤,搗絞取汁,和好麵三斤,以日曝乾,更和汁盡止,未食後,服半合,日三,稍增至三合。
又方,麵半斤,麥蘗五升,豉五合,杏仁二升,皆熬令黃香,搗篩,丸如彈,服一枚,稍後增之。
又方,大黃、芍藥各半斤,搗末之,芒消半斤,以蜜三斤,於銅器中湯上煎河丸,如梧子大,服七丸至十丸。
又方,麯一斤,乾薑十兩,茱萸一合搗,蜜和如彈丸,日三服。
又方,术二斤,麯一斤,熬令黃,搗,蜜丸,如梧子大,服三十丸,日三。若大冷,可加乾薑三兩;若患腹痛、加當歸三兩;贏弱,加甘草二兩,并長將息,徐以麯术法。療產後心下停水,仍須利之。
治脾胃氣弱,水穀不得下,遂成不復受食方。
大麻子三升,大豆炒黃香,合搗篩,食前一二方寸匕,日四五服,佳矣。
治飽食便卧,得穀勞病,令人四肢煩重,嘿嘿欲卧,食畢輒甚方。
大麥蘗一升,椒一兩,并熬,乾薑三兩,搗末,服方寸匕,日三四服。
附方
《食醫心鏡》:治脾胃氣冷,不能下食,虛弱無力,鶻突羹。
鯽魚半斤,細切,起作鱠,沸豉汁熱投之,著胡椒、乾薑、蒔蘿、橘皮等末,空腹食之。
《近世方》:主脾胃虛冷不下食,積久贏弱成瘵者。
溫州白乾薑一物,漿水煮,令透心,潤濕,取出培乾,搗篩,陳廩米煮粥飲,丸如桐子,一服三五十丸,場使任用,其效如神。
《食療》:治胃氣虛,風熱不能食。
生薑汁半雞子殼,生地黃汁少許,蜜一匙頭,和水三合,頓服立差。
《經驗方》:治脾元氣發歇痛不可忍者。
吳茱萸一兩,桃仁一兩,和炒,令茱萸焦黑,後去茱萸,取桃仁,去皮尖,研細,葱白三莖,煨熟,以酒浸,溫分二服。
《經驗後方》:治脾胃進食。
茴香二兩,生薑四兩,同搗令勻,净器內濕紙蓋一宿,次以銀石器中,文武火炒,令黃焦為末,酒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茶酒下。
《外臺秘要》:治久患氣脹。
烏牛尿,空心溫服一升,日一服,氣散即止。
治卒絕粮失食饑憊欲死方第三十五
粒食者,生人之所資,數日乏絕,便能致命。《本草》有不饑之文,而醫方莫言斯術者,當以其涉在仙奇之境,非庸俗所能遵故也,遂使荒饉之歲,餓尸橫路,良可哀乎。今略載其易為者云,若脫值奔竄在無人之鄉,及墮墜溪谷空井深冢之中,四顧迥絕,無可藉口者,便須飲水服氣。其服法如左。
閉口以舌料上下齒,取津液而嚥之,一日得三百六十嚥便佳。漸習乃可至千,自然不饑。三五日小疲極,過此便漸輕強。復有食十二時六戊者諸法,恐危逼之地,不能曉方面,及時之早晚,故不論此。若有水者,卒無器,便與左手貯,祝日:丞掾吏之賜,真乏糧,正赤黃,行無過城下,諸醫以自防。畢,三叩齒,右手指三叩左手,如此三遍,便飲之。後復有杯器,貯水尤佳,亦左手執,右手以物扣之如法,日服三升,便不復饑,即差。
若可得游涉之地周行山澤間者。
但取松、柏葉,細切,水服二合,日中二三升,便佳。又,掘取白茅根,洗净,切,服之。此三物得行曝燥,石上搗碎服,服者食方寸,辟一日,又有大豆者,取含光明帀熱,以水服,盡此則解。十日,赤小豆亦佳,得熬二豆黃,末,服一二升,辟十日。草中有术,天門冬、麥門冬、黃精、萎蕤、貝母,或生或熟,皆可單食,樹木上自耳,及檀、榆白皮,并可辟饑也。
若遇荒年穀貴,無以充根,應須藥濟命者。
取稻米一斗,淘汰之,百蒸百曝,搗。日一餐以水得三十日都止,則可終身不食,日行三百里。
又方,粳米一斗,酒三升,漬之,出曝之,又漬,酒盡止出,稍食之,渴飲之,辟三十日。足一斛二升,辟周年。
有守中丸藥法。
其疏諸米豆者,是人間易得易作,且不乖穀氣,使質力無减耳,恐肉穢之身,忽然專御藥物,或非所堪,若可得頻管則自更。按余所撰穀方中求也。
附方
《聖惠方》:絕穀昇仙不食法。取松實搗為膏,酒調下三錢,日三,則不饑,渴飲水,勿食他物,百日身輕,日行五百里。
《野人閑話》云伏虎尊師煉松脂法。
十斤松脂,五度以水煮過,令苦味盡取,得後每一斤煉了松脂,入四兩茯苓末,每晨水下一刀圭,即終年不食,而後延齡,身輕清爽。
《抱朴子》云:漢成帝時,獵者於終南山見一人,無衣服,身皆生黑毛,跳坑越澗如飛,乃密伺其所在,合圍取得,乃是一婦人,問之,言:我是秦之宮人,關東賊至,秦王出降,驚走入山,饑無所食,洎欲餓死,有一老公教我吃松、柏葉實,初時苦澀,後稍便吃,遂不復饑,冬不寒,夏不熱。此女是秦人,至成帝時,三百餘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