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领情,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父母的那番苦心。有太多的不孝子女做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生活中也有太多让父母劳力操心的子女。父母对孩子往往都是全心全意的,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会将自己所有的爱给他们。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资人,都希望孩子能成人、成才。只要他们成人了,便是父母这一生最大的财富。
具备理财意识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引语: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是让孩子懂得: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付出、需要奋斗。
随着现代人收入水平的提高,长辈们给孩子的零用钱越来越多。小一些的孩子得到的钱,一般都是交由家长保管;大一点的孩子则会坚持自己做主。现在的孩子,对钱的认识已经大大超过了过去的同龄孩子了。他们对钱的用途、来源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许多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能够自己管理零用钱,这些都是儿童社会化程度提高的一种表现。我们既然承认这个现实,就不该回避引导孩子学会如何理财的问题,而关键的问题在于日常生活中就要对孩子进行理财意识的培养。
理财培养要从小开始。有学者说过:“一个孩子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成年以后在社会上的生存状况,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孩子从小形成正确对待财富的观念和态度,掌握一定的理财技巧和能力。
“哎呀,你昨天把‘航天信息’以二十三块七毛八卖了?今天上午又涨了,你亏大了!”听到这样的话,你多半以为是出自老股民之口。你错了,他是我七岁的儿子潇潇,儿子俨然是个老成的小股民。中午放学回来,只见他熟练地打开电脑,点开一个炒股软件,并点击F6调出自选股,认真查看其中一只股票的K线图。在对比了前后数据后,他指着红色的 K线对我说:“你看今天大盘涨了,不知道大姑父的这只股票卖了没有。”
其实,我的儿子一开始对股市并没什么概念,只是模糊地知道那是个“很容易赚钱也很容易赔钱”的地方。后来经常看到他大姑父在电脑上操作股票,他看着那些红红绿绿的曲线和数字,以为是什么新奇游戏,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这根绿色的柱子长得有点像蜡烛,它是什么意思呢?”潇潇问。“这是代表有很多人卖出这只股票”大姑父看他有兴趣,就耐心地告诉他。小家伙一听说股票能赚钱,就非常关心大姑父是赚了还是亏了。
在小家伙的死缠烂打下,大姑父有空的时候就试着教他怎么看股票的涨跌。没想到,这孩子很快就了解了怎么看股票,各种专业术语说得头头是道,甚至还把F5、F6、ESC等常用的快捷键玩得滚瓜烂熟。
看见儿子最近学会了这么一项新本领,我是既自豪又担忧。我爱人更担心,对一个七岁小孩来说,炒股所牵涉的时间、精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远远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们渐渐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他除了每天中午和大姑父热烈交流一阵,在脑海里做几次加减乘除的运算外,在其余时间里从来不提起股票的事情。
当他说出我昨天把“航天信息”股票卖了赔钱这个结果时,小家伙表情虽很平静,但闪亮的大眼睛和嘴角的一丝微笑,却透露出心里小小的得意。他的这个表情我再熟悉不过了。每当玩“愤怒的小鸟”取得高分时,他就是这种表情。原来炒股对他来说只是一场游戏!
回想起来,儿子最早接触的财富观念,也是从游戏开始。在潇潇五岁那年的儿童节,我的一个朋友送给他一套“地产大亨”的玩具。这是一个类似于“大富翁”的游戏,无非是虚拟买地、盖房子、收租金的过程。通过玩这个游戏,儿子在上幼儿园中班时就能口算“50万减12万5千等于37万5千”这样的6位数以上加减法。他还从这个游戏中感悟到一个规律:花钱多的地产,赚的钱才会更多!高投入才会带来高回报,当然,同时要承担更高的风险。
启示:作为家长,我们除了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外,还要引导他们学习管理经济事务。在现代社会,无论个人怎样生活,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与钱发生联系。当家理财是家庭生活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让孩子从小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如何合理使用钱、管理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
在孩子懂得储蓄后,家长可以逐渐向孩子灌输投资理念。首先,要让孩子对资金的回报率变得敏感,为他们建立一个银行账户。过年时得到的压岁钱对孩子来说是笔“巨款”,最好建议孩子立即存入自己的个人账户,然后再计划用途。同时,家长要让孩子明白,银行不仅可以安全地保管金钱,且随着时间推移,钱还会越来越多。当孩子对资金回报率变得敏感时,就会关注银行利率,同时也会思考怎样才能让钱更快增值。
只要孩子对财富增长产生了兴趣,家长就可以适时地向孩子介绍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甚至可以把股票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孩子,也可以建议孩子将钱投入证券市场等。
再富不能富孩子
引语:过去人们的观念都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很多家长认为,他们这一代受够了苦,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下一代再受苦了。因此,他们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然而金钱却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会伤人。为此,我们呼吁:“再富不能富孩子!”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知道攀比,这也暴露出我们在财富教育上的缺失。从娃娃抓起,教育孩子科学理财,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
时下,学生消费一浪高过一浪,近百元的文具盒、数百元的书包、近千元的电子辞典不少文具定价之高令人咋舌,而孩子的“眼光”之高更出人意料。感叹孩子们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教育理念。许多家长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能委屈了孩子,他们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这样是真正对孩子好吗?其实,并非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经济成本越高,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就越有利。
在这一点上,一些大富豪的做法颇值得借鉴。与我们所说的“再穷不能穷孩子”不一样,他们崇尚“再富不能富孩子”,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日本一家投资公司的总裁大岛先生总是坐着豪华的丰田小汽车上下班,每逢节假日也常常带上全家人外出游玩。可是,他每天上班总是一人驾车独往,绝不让十岁的儿子顺道搭车上学,更别说亲自送儿子去学校了。
日本的春天空气潮湿,也特别阴冷。有一天,儿子的气管炎又犯了。看着儿子走路都有点困难,妈妈特别心疼,于是央求孩子爸爸送孩子一程。“不行!”大岛斩钉截铁地回答妻子的话。
无奈之下,儿子只好背起大书包,自己沿着街道慢慢向学校走去。一路咳嗽一路流着汗的儿子,一边走一边流眼泪。
当他艰难地来到十字路口,正想抬脚走上高高的天桥时,突然发现爸爸正站在天桥底下等着自己。儿子委屈地扑在爸爸的怀里,大岛见到了儿子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掏出手帕擦去儿子脸上的泪痕,然后一手拉着儿子,一手为儿子提着大书包缓缓地登上一级级台阶。
“孩子,不要怪爸爸,你现在是学生,不能坐车上学。将来等你长大有出息了,一定能买辆比爸爸这辆更好的轿车。”大岛的眼圈有点发红。
儿子听到爸爸这样鼓励着自己,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种“富门寒教”的方式难道不令我们感触颇深吗?假如是在中国,绝大多数父母绝不会这样做,即使有人这样做了,也会遭他人斥责:“怎么有这么狠心的父母啊?难道不是亲生的?”还有的人甚至会说:“我买车就是为接送孩子啊”
是啊,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教育观,但目的是一样的,都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材。可我们的家长却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教育,应该把生活权、生存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多一点挫折、多一点磨砺、多一点苦寒。因为富贵的孩子容易沾染恶习,富贵也可能使孩子失去仁义,甚至也能折损孩子的上进心。他们成年后,就很难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很难以独立的人格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因为父母怎能是他们一生一世的依靠?人还是要靠自己来激励自己,人生的道路还是要靠自己来探索,勇敢地走下去的,平坦、崎岖、陡峭靠自己克服艰难险阻,长途跋涉!
启示: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麦格雷戈认为,只要条件适当,一般人不但能承担责任,而且能争取责任。所以,请家长们记住:我们再富也不能富孩子。要把生活权、生存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他们未来的生活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帮孩子三岁完成人生计划
引语:美国人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学会自立,理解勤奋与金钱和财富的关系,他们把理财教育称为“从三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与人分享钱财。一般的美国人没有“铜臭”思想,他们鼓励孩子从小就认识金钱,懂得通过工作挣钱并教导小孩通过正当的手段赚取收入。
的确,一个人的理财能力关系到他一生的幸福。理财教育不仅是一种财产管理与分配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格与品德教育。从小注重对孩子财商的启蒙,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观念和习惯,必将影响和改变孩子的一生。
家住加利福尼亚州的皮特,自己的孩子才刚刚三岁,夫妻两个人就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教他认识金钱,告诉他金钱的重要作用。
孩子不到四岁,基本上已经全部知道钱的面额。皮特夫妇告诉孩子钱虽然有用,但不能自己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更不能随便乱花钱。
孩子五岁的时候,知道花多少钱可买到哪种东西,钱是如何靠劳动赚来的简单道理。
孩子六岁的时候,皮特夫妇开始教导孩子进一步认识金融货币并学习简单的找零,认识零钱和整钱,让孩子明白在处理财务时会遇到许多困难。
孩子七岁的时候,皮特经常带着孩子去逛超级市场,让孩子认识标价,以及各种打折商品。
当孩子八岁生活可以自理的时候,皮特让孩子在家门口放一个茶水摊,路过的大人一般乐于惠顾,他们并不是为了饮用,这是美国人鼓励孩子们劳动的行为习惯。同时,对孩子的个人收入,要教会他自己学着存钱。皮特带着孩子去银行,开一个监护账户,让孩子定期去存钱,而且自己保管存折。
从九岁开始,皮特让孩子简单地制订一周的花钱计划,并在逛街时学着货比三家。
10岁,在给孩子投入大笔教育资金之前,让他明白花出去的大笔钱都是从存小笔钱开始的。
11岁时,皮特的孩子基本上通晓买家与卖家的关系,认识电视广告的事实,也可试着在银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自己去存、取款。
12岁的孩子已有能力管理自己的零用钱,这时皮特教孩子做预算,要他有计划地花钱。如孩子要买一个芭比娃娃,先得做预算,每周存钱,直到足够买一个芭比娃娃为止。让他意识到为得到某些玩具,储蓄是很重要的,并知道如何使用和储蓄。皮特还不止一次地告诉孩子:如果他在周末的下午发觉已没有钱用,那他在下一周内将身无分文。如此,孩子懂得了责任和结果,并知道用钱应该谨慎。
13岁,皮特的孩子能够为自己拟订短期和眼下的财务目标,如到新年时买个新的mp3 ,计算简单的利息,编写和修改预算等。
孩子长到17岁时,能比较各种储蓄和投资方式的风险与回报,比较年利率,以便决定把钱存在哪里,从谁那里借钱。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通过各种切合实际的金钱教育,皮特的孩子具备了很强的独立性、经济意识以及经济事务上的管理和操作能力。在美国,绝大多数十五六岁的少年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已不是问题。
启示:通过美国人对孩子从小注重理财教育的成功事实来看,我们中国的父母也一样可以做到,所以我们也要从小帮助孩子学习理财。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和运用金钱。父母要摆正对钱的认识,不要以错误的保护心态“遮”住孩子,希望孩子远离钱这“怪物”。这样做会适得其反,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和运用金钱。
帮助孩子学会积累和储蓄,当孩子有了一定数量的可自行支配的零花钱时,父母不妨为孩子准备一个可爱的宠物储蓄罐,鼓励孩子将零花钱的一部分放进储蓄罐中“养宠物”,并引导孩子有意识地用储蓄的钱去做更大、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孩子在形同游戏的积累中,享受到了积累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而且还在不经意间养成了储蓄的习惯。
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引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回报,就必须先对别人付出。没有付出,哪里来的别人对你的回报?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的,是农民,就要去种地,不去播种,大地怎会回报你丰硕的果实?是工人,就要去做工,不去付出劳动,你能得到公司给你的回报吗?是学生,就要去努力学习,不付出时间和精力,能取得好的成绩吗?是恋爱,就要去付出感情,不付出你的真情,能得到爱人对你的真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