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26700000013

第13章

上德不德

上經明道,下經辨德,上經亦具明道德,但以道為正,以德為傍,下經亦具明道德,然以道為傍,以德為正。據傍正為論,故有道德經上下。此經一卷凡四十四章,一經大分,義開三別,第一一章正開德宗,第二四十二章廣明德義,第三一章總結前旨也。

第一正開德宗。

就此章中,又開四別。第一顯上下二德,妄執不同,第二辨仁義禮之德,明澆淳世異,第三明去本之末,勸令息末崇本,第四斥禮為浮偽之始,示其取捨向方。

第一顯上下二德,妄執不同。

夫義頊道尊,唐虞化美,皆處無為之事,同樂自得之場,不矜名聲,無善誇伐,合天地之清,鎮齊日月之貞明。在物能知,行身不費,可謂上德不德。玄之又玄,謙卑而光,道合三皇之首,動而能寂,爰標陸栗之時,則知行禮行仁,洎乎澆浮漸興,故憲法斯執,正卯誅兩館之間,賢聖不明,姬昌致七年之禍,不能忘義在道,遂乃處薄居華,失妙於大全,皇愚夫之弗鑒。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御注: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德者道之用也,《莊子》曰:物得以生謂之德,時有淳釀,故德有上下。上古淳樸,德用不彰,無德可稱,故云不德。而淳德不散,無為化清,故云是以有德。逮德下衰,功用稍著,心雖體道,迹涉有為,執德可稱,故云不失。迹涉矜有,比上為麤,故云是以無德爾。御疏:上者,舉時也。德者,辮用也。謂上古淳樸,無為而理,體道之主,任物自然,是上古之淳德,故云上德。至德潜運,人無能名,故云不德,而淳風和暢,物遂生成,德用常全,故云有德。注云:物得以生謂之德者,此《莊子》雜篇之文。河上公曰:上德不德,上德謂太古無名號之君,德大強名,故言上德。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因循#1自然,養人性命,其德不見,故言不德。是以有德,言其德合於天地,和氣流行,民得以全也。榮曰:明古之皇道,宅太虛以為心,凝至一而為體,不言均天地之化,無事成萬物之功,未規揖讓之名,豈有干戈之爭,雖復處宗極,而乃非爭非名,無為自然,故云上德。為而不恃,成功不居,故云不德。畜養萬物,物得以成,故云有德。內明德與道合,厥義可尊,故云上德。道既無象,德亦虛玄,韜光藏用,故云不得。雖藏於用,無用之用用矣,乃韜於光,不耀之光光矣。有用有光,濟人濟物,故云是以有德。成疏:上者高勝,是超出之名,德者得也,以尅獲為義。言上德之人,妙契道境,境智冥會,得失兼忘。得失兼忘,故言不德。境智冥會,故言有德。有德則遣其失,不德則遣其得也。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御疏:此言淳風漸散,德亦下衰。故聖人美無為之風,而百姓尚無為之迹,尚述為劣,故云下德。迹著則有德可稱,故云不失。德稱不失,迹涉矜有。矜有之弊,淳樸不全,故云是以無德。河上公曰:下德不失德,下德謂號鎰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不失德者,其德可見,其功可稱。是以無德,蓋以有名號及其身故也。榮曰:道德之風,幾乎將失,仁義之化,殆欲斯興。文字既彰,澆漓漸矣,故云下德。以德為德,以功為功,恃德伐功,故云不失德。執言有德,不及無為,故云是以無德。內明體同虛寂者,德之上。事有紛累者,德之下。封執在心,故云不失德。執者失之,是以無德也。成疏:證未造極,故稱為下。執德不忘,故言不失。未能冥會,故無德也。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御注:知無為而無為者,非至也。無以無為而無為者,至矣。故上德之無為,非徇無為之美,但含孕淳樸,適自無為,故云而無以為,此心迹俱無為。御疏:此覆釋上德也。夫上德潜運無為而理,淳樸不散,故無名迹。今言上德之無為者,但含孕淳樸,適自無為,非知無為之美,而為此無為,故云而無以為,豈惟無迸可矜,抑亦無心自化,故注云此心迹俱無為也。河上公曰:上德無為,言法道安靜,無所施為。而無以為,言無以名號為。榮曰:以,用也。上用無為以化下,下用無為以事上也。成疏:以,用也。上德無為,至本凝寂,而無以為,迹用虛妙,此明無為而為,為即無為也。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御注:下德為之者,謂心雖無為,以功用彰著,而迹涉有為,故云為之。言下德無為,有所以為,而為此心無為爾。御疏:此覆釋下德也。下德為之者,為心美無為之化,而為此無為,故云為之。語心雖欲無為,論迹即涉矜有,故云而有以為。言下德之為,有所以而為也。故注云心無為迹有為也。河上公曰:下德為之,言為教令,施政事也。而有以為,言以為己,取名號也。榮曰:上用有為以導下,下亦以有為以事上,何者?草則逐風以西束,影則隨形而曲直,故知君海內者不可以多事,理歸虛靜。訓弟子者不可以非禮,義存忠孝也。成疏:心不忘德,故稱為之。進仍有事,故言有為。

第二辨仁義禮之德,明澆淳世異。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御注:仁者兼愛之名,下德衰而上仁見,所以兼愛為仁,故云為之。行仁而忘仁,亦欲求無為,故云而無以為,則此心有為而迹無為也。且上仁稱無為者,據迸欲無為而方上義爾,未可以語下德之有為。御疏:此下明道廢則仁義遂行,言上仁者謂以仁為上,他皆仿此。仁者兼愛之名也,大道之行,物無私惠,淳風漸散,兼愛遂存,今明所以為兼愛之仁,故云上仁為之,行仁#2而忘仁,雖云施不求報,兼愛即難普,終是小惠未孚,是以語心常為有事,故云為之。論進即近無為,故云而無以為。故注云此則心有為而迹無為也。河上公曰:上仁為之,上仁謂行仁之君,其仁無上,故言上丰也。為之者,為仁恩也。而無以為,功成事立,無以執為。榮曰: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兼愛博施,仁也。賞善罰惡,義也。恒其道德,其宜上也,上德下德,亦澆淳之化有殊,無為有為,明得失之政斯別。下德之稱有為者,是上德之劣也。上仁之稱無為者,是上義之優也。成疏:仁,慈也,有心覆育,故言為之。不責恩報,故言無以為。確論上仁不及下德,對義仁勝,故稱無以為。三寶之中,以慈為首,故五德之內,亦以仁為先。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御注:義者裁非之謂,謂為裁非之義,故云為之。有以裁非之事,斷割令得其宜,故云而有以為,此則心迹俱有為。御疏:義者宜也,謂裁制斷割,令物得宜。夫淳樸已殘,是非斯起,將欲裁非就是,令得所宜,故云上義為之,謂心有裁非就是,有所以而為,故云而有以為。故注云此則心迹俱有為也。河上公曰:上義為之,為義以斷割也。而有以為,動作以為己,殺人以成威,賦下以自奉。成疏:義主止惡裁非,即經中戒律是也。然戒之起,本被下機,事涉有為,未階虛妙,故言而有以為也。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御注:六紀不和,則為禮以救,故云為之。禮尚往來,不來非禮,行禮於彼,而彼不應,則攘臂而怒爾。御疏:禮,履也,謂可履而行也。《莊子》曰:以禮為翼,所以行於世也。夫制禮者,所以救衰弊也。故禮經三百,威儀三千,曲為之防,事為之制,淳源一失,衆務爭馳,且在檢外之迹,非日由中之數,故揖讓崇其禮文,玉帛昭其報施,往而不來,非禮;來而不往,亦非禮。今上禮為之,往而莫應,則攘臂而怒,以相仍引,故云攘臂而仍之。河上公曰:上禮為之,謂上禮之君其禮無上也。為之者,言為禮制度序威儀也。而莫之應,言禮者華盛實衰,飾偽煩多,動即雞道,不可應也。則攘臂而仍之,言煩多不可應,上下忿爭,故攘臂相扔引。榮曰:上禮經三百,威儀三千,以此教人,故曰為之。禮煩則亂,下不能行,故云而莫之應,可謂信不足有不信。相信自可忘言,不信則生忿爭,是以揮拳攘臂,更相牽引。成疏:上禮為之,而莫之應,禮尚威儀,即經中敷齋威儀等是也。且至道沖寂,大象無形,今乃賤素貴華,重文輕質,不崇忘淡,唯尚威儀,雖為漸教法門,而未能與理相應,非但內乖於道,外亦不能應物,故言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仍,因也。禮尚往來,更相責望,因其禮薄,即攘臂怒之,欲明上禮為教之弊,故《莊子》云:魯酒薄,鄧鄴圍,即其事也。

第三明去本之末,勸令息末崇本。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也。

御注:失道者,失上德也,上德合道,故云失道。夫道德仁義者,時俗夷險之名也,故云道衰而德見,德失仁存,仁亡義立,義喪而禮救,斯皆適時之用爾。故論禮於淳樸之代,非狂則悖,忘禮於澆漓之日,非愚則誣。若能改而更張者,當退禮而行義,退義而行仁,退仁而行德,忘德而合道,人反淳樸,則上德之無以為。御疏:此卻明致弊之由也。失道者,失上德也。上德合道,故云失道爾。上經云:大道廢,有仁義。《莊子》云:道隱於小成,道無不在。而此云失者,約人而言爾。故時淳則大道公行,俗澆則小成遂作。小成作而大道隱,弁義行而至德衰,此則代俗淳漓之殊。聖人適時之務爾。淳樸漸散,則失道而後德,德又喪,則失德而後仁,兼愛之迹存,則失仁而後義,裁非不足,則失義而後禮。且論禮於淳樸之代,非狂則悖,忘禮於澆漓之日,非愚則誣。是故聖人救代之心未嘗有異,而夷險之迹,不得一爾。河上公曰:故失道而後德,言道衰德化生。失德而後仁,言德衰而仁愛見也。失化而後義,言仁衰而分義明也。失義而後禮,義衰則禮施,躬行玉帛也。榮曰:玄古淳和,物情誠實,人皆自足,不假仁義以煦濡,家悉無為,各懷道德以游泳。爻象不作,教迹未興,混親疏,忘貴賤,此則太上下知,大道之化也。此風既散,鎰號乃興,畜養之義行焉,成濟之功見矣,聖人潜被,黎首自安,此上德之化也。親惠情生,泛愛功起,親則有所不普,愛則有所不同,澆風以漸也。親愛不足以化俗,賞罰於是以理人,又喪賞罰之義,廢化義之禮,教之以折旋,行之以玉帛,而君欺於上,臣誑於下,淳源已遠,澆浮孔熾也。成疏:故失道而後德,道,上德也。有情衆生,澆波漸盛,道化斯隱,應物隨時,下德方見。失德而後仁,德化漸替,仁恩繼之。失仁而後義,仁慈不行,厥義方起。失義而後禮,自道喪淳漓,於斯為極,不能止惡,方事節文,雖復強作威儀,而浮偽已甚。

第四斥禮為浮偽之始,示其取捨向方。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御注:夫者,發語之端也。言末代聖人所以行於禮教者,由救忠信之衰薄爾。若使人懷忠信,復奚假於禮法乎。而亂之首者,以禮防亂,則但可為理亂之首爾,而非道德之正也。御疏:制禮者為忠信衰薄而以禮為救亂之首爾,用禮者,在安上理人,豈玉帛乎哉。河上公曰:夫禮者忠信之薄,言禮廢本治末,忠信日衰薄。而亂之首,禮者賤質而貴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亂日以生。榮曰:人皆敦厚,各懷忠信,亦無煩曲禮,但忠信已薄,澆浮更厚,惑亂滋甚,以禮理之,賤質貴文,轉增邪亂,故言亂始也。成疏:徒自外彰文飾,未是情發於衷,既非信實之厚,適足忠誠之薄,不懲浮悖之元,更資昏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御注:識者,人之性識也,謂在人性識之前,而制此檢外之禮,雖欲應時,實喪淳樸,故云道之華。禮以救亂,所貴同和,而失禮意者,則將矜其玉帛,貴其拜跪,如此之人,愚昧之始。御疏:前識者,制禮之人也。謂之前識者,言在人性識之前而制此檢外之禮。道順人性,禮存外迹,以此之道,乖夫質素,所以為道之華也。而愚之始者,夫禮以靜亂,因亂救之,貴在協和,歸於淳樸。而代之行禮者,不務由中之性,唯務形外之飾,敬愛不足,幣帛有餘,非達觀所存,誠為愚之首。故云而愚之始也。河上公曰:前識者,道之華,不知而言知,為前識,此人失道之實,得道之華也。而愚之始,言前識之人,愚闇之唱始。榮曰:道德者,道之實也,仁義者,道之華也。先知仁義者,識華不識實也。夫明者自然合理,闇者方俟師教,知禮非上智之基,乃是下愚之始。成疏:不知而強知日前識,謂識在知前也。言此前識之人於修道行中,甚為華偽,既非大智慧源,乃是愚痴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御注:有為者,道之薄。禮義者,德之華。故聖人處無為之事,處其厚也,不處其薄矣。退禮義之行,不居其華也,自居其實矣。御疏:大丈夫者,有道之君子,即前上德之君也。道德無為,謂之厚實,禮義有為,謂之薄華。言聖人先道德之化,故云處厚處實,後禮義之教,故云不居華薄。河上公曰:是以大丈夫處其厚,大丈夫,謂得道之君也,處其厚者,處其身敦樸也。不居其薄,不處身違道,為世煩亂也。處其實,處忠信也。不居其華,不上華言也。榮曰: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云去彼取此。散樸以為器,原其始也至淳,失道而後德,要其終也澆薄。是以仁非本性,義異自然,信不由衷,禮飾於外,是非戰爭奸巧紛紜,父子失慈孝之心,君臣乖忠義之道,於是大聖老君痛時命之大謬,愍至道之崩淪,欲抑末而崇本,息澆以歸淳,故舉大丈夫經國理家,修身立行,必須取此道德之厚實,去彼仁義之華薄,則捐俗禮,歸真道。成疏: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丈,長也。夫,扶也。謂有勇猛慈救之智,堪為群品之長,以扶護蒼生也。其志弘普,故稱大丈夫。大丈夫當懷道德之厚,豈處禮義之薄耶。居其實,不居其華,達道之人,方外之士,當留情於淳樸之實,豈處心於前識之華。

故去彼取此。

御注:去彼華薄,取此淳厚。御疏:彼謂禮義也,此謂道德也,聖人去禮義之浮華,取道德之厚實,故云去彼取此。確論聖人百慮歸一,二際俱泯,豈有彼此,而去取耶?設教引凡託言之爾。河上公曰:去彼華薄,取此厚實。成疏:去彼華薄,則是絕仁棄義。取此實厚,則是反樸還淳,且上德聖人體無分別,豈有心於彼此,情繫於去取者乎。蓋明不去而去,雖去不去,不取而取,雖取不取,非去之而去,非取之而取者也。去取既爾,彼此亦然也。

昔之得一者章第三十九

昔之章則是第二大段,第一章正廣明德義,就此章內,義分有三,第一舉得一之能,示其有益,第二明失一之弊,顯其必損,第三明道謙虛,結成得一之義。

第一舉得一之能,示其有益。

夫一炁初分,天地標二儀之大,三才肇位,王侯稱萬國之尊。既流清濁之源,又執陶鈞之柄,迎不見首,漢文帝於是迷方,隨不見終,河上公於焉發覆,冥寞善貸,具物咸資,谷得以盈,王得以貴,故知沖融妙本,混三界而難思,冥然真宗,貫九重而莫測,生妙之理,其在玆乎。

昔之得一者,

御注:一者,道之和,謂沖氣也。以其妙用在物為一,故謂之一爾。御疏:昔,往古也。一者,沖和之氣也,稱為一者,以其與物合同,古今不二,是謂之一。故《易·繫》曰:一陰一陽之謂道,蓋明道氣在陰與陰合一,在陽與陽合一爾。言昔得者,將欲原始要終,抑末歸本。故引昔得以證今得,得一之數,略如下云。河上公曰:昔,往也,一,無為也,道之子也。嚴曰:一者道之子,於神為無,於道為有,元元之元,始始之始,青然獨存,玄妙獨處,變化之要也。榮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一,元氣也,未分無二,故言一也。天地雖大,所稟者元一,萬物雖富,所資者沖和。王侯雖貴,所賴者真道。是以清澄以廣覆,寧靜以厚載,變化以精靈,虛豁以盈滿,安樂以全生,無為而正定,何以致然,皆得一於道。成疏:昔,古也。一,道也。言曩昔劫初,得道之者,所得之狀,具列下文,斯則御今而引古也。

天得一以清,

御注:氣象之大者,莫過乎乾穹,崇廣覆也。御疏:氣象之大者,莫大乎乾元,故先標之得一之首。純陽之氣由得一故,故能穹崇廣覆,資始萬物。河上公曰:天得一,故能垂象清明。地得一,故能安靜不動搖也。成疏:稟得道熙,積陽成天,清浮在上。

地得一以寧,

御注:形質之大者,莫過乎坤儀,純陰之質,由得一故能磅磚厚載,資生萬物。御疏:形質之大者,莫大乎坤儀,純陰之質,由得一故,故能磅磚厚載,資生萬物。成疏:同稟一道,故凝陰成地,寧靜於下。

神得一以靈,

御疏:神者,妙萬物以為言,由得一故,故能通變無方,不可形詰。河上公曰:神得一,故能變化無形也。成疏:神道處陰,幽冥難測,由其得一,故靈知無方,《莊子》云: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谷得一以盈,

御注: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物者通該動植,有識無情,運動無竭。御疏:水注川為漢,注溪為谷,由得一故,故能泉源流潤,盈滿不竭。河上公曰:谷得一,故能盈滿而不絕也。成疏:谷,川谷也。言谷得一,故能泉源流潤,溪壑盈滿。

萬物得一以生,

御疏:物者,通該動植,有識無情,總謂之物,得沖氣故,故能生成運動而不歇滅。河上公曰:萬物皆須道生成。成疏:有識無情,通號萬物,同稟一道,故得生成。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御注: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物得道用,因用立名,道存名立,用失而實喪矣。故天清地寧,神靈谷盈,皆資妙用以政爾,故云其致之云爾也。御疏:侯王,人主也,侯者五等之爵,王者萬乘之主,言侯王得一,故能永有天下,無思不服,而為天下正平也。正有作貞字者,貞即正也。河上公曰:侯王得一,故能為天下平正。成疏:帝王公侯,莫不稟為化,只以無為得一,故能布正天下,放勛文命是也。

其致之。

御疏:此總釋前義而生後文。致,得也,言天之清澄,地之寧靜,神之靈變,谷之盈滿,物之生成,侯王之正平者,何以致其然耶?皆得道之妙用爾。此明得道之為益。下文誡失道之為損。河上公曰:政,試也,謂下六事也。榮曰:道無興廢,物有得失,得之者益,如前,失之者損,如後也。成疏:政,得也。通結前六,咸得一道也。若作內解者,通是一人而有六種行門也。

第二明失一之弊,顯其必損。

天無以清將恐裂,

御注:此政誡之辭。御疏:無以者,致誠之辭。以,用也。夫矜存者喪,執得者失,言天得道用以致清浮,若不守道沖和,而但矜用其清,將恐之於破裂不成象也。河上公曰:天當有陰陽施張,晝夜更相用事,不可但欲清明無已時,將恐分裂不為天也。榮曰: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高貴將恐蹶,真一之道,不可失也。失之成象,恐之於破裂,成形恐之於動發,不測將恐以歇絕,虛間將恐以枯竭,生靈將恐以死滅,尊貴將恐於顛蹷也。成疏:以,用也。無,不也。裂,壞也。言天不能用道清虛,則日月勃蝕,星辰失度,灾變屢彰,恐當圻裂。

地無以寧將恐發,

御注:誡其矜用爾。御疏:言地得道用,而政寧靜,當須忘其寧靜,若矜用其寧靜,將恐至於發泄不成形也。河上公曰:地當有高下剛柔,氣節五行,不可但欲安靜無已時,將恐發洩不為地也。成疏:發,變動也。言地不能用道寧靜,則恐有崩淪之灾。昔岐山崩,三川震是也。

神無以靈將恐歇,

御注:誡神矜用,不能妙爾。御疏:言神得道用,而能靈變無方,當須忘其精靈,若矜用其靈,將恐之於歇絕,不妙用也。河上公曰:神當有王相囚死休廢,不可但欲靈無已時,將恐虛歇不為神也。成疏:歇,廢也。神不依道則智用愚殆,既無靈驗,將恐廢歇。

谷無以盈將恐竭,

御注:誡將矜滿爾。御疏:言谷得道用,而能虛受,當須忘其盈滿,若矜用盈滿,將恐之於枯竭,不能流潤也。河上公曰:谷當有盈縮虛實,不可但欲盈滿無已時,將恐枯竭不為谷。成疏:竭,塞也。言川谷乖一,灾否斯起,致泉源枯竭,流注不通也。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御注:誡其有用生成爾。御疏:言萬物得道用,而能生成,當須忘其生,若矜而有之,將恐之於死滅,不為生靈也。河上公曰:萬物當隨時死生,不可常生,將恐滅亡不為物也。成疏:一切萬物得一而生,若喪道乖真,則死滅俄頃。

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御注:得一者不可矜其用,故誡天無以其清而矜之,將恐分裂,地無以其寧而矜之,將恐發泄,神矜則靈歇,谷矜則盈竭,物矜則生滅,侯王矜其貴,則將顛蹶矣。聖教垂世,本為生靈,雖遠舉天地之清寧,而會歸祇在於侯王守雌靜爾。御疏:蹶,顛仆也。言侯王得道之用,而能為天下之主,當忘其尊榮,謙以自牧,若矜其尊貴,將恐之於顛仆,不能正定天下也。注云:聖教垂世,本為生靈者,《書》云:天生萬物,唯人為靈,元后作父母,是知聖教所屬在乎一人,雖始誡天地,使忘清寧之功,終誡侯王,無矜化育之德。用謙之道,具如下文。河上公曰:侯王當屈己下人,汲汲求賢,不可但欲高貴於人,將恐顛蹶失其位也。成疏:蹶,敗也。君王不能用道守貴,而乖理悖德,將恐神器顛覆,社稷傾危,夏桀殷紂,即其人也。

第三明用道謙虛,結成得一之義。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御注:侯王高貴,兆民賤下,為國者以人為本基,當勞謙以聚人,令樂其愷悌之化,不有離散。御疏:高貴言侯王,賤下謂黎庶,言侯王因黎庶而得貴,是知賤下為高貴之本基也。《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人君務謙聚人,可謂固邦之本也。注云令樂其愷悌之化者,《詩》云:愷悌君子,人之父母。愷,樂也。悌,易也。言君子有樂易之德,愛養於人,故百姓思之,如子於父母也。若為德反是者,則人離散矣。河上公曰:故貴以賤為本,言必欲尊貴者,當以薄賤為本,若禹稷躬稼,舜陶河濱,周公下白屋也。高以下為基,言必欲尊高,當以下為本基,由築牆造功,因卑成高,下不堅固,後必傾危。榮曰:故貴以賤為本,此則國以人為本,亦言從賤以至貴也。高以下為基,九重之臺,起於累土。成疏:故貴以賤為本,貴,尊高也。賤,卑下也。得一之君,故能謙下。失道之主,必致驕矜,故知驕矜是賤下之基,謙卑是尊貴之本,校量得失,故有斯戒。高以下為基,九重之臺,起於累土,百仞之高,元乎一籄,以况尊貴卑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

御注:孤寡不穀,凡情所惡,侯王自稱,以謙為本。非乎者,明是以賤為本爾。御疏:是以者,結前義也。侯王自謂孤寡不穀者,按《左氏春秋》云:孤與二三臣悼心失圖是也。稱寡人者,即先君以寡人為賢之例是也。稱不穀者,即不穀惡其無誠德之例是也。又案,禮無父稱孤,無夫日寡,穀,啟也,不穀,猶不善也。凡此三名,人之所鄙,而侯王以為稱首者,蓋謙以自牧,不矜其尊也。此其以賤為本耶者,言若此豈非以賤為本。非乎者,假問之辭,應答云實是以賤為本也。河上公曰: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孤寡喻孤獨,不穀喻不能,如車轂為衆輻所奏。此其以賤為本耶,侯王至尊貴,能以孤寡自稱,此非以賤為本乎,以曉於人也。非乎,嗟嘆之辭。榮曰: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孤寡不穀,王侯之謙稱,此亦不忘於本。此其以賤為本耶,非言其實以賤為本。成疏:不穀,由不善也 王侯貴人智慧聰達,放體縱傲,是喪身之本,謙為貴盛之基,故能俯接下凡,以卑自牧,乃稱孤寡不穀。豈非以賤為本耶,而言非乎者,蓋是嗟嘆假問之辭云爾。

故致數輿無輿。

御注:數輿則無輿,輪轅為輿本,數貴測無貴,賤下為貴本。轅為輿本,當專釀以定輿,賤為貴本,當守賤以安貴。將戒侯王,以賤為本,放致數輿之談耳。御疏:故者,仍上之辭也。前明侯王因賤得貴,貴無定相,其理難明,故借數輿以况之。極輿之數,竟無輿名,乃是輪轅假合為輿之名。本以喻侯王,數侯王之貴,竟無貴名,乃是賤下假借為侯王之貴本。輪轅為輿本,當存本則有輿,無本則無輿。錢下為貴本,當存本則有位,去本則無位。言此者欲戒侯王愛養下人,不棄惸獨爾。河上公實:致,就也,人就車數之,為輻為輪為轂為衡為輿,無有名為車者,故成為車。以喻侯王不以尊號為名,故能成其貴也。榮曰:王侯實貴而以賤為名者,此有道之君也。歌謡煩德不以為譽,此則數譽無譽,懸謗從練,不以為毀,此則數毀無毀也。明體道君子,外寵辱得失,不驚心忘毀譽,喜愠不形色也。成疏:輿,車也,箱輻轂輞,假合而成,徒有車名,數即無實,五物四大,為幻亦然,所以身既浮虛,貴將安寄,是故處貴應須謙下。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御曰:琭琭,玉貌,落落,石貌。以賤為本。御疏:夫玉貴而石賤,如玉者自貴也,如石者自謙也。侯王既以賤為本,故不欲琭琭如玉而自尊貴,當須落落如石,以守謙卑也。河上公曰:琭琭喻少,落落喻多,玉少故見責,石多故見賤,言不欲如玉為人所貴,如石為人所賤,當處其中。嚴曰:不少不多,不貴不賤,無以身為,故神明不釋,無以天為,枚天下與之俱也。榮曰:玉琭琭少故貴,石落落多故賤。賤#3者人所惡,貴者物所攻,俱不安也。處貴而謙退,不欲如玉之被攻。在賤而思齊,不欲如石之被棄。得之以一,處之以中,唯上與下,無不安也。成疏:玉,貴也。石,賤也。琭琭,少也。落落,多也。若內惑於身,外迷於物者,則賤物而貴身也。今既數車無車,即悟物我虛幻,故能自化平等,貴賤不殊,離形去知,冥於至道,所以不欲琭琭如玉之可貴,落落如石之可賤也。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反者章所以次前者,正明得一之人,謙虛用道,故次此章,即明此人從本降迹俯應蒼生。就此一章,義開三別。第一明慈悲救物,反聖同凡,第二明雖復教迹多端,無過柔弱,第三明二儀萬象,從道而生。

第一明慈悲救物,反聖同凡。

夫寂然不動,常凝大赤之中,妙矣難名,迴亘始青之上。合元一之炁,布三才之功,判天地之剛柔,運陰陽之亭育。使龍首為德,獨載虞強,虎兕為威,行隨董奉,天書晃朗,七十二字之文,雲篆光芒,八十一篇之奧。夏禹尊之而祚遠,闈閭竊之而國亡,瑶池有穆后宴游,漢水問昭王不復,則知得道之要,靈祇所以福人,失道之凶,妖祥於焉喪滅。反者謂動,誠如所言,語寂則妙想湛然,論應則接凡為用,至道反貸,實信言乎。

反者道之動。

御注:此明權也,反者取其反經合義。反經合義者,是聖人行權,行權者是道之運動,故云反者道之動也。御疏:反以反俗為義,動是變動之名,謂權道也。言衆生矜執其生而失於道,故聖人變動設權,令物反俗順道爾。注云反經合義者,經,常也,義,宜也。令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有以無為用,初則乖反常情,而後順合於道,故謂此為道之運動也。孔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以權道反常而難曉,故舉棠棣之喻,言其華反而後合,以喻權道先逆而後順也。河上公曰:反本也,道之所以動生萬物,背之則亡也。榮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以柔弱為用,動皆反俗,俗以剛強在心,舉皆失道者也。成疏:反,還也。動,悲也。得道聖人,超凌三境,但以慈悲救物,反入三羅,混迹有中,赴機應化,故上經云:遠日反。

第二明雖復教邊多端,無過柔弱。

弱者道之用。

御注:此明實也。弱者取其柔弱雌靜,柔弱雌靜者,是聖人處實。處實者,是道之常用,故云弱者道之用。御疏:此明實道也,人皆賤弱而貴強,是知強梁雄躁者,是俗之用。道以和柔而勝剛,是知柔弱雌靜,是道#1之常用,故云弱者道之用。河上公曰:柔弱者道之所常用,故能長久也。成疏:逗機設教,抑乃多端,欲論切當,無過柔弱,故即以此柔弱為化用之先也。

第三明二儀萬象,從道而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御注:夫實之於權,猶無之生有,故行權者貴反於實,用有者必資於無,然至道沖寂,離於名稱,諸法性空,不相因待,若能兩忘權實,雙泯有無,故致數輿無輿,可謂超出爾。御疏:言天下有形之物,莫不以形相禪,故云生於有。窮其有體,必資於無,故列子曰:形動不能生形而生影,無動不能生無而生有,故日虛者天地之根,無者萬物之源。言此者欲令衆生窮源識本而悟道爾。有無既爾,權實亦然,故注云:實之於權,猶無之生有也。又云:至道沖寂,離於名稱,諸法性空,不相因待者,言道至極之體,沖虛凝寂,非權亦復非實,何可稱名。諸法實性理中,不有亦復不無,事絕因待,所言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者,皆是約代法而言爾。若知數輿無輿,即知數諸法無諸法,豈有有無權實而可言相生乎。悟斯理者,可謂了出爾。河上公曰:天下萬物生於有,天下萬物皆從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於有也。有生於無,天地神明,蜎飛蠕動,皆從道生,道無形象,故言生於無也。此言本勝於華,弱勝於強,謙虛勝盈滿也。榮曰:有者天地也,天地有形,故稱有。天覆地載,物得以生,故言生於有。無者道也,道非形相,理本清虛,故日無。天地從道生,有生於無也,故曰虛者天地之根,無者萬物之源。迷者失道,不識本元,聖人垂教,明於祖始,若能歸道,超生死而出有無,必其昏俗,淪有無而繫生死。形神合而見相,故言生於有。形神散而無體,故言生於無。成疏:有其應道,所謂元一之炁也。無為妙本,所謂冥寂之地也。言天地萬物,皆從應道有法而生,即此應道,從妙本而起。元乎妙本,即至無也。

1循:原作『修』據文義改。

2仁:原作『止』,據文義改。

3原脫『賤』字,據文義補。

4原脫『道』字,據文義補。

同类推荐
  • Samuel Butler-A Sketch

    Samuel Butler-A Sket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祭义

    祭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经学历史

    经学历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先比丘经

    那先比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邪肆天下

    邪肆天下

    魔族邪尊洛邪,以玩的一手巧妙的毒术、医术出名。一身亦正亦邪的性格还有莫测的实力也是让人头疼,落入空间虫洞进入另一个世界,又将翻起怎样一阵风雨?
  • 售楼那些事儿

    售楼那些事儿

    售楼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卖房子而已,但是买卖房子的中间过程藏有很多的玄机和陷阱。如果说卖房子是一门艺术,那么买房子就是一门技术。如何买到惠而不贵、称心如意的房子,如果想知道房地产售楼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么本书绝对不容错过。本书是一部热血青年成长史;是一部售楼细节大揭密;是一部职场勾心斗角戏;是一部写实小说,更是一部心路历程。本书记录了一个青涩少年如何一步步成为房产销售精英。本书有潜规则,有奋斗史,有狗血的桥段,有婚外情,有权钱交易,但更多的是正能量,更多的是拼搏努力!读完本书,房地产售楼对于您将不再是一个模糊、杂乱的概念,而是一张张清晰、熟悉的面孔;那些粉墨登场的地产精英,那些表情背后的心思,看似突如其来的话语,都在小说的跌宕起伏中,一一露出了他们真实的面孔。或许在此书中能看到你我他曾经的影子,或许吃过亏,或许上过当,或许会给你一点启发、一些感悟……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实用司法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司法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主要介绍了司法文书写作的理论知识,并按照司法文书制作的不同机关、组织划分,分别介绍了公安机关的主要司法文书、人民检察院的主要司法文书、人民法院的主要司法文书等各种司法文书的写作知识和要领,以达到真正快速提高学生写作司法文书技能的目的,体现出理论性与实操性相结合的特点。
  • 半妖天下:魔君大人万万岁

    半妖天下:魔君大人万万岁

    秦御天修仙路上小小道士一枚,为了温柔黑衣男神努力修仙。路遇面瘫炸毛皇子一只,捡起来,纨绔小侯爷一只,捡起来,霸气外露夜阑王一只,捡起来……温柔男神立马变猛虎,咆哮道:秦御天,你有完没完。秦御天很没骨气的答道:就完了。凤玉夜黑着脸,嗯了一声。(嗯字二声)我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 鹿眼

    鹿眼

    在小说主人公的童年时代,他与一个鹿眼女孩之间发生过一场奇异的感情,然而结局悲惨。稍长后他遇到同龄的姑娘,姑娘有一双鹿眼般纯真美丽的眼睛。再后来他成人后,在故园又遇到与他当年那般大小的孩子,男孩子女孩子,都长着那么美丽纯真的鹿眼。可是,孩子们之间发生了命案。一个最好的男孩莫名地肚子绞痛而死,另一个好男孩就此疯掉,他声称是自己和另一个孩子共同谋害了好朋友,起因是为一个鹿眼女孩……
  • 愿有回忆可煮酒

    愿有回忆可煮酒

    夏小菲失去欧阳杰,在另一个国家遇见莫御,莫御说,我会守着夏小菲一辈子,一直到她的心里爱情的那一部分装下我。夏小菲说,欧阳杰是我爱情的全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他,夏小菲就没有了爱情。时光会走远,愿有回忆可煮酒,愿我们终无软肋也不需铠甲。
  • 元素尊强

    元素尊强

    寒门子弟于凡,面临着‘阶级’的不公平待遇。想反抗却无能为力,走投无路之时。他生活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因祸得福,终于能以己之力,反抗阶级的不公。废柴中学生,从此踏上了强者之路!
  • 重生之认清

    重生之认清

    慕容止,前世因为爱着当朝的皇上但是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在她爱着的皇上因病去世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势力和强势登上了皇位,但是不敌朝廷明面暗里的算计,最终死于牢狱。重来一世,明白了许多事情,也尽力帮助爱人的儿子夺得实权,展现了自己完美的头脑。
  • 帝剑苍穹

    帝剑苍穹

    战魂大陆,宗派林立,高手如云,强者为尊。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一个战魂。战魂之道,奥妙无穷。站在顶峰的强者,战魂傲气冲天,碎裂苍穹,撼动乾坤!少年唐烈穿越异界,继承远古神剑,逆天出世,斩天裂地,傲视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