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2400000048

第48章

疏。如所遍计不如是有故者。此引略也。应云如所遍计毕竟不如是有故。释曰。俗有之上妄情计有。此等永无名圆成实。

疏。此与前世亲别者。前显能生能遍计心名为遍计。此与遍计所执为依名为遍计。

疏。又依他起至名遍计所执者。此与世亲后解同也。

疏。彼云至为计所执者。彼无性也 问准二菩萨以依依他假名遍计。而云不异以释本论。若不假说二性相望解无著论有不离不 答理亦可成。而本论云。由是遍计所缘相故者 释曰。由依他起能起第六能遍计心。方执离识实我法等。若不有此依他之境。能计不起。能计不起何有所执遍计性耶。由斯二性故不异也。亦犹于绳方起蛇觉。余准可知。

论。犹如幻事至非有似有等者。无著本论明此等喻。具如疏列。无性释论今此当引 论云幻事喻者。如实无象而有幻象所缘境界。依他起性亦复如是。虽无色等所缘六处。遍计度时似有所缘六处显现 释曰。外以尘等八为实有。内以八喻反彼为虚应为八量。此初量云。色等六尘。非真实有。分明显现为计度境。犹如幻象。真如非彼计度显现所行之境。故为异品。非能遍计所遍计故。故无不定 又如阳焰于飘动时。实无有水而有水觉。外器世间亦复如是。量云。外器世间。虚非实有。能生执实心.心所故。犹如阳焰。真如非亲为执生依。故无不定 又如梦中睡眠所起心.心所聚极成昧略。虽无状等种种境义。有爱非爱境界受用。觉时亦尔。量云。非梦爱非爱境。虚非实有。为爱憎心之所爱故。犹如所梦 又如影像于镜等中还见本质。而谓我今别见影像。而此影像实无所有。非等引地善.恶思业本质为缘。影像果生亦复如是。量云。善恶业果。虚非实有。依缘现故。犹如影像 又如光影由弄影者映蔽其光起种种影。定等地中种种诸识于无实义差别而转 释曰。如光中舞动身多状。其影亦然。定意分别起诸身业障无分别。如质蔽光身依识起。故目彼身名种种识。或上二界定心非一名种种识。此识既托非实境转。明心是虚。依前量云。定起身业虚非实有。种种转故。犹如光影。依后量云。定地诸识虚非实有依种种起故。如光影也 又如谷响实无有声。而令听者似闻多种言说境界种种言说。语业亦尔。量云。语业非实。听所闻故。犹如谷响 又如水月由水润滑澄清性故虽无有月而月可取。缘实义境之所熏修润清为性诸三摩地相应之意亦复如是。虽无所缘实义境界而似有转。此与影像有何差别。定不定地而有差别 释曰。定境能令善品相续名为实义。或简遍计所执之境名之为实量云。定所现境。虚非实有。依清缘现。犹如水月 又如变化依此变化说名变化。虽无有实而能化者无有颠倒于所化事勤作功用。菩萨亦尔。虽无遍计所执有情。于依他起诸有情类由哀愍故。而往彼彼诸所生处摄受自体 释曰。谓即依此能变化心起变化事。或依所化起能化心。无业生境名虽无实。量云。菩萨受生。虚非真实。无倒心起。犹如变化 问中边颂云。于不动无倒。谓知义非有非无如幻等。有无不动故。以幻喻等喻计所执。二论既差各有何意 答中边据彼幻事等体。及能执心.所执水等通喻二性。摄论据事但类依他。故不相违。

论。一流转真如等者。瑜伽.此论二文不同。如疏中会。有义有为有二。一四相所迁因等所为。二烦恼所为。今言有为依后义说。故有为言但说缘起。此说为胜。下文摄中二性摄故。然显扬云。于染净法思惟诸行流转实性。据世间净故不相违 详曰。非无此理。然下摄云随相摄者流转.苦集前二性摄。既云随相。明不违理。据增而谈。显扬复云于染净法。净法不言依世间净。由斯教理疏说无违。又疏下云流转唯约有漏故者。谈彼瑜伽明流转也。

论。四安立真如者。问四皆安立何唯谈苦 答虽标总称即因别法。如色处等。又四谛初从总为目。余三后故从别立名。

论。谓或有处至不摄五事者。按瑜伽论七十四云。问初自性五法中几所摄。答都非所摄。问第二自性几所摄。答四所摄。问第三自性几所摄。答一所摄。

论。或复有处至圆成实者。按中边颂云。名遍计所执。相.分别依他。真如.及正智。圆成实所摄。

疏。若体相摄成相违者。若以摄论名义二体。摄此五法名义体者。便成相违。何以故。五法中义即相.分别。体即依他。彼义初性。以无摄有岂不相违。

疏。中边以三性与十真实相摄等者。彼论第二广明相摄。今但举名略辨名意。一根本真实。依此建立余真实故依三性立。二相真实。此于根本真实相中无颠倒故。三无颠倒真实。能治无常.苦.无我等四种倒故。四因果真实。谓四圣谛。染净因果有差别故。五粗细真实。谓世俗.胜义二有别故。六极成真实。谓世间.道理二极成故。七净智所行真实。谓烦恼.所知二障净智所行有异。八摄受真实。谓即三性.五事相摄。九差别真实。谓七真如.三性相摄。十善巧真实。治十我见以修蕴等十种善巧。

疏。取分别全至是所诠故者。问正智心等通能所诠。分别何乃唯所诠耶 答有漏别开相.名.分别。分别所以唯是所诠。无漏总合。故正智一能所诠具。有义相唯所诠。名但能诠。分别通二。随二所变有差别故。虽有多释将今说胜 详曰。如名诠名所诠之名岂非名耶。若是名者何非所诠。名依识变何非名相。若许是相。相即能诠。若以识能变能诠故名能诠者。应相从故从于能变但名分别。从所变故唯相.名二。此既不尔彼云何然。故疏为胜。今助一释。相.分别二唯是所诠。名通能所。虽名识变亦是相收。然据别义但称为名。若不尔者即有如前相从例失。思之可知。

疏。亦名和合等者。按瑜伽云。亦名遍计所执。亦名和合所成。亦名所增益相。亦名虚妄所执。亦名言说所显。亦名文字加行。亦名唯有音声。亦名无有体相。

疏。故第四言遍计所执自性执等者。即五事中第四执著。

疏。四道理者。按对法论第十一云。一观待道理。谓诸行生要待众缘。二作用道理。如眼根等为眼识等所依作用。三证成道理。谓为证成所应成义。宣说诸量不相违语。四法尔道理。谓无始来法相法尔。如火能烧水能润等。

疏。亦取无漏智至不尔便减者。不取无漏智为真实。四真实体不摄道谛。故为减也。第四真实准第三知。故疏不举。

论。二障至二事摄故者。问准瑜伽论三十六说。后二真实以四谛理真如为体。七十三中兼取正智。何意不同 答有三释。一解如疏。二传三藏释云。当证二障净所行时亦证智慧。犹如见分缘真如时。即自证分亦缘见分。三有义二空观智能有所行亦名所行。不应说云二障净智通缘真俗。故无漏智亦名所行。后得缘者此理不然。后得通缘染净依他。应说染分亦是二智所行真实。若尔即应二智所行通摄五事。既二事摄。故能观智能有所行名为所行 详曰。疏及传释其理稍通。有义所断恐乖论旨。论旨者何。谓论本明所缘之境。显境不同有四真实。故三十六云。此真实义品类差别复有四种。义即境也。今取其智能有所行名有所行。不约为境。岂与本论。不成楚.越。论据一分净境为言。非境义同以染依他便例责也 今助二释。一云根本智所行真如真如所摄。余无漏智缘安立等所变相等亦名二智所行真实正智所摄。不同有漏虚妄分别非相等摄。故七十三无漏有为总名正智 问何以证知 答三十六云。一切二乘若无漏智若无漏后得世间智所行境界。是名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又显扬云。此中何者是真实。答谓四圣谛。既后智境亦名真实。故知后得所缘四谛真如等相皆名真实。然三十六第三真实具言三智。第四不具但影显也。不尔何意有具.不具。或取疏传合今所明复为一释。故大论前后亦不相违。更思。

疏。中边论至依一圆成实者。四句之中初显初实依遍计一。二显第二依计等三。第三.四显第四三实共依成实。

疏。此约诠分位为垢净者。以有染净.隐显二位。据斯诠显似彼苦下能缘之心无常行也。假名无常体实常也。

疏。无常行实不缘之者。无常行相但缘三谛有为为义。不缘灭谛无为为境。

疏。又依一切无常为语等者。言无常行缘初后性。此能缘行非是十六行中无常。是十六外缘无常心。何所以者。十六行中无常但缘三谛为境。初性非谛。后性无为。非无常故。

疏。六无常者。四别离无常。五得无常。余如疏引。

疏。心唯在名者。非色四蕴总名为名。

疏。十五种无常者。按彼论云。六无常中后五无常并名变异。变异不同有十五种。一分位变异。谓婴儿等。二显变异。谓从妙色变为恶等。三形变异。谓饥疲等。四兴盛变异。五支节变异。六寒热变异。七他损变异。八疲倦变异。九威仪变异。十触对变异。由苦等触。十一染污变异。十二病等变异。十三死变异。十四青瘀等变异。十五一切种不现尽变异者。谓骨锁等烧坏离散一切种都无所见。

论。一习气集等者。疏有两释。初释意云。由能执心执于我法而熏成种。种虽有体。由因遍计所执我法能计心等熏成于种种名初性。非是别熏所执之种。或能遍计假名所执。所熏之种从能熏心假名初性。

第二意云。为能执心执彼习气为所遍计。习熏是彼所执所依。从彼能依假名所执。

论。灭谛三者。此论.中边安惠.护法诸说不同。如灯引释。

疏。谓缘依他至即为空境者。此明三性俱为空境之所以也。遍计体空故疏不云。但显依.圆为空所以。

疏。俱不于此起愿等者。此前三空皆约遍计故。于此空三皆叵愿名俱不愿。

疏。非缘遍计至起愿求故者。遍计所执真如无体。故不于彼所执如上而起愿求。然七十二据实真如不名无愿。亦不相违。

疏。如空缘此三至为无相境者。此举空境以成无相。三性为空皆约遍计。无相亦然。以彼体无何有其相。

疏。相通三种者。五事中相。然三解脱有能所知。相多所知。少通能知。所知.能知俱三解脱。

疏。相亦三种境者。相亦摄彼所知三解。即是境也 问何意说此 答欲明依.圆亦三解脱。故先引文后方成立。次下疏云既尔等者正成立也。

疏。既尔至名无相者。此立理也。五事中相通漏.无漏。复说相为三解脱境。无漏漏殊分依.圆二。故知依.圆并名三境 问无漏有为何名无相 答显扬第二云。缘智无相道作道.如.行.出行。此亦是无相行 释曰。智缘无相亦名无相。余教不同广如义灯引会释也。

疏。证圆成实时或苦不起者。有义弹云。证圆成时无异忍故。无生忍者意显证彼无生境故名无生忍。证圆成时惑苦不生岂籍观耶。故应说云。观圆成实非惑苦故。无惑苦生名为惑苦无生忍也 详曰。了知证彼圆成实时惑苦不起名无生忍。不言正证成实之时别起斯忍。或苦不生亦即境也。故疏无违。有义所明理亦通矣。任随所好。

论。二得胜义等者。此谓涅槃。体是胜果立以胜名。复能顺益。又是义利。故亦名义。亦胜亦义持业释也。因显所得名得胜义。异释如灯。

疏。三性五业者。按显扬论第六云。遍计五业者。一能生依他起自性。由计所执我法为境。能执之心熏成种子。复生似彼我法相等。有质无质.见相同别如理可知。二即于是中起诸言说 释曰。由彼起此能诠我等种种言论 三能生众生执。四能生法执。五能摄受二执习气粗重 释曰。因彼所执能执之心相分熏似我法等种。见复熏成能执之种。种因彼起名摄习气。非彼无体能持习气名为摄也 依他五业者。一能生诸杂染体。二能为遍计所执自性及圆成自性所依。三能为众生执所依 释曰。为所缘缘能起二执名执所依 四能为法执所依。五能为二执习气粗重所依 圆成五业者。谓能为二种五业对治生起所缘性故 又云。当随三种自性义解释一切不了义经。无量经中如来菩萨隐密语言。皆随三种自性方可悟入彼义故 释云了知如是三种自性能作一切声闻.独觉.无上正等菩提方便。

疏。摄大乘说等者。按无性摄论.本论说云。世尊依何密意。于梵问经中说如来不得生死不得涅槃 释曰。牒经为问。佛离诸有可无生死。现证圆寂何无涅槃 论于依他起自性中。依遍计所执自性.及圆成实自性.生死涅槃无差别密意 释曰。由依他起与计.圆成等为所依故。佛证彼依他起际生死.涅槃。不二偏得。由依体一通二分故。实理而言生死.涅槃有别无别。唯约无别故云密意 论何以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纯阳传说

    纯阳传说

    万载修行,一朝悟道;一朝悟道,万载孤独。我本站在巅峰,但我想走的更远,他却说没有过程的结果是空洞乏味的。于是,我回来了,在自己的天,走一条自己没有走过的路!纯阳归来!自巅峰归来,走向巅峰,一样的巅峰,不一样的故事!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穿过长发的歌声

    穿过长发的歌声

    并没有电影般剧情铺垫只是简简单单发生在校园里的小事关于他她她从他的世界匆匆走过他以为走远了就不会在相望3年又3年再4年以后还有好多年呢....
  • 醚城

    醚城

    内,这是一部很奇葩的小说,原谅本饭最近脑子不好使《醚城》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从善良(不善良)黑化为非常不善良的故事谁是这个故事幕后的黑手,谁又是整个故事的来源。尽情期待。原来本饭文笔烂。。
  • 邪刑天

    邪刑天

    在这种纷乱征战的年代,在这样诸侯割据的形势下,只能勇往直前!敌将讨伐!势如破竹!大杀特杀!所向披靡!浑身是胆!勇冠三军!一骑当千!万夫莫敌!举世无双!天下无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如意书

    如意书

    陆如意终于在十九岁高龄嫁得心悦已久的良人,大将军禇良。然并卵,洞房之夜,将军却被摄政王强行打发去了西北保家卫国。次日,京城传遍。禇将军替摄政王打江山,摄政王替褚将军洞房。从此,陆如意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动声色的弄死摄政王孟邑谌。
  • 同居校草:家有美男勿心动

    同居校草:家有美男勿心动

    【数到三,我就要亲你】【1……2……3……】不要对他动心,不要喜欢上他,不要……自从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之后,每早,唐砂糖都会这样催眠自己,他这种像小兔子的软软的男生真的不是她的丝带儿啊,可是,每次他用软软的声音对她说,砂糖,你能喜欢我吗,我真的很喜欢你啊的时候,用清凉的薄唇吻她的时候,用温柔的拥抱搂着她的时候,用他小鹿般的清纯的眼睛盯着她的时候,变得分外快的心跳是怎么回事?醒醒!唐砂糖!不要掉进他的陷阱,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爱情来了快抓住她的手】
  • 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

    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轮回之仙道

    轮回之仙道

    传说,世间一切生灵皆可修炼成仙,而仙神之道虚无飘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够证得大道与天地齐寿者,实寥寥可数。但凡得道者,必似夜空中熠熠之星汉,引人注目,乃至声名远播,流传万载。话说自盘古开天辟地,成来住往,循坏环空,历经庄严与贤圣两大劫,漫漫岁月修得大道者恒河沙数。本卷所记的乃是始于贤圣之末至星宿之初,天庭颓败,诸神离世,无佛正法,大道崩裂之后,五神并立之时。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雪夜离魂

    雪夜离魂

    “怎么会是你!”“惊喜吗?”“我一直以为你死了!”“你所认识的我,的确已经死了!”“我宁愿你死了。”“你在怕吗?怕与我为敌?”“我不能输。”“我不会输。”昔日的兄弟,如今因为立场对立,而成为敌人,而他们的结局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