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2400000039

第39章

疏。此无明聚余法与此俱者。此遮外难。外难意云。不共无明恶惠不有岂唯独一。故今答云。虽无恶惠与余法俱。亦不唯已。

疏。即于无明假建立故者。此义如前第四论末八遍染中疏灯俱释。寻之可明。此不复云。

论。梵于释子起谄诳故者。按婆沙论百二十九引经说云。如佛昔在室罗筏城住誓多林。时有苾刍名曰马胜。是阿罗汉。作是思惟。诸四大种当于何位尽灭无余。烦恼系缚为欲知故入胜等持。即以定心于誓多林没于四大王众天出从定而起问彼天众。诸四大种当于何位尽灭无余等。答曰不知。如是欲界六欲天等展转相推。乃至他化自在天所被复作推梵众诸天。欲往梵世复入胜定复以定心自在宫没梵众天出从定而起还作上问。梵众咸曰。我等不知复推大梵。马胜寻问如前所问。彼大梵王处自梵众忽被马胜苾刍所问。梵王不知便矫乱答。我于此众是大梵.自在.作者.化者.生者.养者.是一切父。故知有诳。作是语已引出众外。谄言愧谢还令问佛。故知有诳。

论。然忿等十至方得生故者。有义别释前十名为有事。非是大门。疏说非也。下有漏等方第十三 详曰。若非大门此属何门。若云属前前门但明迷谛亲疏。门义全差何得属彼 又有事等自是一义。文明有事自为其门。竟违何理而见不许。不言后十。后十遍染.不善之心。随彼所遍通事无事易故不说。缘有漏等既云准上而不作法。即当第二例余门也。

疏卷第七

疏。次五字列名者。第一谓字列名所须。亦名列名。

疏。是我恶边作者。言我边者显自指己。然疏文倒。而应说云我边恶作。有本云措今从错字。故瑜伽论第十一云。又于应作.不应作事。随其所应或已曾作。或未曾作心生追悔。云何我昔应作不作。非作返作。

论。如余盖缠者。所言盖者按对法第七云。能令善品不得显了是盖义。覆蔽其心障诸善品令不转故 问于何等位障诸善法 答于乐出家位.觉正行位.止举舍位。谓于乐出家时贪欲盖为障。希求受用外境界门。于彼不欣乐故 于觉正行时嗔恚盖为障。于所犯学处同梵行者正发觉时由心嗔恚不正学故 于止举两位惛沈.睡眠.掉举.恶作盖为障。如前所说能引沉没及散乱故。于舍位疑盖为障。远离决定不能舍故 疏中所辨言中少别意同于此 问惛沈等四合为二盖其意云何 答惛沈.睡眠行相相似。睡眠复为惛沈近缘生诸烦恼故合为盖。故瑜伽论第十一云。无堪任性名惛沈。惛昧心极略性名睡眠。由此惛沉生诸烦恼随烦恼时。无余近缘如睡眠者。掉举.恶作所起处等。设处不等由掉諠动.恶作忧变相相似故合立一盖。即瑜伽云。掉举.恶作俱因亲属寻思国等昔所经事而起之也。故总结云。由前掉举与此恶作处所等故合说一盖。处所不等然如彼相腾跃諠动。今此亦是忧变之相。是故与彼杂说一盖 问止.举.舍行相云何耶 答按大论七十七云。若心掉举或恐掉举时诸可厌法作意。及彼无间心作意是名止相。若心沉没或恐沉没时诸可欣法作意。及彼心相作意是名举相。若于一向止道或于一向观道或双运转道二随烦恼所染污时。诸无功用作意及心任运转中所有作意是名舍相。

论。说随烦恼及痴分故者。按瑜伽论五十五云。随烦恼自性者。谓忿至恶作.睡眠.寻伺 又云。睡眠.恶作是痴分故皆世俗有。

论。非思惠想缠彼性故者。具如疏辨。有义复云。或彼睡眠皆应说云染不染中随一摄故。若说前因自随一不成。自说非是思惠想故。若说后因有法为因违理门故 详曰。观疏染净前后二因实无过矣。且前有法不言思惠直云睡眠。可如所责。前既标云染思惠已后因牒彼。何有过乎 又若后因全取有法可违理门。今者有法与因增减全有不同何有违论。若如所立染非染因乃非论意。如疏所明理通文顺。又睡及眠皆有染净。染净别开便成四量。疏合言二 疏名不已及如涅槃等者。若但云境无非境者。言缘名境名境便局。以名不及如涅槃等。今云意境意境乃宽。以意内证真如等故。

论。此二俱以至义类别故者。问对法第一云。寻依思依惠者。于推度.不推度位。如其次第追求行相意言分别。伺依思依惠者。于推度.不推度位。如其次第伺察行相意言分别。如是二种安.不安住所依为业。今言深推不深推者岂不相违 答会如疏.灯。

疏。所对别故者。寻.伺约彼假实相对。悔.眠据于真俗相形。故虽总假立名有别。

疏。但所对别至一切定假者。虽实有体。非胜义故得世俗名。

论。依于寻伺有染离染等者。此同瑜伽第四所说。按彼论云。此中欲界及色界初静虑。除静虑中间。若定若生名有寻有伺地。即静虑中间若定若生名无寻唯伺地。随一有情由修此故得为大梵。从第二静虑余有色界及无色界全名无寻无伺地。此中由离寻.伺欲道理说名无寻无伺地。不由不现行故。所以者何。未离欲界欲者。由教导作意差别故。于一时间亦有无寻无伺意现行。已离寻.伺欲者亦有寻.伺现行。如出彼定及生彼者。若无漏界有为定所摄初静虑。亦名有寻有伺地。依寻.伺处法缘真如为境。入此定故不由分别现行故。余如前说。

论。论说五识有寻伺故者。即瑜伽论五十六也。彼有问答。问辞疏引。答文今引云。由有寻有伺诸识种子随逐无寻无伺三摩地故。从彼起已此得现前。又此起已识现行时。复为无寻无伺三摩地种子之所随逐。是故此地非是一向无寻无伺。由彼有情于诸寻.伺以性离欲而离欲故。彼地虽名无寻无伺。此复现行亦无过失。准斯问答五识故得有寻.伺也。

疏。虽无自性至亦有寻伺者。虽复无文说彼自性即是寻伺。然对法论说彼自性即是有相。有相瑜伽说是寻.伺。以此展转而谈之者。故知五识有寻.伺矣。

论。显多由彼起。疏有二解。有义弹彼第二解云。疏说生上必寻.伺引方能起下眼等识者。岂起五识要下意引生。在下地尚用上定能引五识。如何生上要起下界寻.伺识引。未必尽理。然将起上诸地意识能引下眼识等为胜。如大菩萨岂不能以上诸地心引下五识起。故五十六云从无寻伺三摩地起已此得现前。不言更起下地心故。此论且依前后引生说。从定起此得现前。理实八地已去菩萨于诸地心具五识故。故多由言亦在生上而起下者 详曰。若许上意引下眼等。二定上意寻.伺不有。如何得云显多由起。又五十六不云出定更起下心。便证上心引下识者。此第二师而据何理云多由起。若云下地多由起者。此不为救。本通于上不会下界。若云但遮疏云必定不障有时下识引者。若尔云何引五十六不起下心以之为证。本会彼文云多由起。既以彼证不由下引。云何而能会彼文耶。复更何时而由起乎。设言余时无异因故。又云生下当用上定引五识者。引何五识。若引上地。便为自害返证他义。若引下识。下识自地串习可然。上身引下地既不同。何得相例。又菩萨例例亦未可法理合。然起下何过。岂起下识失自在义。如来事智不亲证理。岂失如来遍智义乎。又疏且对所诤以明不言一切。未可即以菩萨为例。

疏。此违定中闻声等者。详曰。深密据散多分而说。故亦无违。

论。悔但容与无明相应者 问此俱无明应唯不共。不共迷理。此迷不迷。答设尔何违 二俱有失。若不迷者何名相应。所缘异故。若言迷者而因邪见之所引生。亲义焉在 答传有三释。一云但言不共有亲迷理。非皆亲迷。二云虽邪见力之所引生。不缘见起故亦亲迷。三云悔俱无明亦是非主。由此染悔非亲迷摄 有义断云。然悔亲迷其理难见。故说不共有非亲迷。虽违论文理相顺也 详曰。夫染悔者悔修于善悔不作恶。此岂非迷苦谛理耶。虽复邪见前后引生。不缘为境。亲迷何失。无文遮故。

论。闻思位中有悔眠故者 问眠无五识何得有闻 答有二释。一云缘所受境闻说法等亦得名闻。二云眠但有思。文中总举非显眠位得名闻也。今取前释。

论。亦非如忧深求解脱故者。忧求解脱是无漏根。故通不断。故对法论第十云。未知根者谓信等五意.喜.乐.忧.舍。已知根体数亦同之。

论。若已断故非所断摄者 问不还断眠。何故唯言无学断已名非所断 答不还能缘缚未尽故不同无学。

论。说正思惟至寻求等故者。按显扬第二说为无漏及为寻也。即彼论云。二正思惟谓依正见.与彼俱行离欲思惟.无恚思惟.无害思惟。于修道中相续作意思惟诸谛。与无漏作意相应令心趣入.极趣入.寻求.极寻求 释曰。趣犹向也。入是解也。寻谓推寻。此趣.寻等各有胜劣故有极言。余文可悉。

问伺何不入八道支耶 答未见大乘所明之文。且依有宗。婆沙论九十九云。伺无彼相是故不立。复次菩提分法行相猛利。伺用微劣是故不立。复次伺用为寻所覆损故。于策正见寻用偏增。故伺不立菩提分法 有义显扬论云寻求.极寻求此即是寻。趣入.极趣入此即是伺。二种总名正思惟支。与小乘别故亦无失。又瑜伽二十九云。由此正见增上力故。所起出离无恚.无害分别思惟名正思惟。若心趣入诸所寻伺。彼唯寻思如是相状所有寻伺。若心趣入诸所言论。

论。又说彼是言说因者。对法论云。正思惟者是悔示他支。如其所证方便安立发语言故。即瑜伽云。若心趣入诸所言论亦言说因。

疏。十地第一至寻无漏者 问彼论无有正思惟言。据何说有 答彼论牒颂净觉人者。依梵论本云思惟也。疏依梵文故无有失 问经云思惟云何即证寻成无漏 答言思惟者八道支一。体即是寻。故得为证。又解脱月诸菩萨众。请金刚藏释十地义。准十地经叹菩萨德。金刚藏等八地上位。上位意识唯是无漏。解脱月等叹云净觉。净觉明知体非有漏。

疏。问既引十地至语言因故者。此难意云。言思惟者是本经颂。论家释云。何故唯叹净觉。净觉是言说因故。觉名觉观。是口言行。准其论文亦得为证。何故不引。

疏。故引不同彼但应云净思惟者。显今论家但引本经不引论释。不引论意具辨如灯 问若引本经经颂不云正思惟者是语言因。何得引之证是说因 答文虽不言理必可故。故经颂云。何故净觉人念智功德具。说诸上妙地有力不解释。既云净觉说上妙地今何不释。明知净觉即是说因。不尔如何叙有净觉责不释耶 详曰。观文察理兼论无伤。何所以者。且觉观言。若梵本有。即不应责译主加增。若梵本无。想唯识师不引此谬。取彼正论思惟之言。通证因果言说之由竟有何失。论说说因甚明著故。更思。

论。后得智至必假寻伺者。问根本智中有寻.伺耶 答无。故瑜伽论七十三云。问若思惟真如即观真如耶。设观真如即思惟真如耶。答应作四句。有思惟真如非观真如。谓以分别所摄如理作意思惟真如。但见真如相不见实真如。乃至未至正通达位。及通达后作意思惟安立真如。有观真如非思惟真如。谓通达真如时由胜义故思惟其相。有思惟真如亦观真如。谓通达后相续思惟非安立真如。有不思惟真如亦不观真如。谓离如理所引作意思惟诸相 释曰。其第二句即根本智。言非思惟。明无寻.伺 若尔云何言由胜义思惟其相 答不同加行.后得智等云非思惟。然亲证真言由胜义名思惟其相。思惟乃是能缘异名 亦如出世末那之名。非染意故不名思量。无漏正思亦名为意。

同类推荐
  • 佛说圣宝藏神仪轨经

    佛说圣宝藏神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Hard Cash

    Hard Cas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林间录后集

    林间录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代罗敷诮使君

    代罗敷诮使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坚固女经

    佛说坚固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你的小学六年

    你的小学六年

    审视那些充斥在教育中的谎言,除了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
  • 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

    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

    对于每个忙忙碌碌、为人生打拼的现代人来说,说话、做事与应酬,是其在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三项活动,也是体现一个人社会化能力最重要的三大成功资本。《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得体的说话技巧、高效的做事经验和洒脱的应酬之道。深刻体验和借鉴书中的事例、事理,你的人际交往就会少一些摩擦,多一分和谐;智慧地汲取书中的做事方法和策略,你的事业就会多一分顺利,少一分波折。
  • 逐月英雄传

    逐月英雄传

    逐月英雄传唐朝初年,西域门派冷月宫以用毒闻名江湖,宫主月心冷之女月如锦生性刁蛮任性,因与母亲斗气离家出走,路上因好奇前往江南游玩,偶遇憨厚老实的庄稼汉逐卓萧,逐卓萧心地善良,救助了一位老妇人。为完成父母遗愿,逐卓萧准备前往江南凌云山庄迎娶庄主凌肖儒之女凌素儿,月如锦及老妇人为了各自的目的一同前往。谁知江湖险恶,坎坷不断。这为老妇人究竟有怎样的身份?与宫主月心冷有怎样的恩怨?月如锦、逐卓萧、凌漠然、凌素儿四人之间又会有怎样的恩怨情仇,敬请期待莞尔浅笑首部武侠作品——逐月英雄传。
  • 狄仁杰评传

    狄仁杰评传

    对于历史人物传记来说,仅仅做到事迹真实还不够,还应该从更多的方面丰富人物的形象,给读者一个鲜活的立体的印象。为此本书还从思想、信仰、品格、心理、君臣关系、同僚关系等方面,对狄仁杰进行研究和评价。此外,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由于历代都有以狄仁杰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出出,为了反映不同时代对他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便于对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和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狄仁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书在附录中对这些作品进行了介绍,并加了简略的评论。
  • 蠡海集

    蠡海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圣魂三国杀

    圣魂三国杀

    每个人自出生后,便会有一只圣魂陪伴,圣魂分为战斗型和非战斗型两种。越强的战斗型圣魂,代表着越强大的武力。那些拥有巅峰武力的强者们,能够移山填海,只手覆灭一国。相传已知的战斗型圣魂共有一百三十六种,为天上的星辰所幻化。民间也有一些人将这些战斗型圣魂,制造成了一张张卡片,供人们娱乐。(注:无论是否玩过这款游戏,本书都可观看。)
  •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呈现了一个富有精神乌托邦色彩的写作者张杰,20年如一日在村庄和偏僻县城的所有精神努力。他尝试了精神存在对于一个时代的可能性,在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文字结局里,得出一个悲怆性的结论,至少在一些区域,精神的存在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望,而且其普遍性已逼近时代的本质部分。
  • 2036拯救地球

    2036拯救地球

    一颗名叫“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即将与地球相撞。围绕阻止这颗希腊神话中的被称为“黑暗和毁灭之魔”与地球相撞,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太空事物高级专员公署(联合国太空署)组织各协约国,展开了“富士山”号太阳帆行动计划。但是,计划却遭到了一个叫“皇明党”的国际极端恐怖组织的破坏,他们不但致幻了“富士山”号太阳帆,还进一步图谋以阿波菲斯小行星为太空攻击武器,对中国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地区开展一场毁灭性的太空攻击战。“富士山”号太阳帆失控后,联合国太空署立即决定由华裔科学家刘刚博士负责,紧急启动庞大的备用计划,即“昆仑镜”计划。“皇明党”又使出渗透、拒止、威逼等手段,千方百计的阻止“昆仑镜”计划的实施。于是,围绕联合国太空署“昆仑镜”计划的实施,小说中众多人物的命运随着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爱情与遗恨、阴谋与陷阱、生离与死别、天灾与人祸等故事情节的展开,淋漓尽致的演绎了一场场人世间情感际会的悲喜剧。
  • 重生之最强武帝

    重生之最强武帝

    地下格斗之王杨逍意外身死,灵魂穿越到异界,重生在一位小家族弟子身上。机缘巧合之下,融合了一位武帝的记忆,从此开启了逆天之旅。拳打所谓天才,脚踏沽名强者!重生一世,杨霄誓要追寻武道巅峰。
  • 霸途战帝

    霸途战帝

    无敌兵王在异世遭到宗门强者陷害,却意外得到无上强者的功法。功法逆天,身怀神剑,无敌的战体,拥有无尽的丹田,踏出一条真正的无敌之力,断古绝今的最强战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