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2400000001

第1章

疏。机有三品不同者。不定姓人归于佛法。智解浅深三时悟异。名曰三机。非定别三。唯对不定立三时故。

疏。由斯二圣互执有空者。问唯望不定立有三时。何有二圣互执空有 答岂言不定唯只一人人既有多。悟亦前后。前后各以所证为是互执何失 又纵一人。执前后别。对执不同亦得称互。

疏。解深密经说唯识者。按彼经第一云。广惠当知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或在四生身分生起。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就。广惠此识名阿陀那。亦名阿赖耶。亦名为心。为依止故六识身转。如依暴水而有浪生。依净明镜有影像起。

疏。花严中说唯心者。按彼经第十九颂云。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起 又大般若四百六十七云。谓诸菩萨作是思惟。诸行如幻。唯是虚妄分别所起。一切皆是自心所变 准斯般若第二时中亦说唯识。疏依多分言第二时。

疏。制三十颂离广略者。有云。瑜伽等广。二十论略。异前二论名离广略 详曰。未必然矣。但表得中云离广略。何要指斥。

疏。唯有无漏大定智悲者。问言唯定等证无文义。既但三法应无色身 答有二释。一云亦无有所见者。亦唯能见识之变矣。如文义等。二云佛离戏论名等故。依本愿.大悲变现色身令物睹益。故非戏论色身故有 详曰。按佛地论.此论第十。前义为本。至文自悉。

疏。若依自识者。听法者识名为自识 问佛无文义。有漏识变云何言似。无所似故 答有二释。一云名等佛识虽无。然听法者谓佛实说。故自心上有似文义。虽无本质所似名等。似自内心故亦无失。如言似我。向内似故。二云似佛无漏非文义也。无所似故。文义之言相从来矣 详曰。后义难依。本明教体。不欲唯辨漏.无漏故 有云。七地已前有漏心位而过少故名似无漏。非约影.质名相似也 详曰。疏意通言诸有漏心所变文.义。不唯七地。岂地前等不听佛说。若许听者。自识所变岂不得名似无漏耶。既得名似故前释善 问佛若无言。林叶等喻而何以通 答据为其缘令诸有情识变法解。名我已说如手中叶。未为作缘众生自心未起法解。名我未说如林中叶。约为增上名说.不说。

疏。成所引声者。略有三释。一云十二分教。是成满圣之所引生名成所引。二云成满圣者。为诸有情施设言教。又立道理之所引起名成所引。三云成谓成实。实谓利乐所起之声名成所引 详曰。前二义局。第三理通。对法论云。成所引声谓诸圣所说 有学不可名满圣者故。若言自分满亦名满。兼有学者准此可通。然亦有滥。理不明也。今为释者。成者成就。即得异名。诸得圣人莫问有学及无学者。但利物为法所起言教名成所引。

疏。我法唯善汝唯无记者。按天亲论云。以一切善根满足故得阿耨菩提 复有疑。若一切善法满足得阿耨菩提。则所说法不得大菩提。何以故。以所说法无记法故 此义不然。何以故。汝法是无记。我法是记。释汝彼小乘萨婆多也。我法天亲指自大乘。记即善性。有于当果及胜自体可记别故。

疏。二识成决定者。此有二释。一云说者成悲决定。听者惠决定。二云由近善.恶二友。令能近者成于邪.正二识决定 问有说法者。依余心起听法不解。近恶生善。近善返恶。决定之义而安在乎 答据多分说 或为远因。

疏。谓余相续至差别识者。谓说法者是听者余。相续即身。身有二分识差别缘。能与听者而为缘故 令余续等。返上可知。

疏。随堕八时者。八时之义。具如法苑 又荐福三藏和上释云随堕乐欲时。何所以者。解云。梵云一瑟吒此云乐欲。言頞瑟吒此云八时。摄论梵本云一瑟吒。明是乐欲 问二个三藏并亲步祇园同览梵典。忽焉一义解成楚.越 答二俱无失。何者观天竺。一物名义含多。且如帝释具有千号。前释据历时声而文义起。故云八转.八时。后解依自慕法而教体生。乃云随堕乐欲 问论本若有一.頞二言。前后三藏可随取一想乎。梵本未必无二字。如何得言随取一耶 答何废无性所制之论前后不同。二德所睹而本有别。亦犹此方诸述作者先后回互。其类寔繁。以此准彼斯亦何失。

疏。如言诸字至教体亦成者。此一段文据彼七心.及十二心合而作法。思准可悉。广如法苑决择明也。

疏。不尔真如亦尔者。若也不取性用别质出教体者。无漏之教随能听反成漏等过。三宝.无为随能缘心亦成有为有漏等失 问若佛实说经。何复言不说一字 答有三释。一云诸佛法同。离于诸佛所说法外。法无可说名不说也。二云一切诸法皆如为性。真如离言。名不说法。又无如外法可说故。总名不说。三云。如眼等法性自本有。不由说已而方有故。故云不说。更有余释。如法苑决择 问真如约诠以分三性。今随能变通染何失 答约诠义分三性可尔。今论实体。染即不然。余难准释。

疏。三十本颂天亲菩萨造者。问论题何故不标本师 答有二释。一云本颂文略义犹未了。释文广悉就显而题。二云成唯识名唯释论称。故此但举释论师也 详曰。本为标彼造释论者。世亲不是所以不言。何关文略义缺不标。又现所题虽释论称。标彼本颂亦复题云成唯识论。言成唯识唯释论称。亦少亏甄简。

论。护法等菩萨造者。问大毗婆沙论群圣详撰。故首题言罗汉等造。此论亦尔。何不等字安菩萨下 答彼论罗汉与和须蜜菩萨共修。为等菩萨故下置等。等异类故。此唯菩萨。故等在上。若等字安下。恐疑等彼异类声闻。

疏。判本文者。科判经论元乎西域。大分为三。上下亦有。如智度论亦明三分。谓序.正.流通。佛地论中亦有三分。一教起因缘分。二圣教正说分。三依教奉行分。余如枢要。此方科释创乎安公。自后诸德因而习焉。安公以理判诸经论多为三分。谓序.正.流通。广如法花摄释明也。

疏。依教广成分者。广成有三。一者广成天亲说颂。二者广成如来之经。三者双成佛.天亲说 有义此论三分。一至教缘起分。二至教正说分。三释名祈愿分 问一切诸论皆三分耶 答随作者意有无不定。如枢要引 有云。瑜伽但有正说。以慈氏尊自力圆满不假凭力故无初后分 详曰。理未必然。现处因位力云何满。设自德满可无初分。何无第三。又复世亲三十唯识亦但正说。岂亦力圆。故非善会。

疏。分别不同科者。泛科文意略有四种。一分别不同科。二义类相从科。三以文从义科。四以义依文科。今即初义。据实本.释两师造论而意一种。今依别义判二令异。云本论师为令含识断障得果。释论师者令法久住利乐有情。

疏。起殷净心等者。初句意业。第二身.语。第三.四句通说三业。显是敬礼之异名也。或初三句别配三业。

疏。三轮因者。身.语.意三如次为彼神变.记心.教戒轮因。略辨名者。修所成果威德作用难测名神。转变不定名之为变。变者是境。神者智也 心谓他心。记谓别识。识别彼心故名记心。二并依主 教者教示。令彼善生。诫即诫勖。令其恶灭。教.诫两异合得其名。相违释也。又亦教亦诫。持业释也。前非后是。教.诫俱是智之业故 解曰。前非者相违释非也。今取持业释。三者皆有摧伏.运转故总名轮。俱持业释。余释如章 问三轮如次神境.他心.漏尽通摄。如次能示身.意.语化。语.意二业因何不次 答由语离过发言诚谛。令他于自信识其志。故得通果善悟他心。意业澄清息恶务善。故所招果得漏尽通。由斯发语教诫有情断恶生善。因果相扶故无有失 又知他心不待于语。教诫于物必藉其言。故三轮化三业如次。非语业因即语为果。意业亦然 又按西域记云。西方敬仪总有九种。一发言慰问。二府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者屈膝。六者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此之九种显唯二业。理可通意。

疏。一者虚妄即遍计所执者。遍计所执体性虽无。然是虚妄识之所执。亦名唯识。

疏。于前所断清净者。虽总言断意断染者。或无漏法皆名圆成。言断于前亦无失矣。

疏。性即是识圆成自体者。此性即是识家圆成之自体也。而长读之。所以得言唯识之性。不尔何故真名唯识。

疏。净属人故者。人即如来五蕴假者。涅槃经云。舍无常色获得常色。余蕴亦尔。故人名净。

疏。唯识性声境第七摄者。第七转声具含依.境。为简依故言境第七。

疏。是能差别者。由唯识性而为所证悟有浅深遂令三乘名位殊别。故般若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天亲释云。以一切圣人依真如法清净得名故。

疏。一切所敬皆第四转声者。问何所以耶 答第四为声。为者缘由。所为之义。缘为有德堪为所敬故在第四。

疏。善逝体所生者。略为二释。一云报.化二身名为善逝。体通二义。若善逝即体体属报.化。善逝之体体属法身。慈尊继袭佛之宝位是真佛子。名彼体生。二云善逝及体总是法身。慈氏之智要缘于如而方得生。智因彼起名彼所生。天亲自指身及同学名为我等。师即无著菩萨是也 详曰。善犹好也。逝即去矣。恶来生死好去涅槃。报.化二身诚为善逝。法体湛寂本无去来。何名善逝。故初释善 或二障覆蔽未名为善。出障圆明方称为善。简异于昔立善逝名。非有所去方名为逝。理亦无失。

疏。此论所依及能起等者。论所依者。谓即三宝。无著.觉师子名能起者。如次造彼对法本.释。

言佛至随觉者。释彼佛.僧为依所以。略不牒法。由圣弟子依法随学。传示后人令法不绝。所以僧宝亦为论依 言无倒造论者。明本.释师能以三惠摄于教义而造论也。疏略牒意。具如彼论。

疏。世亲虽是地前等者。问彼论既言佛圣弟子。世亲不尔。如何可敬及造论耶 答圣之弟子名圣弟子。亦犹药叉天之众故。俱舍论中亦名天众 若尔瑜伽云何以通。彼论说云证谛迹者方得造论 答通三乘说。若唯大乘不要见谛。根性利故。地前长时以练磨故不同二乘。

疏。常恒轨则等者。此释伏难。难云法宝有四何偏敬理。疏有三释。第一意云。法虽轨持若常轨则唯真如故故偏说之。有云。常恒轨则通释于四。自问答云。教.行.果三何得名常。答云经者常义故名为常 详曰。虽有斯理乖疏本旨故不取也。余释如疏。

疏。师资相因者。有传释云。若据修行次第说者。僧初。法中。佛后。由僧修行方得佛故 详曰。虽有其理无教说也。未为指南。

疏。无畏无流证教法等者。此明法宝。谓四无畏绝四暴流。法总有四谓教.理.行.果。余文易悟。

疏。麟角诸部不同等者。且萨婆多麟角三根.菩萨二根皆法宝摄。故婆沙论一百三云。法证净者谓独觉身中三无漏根学.无学法。菩萨身中二无漏根诸有学法。及苦.集.灭三谛缘彼无漏信名法证净。俱舍二十五大意亦同 释夫言僧者和合为义。四人已上和合名僧。麟角.菩萨三千世界各独出世故不名僧。非正觉故复不名佛。故在法收 问何故不许菩萨同出。复云何有二无漏根 答但据后身坐菩提树而说。三十四念得成菩提。三十三心前是二根摄。不障已前有多菩萨亦不说彼有无漏根 问上天圣等不成僧众何宝摄耶 答古有二释。一云法宝所摄。二云僧宝收。虽无事和理和僧摄 详曰。初释虽通然论无简。今依后释 问天圣据理许在僧收麟角.菩萨何不亦尔 答天有多圣。理合名僧。彼既不然何得相例。

疏。由如来性调善者。二障习亡。如巧练金极调善故。由识机性故于所调有善方便。应病授药故于能调亦善方便。利物无倦名具大悲。

疏。为生大智大悲者。斯有二义。一安惠等.生自悲.智。二生所化悲.智二也。他由论故悲.智得起。生自可悉。

疏。邪定等三者。按瑜伽论等第一百云。五无间业.及断善根名邪定聚。学.无学法名正定聚。非学非无学名不定聚 大般若说与此有异。如法花摄释会 有云十信第六名正定聚。造五无间业名邪定聚。未至十信第六心者不造逆业者名不定聚。又望大乘十信第七名正定聚。若作大乘五无间业名邪定聚。不定可知 详曰。与瑜伽论而有违也。复无文据。理稍难依。

疏。如佛地等说者。按显扬云。恭敬听法现在利益及安乐故。又作四句。一利益非安乐。谓现顺理精苦修道。二安乐非利益。谓现违法受五欲乐。三亦利益亦安乐。谓现以道而受于乐。四非利益亦非安乐。谓除前相 又按佛地论亦有四句。现益名义。当益名利。世间名义。出世名利。离恶名义。摄善名利。福德名义。智惠名利 详曰。疏指佛地.显扬等论。意明诸教说利乐处。非唯证彼利乐一体。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公民随想录

    公民随想录

    它们在时间的深处燃烧。它们在蔚蓝色天空中滚动,跳跃,闪烁。它们在海洋的水面上延伸。它们在漫无边际的旷野上停留。它们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凝固静止,悄然无声。它们让我们的眼眶禁不住地湿润。它们让这个世界沉默了很久。
  • 太阳族

    太阳族

    相传古时有一棵太阳树,守护着在地球上生活的人类。后来,太阳树因为某种原因消失了,然而,太阳树的种子并没有消失,散落的种子化作人类的执念进入了人类的体内。与此同时,地球上也多了令一种生物,他们吸食人类的负面情绪生存,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 我们相遇在下一个冬天

    我们相遇在下一个冬天

    始于冬季,来于冬季。不知可否在冬季,继续写下我们的故事,美丽的篇章。流年些许,尚且安好,我们相遇在这一个冬天,打打闹闹笑乐笑言,我们相遇在下一个冬天,但愿还能一起携手踏雪。
  • 妖闻鬼事

    妖闻鬼事

    避鬼体质的高中生为何频频撞见灵异事件?数百年间流传下来的妖闻鬼事是真是假?不为人知的诡异世界,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真相究竟是怎样的.......一切尽在《妖闻鬼事》。
  • 九命妖帝

    九命妖帝

    卫轩变成了一只黑猫?还是最普通的那种?卫轩究竟该何去何从?喵喵叫的成为别人的宠物?还是在这个绚烂的世界留下自己的猫爪印?这是个问题!
  • 排毒养生

    排毒养生

    这书教我们用最轻松、最简单、最省钱的方法获得健康,我们可以从各种天然资源中找到我们和家人的健康。书中搜集各种排毒疗法。有了它我们可以更快、更容易找到健康的秘诀。 体内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危害我们的健康。所以,排毒便成了我们每天必须进行的“工作”。这书从饮食、运动、药物、生活及精神排毒六个方面,讲述了生活中有效的排毒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排毒建议和实施方案,并在每章设有排毒疑难问题解答,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在书中还及时提醒我们每天坚持写排毒日记,让我们能够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排毒养生的成果。。
  • 杜河川与司小晨

    杜河川与司小晨

    杜河川与司小晨的爱情自1993年始没有终点亲人会离开朋友会背叛但杜河川只爱司小晨——“晨晨,我爱你。”——“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网游之笑傲乾坤

    网游之笑傲乾坤

    没有最YY,只有更YY,诙谐,幽默.高考之后的残沙奈何功力还没突破第三重,无奈之下,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功到自然成的自然境界中。恰逢此时,网游乾坤的真实让其找到了发挥自身优势的舞台,也在其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更是实现了自己难以突破多年的第四重,直至~~~~~
  • 无限之神逆

    无限之神逆

    神魔,远古的存在。如今神魔留下的血脉早已稀薄,甚至神魔转世者都不能自主觉醒血脉。而主角沐叶在被拉入一个神奇的空间后,机缘巧合之下,完成了血脉的觉醒,却不知是好是坏。远古存在的系统,两个神之间的暗斗,巧合觉醒血脉的沐叶要怎样才能脱离神的掌控呢....作者萌新,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