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48500000003

第3章

十二部经品第八

复次佛法分别有十二种。一修多罗。二祇夜。三和伽罗那.四伽陀.五忧陀那.六尼陀那.七阿波陀那.八伊帝曰多伽.九阇陀伽.十鞞佛略.十一阿浮多达磨.十二忧波提舍。修多罗者。直说语言。祇夜者。以偈颂修多罗。或佛自说。或弟子说。问曰。何故以偈颂修多罗。答曰。欲令义理坚固。如以绳贯华次第坚固。又欲严饰言辞令人喜乐。如以散华或持贯华以为庄严。又义入偈中。则要略易解。或有众生乐直言者。有乐偈说。又先直说法后以偈颂。则义明了令信坚固。又义入偈中。则次第相著。易可赞说。是故说偈。或谓佛法不应造偈似如歌咏。此事不然。法应造偈。所以者何。佛自以偈说诸义故。又如经言。一切世间微妙言辞皆出我法。是故偈颂有微妙语。和伽罗那者。诸解义经名和伽罗耶。若有经无答无解如四无碍等经名修多罗。有问答经名和伽罗那。如说四种人有从冥入冥。从冥入明。从明入冥。从明入明。从冥入冥者。如贫贱人造三恶业堕恶道等。如是等经名和伽罗那。问曰。佛何故说无答无解经。答曰。有经义理深重。是经义阿毗昙中当别说。是故不解。或有人言。佛所说经皆有义解。但集法者。撰深义经置阿毗昙中。如因内结外结人终夜解义此义应在结使聚中。伽陀者。第二部说祇夜。祇夜名偈。偈有二种。一名伽陀。二名路伽。路伽有二种。一顺烦恼。二不顺烦恼。不顺烦恼者。祇夜中说。是名伽陀。除二种偈余非偈经名忧陀那。尼陀那者。是经因缘。所以者何。诸佛贤圣所说经法。要有因缘。此诸经缘。或在修多罗中。或在余处。是名尼陀那。阿波陀那者。本末次第说是也。如经中说。智者言说则有次第。有义有解不令散乱。是名阿波陀那。伊帝曰多伽者。是经因缘及经次第。若此二经在过去世名伊帝曰多伽。秦言此事过去如是。阇陀伽者。因现在事说过去事。如来虽说未来世事。是事皆因过去现在故不别说。鞞佛略者。佛广说经名鞞佛略。有人不信。谓诸大圣乐寂灭故不喜愦闹。厌世杂语。拔乐众根故不乐广说。如经中说有得道人。过二月已乃出一言。为断此故说有广经饶益他故。如说如来二种说法。一广二略。广胜略故。阿浮陀达磨者。未曾有经。如说劫尽大变异事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有人不信如是等事。是故说此未曾有经。现业果报诸法势力不思议故。忧波提舍者。摩诃迦栴延等诸大智人广解佛语。有人不信谓非佛说。佛为是故说有论经。经有论故。义则易解。是十二部经名为佛法。法宝具足如是功德。是故应礼。

僧宝论初清净品第九

问曰。汝先言应礼僧。何故应礼。答曰。佛于处处自赞叹僧。是僧宝戒品清净。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清净。应请应礼合掌供养无上福田能益施者。戒品清净者。佛弟子众持戒无瑕。乃至小罪深怀畏惧。又佛弟子不为福报生人天等。亦不怖畏堕地狱等。而勤持戒但乐善法。故名清净。又持净戒不限时节。不如婆罗门六月持戒。长夜受持乃至究竟。故名清净。又持净戒离于二边。离五欲乐。亦离苦身。故名圣所爱戒。是戒名为智者所爱。又心净故戒亦清净。又深心止恶。不但守戒。怖畏后世。故名僧宝戒品清净。定品清净者。若定能生真智。故名清净。慧品清净者。若慧能尽烦恼。故名清净。解脱清净者。若得尽诸烦恼非但能遮。故名解脱清净。解脱知见清净者。于诸烦恼尽中得智。谓我生尽非未尽烦恼中言我生尽。是名解脱知见清净。应请应礼应供养者。以能具足如是功德故。应求请礼敬供养福田者。于中殖福获报无量。乃至涅槃。犹不可尽。能益施者。能令施者功德增益。如八功德田。滋茂五谷不令败坏。僧田亦尔。成就八功德故。能令施种功德增长。是故应礼。

分别贤圣品第十

问曰。以何法故名之为僧。答曰。四行四得戒定慧等功德清净故名为僧。四行者。行须陀洹。行斯陀含。行阿那含。行阿罗汉。四得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行须陀洹有三种人。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随无相行。信行者。若人未得空无我智。信佛法故随佛语行。故名信行。如经中说。我于是事以信故行。若得真智则不但随信行。如经中说知不作者不信者等是名上人。是故当知未得真智名随信行。如经中说。若人于法能以少慧观忍乐者是名信行。过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于其中间不得命终是名信行。是人在闻思慧中正观诸法。心忍欲乐。虽未得空无我智能生世间似忍法心。自此以来名过凡夫地。所以者何。后当广说。若无信等五根。是人则住外凡夫中。是人渐习得暖法等修慧。仍本名故亦名信行。以终不及法行人故。是经应言要必当得须陀洹果。不应言不得命终。所以者何。是信行者以尚远故。如郁伽长者供养众僧。天神示言某是阿罗汉。某是行阿罗汉者。乃至某是须陀洹。某是行须陀洹者。若在十五心中。不可得示。当知行须陀洹者有近有远是名信行。法行者。是人得空无我智。在暖顶忍第一法中。随顺法行。谓空无我等是名法行。是二行人入见谛道见灭谛故名无相行。是三种人。名行须陀洹果者。世俗道中无断结故。不得名为行。三果者。此事后当说。须陀洹者。如佛经说。若人断三结。身见疑戒取名须陀洹。不堕恶道。必得正智极至七有。问曰。若须陀洹。见谛所断烦恼都尽。灭无量苦。如池喻经说。何故但言断三结耶。答曰。此事后当广说。谓身见尽故余等亦尽。不堕恶道者。后业聚中。亦当广说。必至菩提者。是人入法流中必至涅槃。如木在恒河离八因缘。必到大海。极七有者。是人于七世中无漏智熟。如歌罗罗等七日变成。又如服酥等极至七日。坚病则消。又如亲族限至七世。又如七步蛇螫人身时。以四大力故得至七步。以毒力故不得至八。又欺诳法极至七世。又如七日出时则劫烧尽。如是七世集无漏慧烧烦恼尽。又法应七有。有须陀洹今世入涅槃。有第二第三极至第七。是名须陀洹。行斯陀含者。思惟所断结有九品。若断一二至三四五。是名行斯陀含者。有人言。以一无碍道断。是事不然。佛经中说以无量心断。如斧柯喻经中说。又行斯陀含者。亦名家家。是人或二或三往来。或于现身得入涅槃。是名行斯陀含者。斯陀含者。一来此间便入涅槃。是人思惟所断结薄。住是薄中名斯陀含。是斯陀含。或今世入涅槃。行阿那含者。若断第七第八品结。是人皆名行阿那含。断第八品。是名一种。行阿那含者。或有今世即入涅槃。尽离欲界九品结故名阿那含。是阿那含。差别八种。所谓中阴灭者。有生有灭者。有不行灭者。有行灭者。有上行至阿迦尼吒灭者。有至无色处者。有转世者。有现灭者。随上中下根故有差别。中阴灭者亦有三种。上中下根。有阿那含深厌世间。有少障碍。不得现灭。是人则于中阴中灭。生亦三种。谓生灭者。行灭者。不行灭者。生灭者生时深厌离有即入涅槃。是名生灭。以根利故或有生已诸无漏道自然在前不加勤行而入涅槃。是不行灭。以根中故。或有生已深畏受身。勤修行道。乃入涅槃。是名行灭。以根钝故。上行灭者亦有三种。若从一处终。至一处生。便入涅槃。是名利根。二三处生。是名中根。一切处终一切处生。是名钝根。从初禅至广果天是名决定。到广果已若生净居。是人不复到无色处。以乐慧故。若入无色处者。是人终不生净居天。以乐定故。转世者。若先世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后转身得阿那含果。是人不入色无色界。现灭者。第一利根。即于现身得入涅槃。复有二人。一名信解脱。二名见得。是二人者根差别故。若钝根学人在思惟道名信解脱。利名见得。若阿那含具八解脱是名身证。是等皆名行阿罗汉者。以断结同故。若尽断灭一切烦恼名阿罗汉。阿罗汉有九种。退相守相。死相.可进相.住相.不坏相.慧解脱相.俱解脱相.不退相。是诸阿罗汉。以得信等根故有差别。最钝根者是名退相退失三昧。退三昧故无漏智慧不能现前。守相者。根小胜故。若护三昧则不退失。不护则退。前退相者虽护亦退。死相者。根又小胜。深厌诸有。是人不能得三昧故。无漏智慧难得现前。设得喜失故求死也。住相者。若得三昧不进不退是名住相。前三种在退分三昧。住相者在住分三昧。可进相者。若得三昧转深增益。是人住在增分三昧。不坏相者。得三昧已种种因缘不能败坏。是人住在达分三昧。慧最利故。善取三昧入住起相。故不可坏。因灭尽定故。有二人不得此定名慧解脱。得此定者名俱解脱。不退相者。所得功德尽无退失。如经中说。佛语比丘。若我弟子以床舆我。我先所得尽无退失。如是九种名无学人。先十八学人及九无学。是二十七人。名为一切世间福田。僧中具足。是故应礼也。

福田品第十一

问曰。以何等故此诸贤圣名为福田。答曰。断贪恚等诸烦恼尽故名福田。如说稊稗不去害善谷苗。是故施无欲人。得报利大。又是人心空故名福田。所以者何。以空相故诸贪恚等烦恼不起。不生恶业。又诸贤圣得不作法故名福田。又是人等所得禅定皆悉清净。永离大小诸烦恼故。又弃舍忧乐。故名福田。又能断除五种心缚心得清净故名福田。又成就八种功德田故。又以七定具善护心故。又能尽灭七种漏故。无诸漏失。又具足戒等七净法故。又能成就少欲知足等八功德故。又能度彼岸及勤求度故名福田。又经中说。但能发心欲行善法尚多利益。况修行耶。是诸贤圣常行善法故名福田。又经中说。谁施主家有持戒比丘。受供养已入无量定。是施主家得无量福。众中有入无量三昧无相三昧无动三昧。能令施主得无量报故名福田。又经中说。三事和合故得大福。一曰有信。二曰施物。三曰福田。于众僧中多功德人。功德人中。信心易生。又施众僧具九因缘故获大果。又施众僧以受者净故施必清净。又施有八种。有清净心少施物亦少施破戒人。有清净心少所施物多施破戒人有清净心少施物亦少施持戒人。有清净心少所施物多施持戒人。有清净心多施四种物亦尔。于僧中施必当成就若二若三。一切善人皆因众僧增益功德。然后随意回向菩提。又所施僧。此物皆当得解脱果。于生死中终不能尽。又所施众僧皆为严心。又若于一人生信净心或时可坏。于众僧中信心清净终不坏败。又于一人生爱敬心。或不能广。于众僧中生信敬心。缘无量故心则广大。又施为一切入僧数人。以心大故果报亦大。以是等缘诸贤圣人名为福田。是故应礼。

吉祥品第十二

以是三宝功德具足故经初说。又此三宝于一切世间第一吉祥。如吉祥偈说。佛法及众僧是名最吉祥。复有诸经以吉祥为初学者增寿万岁。名闻流布。是作经者意也。如阿陀等字贯在经初此非吉相。后当广说。若求第一最吉祥者三宝是也。应当归依。如吉祥偈说。

诸天世人中  无上尊导师

佛为大觉者  是名最吉祥

若人于佛所  安信心不动

奉持清净戒  是名最吉祥

远离愚痴人  亲近有智者

可敬者则敬  是为最吉祥

是故应礼三宝。以最吉祥故。我经初说。

同类推荐
  • 宁澹居文集

    宁澹居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通玄百问

    通玄百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报恩论

    报恩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圣圆融观门

    三圣圆融观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竞技之不忘初心

    竞技之不忘初心

    重拾梦想,再铸传奇,历经磨难,不忘初心,一场高端排位中,神秘玩家怒抢五五开中单,却在游戏中单杀Dopa以百分之八十多的胜率上王者,原本想给女朋友一个惊喜,没想到。
  • 鬼神殿下:我的魔界女友

    鬼神殿下:我的魔界女友

    自从暗恋的学长送了我一块玉之后,我转身又收到了一份神秘礼物。当我兴奋地快速拆开礼盒后,却发现里面竟然放着一颗颅骨。而此时,那颗颅骨居然张开了嘴,露出了诡异的笑容:“娘子,这是想我了?”我害怕不已,却被拖去洞房……
  • 18岁与28岁

    18岁与28岁

    18岁她遇见了可以给她浪漫,陪她疯陪她闹得的男人。她觉得她们应该能够到白头,直到大学毕业典礼上看到他向别的女孩求婚,她才明白,他不是她的良人。28岁她遇见了另一个男人,他不浪漫,不会陪她疯陪她闹,可是他会替他收拾烂摊子,这时她才明白这才是属于他的良人
  • 倾国倾城·晚镜の恋

    倾国倾城·晚镜の恋

    胭脂红水朦胧,冬雪融歌浅诵,桃花浓人去也楼空,叶分飞雨垂泪,风湮埋泣葬骸,断徘徊情殇惹尘埃。月光水如醉,暮色归落映辉,空悲切生死也离别。
  • 重生之花样女军人

    重生之花样女军人

    她莫名其妙的重生,却成全了她踏上军旅的梦想。且看她如何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转变成一名职业女军人。在军校,他与她初遇,他是她的教导员,也是她的师兄;在军营,他与她重逢,他是她的副队长;当他被选派国外军校留学时,她毅然参加特战连的选拔;当他被选派驻外使馆去往动乱国时,她所在的特战队正在边境执行秘密任务;当他成为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前往战乱国时,她却在另一个国家参加维和任务;他与她总是相遇、相聚又分离,分离又相聚。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是军人的信仰,也是爱情的信仰在支撑的他们。
  • 仙殇途

    仙殇途

    带天器《天刃》穿越到一个广袤的修真世界,况天怎样书写自己的精彩,与人挣,与天抗,他的出现,究竟是仙的开始还是终结,,无尽精彩尽在《殇仙途》
  • 莲开

    莲开

    她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棋子,被丢弃在角落自生自灭。……一朝醒来,她发现自己不同了。脑子里多出许多东西,让她混乱,让她迷茫,更让她看清了自己的路。
  • 扫把星来了,请接招!

    扫把星来了,请接招!

    本该过着万人羡慕的千金生活,却因命范孤煞,过着过街老鼠的生活。克死父母,爷爷为了保全其命,将林晓知扫地出门。本以为自己的经历的一切会随着死亡葬入坟墓,但是却让她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了那个同龄小道士。“道士道士,嘴巴疼,要亲亲!”“不要!”“道士道士,我们双修吧!”“林晓知你还要不要脸!?”
  • 网游之大神终结者

    网游之大神终结者

    我们,一直在游戏中寻找另一个自己……那些骄傲放纵,那些年少轻狂。可是,我们真的遇到另一个自己了么?还是弄丢了自己……呃,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爱看鬼片又倔强的姑娘遇见天生的帝王,不得不调戏的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