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39000000054

第54章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八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三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依趣善巧。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于四依趣善能具足。何等为四。所谓依趣于义。不依趣文。依趣于智。不依趣识。依趣于了义经。不依趣不了义经。依趣于法。不依趣数取趣者。舍利子。云何名为依趣于义不依趣文。复以何等为文为义。舍利子。所言文者。谓诸世间诸法作用传习文词。所言义者。谓所通达出世间法。所言文者。宣示可乐布施调顺寂静言词。所言义者。谓所布施调顺寂静。决定了知无朽坏智。所言文者。诃毁生死分别言词。所言义者。生死不染彻见法性。所言文者。称扬赞叹涅槃功德。所言义者。谓诸法性涅槃无分别性。所言文者。随顺诸乘建立言说。所言义者。一理趣法善通达智。所言文者宣说舍离诸所有法。所言义者。谓是三轮究竟清净。所言文者。宣说律仪身语意业受持学处杜多功德。所言义者。身语意业皆不可得。不由加行尸罗清净。所言文者。宣说忍受嗔恚裁忿憍慢傲逸。能行是忍名善丈夫。所言义者。谓善证得无生法忍。所言文者。演诸善根发起精进。所言义者。无取无舍无住精进。所言文者。宣说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所言义者。灭尽定智。所言文者。一切闻持诸慧根本。所言义者。不可说义。所言文者。谓能开示三十七觉分圣道正法。所言义者。证得菩提分法正行之果。所言文者。谓能开示苦集道谛。所言义者。于灭作证。所言文者。开示无明为初乃至老死。所言义者。谓无明灭故。乃至老死亦灭。所言文者。宣说止观资粮正法。所言义者。明解脱智。所言文者。宣说贪嗔及痴等分行法。所言义者。谓无分别心解脱智。所言文者。开示一切障碍之法。所言义者。谓无障碍解脱之智。所言文者。开示三宝称赞功德。所言义者。离欲法性无为无著功德正行。所言文者。宣说菩萨从初发心乃至道场修学功德发起正行。所言义者。谓刹那心相应。证觉一切智智。舍利子。举要言之。如来所演八万四千法藏声教。皆名为文。诸离一切言音文字。理不可说是名为义。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依趣于义不依趣文。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依趣于智不依趣识。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善巧了知诸有言教数取趣义。是名为识此不应依。诸有言教如法性义。即是于智此应依趣。又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由二法善巧。便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何等为二。谓识及智。舍利子。何等为识。何等为智。舍利子。所言识者。谓四识住。何等为四。一者色趣识所依止。二者受趣识所依止。三者想趣识所依止。四者行趣识所依止。如是识住。是名为识不应依趣。所言智者。于五取蕴。识不安住。诸蕴遍智。是名为智此应依趣。所言识者。谓能了知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如是了知则名为识不应依趣。若有说言四种识住识不安住。此则名为识之法性。若于法性不杂乱智。是名为智则可依趣。又复识者。所谓了别眼所识色。耳所识声。鼻所识香。舌所识味。身所识触。意所识法。如是了别是名为识。所言智者。若于内处心虑寂静。若于外处寻伺不行。依趣于智。不于一法而生分别。如是等相名之为智。又复识者。从所缘境而生于识。从诸作意而生于识。从遍分别而生于识。如是等相名之为识。所言智者。无取无执无缘无了别无所分别是名为智。又复识者。于诸一切有为行法。识所依趣是名为识。所言智者于无为法无识能行此无为智是名为智。又复识者。有生有灭有住之识。故名为识不应依趣。无生无灭亦无所住。是名为智此应依趣。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依趣于智不依趣识。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不依趣不了义经。依趣了义经。舍利子。诸菩萨等善能通达。即如先说所有广文。是则名为不了义经。如是广文不应依趣。即如先说所有广义。是则名为了义经际。如是广义则可依趣。又舍利子。何等经中以为了义。何等经中名不了义。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善能分别。若诸经中宣说于道。如是言教名不了义。若诸经中宣说于果。如是言教名为了义。若诸经中说世俗谛名不了义。说胜义谛名为了义。若诸经中宣说作业烦恼惑染。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烦恼业尽。是名了义。若诸经中宣说诃责染污之法。名不了义。若有宣说修治清净。如是法者是名了义。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差别。是名了义。若诸经中宣说种种文句差别。名不了义。若说甚深难见难觉。是名了义。若诸经中文句广博能令众生心意踊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文句及心皆同灰烬。是名了义。若诸经中宣说有我有情命者养者数取趣者意生摩纳婆作者受者。又说立有种种受蕴无有主宰。如是言教名不了义不应依趣。若诸经中说空无相无愿无生无起。亦无出现无有我无有情无命者无养者无数取趣者及三解脱门。如斯言教是名了义。则可依趣。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依趣了义不趣不了之义。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依趣于法不依趣数取者。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于诸经教善能分别诸有宣说。不了义经。即为补特伽罗义。如是言教不应依趣。诸有了义即如性法义。如是言教此应依趣。又舍利子。复以何等名为依法。云何名为数取趣者。舍利子。若有依止数取之见诸所缘法。如是之相名数取者。此数取见所缘法住性之法性。如是相者是名为法。言数取者。所谓凡夫数取。善凡夫数取。随信行数取。随法行数取。第八数取。预流数取。一来数取。不还数取。阿罗汉数取。独觉数取。菩萨数取。舍利子。复有一数取者出现于世。利益安乐无量众生。悲愍世间。为诸天人义利安乐。如是数取。所谓如来应正等觉。舍利子。如是一切数取名言。如来依世俗谛为众生说。若有众生。于此言教起于执著。如是等类不应依趣。何以故。如来欲令于彼正依趣故。佛薄伽梵说如是法。汝等依趣诸法实性。无宜依趣彼数取者。舍利子。何等是为诸法实性。舍利子。所谓无有变异。无有增益。无作无不作。不住无根本。如是之相是名法性。又复于一切处通照平等。诸平等中善住平等。不平等中善住平等。于诸平等不平等中妙善平等。如是等相是名法性。又法性者无有分别。无有所缘。于一切法。证得决定究竟体相。如是名为诸法实性。舍利子。若有依趣法性之者。则诸法性无不依趣。菩萨摩诃萨。由证入如是门故。于一切法依趣一切法性故。舍利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四种依趣。若有菩萨摩诃萨。于此法中能通达者。是则说名依趣善巧。舍利子。如是名为依趣善巧。菩萨摩诃萨。为欲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精勤修习依趣善巧。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资粮善巧。舍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善能通达二种。资粮何者是耶。谓福及智。舍利子。云何名为福德资粮。所谓布施体性福所作事。尸罗体性福所作事。诸修体性福所作事。及大慈定大悲方便。菩萨摩诃萨住福所作诸事业故。于诸善根。若自若他励志奉修。悉能兴起三世积集所有诸恶悉皆发露。又于一切众生所有功德。一切学无学所有功德。一切独觉所有功德。一切菩萨从初发心广修诸行。得不退转系属一生。如是等无量无边菩萨摩诃萨所有功德。菩萨普皆心生随喜。又于去来现在一切诸佛薄伽梵所。一切善根菩萨亦皆心生随喜。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又复善能随喜俱生福所作事。复能劝请一切诸佛转妙法轮。及诸贤圣令演胜法劝请俱生福所作事。复能以诸善根回向菩提。回向俱生福所作事。是菩萨摩诃萨。见有未发大菩提心诸菩萨等。方便教令发菩提心。若有已发菩提心者。说法示导教令成熟。诸贫穷者摄以财物。若疾病者施以医药。殷勤瞻视恭敬承事。于暴恶者心生忍受。所犯戒品无有覆藏。发露诸过善能除罪。已般涅槃诸佛世尊。于一切时常修供养。于邬波柁耶。及阿遮利耶。敬如大师。于正法所发勤精进追寻请问。于说法师敬爱尊奉犹如事佛。有说法会。虽去已远多百逾缮那。要往其所听闻正法无有厌足。或有众生来请疑滞以无染心宣说净法。于父母所承修供养知恩了恩无有变悔。积集一切诸清净福。修行建立情无厌倦。以诸律捡。防护于身身无诡诈。防护于语发言和雅。防护于心心无谄诳。欲摄梵福故。为诸如来营构制多令丈夫相具圆满故。积集无遮大祠法会。为随显相令圆满故。积集种种善根资粮。为庄严身故。舍离憍慢。为庄严语故。远诸语过。为庄严心故。远离一切憎嫉觉慧。为大庄严佛刹土故。化现神通转变自在。为欲庄严诸法相故。无上妙智善胜清净。为欲庄严大法众故。远离一切离间粗恶破坏语言。为不取著一切法故。离妄分别。令说法者无忧戚故。欢喜授与善哉言词。令说法者无唐捐故。远离诸盖恭敬听法。为欲庄严菩提树故。奉施诸佛清静园林。为欲庄严佛道场故。备修善根无有退转。为欲净除生死法故。不染一切诸业烦恼。为欲获得珍宝手故。修行布施一切珍宝。为欲获得无尽之财及无尽藏故。所爱重物先用行施。为欲令诸众生暂见便起清净信故。舒颜先问远诸颦蹙为欲获得平掌相故。于诸众生起平等照。为放无边诸光网故。于不学识诸众生所。情不轻蔑。又无舍置。为令受生得清净故。常存积集清净戒福。为令胎藏得清净故。于诸毁犯善能清净。为欲生于天人中故。修治清净十善业道。远离无知往还进止故。于诸教诫无妄分别。为得法财富逸自在故。于深奥法性无藏吝。为诸世间所瞻仰故。修治清净增上欲解。为得广大法胜解故。于微少行而不修证。为欲摄取一切福故。心恒思惟一切智者。为七圣财得圆满故。于佛正法信为前导。为欲摄受诸净法故。于己身命曾无顾录。为诸世间所委任故。于先所许必令果遂。为令一切诸佛妙法得圆满故。圆满修习一切佛法。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如是相者。是名菩萨摩诃萨福德资粮善巧。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智德资粮善巧。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由住如是如是因缘法故。摄取于智。是故名曰智德资粮。舍利子。如是摄智。以何等法为因为缘。舍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欲无厌倦精进寻求智随行性亲近善友。趣诸佛智不趣声闻及独觉智。于彼善友情无憍慢。恭敬爱重如爱大师。而是菩萨知彼善友具诸欲解无有少分顺智言说而不咨受彼善友者。又知菩萨是法器已。即为宣说中无暂断。是诸菩萨。闻说如是正法资粮相应之行。精进寻思方便修习。舍利子。诸如是相此则名为智德资粮相应正行。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正法资粮相应正行。舍利子。正法资粮者。所谓菩萨摩诃萨具修正行故。嗜欲饕餮善能节俭。事绪缘务善能减约。言说谈话善能远离。于诸音声善能弃舍。初夜后夜无有睡眠。精勤修习相应正行。是菩萨摩诃萨。称量理义郑重寻思故。心无浊秽制伏诸盖故。于所毁犯善知出离无有谄诈现除悔故。无所追求坚修正行故。随顺正法。趣向正法俯临正法于法勇猛常如救彼头衣炽然故。勤求妙智无暂休息不处愚暗故。无有慢缓不弃善扼故。远离愦闹常乐独处故。宴默思惟圣种知足故。不舍杜多所有功德爱乐法乐故。常乐寻求出世间法不思宝玩随顺世间文章咒术故。成就正念无忘失故。备甚深义善随行故。具足妙慧道随顺故。坚固勇猛防卫外缘故。内怀羞耻惭愧庄严故。随行佛趣离非智故。舍愚痴膜慧眼清净善觉悟故。觉慧宽广于如是觉无狭劣故。妙觉明显证现智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所有功德不随于他。于自功德无增上慢。于他功德不嫉不毁。善修行业不轻业报。由如是故。具足成满业清净智。舍利子。如是等相具足圆满。是名菩萨摩诃萨智德资粮善巧之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智德资粮善巧。谓能具足四种施法。便得成就智德资粮。何等为四。一者菩萨摩诃萨若见书写如是经典给施叶纸笔墨众事。二者菩萨摩诃萨请说法者演深妙义。三者菩萨摩诃萨以诸利养恭敬名闻赞颂称扬奉说法者。四者菩萨摩诃萨于说法师摄受正法无有谄曲赞悦彼意应施是言善哉善哉。舍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行是四种清净布施。当知善能积集智德资粮善巧。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积集无尽智德资粮。何等为四。一者菩萨摩诃萨巧能守护说法者身。二者巧能守护所有众善。三者巧能守护其所止处。四者巧能守护彼说法者所有徒众。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四种积集智德资粮。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四种任持智德资粮善巧。何等为四。所谓菩萨摩诃萨于说法者以法任持。以智任持以财任持。以菩提功德而用任持。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四种任持智德资粮。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五种胜力能为智德资粮善巧。何等为五。所谓菩萨摩诃萨具足信力为欲成就信解心故。具足进力求善知识成多闻故。具足念力令菩提心无忘失故。具足定力审谛观察平等觉故。具足慧力由久修习多闻力故。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五力智德资粮善巧之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智德资粮善巧。谓具四种清净尸罗。能善积集智德资粮。何等为四。所谓菩萨摩诃萨乐法尸罗。求法尸罗。观法尸罗。回向菩提尸罗。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若具如是四种清净尸罗。能善积集智德资粮善巧之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智德资粮善巧。谓能具足四种忍法。能为智德资粮善巧。何等为四。一者菩萨摩诃萨勤求法时。善能忍受一切粗恶非法言说。二者菩萨摩诃萨勤求法时。善能堪忍一切风日寒热饥渴。三者菩萨摩诃萨勤求法时。于阿遮利耶邬波陀耶二胜师所。随有训诲顶戴领受。四者菩萨摩诃萨勤求法时。善能信解于空无相无愿之法。舍利子。如是四种含受忍法能为智德资粮之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智德资粮善巧。谓能具足四种精进。能为智德资粮善巧何等为四。所谓菩萨摩诃萨。坚固精进听闻。正法。坚固精进任持正法。坚固精进演说正法。坚固精进修行正行。舍利子。如是四种坚固精进。能为智德资粮之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智德资粮善巧。谓能具足四种静虑。于法修习。能为智德资粮善巧。何等为四。一者菩萨常乐行远离法。二者乐独专一守静山林。三者常乐寻求神通静虑。四者常勤修行广大佛智。舍利子。如是四种正法静虑。能为智德资粮之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智德资粮善巧。谓能具足四种正法智慧光明。能为智德资粮善巧。何等为四。所谓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智慧光明。不住于断。不说于常。不违缘起。信解无我。舍利子。如是四种诸慧光明。能为智德资粮正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智德资粮善巧。谓能成就四种正法无上方便。能为智德资粮善巧。何等为四。所谓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随顺世间。随顺经典。随顺妙法。随顺净智。舍利子。如是四种正法方便。能为智德资粮正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智德资粮善巧。谓能进趣四种法道。能为智德资粮善巧。何等为四。所谓菩萨摩诃萨。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具足修行到彼岸道。七觉分道。八圣支道。趣向一切智者智道。舍利子。如是四种正法之道。能为智德资粮正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智德资粮善巧。谓具四种无厌足法。则能善集智德资粮。何等为四。所谓菩萨摩诃萨以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奉持正法无量听闻无有厌足。为众说法无有厌足。观察理义无有厌足。智慧方便无有厌足。舍利子。如是四种无厌足法能集智德资粮正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智德资粮善巧。随遍入于一切行处。何以故。舍利子。当知布施由智资粮而成就故。如是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正慧亦是智德资粮成就。乃至慈悲喜舍一切善法亦因智德资粮成就。何以故。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所有发起坚固正行。皆依正智。彼一切行智为前导。由是菩萨具大智故。为诸无智之所归趣。一切恶魔不得其便。诸佛如来所共加护。将得趣入一切智智。舍利子。是为菩萨智德资粮善巧之行。若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福智二种资粮善巧。当知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获是资粮善巧之力。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念住善巧。舍利子。所谓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具足修习四种念住。则能成就方便善巧。舍利子。何等为四。一者于身随身观察修习念住。二者于受随受观察修习念住。三者于心随心观察修习念住。四者于法随法观察修习念住。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云何于身随身观察修习念住。舍利子。菩萨于身住随身念。观察是身前际过咎。是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如是身者。颠倒业起因缘所生。本无主宰。无所摄受。如彼卉木丛林诸药草等。从因缘生。本无主宰。无所摄受。此身又如馆舍所起。皆由草木墙堑众缘所共合成。此身亦尔。但为蕴界处等之所摄持。而其本性空无有我无有我所。无常无恒无有坚住。非不变法。我今不应于是身分妄有所计。是故我今当以如是不坚之身用贸坚身。何等身者名为坚实。谓如来身是坚实身。我观是身极为虚伪。要当成办如来之身。何以故。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金刚之身。不可坏身。坚固之身。超于三界最胜之身。又作是念。我此身者无量过咎之所杂染。我当求证离诸过染如来之身。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以诸觉慧简择力故。观察是身四大种摄。为诸随眠所依窟宅。是故我今当以此身为诸众生驱役给使。何以故。譬如世间外四大种。所谓地界水火风界。以种种门无量差别众具资财。饶益养育一切众生。我今亦尔用此四大所合成身。以种种门无量差别境界资财。当为众生之所受用。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由依般若波罗蜜多观察是身。有如是等大义用故。虽观此身体性是苦。而不厌患如是苦身。虽观是身究竟尽性。而不厌患流转受生。虽观是身其性无我。而无厌倦成熟众生。虽观是身我寂灭性。而不堕彼永舍寂灭。虽观身空无相远离。而不堕于远离边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于此身法住随身观。观察是身无实无坚。又于内身住随身观随内而行。于诸烦恼无复容受。又于外身住随身观随外而行。于诸烦恼不与共住。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身念住已。其身清净无有染污。具足一切清净身业。得清净相庄严之身。既具如是庄严身故。为诸天人之所归仰。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于此身法随身观察修习念住。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云何于受随受观察修习念住。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诸所有受一切皆苦。我于今者具觉慧力。于如是受当善决择。以智决择。以慧决择。方便决择。是菩萨摩诃萨。既具如是胜决择力。虽受于乐当乐触时。即于一切善道众生。起大慈心。不为贪欲随眠所恼。虽受于苦当苦触时。即于一切恶道众生。起大悲心。不为嗔恚随眠所恼虽复受诸不苦不乐。当触受时。不为无明随眠所恼。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由依般若波罗蜜多。具足如是观解力故。随受而行修习念住所受诸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善能观察诸受出离。又能令彼一切众生证受遍智寂灭之法。又作是念。此诸众生具烦恼故。无有智慧。不能了知诸受出离。何以故。若受乐时便生贪爱。若受苦时便生嗔恚。若受不苦不乐便起愚痴。而况我辈。诸菩萨等随智慧行。一切所受诸过失法。皆已息灭。岂当于受更起烦恼。我于今者应具发起方便善巧及与大悲。摄诸众生。令于诸受皆得息灭。舍利子。如是菩萨何因缘故。说于诸受而能不随。舍利子。谓于诸受智慧简择。能引于乐不引于苦。舍利子。复以何等智慧简择。谓是菩萨观察此中。无能受者。若我。若有情。若命者。若数取等。于是观察竟无能受。唯有受者。有何等受。所谓执受。摄受。取受。有得受。颠倒受。分别受。见随眠受。眼想所生受。乃至意想所生受。色想所生受。乃至法想所生受。及彼种种眼触所生受。如是广说若内若外。所有诸法乃至诸触缘所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如是等相是名为受。

复次舍利子。诸佛如来分别诸受。无量诸门差别之相。舍利子。如来或时说为一受。所谓一心了别诸境。或说二受。谓内及外。或说三受。所谓过去了别。未来了别。现在了别。或说四受。所谓地水火风界别。或说五受。所谓思惟如是五蕴。或说六受。所谓分别如是六处。或说七受。谓七识住。或说八受。所谓八邪方便之相。或说九受。所谓九位众生所居。或说十受。所谓十善业道等。舍利子。如是广说。乃至无量一切诸受。随所缘境。随所作意。限量分齐有尔所受。然诸如来说受无量。何以故。众生无量故。随有众生。各具如是无量诸受。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云何于受住随受观。舍利子。谓诸菩萨以清净智。方便善摄一切众生。所有诸受生灭住异。及善了知一切众生。善不善等所有受智。若诸菩萨如是随观。是名于受具足观察。舍利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于一切受随受观察修习念住。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云何于心随心观察修习念住。舍利子。是诸菩萨摩诃萨无有忘念。密护防守离诸散乱。观察于心生灭散坏念念不住。于内于外不住不转。是名菩萨正观于心。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我忆最初曾所发心。如是诸心生已即灭。离散变坏。不可了知诣何方所。又我所有无量诸心积集善根生已即灭。离散变坏无有方所。又我所有无量心相回向菩提。而心体相不能自了。云何此心能作是念。我当证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何以故。以此心体不能了心。不能观心。不能通达于自心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若菩提心由善根心无有失者。则善根心由回向心无有迷失。若回向心由菩提故无有失者。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有失。是菩萨摩诃萨作是观已。于无迷失不恐不怖。复作是念此缘起法因果不坏。虽复是心法性。无有自性。无有作用。无有主宰。然此诸法依止因缘而得生起。我当随其所欲积集善根。既积集已修相应行。终不舍离是心法性。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云何此中积集之相。舍利子。是诸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观积集之相。是心本性犹如幻化。无有一法而可施者。是心法性而能布施一切众生。回向积集庄严佛土。是则名为善根积集。又舍利子。是心本性如梦所见其相寂静。是心法性而能积集守护尸罗皆为回向神通作用。是则名为善根积集。又舍利子。是心本性犹如阳焰。究竟尽灭。是心法性。而能修习一切可乐忍辱之力。回向积集庄严菩提。是则名为善根积集。又舍利子。心本性者如水中月。究竟远离积集之相。是心法性而能发起一切正勤。回向成熟无量佛法。是则名为善根积集。又舍利子。心本性者不可取得。不可睹见。是心法性而能修习一切静虑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回向诸佛胜三摩地。是则名为善根积集。又舍利子。观此心性本非色相。无见无对。不可了知。是心法性而能修习一切慧句差别说智。回向圆满诸佛智慧。是则名为善根积集。又舍利子。心无所缘无生无起。是心法性而能建立无量善法摄受色相。如是名为善根积集。又舍利子。心无所因亦无所生。是心法性而能摄受觉分法因。是则名为善根积集。又舍利子。心性远离六种境界。亦不生起。是心法性而能引发菩提境界因所生心。是则名为善根积集。舍利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于一切心随心观察修习念住。

复次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又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于一切心住随心观。为求证得胜神通故。系缚其心修学通智。得神通已。但以一心。而能善知一切心相。既了知已。依心自体宣说诸法。舍利子。如是住随心观。菩萨摩诃萨。以大悲力制御其心。成熟众生而无厌倦由是菩萨住随心观故。不为心尽不为心灭安住于心。但为令心远离生死相续结缚。而安住心。又复以诸心念智力。安住诸法无生无起正决定性。而不退堕二乘地中。又以是力持心相续。乃至成满一切佛法。一刹那心相应妙慧。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心随心观察修习念住。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云何于法随法观察修习念住。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以圣慧眼观见诸法。乃至坐于道场。于其中间无有迷失。是菩萨于一切法住随法观。不见少法。远离于空。远离无相。远离无愿。远离无生。远离无起。及以远离无加行者。又重观察不见少法远离缘起。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随法观故。不观于法及以非法。此中何者以定为法。谓无我义是名法义。无有情义无命者义。无数取趣义。如是等义是名为法。复以何等为非法义所谓我见。有情见。命者见。数取趣见。断见常见。有见无有见。如是等见是名非法。又舍利子。举要而言。一切诸法或名为法。或名非法。何以故。若能了知如是诸法皆空无相及以无愿。即一切法并名为法。若有计著我及我所诸见随眠。即一切法并名非法。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住随法观已。不见一法而非佛法。而非是佛。而非是道而非解脱而非出离者。是菩萨摩诃萨。了知诸法皆出离已。又复获得无障大悲。观诸众生所有烦恼。皆从虚假妄想而生。知诸烦恼体性自离。何以故。是诸烦恼等趣了义。无少烦恼可积可集。如是随觉即是菩提。烦恼之性即菩提性。菩萨如是虽安住念而无所住。非忆非忘。而能了知念所安住。何以故。所安住念即名法界。若住法界即住有情界。若住有情界即住虚空界。由如是故。说此诸法与虚空等。舍利子。如是住随法观。菩萨摩诃萨依趣佛法故。信解诸法即是佛法。虽复发起如是尽智。而于无为尽灭之法能不作证。虽复发起无生之智。愍诸含识而现受生。又不舍离无生实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于诸法中安住念故。遍能摄受二乘诸法。虽于一切假立诸法安住于念。而此正念无散无失。乃至后际于一切法。随法观察修习念住。能以无量言说所说不平等境。平等趣入一切佛法。能令一切众生心喜。能摧一切坚固魔军。因是证得自然大智。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于一切法随法观察修习念住。是则名为四种念住善巧之法。如是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欲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当修习念住善巧。

同类推荐
  • 分春馆词

    分春馆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摄大乘论章卷第一

    摄大乘论章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银色女经

    佛说银色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订鬼篇

    订鬼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蛮荒龙帝

    蛮荒龙帝

    龙,不死不灭,渴望永生不朽,青春永驻。龙,有鳞有角,代表着力量与守护,绝对力量,守护逆鳞。当有一天,龙被世界遗忘。从蛮荒中走出的少年,他将唤醒人们被龙所支配的恐惧。人会怕我,因我是龙!龙会惧我,因我是人!
  • 蹋神

    蹋神

    书名:《踏神》为脚踩众神,俯视苍生...当你掌控了生命,你会如何?当你成为了空间的主宰,你当何为?当你成为了时间的主人,你又将如何?这是一个杀手的传奇神话...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源鼎

    源鼎

    因,果之源;始,终之源;万物有始,万事讲因。……破苍穹,斩日月,沐浴仙血毁混沌。伐木筑舟再寻人世一场空,等红颜,轮回一世寻无踪。……道神?可笑,永恒之下皆蝼蚁!一个少年,本应万人之上,却因天资被盯上…………
  • 我当明星

    我当明星

    小说界的先驱?音乐界的天王?影视界的大腕儿?文学界的泰斗?不不不,张扬摇了摇头:“我只是一个拥有闪耀之星的幸运儿罢了”。意外重生,再意外获得一个辅助成为明星的“闪耀之星”项链,那我岂不是要当大明星咯?读者群:493814311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下,一起探讨剧情!
  • 太古传承

    太古传承

    故老相传的太古、上古,是否真实存在?万载传承的强大血脉为何畏惧不出?神秘凶险的远古遗迹究竟记录着怎样的惊人事实?谁都无法回答这些问题。那段据说长达数万年的历史,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抹去,只留下一片让人恐惧的苍白……也许,上位者的争斗从未停止过……也许,这方剑与魔法的大陆仍面临着即将被毁灭的结局……
  • 夏侯氏

    夏侯氏

    三国曹氏与夏侯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后裔子孙并没有被司马氏赶尽杀绝。逃亡至最不熟悉的南方并延续香火。历史并没有遗忘这个勇猛的族群。在现代繁华都市,流着曹氏血液的年轻小伙。无意间发现了惊天的秘密!
  • 北京遥望香巴拉

    北京遥望香巴拉

    遍地爱情的年代,在圣地西藏,总能被赋予新的意义。三个从大学时代起就要好的女孩儿因为不同原因寻找爱情。她们在拉萨和北京的3731公里间辗转,圣山圣湖、布达拉宫、圣城拉萨因为她们的执着而神圣和美丽。汉族女孩儿王初一始终相信自己的前世一定生活在西藏拉萨。康巴男子洛桑的偶然出现,让初一在和自己相爱了十多年的男友柳海峰的选择间陷入两难。最终,初一在一次与海峰的性爱中大出血,死在了寻爱的路上。初一死后,在洛桑的帮助下,实现了天葬的愿望,成为拉萨帕崩岗天葬台上送走的第一个汉族女人。月儿从19岁开始与比自己大19岁的男人潘谊和相爱,漫长的十多年间她们经历思念和伤痛,相爱和离别;最终在亲眼见证了挚友王初一的离世之后,懂得了相爱相守的重要意义,双双离开北京,远赴香港……从小在八廓街外长大的藏族姑娘卓玛一心渴望离开拉萨。除了因为爱上了最好朋友初一的男友之外,更因为她成长在西藏自治区成立前最特殊的家庭里,那样的家庭叫做一妻多夫。苦苦寻爱,伤痕累累。好在,卓玛遇到了比自己小8岁的汉族男孩儿,打破了阿妈关于草原女人的“魔咒”,并且终于走到了一起……
  • 我怕孤独你怕辜负

    我怕孤独你怕辜负

    爱情终究逃不过世俗,就像我们的青春终究逃不过事情,再见时你是你,我是我,留下的也就只有是我了
  • 亡侯

    亡侯

    皇纲初建,诸多大能纷纷避世,一场因往事而引起的事由,勾起了知情人的感伤,悲愤,不屑,北地的一座孤坟,引发了这世上的又一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