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38100000090

第90章 昭公(起十三年,尽二十三年)(1)

十有三年,春,叔弓帅师围费。

费,音祕。

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谿。此弑其君,其言归何?据齐阳生入恶不言归。

谿,苦兮反。

[疏]“此弑”至“归何”。

解云:正以归者,出入无恶之文。今君弑而言归,故难之。

注“据齐”至“言归”。

解云:即哀六年秋七月,“齐阳生入于齐”是也。其阳生入恶者,先诈致诸大夫,立於陈乞之家,自是往弑舍是也。

归无恶於弑立也。归无恶於弑立者何?灵王为无道,作乾谿之台,三年不成,楚公子弃疾胁比而立之。然后令于乾谿之役曰:“比已立矣,后归者不得复其田里。”众罢而去之,灵王经而死。时弃疾诈告比得晋力可以归,至而胁立之。比之义,宜效死不立而立;君因自经,故加弑也。言归者,谓其本无弑君而立之意,加弑,责之尔。不日者,恶灵王无道。封内地者,起祸所由,因以为戒。

罢,音皮。恶灵,乌路反。

[疏]“归无”至“立也”。

解云:弑谓虔也。言所以书其归者,正於弑虔之时,比无恶。

“归无”至“者何”。

解云:正据经书弑其君虔,曷为言无恶?故问之。

“灵王经而死”。

解云:经者,谓悬缢而死也。若申生雉经,及《论语》云“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渎”者是也,故何氏云“君因自经”。

注“时弃”至“为戒”。

解云:正以经书自晋,故得为有力之义,故如此解。

云比之义,宜效死不立者,下传文。云言归者,明其本无弑君而立之意,加弑,责之尔者,桓十五年传曰:“归者,出入无恶”,故云本无弑君而立之意。言加杀,责之者,谓责其不效死而立矣。云不日者,恶灵王无道者,正以宣二年“秋,七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獆”,四年“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则《春秋》之义不问加弑与否,例皆书日。今而不日,故解之。云封内地者,起祸所由,因为戒者,正以下二十五年,“宋公佐卒於曲棘”,传云“曲棘者何?宋之邑。诸侯卒其封内不地,此何以地?忧内也”,注云“时宋公闻昭公见逐,欲忧纳之,至曲棘而卒,故恩录之”。然则诸侯卒其封内例不地,今此灵王见弑乾谿之由,是以书地以起之,故曰起祸所由,因以为戒也。

楚公子弃疾弑公子比。比已立矣,其称公子何?据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疏]注“据齐”至“君舍”。

解云:在文十四年九月。彼传云“此未逾年之君也,其言弑其君舍何?已立之,己杀之,成死者而贱生者也”,注云“恶商人怀诈无道,故成舍之君号,以贱商人之所为”。然则彼未逾年君,而见弑称成君,今比亦为未逾年君,见弑称公子,故据而难之。所以不据僖九年“晋里克弑其君之子奚齐”者,正以取成君之号以难公子,义强于君之子之文故也。

其意不当也。据上传知其胁。

[疏]注“据上”至“其胁”。解云:即上传云“楚公子弃疾胁比而立之”是也。

其意不当,则曷为加弑焉尔?据王子朝不贬。

朝,如字。

[疏]注“据王子朝不贬”。

解云:即二十三年秋,“尹氏立王子朝”,注云“贬言尹氏者,著世卿之权。尹氏贬,于朝不贬者,年未满十岁,未知欲富贵,不当坐,明罪在尹氏”。然则子朝之意,与此相似,子朝不贬而比加弑,故难之。

比之义宜乎效死不立。大夫相杀称人,此其称名氏以弑何?据经言弑公子比也。

[疏]“比之”至“不立”。

解云:即守死善道,若王子闾之类也。

大夫”至“称人”。

解云:即文十六年冬,“宋人弑其君处臼”之下,传云“大夫弑君称名氏,贱者穷诸人”,注云“贱者谓士也,士正自当称人”;“大夫相杀称人,贱者穷诸盗”,注云“降大夫使称人,降士使称盗者,所以别死刑有轻重也”。然则文十六年师有成解,故此弟子取而难之。

注“据经”至“比也”。

解云:经言弑公子比,即是两下相杀之文,而称弃疾名氏,是以据而难之。

言将自是为君也。故使与弑君而立者同文也。不言其者,比实已立,嫌触实公子,弃疾则楚子居也。

[疏]“言将”至“君也”。

解云:谓弃疾从是杀比之后,遂代比为君矣。

注“故使”至“文也”。

解云:同文也,即文十四年秋九月,“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是也。

注“不言”至“公子”。

解云:庄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公子御寇”,注云“书者,杀君之子,重也”;下十四年“冬,莒杀其公子意恢”。然则彼二公子见杀,言其,今公子比实已立讫,若言杀其公子比,则嫌触彼二公子文,故曰嫌触实公子。云弃疾即楚子居也者,即下二十六年秋,“楚子居卒”是也。

秋,公会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于平丘。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不举重者,起诸侯欲讨弃疾,故详录之。不言刘子及诸侯者,閒无异事可知矣。

[疏]注“不举”至“录之”。

解云:文十四年“六月,公会宋公”以下,“同盟于新城”。然则彼亦是二事,举盟为重,不言会于某,今会盟并举,故须解之,故云诸侯欲讨弃疾。以上有弃疾弑君之事,下传有诸侯遂乱之言,故知於间详录此会,欲讨之矣。

注“不言”至“知矣”。

解云:《春秋》之义,会盟咸有而间隔事者,则重言诸侯,即定公四年“三月,公会刘子、晋侯”以下“于召陵,侵楚”;夏四月,“蔡公孙归姓帅师灭沈,以沈于嘉归,杀之”;“五月,公及诸侯盟于浩油”。然则彼由间有隔事,刘子不与盟,是以重出诸侯。今则间无隔事,刘子复与盟,是以不劳重出刘子及诸侯,见其可知矣。

公不与盟。

与,音预,注二“不肯与”及下文“不与焉”,注“公不与”、“不宜与”皆同。

[疏]“公不与盟者何”。

解云:正以盟会详录即为善事,而公不与盟,於义似违,故执不知问。

公不见与盟也。时晋主会,疑公如楚,不肯与公盟,故讳使若公自不肯与盟。

[疏]注“时晋”至“与盟”。

解云:须言时晋主会者,正以此会刘子在其间,故须辨之。知非刘子主会者,正以当时天子微弱故也。知疑公如楚,不肯与公盟者,正以上七年“三月,公如楚”,“九月,公至自楚”之文;十一年“公如晋,至河乃复”,是其见疑,不得入晋故也。

公不见与盟,大夫执,何以致会?据得意乃致会。

[疏]注“据得意乃致会”。

解云:即庄六年注云“公与二国以上出会盟,得意致会,不得意不致”。今此平丘之经,亦是公与二国以上出会盟之事,故言据得意乃致会也。若欲伯事言之,即哀十三年夏,“公会晋侯乃吴子于黄池”,“公至自会”是也。

不耻也。曷为不耻?据扈之会公失序耻之。

[疏]注“据扈之会”至“耻之”。

解云:即文七年“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传云“诸侯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公失序也。公失序奈何?诸侯不可使与公盟,眣晋大夫使与公盟也”,何氏云“为诸侯所薄贱不见序,故深讳为不可知之辞”是也。

诸侯遂乱,反陈、蔡,君子耻不与焉。时诸侯将征弃疾,弃疾乃封陈、蔡之君,使说诸侯,诸侯从陈、蔡之君言还反,不复讨楚,楚乱遂成,故云尔。公不与盟,不书成楚乱者,时不受盟也。诸侯实不与公盟,而言公不与盟者,遂乱,虽见与,公犹不宜与也,故因为公张义。

复,扶又反。为公,于伪反。

[疏]注“弃疾”至“之君”。

解云:即下文是也。

注“公不”至“赂也”。

解云:《春秋》之义,讳内恶,故隐五年“春,公观鱼于棠”,传云“何以书?讥。何讥尔?远也”,何氏云“实讥张鱼而言观,讥远者,耻公去南面之位,下与百姓争利,匹夫无异,故讳使若以远观为讥也”。然则公若与盟,即成楚乱,便是内恶,例讳不书。今公不与盟,不书楚乱者,正以时不受赂,是以不得书其成乱矣。桓二年春,“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传云“何以书?讥。何讥尔?遂乱受赂,纳于太庙,非礼也”。然则彼以受赂之故,书其成宋乱,今不受赂,是不以书成楚乱决之。《春秋》之义,为内讳大恶,而桓公受赂而成宋乱,不为之讳者,彼注云“宋公冯与督共弑君而立,诸侯会于稷,欲共诛之,受赂便还,令宋乱遂成。桓公本亦弑隐而立,君子疾同类相养,小人同恶相长,故贱不为讳也”者是也。

注“诸侯”至“张义”。

解云:上注云“故讳使若公自不肯与之盟”,今又言此者,正以诸侯遂乱,是以鲁侯不肯与之盟。然则上下二注,弥缝为义,非别解。云因为公张义者,谓书公不与盟者,非直为国讳,因见诸侯遂乱大恶,公亦不宜与,故言因为公张义也。

蔡侯庐归于蔡。

陈侯吴归于陈。此皆灭国也,其言归何?据归者有国辞。

庐,力吴反。

[疏]注“据归者有国辞”。

解云:即僖三十年秋,“卫灭郑归于卫”之属是也。

不与诸侯专封也。故使若有国自归者。名者,专受其封,当诛。书者,因以起楚封之。所以能起之者,上有存陈文,陈见灭,无君所责。又蔡本以篡见杀,但不成其子,不绝其国,即诸侯存之,当有文实也。

[疏]“不与”至“封也”。

解云:宜言不与楚专封,而云“不与诸侯专封”者,宣十一年传云“此楚子也,其称人何?诸侯之义,不得专讨也”,是楚得言诸侯之义矣。而旧云楚子初无封陈、蔡之意,但畏诸侯之诛,遂许封陈、蔡之子孙,陈、蔡为之请于诸侯,诸侯止不伐楚,楚乃封陈、蔡。然则陈、蔡得封,本由诸侯,故传言诸侯以明之也,无疑焉。

注“名者”至“当诛”。

解云:诸侯之式,不合生名。今陈、蔡之君,既已称爵,而书名者,正以诸侯之封,宜受干天子,而受国于楚,故名之,见当诛讨,不合为诸侯矣。

注“书者”至“实也”。

解云:言主书此事者,非直恶陈、蔡之君,不受天子之命,亦固以起楚封之。所以能起楚之封者,正以上九年“夏,四月,陈火”,传云“陈已灭矣,其言陈火何?存陈也”,注云“陈已灭,复火者,死灰复燃之象也。此天意欲存之,故从有国记灾”,故曰上有存陈文也。言陈见灭,无君无所责者,正以陈国已灭,无君可责。而火之者,天意作死灰复燃之象,见陈国合存之意。言蔡本以篡见杀者,即襄三十年“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至上十一年“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是也。言但不成其子者,即上十一年冬十有一月,“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用之”,传云“未逾年之君,其称世子何?不君灵公,不成其子”是也。子者,嗣君之称,谓不成其子,有得称嗣君以继其父矣。言不绝其国者,正以书灭是也,何者?僖五年“晋人执虞公”之下,传云“虞已灭矣,其言执之何?不与灭也。曷为不与灭?灭者亡国之善辞”,注云“言王者起当存之,故为善辞”也;传云“灭者,上下同力者也”,注云“言灭者,臣子与君戮力一心,其死之辞”是也;然则何氏言此者,欲道陈、蔡皆旧有国,二君之子复先在楚,楚人封之,而遂反国,故得言归,非谓上会诸侯墠地封之。若是上会诸侯墠地封之,当如救邢、城楚丘之属,传亦有文实之文。若作文实之文,宜云城陈、蔡,传云孰城之?诸侯城之。曷为不言诸侯城之?不与诸侯专封。曷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诸侯之义,不得专封。诸侯之义不得专封,则其曰实与之者?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云者,力能存之,则存之可也。

冬,十月,葬蔡灵公。书葬者,经不与楚讨,嫌本可责复雠,故书葬,明当从诛君论之,不得责臣子。

[疏]注“书葬”至“臣子”。

解云:隐十一年传云“弑则何以不书葬?《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然则灵公上十一年为楚诱杀,未见复雠之文。而书其葬者,正以上十一年经不与楚讨。若不书其葬,即嫌可以责蔡臣子无复雠之义,是以书葬。灵公本者弑父而立,当从诛君论之,不得责臣子复雠於楚矣。言经不与楚讨者,即上十一年传云“楚子虔何以不名?绝也。曷为绝之?为其诱讨也。此讨贼,虽诱之,曷为绝之?怀恶而讨不义,君子不与”是也。

公如晋,至河乃复。

吴灭州来。不日者,略两夷。

[疏]注“不日者,略两夷”。

解云:上四年秋,七月,“遂灭厉”,注云“庄王灭萧日,此不日者,灵王非贤,责之略”。然则吴子夷昧兄弟立谋让位季子,即为贤者,而反灭人,宜亦书日以责之,而不日者,正以两夷相灭,故略之。考诸旧本,日亦有作“月”字者。若作“月”字,当云《春秋》上下灭例书月,即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十三年“夏,六月,齐人灭遂”之属是。今此不月,略两夷故也。是以下三十年十二月,“吴灭徐”之下,而注云“至此乃月者,所见世始录夷狄灭小国也。不从上州来、巢见义者,因有奔文可责”是也。以此言之,则知此文无月明矣。文承十月之下,而言无月者,谓不在十月内也。然则为“日”字者,误。云云之说,在三十年。

十有四年,春,隐如至自晋。

三月,曹伯滕卒。

夏,四月。秋,葬曹武公。

八月,莒子去疾卒。入昭公卒不日。不书葬者,本篡,故因不序。

去,起吕反。

[疏]注“入昭”至“不序”。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灰色的孩子

    灰色的孩子

    你的儿时是怎么样的?灰色的?金色的?亦或是红色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的儿时,灰色的,暗淡的,却也是津津乐道。请你带着快乐看这本书,愿这本书带给你快乐。愿你们避开孤独,走向阳光。
  • 末日之落秋轮回

    末日之落秋轮回

    丧尸?变异?不,都不是。进化带来的末日,到底是福是祸。五次元的战争,你,准备好了吗?
  • 男神别碰我

    男神别碰我

    他与她本是相爱的,可是,因为家庭原因被迫和别人结婚……
  • 穿越囚城之雪瑶传

    穿越囚城之雪瑶传

    一朝穿越,身陷几何,青丝缠绕,谜团身陷,我为何来,如何去,相互试探,生死纠缠,你是否值得我托付终生......
  • 不要绑架我的青春

    不要绑架我的青春

    《不要绑架我的青春》描述的是一段属于童年时期的执着与困惑,一个来自孩童世界的“十万个为什么”。主人公基隆是一个快上小学的男孩,在他平淡却又充满变数的生活中,有很多新奇故事、烦恼、委屈不期而至。生活中会“插播”关于钓鱼、攀爬、图书、兄弟、宠物、长相甚至是灵魂的各种话题,这些经历在小主人公心里掀起波澜。在思考与探寻相纠结的路上,他排斥着别人的声音,寻找着自己的呼喊,却又不断陷入自我的质疑中……
  • 紫风铃

    紫风铃

    清晨,两滴露珠,在一片荷叶上相遇,相融合而为一.在朝阳下折射七彩光华,相映成辉,慢慢随风而逝,不留一点痕迹,清清白白的来,干干净净的去.如果两个人能象两滴露珠,他想,那该多好,两个人快快乐乐的在一起,相知相爱,没有任何掺杂.他暗暗下定决心,他要爱她一辈子,决不能让她因为失恋而伤心难过.如果两个人的感情从没有出现过问题,那么还会有什么样烦心事呢,不会有啦,他想......
  • 凝霜傲雪录

    凝霜傲雪录

    白家村陈恪,本跟着师傅照看药草。和尚难渡带陈恪前往云栖谷,归途中路过西溪山庄,随即开启一段江湖奇缘。
  • 绝境反击之黎明升起

    绝境反击之黎明升起

    郑重义曾这样:“世界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正义,而我将为捍卫正义而存在。一切为了正义,一切为了明天的黎明升起,绝境反击,战出我的逆态度,战出我的不竭狂热的意志与力量,为爱逆战。
  • 兜兜转转我爱你

    兜兜转转我爱你

    宁嫣然原本是一无父无母的孤儿,一朝穿越成官家千金,才发现这具身体已和当朝赫赫有名的傻子王爷定下了亲事,可是她满眼满心都是那个一身白色戎装的少年将军,到底最后谁才是她的归宿呢?
  • 易主,让我放开你

    易主,让我放开你

    八年的岁月里,每一个漫长的夜里,纠缠着我的只有一个梦。这个梦魇,囚固着我无休无止。当我在找寻真相的路上迷茫无措时,是他给了我方向........到头来,直到梦醒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场真实的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