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go”。耳麦里响起了游戏的声音。相信知道这个游戏台词的人并不少。
没错,在那个年代,网吧刚刚盛行,网吧里流行的游戏就这么两款。都是局域网游戏,一个就是“CS”又叫“半条命”。是穿越火线CF的原身。
另一款就是《红色警戒2》。
“你枪法能不能再准点?”赵乐的声音在旁边传来。
我们和网吧里面的人联网一起打。刚才发现一个目标。赵乐在我旁边,因为我卡住位置,他没办法冒头。而我则是用“AK47”点那个人的头,没点到。赵乐看着我的屏幕,有点着急。
队友全挂了,就剩我么两个了。
“我在这守着,你从后门进去,绕到前门过去。”
这个地图是当时比较经典的“前后门”。
“哦”,于是我从后门绕了进去,往前门跑去。
“砰”,我被一个狙击手干掉了。
“你就是个水货。”剩赵乐一个人。赵乐无奈的叹了口气。
不管是踢球也好,打篮球也罢,还是玩游戏。我在我们圈子里,总是拖后腿的人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坑货”。
始终是梁忠祥玩的最好,其次是赵乐,最后下来才是我。
都不知道是第几次被赵乐抱怨了。遇到我这种队友,也是挺难为他的。
“不早了,该去学校了。”
“嗯。”
上学之所以费钱,除了学校要交的那些费用,相信那个时代,家长支出大部分的费用,都被我们这些孩子交给了网吧。
有时候,我们这代人,但凡是堕落过的人都有点怪自己错生了时代。被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所诱惑着。
我的堕落和叛逆,绝大多数来自于网络的兴起。
相信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因为迷恋上了网络,所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最后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错过了追求高学历高薪水工作的机会。甚至,错过了出过留学的机会。
相比我们这代人,90后和00后则比较幸运。因为这两代人的出生和成长,网络科技已经发展相对比较成熟。
他们从小便已经接受来自网络文化的冲击和教育。相比我们那代人,他们的家长也懂得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去看待网络生活。同时,也因为网络文明的发达,这两代人对网络的抵抗力也比较强。
而我们这代人,则是在成长中,遇到了网络的起源和发展。那个时候对网络充满了好奇。很容易被这种神奇的新鲜事物吸引,并迷恋而无法自拔。
虽然我们这代人被网络祸害了很多,但是我们这代人,也见证了网络的成长。
最开始的电脑,是那种白色。机箱和显示器都是白色。显示器坐在机箱上面。操作系统是“windows98”。键盘和鼠标也都是白色。鼠标还没有光电鼠标,而是靠着鼠标底部一个“重力小球”来控制屏幕上的鼠标箭头。
大家在网络上聊天的时候,还没有通讯软件。都是在一个聊天室里聊天。当时最火的聊天室是一个“碧海银沙”的网站。叫做“碧海银沙聊天室”。简称“碧聊”。
在聊天室和网络上的人认识。先是在公共频道搭讪。之后点击对方的网名,然后进行私聊。
记得刚开始大家起的网名都属于很单纯,很土的网名。什么“阳光女孩”,“阳光男孩”,“白雪公主”,“伤心王子”。都是类似这种样子的。
当聊得比较熟以后,大家互相留下联系地址和固定电话。靠着书信来保持联系。
在学校里,每个人都时不时跑到学校的传达室,看看有没有网友寄过来的信。收到后,就会很开心。然后准备很漂亮的信纸和信封,写上自己想说的话。贴上邮票,邮寄给对方。
毕竟那个时候科技并不发达。少数人家会有固定电话。多数人家连电话都没有。手机都还没有问世。
只有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或者是有点“道上”背景的同学,会配备“传呼机”,也叫“BP机”。
在“BP机”上可以留言,也可以留下电话号码。机主收到后,会根据号码,找到公用电话,拨打过去。
随着网络聊天的兴起,后来便有了通讯软件。也就是QQ的问世。
但是那个时候,QQ并不叫做QQ,而是叫做“OICQ”。因为当时国外有一款软件叫做“ICQ”,是一款通讯软件。国内,则是被腾讯先注册了“OICQ”。
而“QQ”则是网友们给“OICQ”起的简称。
“你好啊,我叫雪儿,你叫什么呢?”
“我叫王洋。”
“你有没有QQ啊?”
“QQ是什么啊?”
“QQ就是OICQ。是一个企鹅标志的软件,可以用来聊天。”
“是这样啊,那我看一下。”
于是我把聊天室页面最小化,看了看桌面。桌面上确实有一个企鹅标志的软件,下面写着“OICQ聊天软件”。
“我看到了。”
“那你注册一个号码,我加你为好友。”
“好的。”
于是我点击软件,出来一个提示界面。提示“申请成为OICQ用户”,按提示,一步一步填写。然后最后给了我一个账号。只记得当时是一个8位的QQ号。
然后告诉了对方我的号码,我们加上成为了好友。
其实,至今,我还记得我使用的第一个QQ号码是多少。或者说,我其实记得我使用过的每一个QQ号。第一个QQ号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被盗的。后来查询那个号码,发现是一个资料显示山西晋城网名叫“无所谓”的女性在使用。只是那个头像一直灰着。大概是用了没多久她自己也不记得密码了。
后来有一段时期,QQ号很难申请。需要用固定电话拨打一个号码,用电话费才能够申请。那个时候我们家有固定电话,有一天晚上,我就用家里的电话申请了好几个号码。是连号。从117979112一直申请到117979117。
然后这几个号码我就分别给人使用。112和113在我表弟刘英杰手上。112原本他是给了他以前在网上玩劲舞团认识的女朋友使用。后来他们掰了,那个号也被我找回来作为平时工作用。114则是给了张彦伟,可惜他去世了。115不记得给了谁。116和117似乎是给了班里的女同学。时间太久,印象不太深刻。
再后来,我姐姐有一个多余的8位的QQ号给了我。这个号码我使用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年玩地下城的时候,当时我满级还是60级的时候,我玩到了60级。合了一身天空套,玩的是比较冷门的职业“鬼泣”。一身加魔法释放速度的装备和攻速的装备。像什么“梵风衣”,还有一把很长的那个太刀叫什么来着?是火属性,粉色,还有被动技能好像。也加攻速。总之,当时忍痛割爱,卖掉这个号的时候把QQ号一并卖掉了。
至于现在所使用的QQ号则有两个。开始先两百块从网上淘了一个七位的死保号。用了好久,都没有办法改密保。就罢手了,又淘了一个七位的死保号。自己挂了很久。申请到了密保。
这种死保号就是属于原主人用过一段时间,不记得密码。然后很久没人使用的号码。就像我第一个丢掉的那个号码一样。
后来,腾讯就把“OICQ”改名成了“QQ”。
以前,最经典的版本是QQ2008版。当时是那种紫色的界面。点击分组的时候,会发出很Q的声音。
网络越来越发达,则聊天室越来越没落。到底从什么时候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已经不足以被人记得了。
我们也见证了腾讯逐渐的壮大,干掉了一家又一家的竞争对手。用QQ游戏,干掉了联众。用QQ炫舞,干掉了劲舞团,劲乐团。用CF干掉了CS。当然还有很多,还在苟延残喘着。毕竟很多原本也是很有实力的。像输入法,浏览器,这些领域。